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点亮了,就不会熄灭 ——第十二届星星大学生诗歌夏令营举行

来源:中国作家网 | 杜佳  2019年07月21日16:26

天上有三颗星星:

一颗是青春,一颗是爱情,一颗就是诗歌。

这段文字出自《第十二届星星大学生诗歌夏令营作品集》封底,传达着《星星》,一本屹立中国当代诗坛62年的专业诗歌刊物对青春诗歌的寄望——清新、纯粹、蓬勃、朝气,焕发理想与热情。

7月16日至18日,由四川省作家协会主办,中共眉山市委宣传部、眉山市文联、成都文理学院、《星星》诗刊承办的“第十二届星星大学生诗歌夏令营”在四川眉山举行,来自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同济大学、复旦大学等全国高校的22位大学生诗人相聚眉山,开启属于他们的“诗歌摘星”之旅。

雨中开营

夏令营期间,大学生诗人们先后来到三苏祠、青神汉阳小镇、熊猫馆、电信基地等人文景观采风,领略巴蜀文化,启发诗歌创作。

参观留影

此外,两场别开生面的主题讲座成为本次夏令营的“重头戏”。

“通过夏令营把诗界最好的和最想传达的东西交到大学生诗人手中。”

谈及夏令营设置主题讲座的动议,《星星》诗刊主编龚学敏告诉记者:“首先我个人认为甘肃诗人是目前诗歌版图上不可或缺、浓墨重彩的组成部分。为什么这样讲?这有历史的原因,也有现实的原因。甘肃地处西北,特殊的地理位置和历史地位使得那里的诗歌传统和文化保存更加完好。从这个意义上来讲,甘肃诗人对优秀传统文化和诗歌的理解更加深刻,在整个甘肃诗人群体中,对诗歌的敬畏蔚然成风。而我们本次夏令营邀请到的叶舟老师就是甘肃诗人的一个优秀代表。

邀请杨庆祥老师则是因为与他接触过程中发现:年轻一代诗评家思想更加开放,他的诗歌语言能更有效地给大学生诗人以指点,他的诗学和对语言的理解更适合和这些孩子交流,对他们启发会更大。作为组织者,衷心希望通过夏令营把诗界最好的和最想传达的东西交到大学生诗人手中。于是我们在策划之初就考虑邀请最好的诗人和优秀诗评家来和他们面对面交流,希望对他们有所启发,为他们今后的创作提供切实的帮助。

“诗人的笔下一定和无穷的远方、无数的人们息息相关。”

诗人叶舟在讲座中与营员们分享:“多少年来,每当遇到写作的无助,思绪四分五裂的时刻,只有一座伟大而高贵的灯塔在指引:她的名字叫做自然。我在兰州,向西走是河西走廊;向北走是沙漠和戈壁;向南走是有“小西藏”之称的甘南草原;向东走是陇西、天水、平凉……如果写作时感到茫然无措,我就去自然中走一走,总能迅速获得一种力量,没有比自然更伟大的灵魂。

我们身处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在希望与焦虑并存的社会,文学应该观听世界的声音,抒写社会的疼痛,诗人应该重新擦亮语言的生命力,赋予诗歌语言以概括力、想象力、抒写力、虚构力。诗人的思想要有穿透力:走在街上,每一个迎面走来的人,他们的笑脸或是沮丧,都值得映入诗人的眼帘。不是写小情小调,也不是写小哀伤小眼泪,诗人的笔下一定和无穷的远方、无数的人们息息相关。

“寻找内在的声音,通过写作建立属于你的时代性”

中国人民大学教授、诗评家杨庆祥以《与AI的角力:一份诗学与思想实验的提纲 》为题进行了讲座。在讨论“作为诗学问题的AI”时,他认为,“寻找到属于自己的声音,实现精神的自我保全;找到对话的对象,与时代辩论,通过写作建立属于你的时代性”是作为人类智慧的写作区别于AI写作的关键。他鼓励营员们:“青年诗人需要有一个修远的路径,要大量地阅读和经久地沉淀。走出书斋,在自然当中去认识世界和人。”

营员们认真聆听讲座,就关心的诗歌问题与主讲老师交流互动

“重拾诗歌传统,找寻生活中新的写作温度”

朝夕相处的几天当中,《星星》诗刊编辑老师们分组别与营员们就诗歌体裁探索、创作题材同质化等问题和困惑进行了深入交流。《星星》诗刊编辑任皓通过分组讨论发现,经历了时代的转型期之后,社会生活趋于稳定,青年诗人有更多机会认真讨论纯文学,包括星星大学生诗歌夏令营在内的属于年轻人的文学阵地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和重视,诗歌传统正在回归乃至复兴。“重拾诗歌传统”的同时,由于我们处于一个“知识大爆炸”的时代,当下青年诗人的写作呈现出不同于以往的特点:“他们眼中会看到很多很多东西,他们的写作更加的自由和成熟。我们总觉得为什么现在大学生很少写校园生活和身边琐事,在我们的讨论中有同学已经提到,因为那早已不是当下青年诗人着重关注的主题,他们更多地关注社会,想要挖掘更深刻的主题。此外网络世界和社交媒体的发达也极大冲击着人与人之间面对面的交流模式,时代的变革和生活的变化都为青年诗人的创作带来了深刻的影响。

来自北京师范大学的焦典同学聆听叶舟老师讲座后,表达了自己的思考:“叶舟老师感慨的属于他们的黄昏景象今天越来越难得一见——清风阵阵没有了,到处满是高楼大厦……然而现在的我们并不缺少写作的温度,而是正在竭力找寻另一种温度。

虽然我们眼中的黄昏不再是乡村黄昏的模样,但也因此发现了属于城市的黄昏印象——到处是鳞次栉比的高楼,黄昏时分,夕阳下沉,醒目的落日刚好卡在两座高楼之间的情景同样令人过目难忘,那是属于我们城市的另一份美感。不可避免地,我们正朝着城市化的方向发展,已经逝去的很难再回来,我们能做到的是去找寻和书写我们所熟悉的城市生活,从中发现新的诗意。生活在城市的日常中,不再熟悉和面对乡村的美感,怎么发现属于城市的美感和诗意,找寻生活中新的写作温度,是我在思考的。

“我们点亮了,就不会熄灭。因为诗歌与友谊永存。”

“我们在这里接受了诗歌、山林、细雨的祝福;我们在这里收获友谊、诗意以及人间善意。或许以后的生活让我们的羽毛不再整齐,但我相信,夜空之中总会为我们预留二十二颗星星的位置。在这几天我们点亮了,就不会熄灭。因为诗歌与友谊永存。”来自南宁师范大学的陈坤浩同学在朗诵会上坚定地诉说自己十年后的诗歌心愿。

7月18日晚,在眉山东坡区图书馆举办的夏夜诗歌朗诵会以非常有仪式感的方式,为为期四天的第十二届星星大学生诗歌夏令营划上圆满的句号。

别开生面的朗诵会为本届夏令营划上完满的句号

已连续举办十二届的“星星大学生诗歌夏令营”,自2008年开办以来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与认同,为中国当代诗坛发现、培养和扶持了一批又一批的大学生诗人,为汉语诗坛源源不断地输送着新鲜血液。从这里走出去的戴潍娜、谈骁、林宗龙、聂权、余幼幼、程川、王子瓜等青年诗人,如今已成为青年诗坛的耀眼新星。

“点亮了,就不会熄灭”,中国诗歌的青春之火永炽不熄,未来的诗歌星星永炽不熄。

 

营员诗歌寄语和心愿摘录:

参加夏令营活动,结识了很多比我更年轻的有活力有想法的朋友,这几天收获了很多,愿他日相见,谈到诗和生活时,我能不辜负这份收获。

——王向威(同济大学)

二十年后像今天一样热爱诗歌,热爱星星的朋友,并且像今天星星的老师们一样热爱青年关心青年。

——王年军(北京大学)

写给十年后的自己——希望你琐屑的生活当中,一直有诗意相伴。做不违道义的事,写不违心的文字。

——熊志彪(韩国国立釜山大学)

我希望未来能把写诗变成生活的一部分,从事与诗歌有关的工作,交往着热爱艺术的人,不断阅读与思索,不断突破惰性与边界,找到自己“独一份”的语体、风格与诗学主张。

——杨依菲(北京师范大学)

我希望十年后,我的眼睛里还能有蓝色的芭蕉,柔软的月亮。在某个夏日的午后,把自己变成一棵树,给路过的人一丝清凉。

——尹祺圣(广西大学)

在岷江边,我种下这个愿望:我要瘦下来,瘦下来我就敢对别人说,我瘦过胖过,现在我又瘦回来了,还有什么不可能?我的文学是如此,以后,与我岷江边的兄弟姐妹江湖再见,我已经收放自如了。

——柳燕(云南大学)

(文/图 杜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