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〇一八年“优秀现实题材文学出版工程”: 十部入选精品折射时代的壮阔与温暖
来源:光明日报 | 饶翔 2019年07月03日07:57
为充分发挥优秀作品的引领示范作用,推动出版界多出精品力作,中宣部近日公布了2018年“优秀现实题材文学出版工程”入选图书,10部近一年出版的原创现实题材文学作品入选。这些作品能够从众多图书中脱颖而出的原因是什么?它们为文学界和出版界发挥了怎样的引领示范作用,提供了哪些启示?
展示时代进步 引领社会风尚
最终入选2018年“优秀现实题材文学出版工程”的作品,是专家从近一年出版的一大批现实题材作品中经过反复阅读比较遴选出来的,分别是:作家出版社《主角》、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北上》、浙江人民出版社《东方启动点:浙江改革开放史》、上海文艺出版社《浦东史诗》、花城出版社《中国桥——港珠澳大桥圆梦之路》、作家出版社《大国重器:中国火箭军的前世今生》、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和西藏人民出版社《青藏光芒》、浙江文艺出版社《权力清单:三十六条》、上海人民出版社《种子的力量:读懂钟扬》、安徽文艺出版社《城中之城》。
“这些作品体现了我们的作家和从业者在紧跟新的时代、书写新的史诗方面的文学新追求,体现出以生动的细节、典型的形象来讲好中国故事、传扬中国精神的艺术新风范。它们反映了当前现实题材文学创作的新努力与新成果。”中国社科院文学所研究员、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会长白烨认为。
入选作品从不同角度艺术记录了新中国成立70年的光辉历程,展现了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事业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和发生的历史性变革。如《东方启动点:浙江改革开放史》以大量第一手史料,较为清晰地还原和解读了浙江改革开放40年历程,展现和揭示了以浙江为样本的中国改革开放取得的成绩和背后的深刻原因。《浦东史诗》以长篇报告文学形式,从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各方面,全景展示浦东开发开放的历史进程。长篇小说《北上》在历史和现实的穿插对比中记述大运河发展变迁,从个人命运观照社会历史,在大运河从衰落到重新焕发青春的今昔对比中体现时代主题。《中国桥——港珠澳大桥圆梦之路》全方位记述了港珠澳大桥从缘起、立项、论证、环评、施工到最终成为世界桥梁史上里程碑工程的建设历程。《青藏光芒》重点记叙了新中国成立以来,以中国科学院为主导的青藏科考各阶段的经历和成果,展现了青藏科考在推助高原各省区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安全屏障建设中发挥的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讴歌了几代科学工作者矢志报国、无私奉献、开拓创新的情怀和精神。《大国重器:中国火箭军的前世今生》梳理了中国火箭军的发展历史,集中展现了几代党和国家领导人、中国科学家、军队干部为了火箭军的发展擘画决策、呕心沥血的感人历程,展现了中国军队的时代精神。《权力清单:三十六条》描写了浙江省宁海县在全国首创推行“村级权力清单三十六条”的过程,记录了宁海乡村治理方面的实践和制度创新,反映了中国农村政治文明建设的成果。
这些入选作品有的以人物为中心,反映了广大中华儿女开拓创新、矢志奋斗的精神风貌。如长篇小说《主角》以扎实细腻的笔触,讲述了主人公忆秦娥从一个乡间少女成长为秦腔名角的故事,展现了痴迷于秦腔的忆秦娥不断攀登艺术高峰的艰辛过程,揭示了个人命运与时代命运的复杂关联,讴歌了真善美和不懈追求的精神。《种子的力量:读懂钟扬》以大量真实感人的故事,记录了钟扬为科学和教育事业献身的事迹,再现了一个充满激情、富于创造的时代楷模形象,展现了新时代优秀的知识分子代表为国奉献的赤子情怀和不畏艰苦、不懈追求的科学精神。《城中之城》将普通金融从业者的命运与国家金融行业的发展相结合,塑造了在国有银行走向世界、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建设的进程中,秉持职业操守努力奋进的金融从业者人物群像,以文学的笔触反映我国改革开放以来金融行业的蓬勃发展和金融体系不断完善的艰辛历程。
综而观之,入选作品主题健康积极向上,故事生动有趣感人,思想性、艺术性、可读性较好,体现了当前我国现实题材文学出版的较高水准。
深入生活 扎根人民
现实生活是作家创作的源泉,但是仅仅局限于作家自身经历的有限经验,创作难免会出现同质化、模式化的问题,现实题材创作要求作家将目光从自己的小天地里抽身出来,投向社会、投向他人、投向更深广的人类世界。
为了写作《北上》这部关于京杭大运河的历史与现实的小说,青年作家徐则臣花了四五年时间,不停地阅读,也不停行走——京杭大运河从南到北1797公里,重要的地方他走了不止一遍;阅读了大概六七十本关于运河的专业书籍,随手翻阅的书籍和浏览的影像资料更多。“必须承认,百分之九十的阅读在小说中都找不到半点蛛丝马迹,但倘若没有这浪费掉的百分之九十,就绝不会有这部《北上》。”徐则臣说,他到苏州考察了金砖博物馆,了解到故宫太和殿地面上铺的“金砖”的烧制过程;在汝瓷的发祥地汝州,他向一位老匠人了解这门火与泥的艺术,天青色的瓷器究竟是如何烧制出来的。这些实地探访让小说的历史感更加丰盈,细节更加真实。
“寻找钟扬、书写钟扬的过程,于我是一次生命意义的探寻。”光明日报记者颜维琦说,为了构建出一幅钟扬的精神世界和人生实践的拼图,展现一位共产党员的先进性、纯洁性和精神面貌的丰富性,再现一个真实而完整的人,一个永远活在当下、活在我们身边的人,她查阅了大量的一手资料,包括钟扬的诗歌、散文、书信、手稿等,采访了钟扬的众多亲友、同事和学生。在《种子的力量:读懂钟扬》一书中,首次公开发表了少年钟扬的部分诗歌,还有他与友人的部分通信。透过这些文字的碎片,一个更加真实、立体的钟扬向读者走来。
在写作《城中之城》这本书之前,滕肖澜去银行蹲点了三个月。“这个过程很辛苦,但也很有意思。这是一个迥然不同的写作过程,也是一个学习的过程。”滕肖澜告诉记者,蹲点结束后,她开始创作梗概,给每个人物写小传,写几万字的详细大纲。“我希望能写出一批当下的金融人,写出他们的复杂性,包括人性的复杂、行业的复杂、生活的复杂。小说的主旨概括成一句话,那就是:既写金融和金融人,也写上海和上海人。”
其他入选作品的创作过程也无不充满艰辛——为写作《浦东史诗》,作家何建明查阅逾千万字材料和文献档案,采访上百位浦东开发开放亲历者,实地踏访浦东城乡和现代化建设的火热现场;为真实细腻地还原港珠澳大桥建设过程,《中国桥——港珠澳大桥圆梦之路》的作者曾平标深入采访港珠澳大桥方案构想者、项目管理者、大桥建设者等多位亲历关键人物;胡宏伟历时多年采访调研写作,掌握了大量第一手史料,在《东方启动点:浙江改革开放史》中才能以饱满的细节记述中国人民在改革开放大潮中奋斗拼搏、建设祖国的动人故事,读来让人动容。
正是由于创作者们深入生活、扎根人民,在内容题材、表现形式上反复打磨,精益求精,最终才创作出这些有较强艺术感染力、影响力,为广大群众喜闻乐见的优秀作品。
紧跟现实 打磨精品
与作家们一道反复打磨作品,出版社在编辑出版图书时的精品意识也是这些作品脱颖而出的重要保证。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总编辑韩敬群借用杜甫的诗句“毫发无遗憾”来形容自己心向往之的出版标准——出版时尽力去争取不留遗憾。他谈到《北上》卷首题词作者原来用的白居易的两句诗“事去唯留水,人非但见山”,编辑时感觉比较平淡,提振不起全书。后来经过仔细思虑,与作者商量换成了龚自珍《己亥杂诗》中的一首:“只筹一缆十夫多,细算千艘渡此河。我亦曾糜太仓粟,夜闻邪许泪滂沱。”感觉就大不一样了。
除了《北上》,另一部入选图书《青藏光芒》也是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联合西藏人民出版社推出的精品。韩敬群介绍,该社在出版理念上坚持“原创为本,品质至上”,希望以出版的高度追逐这个时代思想的高度与文学的高度,提倡开阔而温暖的现实主义——“温暖”是注重文学关注现实人生中至真、至善、至美的力量,“开阔”是不拘一格,不故步自封。
《中国桥——港珠澳大桥圆梦之路》是一本聚焦广东重大题材,由广东作家创作、广东的出版社出版的作品。花城出版社副总编辑张懿介绍,该社长期关注现实题材的开发,无论是小说、诗歌等虚构板块,还是纪实文学、散文等非虚构写作,看中的都是作品对当今时代的记录和思考。因此该社从一开始就十分关注港珠澳大桥,为书稿组织了最优秀的编辑团队,并且邀请了多个机构的专家进行了专业审读。在选题思路上,《中国桥——港珠澳大桥圆梦之路》以“心灵桥”作为轴线,从书名到章节都进行了精心编排,紧紧围绕“圆梦”来展开叙述,将现实和历史交织,书写从远古开始,伶仃洋和港珠澳三地对桥的渴望,以及三地人民共圆中国梦的奋斗事迹。
浦东是改革开放的标杆和前沿。多年来,上海文艺出版社一直希望能出版一部反映改革开放时代巨变和浦东开发开放伟大历程的厚重的纪实文学作品。2016年,该社向作家何建明发出邀请,委约创作长篇报告文学《浦东史诗》。《浦东史诗》以沾泥土、冒热气、带露珠的浦东建设者的动人故事,还原了浦东开发开放一系列重大决策的历史过程,是一幅展示改革开放历史巨变的新时代画卷。该书的责任编辑乔亮说:“我们将以此次入选为动力,继续关注现实,关注社会生活,多挖掘‘长镜头与小切口并重’的作品,多发现凝聚作家‘脚力、眼力、脑力和笔力’的作品,多层次打造满足读者阅读需求的作品。”
“感召和引领更多的创作者、出版者参与到现实题材的创作与生产中来,推动更多的现实题材精品力作的产生,是‘优秀现实题材文学出版工程’重要的意义所在。”白烨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