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新建美术馆面临共同挑战:拿什么立馆? ——谈公共美术馆建设需要避免的几大误区

来源:文汇报 | 傅军  2019年08月02日08:12

拥有美丽的一池碧水的海牙市立美术馆,是荷兰为数不多的高质量现代与当代艺术馆之一。这里拥有世界上最为丰富的蒙德里安收藏

◆打造一座成功的美术馆,藏品才是立馆之本,没有优质的藏品资源和相应的典藏研究,那么美术馆将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有效盘活地方文化资源,将为一座新建美术馆铺垫一个很高的起点,也将为后续美术馆的经营发展持续助力

◆美术馆的展示空间,要立足当下,面向未来,兼顾现实需要和长远需求。当然,美术馆设计的超前性,建立在对美术发展的深度了解与未来预判之上

目前美术馆建设似乎正在成为一种潮流和趋势。

在笔者看来,部分新建美术馆存在着“虚胖”的状况,外表显眼,内在孱弱。这种状况折射出人们在美术馆认知上存在的误区,有必要引起社会各方的关注。

美术馆的硬件与软件之间,存在着严重的缺口

国内部分美术馆建设明显有别于一些发达国家,后者通常是先有数量众多的藏品,为了这些藏品资源向社会开放,才建立艺术类博物馆,也就是美术馆。因此,一些发达国家的美术馆绝大部分的展示空间是用来做藏品的固定陈列,只有小部分空间,用于做3-6个月不等的临时展览。国内的美术馆情况不太一样,首先我们的藏品资源有限,很多美术馆建成之初几乎没有什么藏品。到目前为止,鲜少有美术馆设立常设展厅,极大部分美术馆都是需要用临时展览去填充。这就意味着,如果美术馆面积越大,展览的数量就要越多。然而,现阶段,国内优质的展览资源十分有限,专业从事学术研究和展览策划的人才又很稀缺。因此,美术馆的硬件与软件之间极不相称,存在着缺口。

有必要强调的是,美术馆整体建设中,硬件只是第一步,美术馆建设的重头戏是后续源源不断的软件投入。比如收藏、研究、展览,以及人才培养。但这些恰恰是某些新建的美术馆的短板。这就是为什么我们看到不少美术馆徒有华丽外表,内部充斥着一些低质量的展览。更为遗憾的是,有些美术馆建成之后,由于缺乏必要的展览经费和专业人才,只能关闭一些展厅,任其长期闲置。

众所周知,打造一座成功的美术馆,藏品才是立馆之本,没有优质的藏品资源和相应的典藏研究,那么美术馆将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另外,展览是美术馆的主业。优质的展览一方面需要专业的人才,另一方面还需要必要的展览经费。如今美术馆专业化的人才基本集中在北上广等一线都市,三、四级城市新建的美术馆的专业人才缺口甚大。

选址的好坏,是美术馆未来发展成败的先决条件

艺术发展到今天,它不再是端坐在象牙塔里供人朝圣的对象,也不再仅仅是生活的点缀,很多时候,它是生活的一部分,甚至就是生活本身。因此,美术馆的存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这座城市的生活品质和生存环境,所以它就应该位于我们日常生活的核心区域,一来方便参观,二来与人们的关系密切,从而对城市居民的精神文化生活产生持久深入的影响。

目前我们经常会看到,在一个前不着村后不着店,相对开阔,也相对交通不便的地方,会耸立起一座座新建的美术馆。这些貌似现代的美术馆建筑,往往因地处城市的偏远地区,与当地的城市历史文脉几乎没有什么关系,也难以形成个性化的地方特色,极易同质化。

参观展览毕竟不是日常生活的刚需,这些美术馆因交通、就餐等相应配套设施的不健全,影响了人们参观的热情。这些远离人们活动半径的美术馆,除了开幕日,可以通过大巴车组织观众,极大部分时间里都将面临着门前冷落鞍马稀的窘境。美术馆不同于一般的名胜古迹,它更像是剧院或电影院,是人们需要反复去观看的地方,所以选址好坏显得尤为重要。

如何利用现有的历史文化资源做好美术馆选址这篇大文章,其实考验着决策者们的智慧和担当。选址的好坏,是一座美术馆与博物馆未来发展成败的先决条件。比如苏州博物馆,是国内少有的几座热点博物馆,除了归功于建筑大师贝聿铭先生亲自操刀设计之外,很重要的因素,就是它位于拙政园、狮子林和忠王府旁边,与世界文化遗产和历史街区乃至整个苏州古城连成一片,且风貌统一,又有现代特色。苏博“不高不大不突出”的设计理念,也让苏州博物馆新馆很快成为城市更新的样板。

综上所述,假如选址前能真正征求相关专家的意见,利用所在区域的名胜古迹、历史街区和名人资源,将有效地盘活地方文化资源,为一座新建美术馆铺垫一个很高的起点,也将为后续美术馆的经营发展持续助力。

借助行业专家意见,为美术馆建筑设计的科学性和合理化保驾护航

公共美术馆建设是一项专业性非常强的工作,为了提高公共美术馆投资决策的科学化水平,首先在选址之初就应该广泛听取美术馆、博物馆等相关行业专家的意见。目前,国内很少有对美术馆设计有专门研究的建筑师,而一些擅长美术馆设计的国外设计师,又存在着文化上的差异,因此,积极听取美术馆、博物馆相关行业专家的意见,是公共美术馆建设决策科学化和合理化的保证之一。

但如今很多的公共美术馆建设的专家论证会,大多是在选址已经完成、建筑方案基本落定的情况下召开的。换句话说,建设的大框架已确定,只让专家提一些无关痛痒的修改建议。所以,这样的专家论证会成为一种摆设,一道程序。

其次,美术馆建筑不同于一般的公共建筑,设计之初就要对内外两条动线的规划、不同的空间感受、视觉的整体呈现、不同灯光的配置、标识与导视系统等都要作出充分的考虑和研究,因为所有这些都将决定和影响今后展览的逻辑性、便捷性、舒适度和可观性。然而,如今部分公共美术馆为了凸显它的外在形象,成为地标性建筑,片面追求外型的奇特与视觉冲击力,做一些大而无当的设计。另有一些为了追求空中俯视的所谓造型效果,添加了很多毫无意义的多余之笔。更有甚者,为了开幕的气派,把中厅或走廊设计成像商场那样华丽丽的大空间,这种铺张之风,是对美术馆空间资源的一种极大浪费。

再有,美术馆展示空间的设计,必须尺度适当,既要有适合小的架上艺术作品展示的空间,也要有适合大型装置、影像等各种当代艺术展示的多元化空间。现在很多体量巨大的新建美术馆,普遍采用了大尺度、大空间,给后续的展览策划和布置带来很多难题,也势必增加分割、搭建等布展成本。经常由于作品大小无法与空间匹配,导致展示效果深受影响,大打折扣。

除此之外,美术馆的展示空间,需要有一定的灵活性与可变性,以适应不同展览的需求;还要立足当下,面向未来,具有一定的预见性和超前性,以兼顾现实需要和长远需求。当然,美术馆设计的超前性,是建立在对美术发展的深度了解与未来预判之上,所以必需借助美术行业专家的意见,为美术馆建筑设计的科学性和合理化保驾护航。

(作者为上海油画雕塑院美术馆副馆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