《陈土豆的红灯笼》:塑造乡村少年新形象
来源:人民日报 | 王必胜 2019年06月28日09:01
在方兴未艾的乡村振兴中,对正在脱贫致富路上奋斗前行的人们,特别是少年儿童生活,文学家们需要有更多关注
作为当代文学重要一翼的儿童文学,其影响力虽有向上之势,但也有亟待加强之处,比如限于成人化视角、手法雷同单调、人物形象弱化。读新人物新形象的作品,眼前一亮。比如谢华良撰写的《陈土豆的红灯笼》,描写当下乡村留守少年生活,弘扬正能量,塑造生动人物,充满童真与童趣。
十五岁的陈土豆,父母到城里打工,他上学之余照顾七岁妹妹。春去秋来,日复一日,他挑起生活重担,上学读书,乐于助人,友善乡邻,为教妹妹而吸引更多村里孩子,在村头树下办起“转圈的教室”。他与邻居因为一头毛驴的护养,几番易主、几番争执,表现出他诚实善良的品格。小说故事生动,情节集中,人物不多,描绘了陈土豆的热心善良、勤劳好学、追求上进的性格,塑造踏实、担当、可亲的乡村少年形象。
陈土豆形象最为突出的是善良有爱心,热情助人。无论是对待家人还是乡亲邻居,哪怕是村里一头毛驴。乡村生活的磨砺,传统文明的熏陶,陈土豆与人为善,爱心奉献。首先是与邻居间的友爱。小说中的三楞爷、张豆腐们,虽不无狡黠和自私,但古道热肠,和善友好,土豆是他们心中的好孩子,用三楞爷的话说,陈土豆是“一根筋”,但“是一个好人”。陈土豆留守乡里,生病了三楞爷找来医生,张豆腐女儿春妮为他扎针,他也回报乡邻,为学龄前的孩子们教课,为大人们做好事。其次,是对父母的爱,爱父母亲也期盼父母亲爱他和妹妹。他几次劝说父母和好,守住一个完整的家。再次,他喜爱毛驴,善待动物。当三楞爷、张豆腐们虐待遗弃甚至要打杀毛驴时,他不惜以家中承包地换回毛驴性命。毛驴被打,他用身子护卫;毛驴丢失,他执著寻找。他以儿童心性善待毛驴,给它取名字,同它说话,牵它上街赶集,让它撒欢、尥蹶子,看着它“偷着乐”。爱心、善心,支撑着乡村少年陈土豆对生活、对家人亲友、对世间一切葆有坚韧乐观的态度和热情友善的情怀。小说结尾,一年一度的年关喜庆,陈土豆将生病的父母接回家,并在院子里高高挂起早已计划的大红灯笼。“红灯笼”照耀家中点亮生活:寻常日子,平凡人家,期待的就是红红火火、团团圆圆,这只灯笼寄托着一个乡村少年的念想。
担当和勤劳,是陈土豆形象另一面。冬天,他套着驴车打柴火,冒着严寒帮助张豆腐修理树枝。对少年玩伴,他友善侠义,与妹妹陈小鱼的亲热逗乐,与同学张春妮的互助、欣赏,面对困难和烦忧有疑惑,也奋发努力。陈土豆爱憎分明,不屑于张豆腐对毛驴的占有,也看不惯三楞爷的粗暴。面对上门的讨债人,他劝父亲积极面对,“不能让人背后戳脊梁骨”,欠的账,“你还不了,我以后也要还清”。春妮说他也有毛驴一样的性格,坚韧、朴实、奉献、为他人着想。这些成长中的好性格、正能量展示了当代乡村少年形象的光彩。
时下,乡土题材儿童文学创作并不多见,在方兴未艾的新时代乡村振兴中,对正在脱贫致富路上奋斗前行的人们,特别是少年儿童的生活,文学家们需要有更多关注。这部小说做出努力,表现留守儿童的成长,塑造乡村少年新形象,其探索和实践很有现实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