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国之思:萧晖荣艺术创作中的香港主题
来源:中国艺术报 | 棋子 2019年08月12日14:02
东方之珠(中国画) 萧晖荣
萧晖荣绘画作品的一个重要主题就是他常年定居的香港。在他笔下,香港不只是繁华的港口,而是风光壮丽,设色明艳,显示出了画家极强烈的家国情怀与自豪感,这在当代中国画的创作中无疑是一个醒目的存在和具有特殊意义的现象。纵观萧晖荣的绘画,以香港为题材的作品是一个很重要的系列,很显然,“回归祖国、不忘根本”是画家心中的一个结,无论何时何地,他的关注与思考总是围绕着它,总是离不开它。
萧晖荣以香港为题材的绘画作品总离不开香港百年的沧桑历史,对1997年香港回归之后的改变尤其不惜笔墨。绘画的本质是一种记录的再创作,无论是记录着香港回归之后的繁华景象的《东方之珠》 《香江明月夜》等画作,还是记录着殖民地时期香港人民凄凉境况的《沧桑岁月图》 ,在诠释香港的美景与历史的同时,也是在展现画家当时的心情意境及他所向往的文化。在对当代香港的绘写中,萧晖荣传递出了对香港回归后的繁荣稳定的自豪,及香港之沧桑与繁盛和祖国同命运共呼吸的家国情怀。
绘画是呈现画家情感的直观方式,在诠释一幅美景美物的同时,也是画家当时的心情意境及所向往文化的传递。画家笔下的香港并不是完全重现现实,而是艺术重塑,画家以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对这片土地的历史和人民的深刻理解为基,以丰富的情感为脉,所绘写的当代香港繁华景象不仅是对香港历史文化和家国情怀的表达,更是对香港未来发展的一种憧憬的具体表述。
画家在绘画中真诚地展现了香港这一丰富多彩、中西文化碰撞交融而又发展迅疾的港口的精神状态。虽然表现的都是香港与祖国息息相关、血脉相连的内容,但具体到画作,在情感表达上还是各有侧重的。
《东方明珠——日出东方》是画家“太平山所见”系列重点之作。此画以全景式的视角描绘了旭日东升之下维多利亚港的美景。近处树木苍苍,红绿相间,枝叶繁茂。远处高楼鳞次栉比,其高者几欲耸峙入云,尽显繁华气象。海面上大小船只散布如星,各行其道。对岸人烟凑集,高楼云集。画幅右侧,一轮红日冉冉升起,映照得天光水色亦染上了红色。更远处山峰连绵,山色与云气相合,恍若仙境。从色彩的选用、强调,构图、布局的重组中,画家表达了对于一百多年来香港沧桑历史之沉思,更重要的是表达了对今日香港在祖国引领下稳定发展的美好祝愿。
与侧重表达香港未来发展之憧憬的《东方明珠——日出东方》不同, 《沧桑岁月图》重在表现往昔香港社会之生活场景,抚今以追昔,鉴往而知来。此画生动地刻画了港英政府统治初期香港的社会百态,场面非常宏大。画中场景有酒楼、洋行、烟馆、赌场、当铺、食肆等场所,各随山川地势自然分布;人物虽华洋混然,然而华人的苦力、犯人、匠人、乞丐,与洋人监工、巡捕贵贱判若云泥,对照非常鲜明,反映出当时华人虽为社会主体,实为二等公民的事实。题跋中,画家追溯香港历史渊源,力证中华文化为香港文化之根本,今日香港之主流文化均本于中国文化,同根同源,血浓于水。
虽同为表达香港与祖国同根同源, 《东方明珠》表达得更为强烈直白,画面远处船只星罗棋布,中景高楼林立,近处繁花绿叶、根系错杂遒劲,寓意不忘根本。此画乃香港之维多利亚港,是香港的一大象征,见证了香港经济文化之变迁,也见证了今日祖国之崛起、富强,以及香港回归后之繁荣,“一国两制”之成功实施,画家以高超技巧挥洒心中情思,表现了维多利亚港历经百年沧桑巨变的历史余韵。
《前程万里》同为“太平山所见”系列作品之一,不同于全景式的宏大构图,这幅画以维多利亚港为背景,重新组构画面,选取帆船象征香港,寄予“前程万里”之祝福,表达了作者对香港回归之后的繁荣稳定的认同。
《香江明月夜》色彩尤为鲜艳,与中国画中为凸显月色而浅淡描绘他物的传统不同,这幅画中天上明月竟不如人间霓虹之光,以此展现了当代香港之兴盛。
在这系列以香港为主题的画作中,可以看到,萧晖荣极擅长用个性化的色彩表达内心丰富的情感,以红色等暖色表达当代,以青绿等冷色表达历史,非常具有个人特色。画家对香港繁华景象的工笔描绘可以看出他对这些场景的熟悉;他借画面表达出的对于香港地域文化的理解也展现出了他对这座城市的深情;他对香港的文化脉络与祖国同源的一再表述,也展现他对于“回归祖国、不忘根本”的执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