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长江文艺·好小说》2019年第7期|刘汀:人人都爱尹雪梅(节选)

来源:《长江文艺·好小说》2019年第7期 | 刘汀  2019年07月15日08:26

内文摘录

人人都爱尹雪梅。

谁能不爱她呢,那么热情、活泼、善良,对所有事物都充满照顾的欲望;又那么勤快、能干、心灵手巧,随便做个菜和小吃,都能让人把舌头吞掉。不爱她的人,也只能说根本就不爱生活了。

1

人人都爱尹雪梅。

谁能不爱她呢,那么热情、活泼、善良,对所有事物都充满照顾的欲望;又那么勤快、能干、心灵手巧,随便做个菜和小吃,都能让人把舌头吞掉。不爱她的人,也只能说根本就不爱生活了。

尹雪梅是东北人,老家在辽宁省的葫芦岛,十岁时母亲改嫁,迁到吉林长春郊区的一个小镇,说是镇子,其实也还是农村,只因毗邻城郊的几家工厂,比一般的村子繁华些,多了几条街、几家商店。她就在那儿长大,再后来就在附近嫁了人。尹雪梅生了两个儿子一个女儿,当年算超生,为这个没少受折腾。大儿子是长春铁路局的司机,现在大部分列车都改动车、高铁了,他这种过时的内燃机司机摆弄不了新玩意,内部调整了工作,整天站在检票口检票:旅客朋友们好,通往北京的D26次车可以检票了……二儿子也在长春,东北师范大学研究生毕业,现在是长春师范学院的老师,教马列主义邓小平理论一类公共课。大儿子生了女儿,还想再生,可不管怎么努力就是怀不上了;二儿子也生了女儿,有条件生,但坚决不生二胎。两个外孙女,尹雪梅都帮忙带到了上小学的年纪,有那么几年,她觉得自己比吉林省长还忙。一大早,在大儿子家把大外孙女喊起来,吃口东西送到幼儿园,就赶紧骑电动车到二儿子家,让二儿媳妇上班,她看二外孙女。晚上二儿子回来替她,她又赶紧去接大外孙女放学。

尹雪梅的头发就是这几年白的,先是一两根,后来不知不觉也就满脑袋了;先是白发根薄薄的一层,后来不知不觉也就整根白了。头发白了的时候,尹雪梅想起几十年前,父亲临死前说的话:雪梅雪梅,踏雪寻梅。这是她父亲会的唯一一句成语,是跟村里的老中医学的。老中医和父亲是酒友,尹雪梅八岁时,发过一次癫痫,是老中医把她救下来的,她把老中医的手腕子咬了上下两条疤。老中医不光会看病,还会算命,跟她父亲说:雪梅这孩子吧……一辈子操心的命,好在她心大,啥事最后都能想开。想起这些话,她开始觉得满头白头发就是满头的雪,可好看的梅花在哪儿呢?她稀罕花,但从来没见过梅花,对她来说,那就是一个摸不着的念想。

二外孙女在堆她的乐高城堡,尹雪梅得空把屋子乱七八糟的衣服归拢归拢,坐在沙发上,想把满头的白雪扎成辫子。她梳得仔细,心里头想,白归白,好在没掉,染一下就成黑的了。头发才梳到一半,北京的小女儿晶晶的电话就打过来了。

“妈,我怀孕了。”晶晶在电话里兴奋地尖叫。

这会儿得知小女儿怀孕,尹雪梅刚刚放松点的身体,一下子又绷紧。郝晶晶说,妈,你帮我哥带孩子,可不能不帮我呀,我工作可比他们忙多了,北京的生活节奏,比长春快好几倍。小孙更是,他爸妈都有病,自己照顾自己都难。小孙一年有半年都在外面,这个家对他跟旅馆一样。

哦,尹雪梅说。手一松,没扎紧的头发立刻散下来,像瀑布,遮住了大半张脸。

小孙是女婿,在一家银行上班。这家银行在非洲有项目,员工都要轮流到非洲去出长差,工资比国内高三倍。女儿去年买了个小房子,一大半首付是借的,还欠了两百万银行贷款,为了多赚点补贴,女婿恨不得留在非洲不回来。

尹雪梅算了算日子,小孙就春节时回来一趟,郝晶晶就怀上了,心里喊一声,咋就那么准呢?再一算,二孙女上小学还不到十天,就是晶晶的预产期,俩孩子商量好了一样,无缝对接,一点休息时间也没给她留。带吧带吧,自己生的儿女自己造的业,一碗水得端平,三碗水就更得端平了。她活动活动胳膊腿,觉得身子骨还成,把头发染一下,换一身新衣裳,看起来也没那么老。她心里也不想老,总觉得自己还没年轻过呢。

站好最后一班岗,她还是有信心的,最不放心的就是老伴儿郝胜利。郝胜利比她小两岁,前年退休后,二儿子把他接到了市里,找关系在一家厂子里看大门。老头有高血压,犯过一次脑溢血,幸好抢救及时,但留下了点腿脚不利索的后遗症。犯病后,人家厂子怕担责任,不敢再用。他又不愿意住在城里,拧着劲跑回郊区的老家去了。眼下自己还能做口热的吃,可再过一两年呢,再犯病呢?老头见天跟邻居念叨:养了三个儿女,活得像孤寡老人一样。

去北京前,尹雪梅回了一趟家,看着屋里屋外那个脏、那个乱,心里真不是滋味。她尹雪梅当年是多干净的一个人呀,甭管屋子院子,她都收拾得比楼房还干净,苍蝇站在桌上都能摔一跤。这会儿呢,锅里是几天没洗的碗,冰箱里各种咸菜馒头,还有几头蒜,已经长出了一指头长的蒜苗。老郝整日拖着一条没知觉的腿进进出出,院子中间已经犁出了一条沟,磨坏的破鞋就扔在边上,都是右脚。幸好老郝的血压维持得还算平稳,也可能是一个人过了一年多,什么都得自己操持,活动得多了,人反而有精神。

尹雪梅想在家多待几天,帮老郝收拾收拾,洗洗涮涮,给他包点饺子冻上,但郝晶晶肚子里的孩子可不管这些。这小家伙就跟故意的一样,提前把他妈催到了医院里,说是随时可能生。尹雪梅只在家住了一个晚上,第二天一大早就急忙忙赶去火车站。真是无缝对接,这边还没检票呢,那边已经传来了消息,生了。让尹雪梅重新打起精神来的,是郝晶晶生了个男孩,小名嘟嘟。她虽然没什么重男轻女的观念,但老大生女儿,老二生女儿,如果郝晶晶还是女儿,总觉得美中不足。这回好了,终于来了一个带把儿的,外孙子也是孙子嘛。

2

尹雪梅成了成千上万在北京带娃的外地人中的一员。刚来的时候,女儿的新房子还没装修完,他们租住在西五环外的一个小区,环境挺好,宽敞,门前就是一大片空地,能抱着孩子溜达,晒太阳。不远处还有一个小花园,各类花花草草不少。尹雪梅喜欢花,在乡下时就摆弄,没好的花种,她就把山上的野花挖回来栽上。干一天农活回到家里,她不喂猪不喂鸡,先看看自己的花渴不渴、开没开。小区花园里一大片红红粉粉,看着就让人高兴,她得空就跑到小花园里去松松土、浇浇水,惹得好些人以为她是物业雇来的花匠呢。尹雪梅找嘟嘟用过的奶粉罐,移了五六棵花苗,摆在家里养,没多久,一棵棵都开花了,屋子里四季都有花香。嘟嘟睡午觉,她难得休息一会儿,就看着这些花,心里头想,踏雪寻梅,梅花寻不着,别的花也成。

嘟嘟一岁生日那天,也是他们搬进新房子的日子,双喜临门。尹雪梅千叮咛万嘱咐,搬家公司的小伙子还是摔了她两盆花,一盆是月季,一盆是牡丹。尹雪梅心里头难受坏了,可看着他们背着冰箱、柜子、床板楼上楼下跑,一脸汗,眼睛憋得跟嘟嘟小拳头似的,也不忍心叫他们赔。等东西全搬上楼,还把嘟嘟的生日蛋糕拿出来几块给他们吃。她想着,到这边找地方再移几棵,几个月又能开起来。

新房子其实是老房子,还是八十年代建的,属于国家某部委的自建房。之前不允许上市销售,这两年才放开。老归老,位置好,就在三环边上,离地铁很近。只是这种自建房小区没什么规划,正式的大门都没有,地上到处是车,路边的板房开满各类理发店、小菜摊、小商店,还有卖猪头肉的,卖豆腐丝的,卖爆米花的,修裤脚的,像一个混杂的大市场。尹雪梅转了一圈,整个小区里别说花园,连树都没几棵。她攒下来的奶粉罐,就一直空在杂物间。

嘟嘟开始学走路,走得歪歪扭扭,可老想自己走。这时候的孩子最难看,不能背不能抱,得老母鸡一样奓着手在身后紧跟,一不留神孩子就摔个跟头。很快,尹雪梅才染了一个月的头发,又落了一层雪,洗头的时候,洗脸池里还漂着一大把。她心里一咯噔。不过让她高兴的是,新小区虽然闹腾、挤,也没有赏心悦目的花花草草,却比原来的小区热闹。她很快找到了一群朋友。说是朋友,其实就是另一些看孩子的老太太,大概有七八个。

一开始,尹雪梅带着嘟嘟下楼,到小广场上玩,发现有几个老太太总在一块儿,她上去搭话,她们嗯嗯呀呀地回答,臊眉耷眼的,不怎么热情。尹雪梅也不在意,碰见了还是热情地打招呼。有一天,她们商量着带孩子去附近的公园玩,尹雪梅就说,我能跟你们一起去吗?这儿我还不太熟,也不敢一个人带孩子出去。人家也不好拒绝,就随口说去就去呗,公园谁都能去,也没人拦着你。尹雪梅就乐呵呵地推着婴儿车跟着,一队老老小小,走出了浩浩荡荡的气势。玩了一会儿,孩子们有点儿饿,要吃零食,各家分别把自己带的吃食拿出来。尹雪梅从包里掏出一个乐扣饭盒,里面是她做的小面龙,小巧可爱,栩栩如生,连龙的眼睛都不含糊,是两颗亮晶晶的红小豆。小面龙一亮相,一群孩子眼睛都放光,自家的面包水果鱼肉肠都不吃了,张着小手,嘴里不清不楚地嚷:要,要。尹雪梅笑眯眯地给每个孩子发一个,孩子们捧在小手里,一开始舍不得吃,左看右看,过了一会儿又比着赛吃,各位姥姥奶奶赶紧把水壶递过去,怕噎着了。

吃完了,这群里领头的多多姥姥,在自己孙子嘴边捻了一点渣渣放嘴里尝了一下,问:你这哪儿买的呀,真好看,味也挺好。我自己做的,尹雪梅说。一群人一惊,自己做的?尹雪梅拢拢头发,轻描淡写地说,是呀,这不算啥,我能用面捏十二生肖,哪天我给孩子们做,你属啥,我就给你捏个啥。老太太们都围过来,说:哎哟,你不会以前是饭店的白案厨子吧?尹雪梅说,啥饭店,我一辈子就是个家庭妇女,伺候老头儿女,伺候孙子孙女。

尹雪梅很快就融入这个小团伙了,在她的建议下,这个宝宝团还接受了两个新的成员,人数达到十个。尹雪梅说,咱们都是抛家舍业来看孩子的,都是一样的人,得互相帮助不是?再说咱们一群人互相照应着,有个大事小情也方便,又热闹又安全。大家都说,雪梅说得是。这个小团伙以前不这样,虽然松散,但是保守封闭,除了一起带孩子,其他方面几乎没交流。但尹雪梅一来,就不一样了,她有这个能耐,几句话就把气氛带得活泼热闹。尹雪梅做这些的时候,能让人感觉到她的真诚和热情,她说话是笑,不说话也是笑,而且提任何想法你听着都觉得她是真心的,都觉得要不这么办简直是罪过。尹雪梅也不是光有一腔热情,分寸掌握得也恰到好处,跟谁说什么样的话,她清楚得很。她早就看出来了,这一群里的领头是多多姥姥,老太太退休前是街道的干部,喜欢冒充个领导,其实没什么主见。尹雪梅不管说什么,最后都跟着一句,你说是吧多多姥姥?多多姥姥就点点头,说,可不是,我就这么想的。

时间再长一点,老太太们发现自己离不开尹雪梅了,一旦哪天尹雪梅不参与集体活动,她们就有点魂不守舍,互相问,雪梅呢?

“雪梅她们带孩子打预防针去了。”

“哎呀,我还想问问她上次那个面皮咋做的呢,我做了半袋子面,都成糨糊了。”

“是呢,我蒸的面龙,放锅里时还像模像样的,可一出锅就成面疙瘩了。”

孩子们更是离不开嘟嘟姥姥的各种小吃,就算是一样的东西,尹雪梅做的就比别人的精致,哪怕是切苹果,她也能多切出一个花来。尹雪梅还会唱二人转,调起得高,边唱边跳,如果刚好手头有块手绢,她一抖就转起来了,像模像样。大年初一头一天呀,家家团圆会呀,少的给老的拜年呀……孩子们玩得安静的时候,她经常来上一段,听着让人心里透亮、舒服。很快,老太太们的接触就从白天往黄昏延伸,看了一天孩子,儿子女儿回来,终于交班,她们就凑到小广场去跳广场舞。尹雪梅跳舞有天赋,不管什么动作,不管是上海传过来的广场舞还是西安传过来的广场舞,四五遍准学会了,她也就顺理成章地成了领舞。预备,开始,走,对,摆臂,然后转个弯,对对,你是我的小呀小苹果,怎么爱你都不嫌多……

尹雪梅又那么热心肠,那么敞亮,有时候,哪个老太太抱怨超市卖的馒头太难吃了,尹雪梅就说,别买呀,我给你蒸一锅。蒸起来就不是一锅,至少两锅三锅,大伙一人一塑料袋拎着回去当晚饭了。谁弄的十字绣出了点问题,尹雪梅说,拿来我看看。用不了多久,十字绣就挂在墙上了。时间一久,大家对尹雪梅的一切都已习以为常。不管尹雪梅做什么,也不会引来更多的惊叹和赞扬了,应该的嘛,反正尹雪梅什么都会做,什么都能做好。人人都离不开尹雪梅,人人都爱尹雪梅。

坏了,尹雪梅要回趟家,老太太们听了这个消息,简直有点手足无措。前一段,郝胜利打电话来,说让尹雪梅回去一趟。尹雪梅问啥事,郝胜利说你回来就知道了。尹雪梅跟女儿说得回趟家,晶晶很不乐意,小孙在非洲回不来,尹雪梅一走,她就得请假带孩子。尹雪梅说,你爸肯定有事,要不然不会让我回去的,他半个废人了,你得体谅。郝晶晶只好给她买票,说,家里没啥事就赶紧回来,我把你返程票也买了吧。尹雪梅张了张嘴,又把一句话咽到了肚子里。

尹雪梅一回家,宝宝团都快散了。大伙下楼,推着娃娃们去公园,路上就说:雪梅呢,咋还不回来?一个说,昨天才走的。又一个说,不会不回来了吧?大伙都沉默着,然后互相宽慰说,不能吧,嘟嘟还那么小。她要真不回来,怎么也得跟咱们正式告个别呀。

三天后尹雪梅就回来了,带着一大堆东北特产,每个老太太都有份。老郝叫她回去,是他们家那一片要拆迁,让尹雪梅回来签一个意向书。老郝暂时不想让儿女知道这事,否则哥几个可能就有想法,弄得鸡犬不宁。尹雪梅一边给他测血压,一边埋怨他,这事打个电话不就行了?老郝说,你个老娘们,真是在外面跑野了,让你回趟家咋这么磨叽?老郝的血压高压一百三,低压九十,还成。收血压计的时候,尹雪梅把自己胳膊也伸进去测了一下,高压一百四十五,低压一百。她吓了一跳,赶紧关上,没敢让老郝瞧见。她转头,发现老郝正盯着自己看,尹雪梅转念一想,非让自己回来,是老郝想自己了,又不好意思说。她心里一暖,说,回去咋跟晶晶说?咋说?老郝喊了一嗓子,就说她爹又犯病了,你卖给她了是咋的?尹雪梅说行行行,你有理,我给你包饺子去。尹雪梅出了里屋,听见老郝在身后喊:我要酸菜馅的,你给我多包点冻冰箱里。

不一会儿,尹雪梅当当当地剁开了酸菜馅。

尹雪梅回到北京,就跟女儿说,自己手机摔坏了,想换一个。郝晶晶说妈你想换啥样的。尹雪梅说,我就要那个智能机,就是能用微信、能上网啥的那个。尹雪梅原来用的是二儿子多年前退休的诺基亚,只能打电话发短信,还经常信号不好。女儿说妈你行呀,回去几天,都知道智能机了。尹雪梅坐火车的时候,看见邻座一个老太太用的智能机,小团伙里也有几个人用,简直是个百宝箱啊,能上网,能听歌,还能视频,她早就心痒痒了。

网上购买,手机第二天就送到了,女儿给她连上家里的无线,尹雪梅抱着手机一晚上没出卧室门。第二天吃早饭的时候,女儿看见她眼睛红红的,问是不是没睡好。尹雪梅兴奋地说,我就没睡,我研究了这个手机一宿,发现这东西太厉害了,啥都有。女儿说,你疯了啊妈,你还得跟嘟嘟折腾一白天呢,可不敢不睡觉。尹雪梅说没事,我们有组织呢。

这天组织开小会的时候,尹雪梅跟大伙提议,说咱们建一个微信群吧。多多姥姥一听,惊讶地说:嘟嘟姥姥,你够潮的呀。尹雪梅说,啥,你咋骂人呢。多多姥姥说,我这是夸你。尹雪梅笑了,在我们东北,潮是骂人的。我琢磨了,建一个群,咱们能随时打招呼,分享点啥好玩东西,再约着出来也方便,是不是?然后就建了群,群的名字叫宝宝天团。有几个没开上网功能和没用智能机的,都说回去就让儿子女儿弄,绝不能拖组织的后腿。尹雪梅说了句昨天晚上从手机上看到的话:咱们人老了,可是得使出最后一点劲儿,抓住这个时代的尾巴。尾巴这俩字,尹雪梅老是念成“已巴”,老太太们听了都笑。(节选)

……

选自《十月》2019年第3期

《长江文艺·好小说》2019年第7期

刘汀,1981生,青年作家,现供职于某杂志社。出版有长篇小说《布克村信札》,散文集《浮生》《老家》《暖暖》,小说集《中国奇谭》《人生最焦虑的就是吃些什么》,诗集《我为这人间操碎了心》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