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流浪”突围的国产科幻影视,如何建立专业形象?

来源:文学报 | 郑周明  2019年07月01日08:31

年初上映的高票房与高口碑兼具的电影《流浪地球》,不仅带动了地球逃离太阳系危机,更在现实世界撬动了业界对国产科幻影视的信心,这种信心不仅体现在大量优秀的科幻原创作品被重视并售出改编权,也在于,业界意识到科幻影视的开发面对的是一个专业分工、精打细磨的电影工业体系的建立。在前不久上海国际电影节金爵论坛以及由上海浦东新区科幻协会主办的作为上影节分论坛的“2019上海科幻影视产业论坛”两大系列活动上,来自国内外众多专业电影人与研究者纷纷聚焦中国科幻影视未来发展,探讨国产科幻影视正在面临的难点。

据猫眼研究院最新数据显示,2018年国产科幻电影的票房整体占比已超过20%,数量已增至年均30部左右,而由于《流浪地球》的带动,2019年中国含科幻标签电影的票房,将会首次超过好莱坞同类电影在中国的票房。在如此令业界振奋的开端之下,国产科幻影视未来发展被核心讨论的便是如何建立起完善的工业体系。所谓电影行业形成工业体系,意味着从各类型创作人群到电影制作各个环节都拥有足够多且专业的选择,不会出现一人身兼多个工种的现象,更不会困扰于某个道具无法制作,《流浪地球》导演郭帆曾发文感谢另一个电影剧组借给他太空服道具,他更期待的是,中国未来的科幻影视产业专业化程度也可以和好莱坞一样,比如有专门设计制作太空服的公司。

这类细节折射出的是当下科技如何介入科幻影视工业体系。在全球科幻电影史上,从《2001太空漫游》《星球大战》到《星际穿越》《地心引力》,这些电影的创作都反映出对科技最新成就和未来趋势的专业判断,以此刷新观众对未来世界可能性的期待。事实上,《星球大战》第一部创作时处于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好莱坞很少有特效制作部门,大部分道具处于微缩模型制作阶段,也正是这部电影的成功,推动了好莱坞在科幻影视方面的工业设计跃上新的层面。这是好莱坞经历的历程,同样也是今天中国科幻影视必经的历程,科幻电影《上海堡垒》导演滕华涛便在金爵论坛上表示,推动工业体系不断成熟,是本土科幻电影发展过程中必须要努力的方向。他提到,在《上海堡垒》制作过程中,虽然也有和海外的合作,但更多的还是倾向于培养本土的团队,建立本土的体系。郭帆在分享创作《流浪地球》过程中的难度后也认为,科幻影视工业体系的建立应基于业界的共识与标准之上,并在长期的讨论与反馈当中不断完善,稳步向前。

进入21世纪,好莱坞的特效制作部门日趋完善,但同时许多科幻电影并未过度依赖特效技术,在金爵论坛上,执导过《后天》《哥斯拉》等电影的导演罗兰·艾默里奇便分享道,无论特效技术如何演变,科幻电影在视觉呈现上始终要追求真实感。他表示,尽管数码等新的技术正成为主流,但在镜头的呈现上,此前微缩模型的做法,在真实感方面仍有优势。与此观点相呼应的是“上海科幻影视产业论坛”上,致力于开发科技文创的“平行宇宙”项目创始人韩冰提到电影《阿凡达》《地心引力》对真实感的开拓,熟悉《地心引力》的观众或许会记得电影中宇航员的头盔面罩在太空中因不同角度折射的光线异常美丽,这并非依靠特效制作完成,而是用LED屏幕搭建了一个方形盒子,演员在里面动作自然模拟出了光线效果。这个例子不仅解释了好莱坞科幻电影在模拟真实感方面的新观念,实则更体现了创作团队对技术的使用不应被后者束缚或牵引,而是让所有的技术都为视觉背后的价值观服务。当今天的观众重新回看那些经典科幻电影时,也会发现当年惊叹的未来感画面已变得落后平常,那些模块化的太空飞船如今看来一点都不未来,但依然会被电影里探讨人类如何看待自身与未来、与宇宙关系的讲述方式所打动。

这也不难理解,为何中国科普作协科幻电影专业委员会副主任沙锦飞认为科幻影视并不应该被视为一个独立的类型,所有的类型电影都可能因为披上了科幻色彩而成为科幻电影,而越来越多名留影史的科幻电影并非纯粹的技术展示,更多是拥有一个优质故事内核。在他的观察里,国产科幻影视发展的最大难点并不在于技术的应用,而是懂得科幻的编剧数量太少,一个善于和科学家密切交流沟通的编剧团队,会让科幻影视的叙事更为流畅和可信。一个典型的例子是导演诺兰的电影《星际穿越》,影片中主角在虫洞与黑洞里的穿越体验震撼了全球观众,这背后是多位科学顾问为保障影片情节合理而进行的科学理论验证,最终让亲情这个母题在梦幻般的科幻视觉里发挥出最大的感染力。这部电影的创意总监保罗·J.富兰克林也出现在金爵论坛上,他同样认为科幻影视的创作者不必拘泥于这个类型的过往,所有的艺术都可以融合成创作者自己的表达。

电影《流浪地球》打动观众的固然有恢弘的地球危机场景,但更让人震撼的是父子关系从不理解到理解,是年轻人从平凡到抓住成为英雄的契机,而这也是国产科幻影视正面临的叙事难点,导演、影评人张小北在金爵论坛上表示,当下中国电影编剧遇到的最大困难便是如何与本土观众产生情感共鸣,以及塑造出令中国观众认可的角色。《流浪地球》为今后的国产科幻影视提供了一个参照对象,在一部分时间被视觉呈现占据之外,如何以更少的时间建立起人物情感关系与行为动机。换言之,业界期待的国产科幻影视一方面在视觉表达上要全球化和现代化,另一方面则要在故事层面上建构起有本土文化属性能直接唤起观众情感共鸣的叙事能力。最终,这一切又落回到科幻题材领域创作人才的培养上,张小北呼吁应尤其重视编剧环节,他相信国产科幻影视的未来是找到适合电影的原创方式,而非直接通过小说来改编。或许,对科幻影视这样一个要求创作团队紧密交流合作的对象而言,来自创意写作与创意经济产业的支持将打开新的可能,上海戏剧学院的魏东晓和清华大学的林天强两位研究者在“上海科幻影视产业论坛”上观察认为,创意写作中的影视剧本写作尤其提倡团队合作并证明了该方式的高效高质,而科幻影视工业体系也将与创意经济产业形成互相支持、互相培育的关系。

《流浪地球》之后,让大多数观众最期待的下一部国产科幻电影或许就是刘慈欣的《三体》,几乎与改编《三体》相关的任何新消息都会进入网络“热搜”,而这个改编显得更为庞大与复杂。好在如今的国产电影市场已经有足够大的体量,下一部国产科幻电影并不需要担心是否有观众群,而是如何以专业口碑与本土故事去赢得更多的观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