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城》2019年第4期目录精彩预览
来源:《花城》 | 2019年08月14日08:51
《花城》创刊40周年 · 专稿
《花城》四十年,文学潮流执着的敏感者 / 周梅森 何 平
文学刊物是文学史的一个侧影,它承载着文学与时代的记忆,讲述着文本内外的故事。2019年是《花城》创刊40周年,《花城》流光溢彩的四十年,见证且建构了中国当代文学的发展和流变,本期特推出周梅森和何平的对谈,回溯周梅森与《花城》之缘,以及其处女作《沉沦的土地》发表前后的文学记忆。
文学转折中的精神守望
——从栏目设置看《花城》四十年的变道与常道 / 陈培浩
文章梳理了《花城》80年代、90年代、新世纪以后的栏目设置,从中归纳出办刊思路与时代脉搏的共振。《花城》从创刊时便具有鲜明的“开窗”意识,80年代注重社会介入,90年代实现了先锋转向,面对网络媒体的冲击,在进入新世纪后做出了各种尝试。
《花城》四十年的故事也是当代中国纯文学期刊的故事。《花城》根植于四十年当代文学制度的错动中,《花城》的变与不变,既是时代流变的镜像,也凝结着几代《花城》人的心力和智慧。
长篇小说
你好,安娜 / 蒋 韵
一辈子太长,“恶”总会在某一个地方某一个角落等着擒获你,让你一生成为它的奴隶。而你,又能否战胜人性中的恶?
天资少年“彭”的突然出现,令原本平静美好的三位闺蜜安娜、素心及三美间产生了微妙的嫌隙。“彭”悄悄交给安娜的一个黑羊皮笔记本,激起妒忌、欺骗等等人性弱点,造成接二连三的悲剧。从此,闺蜜三人生死诀别、天各一方,开启了一生漫长的自我惩罚与救赎之路。四十年后,素心与三美、“彭”重逢,逐渐揭开了当年被悲剧掩盖的隐秘真相……
《你好,安娜》是鲁迅文学奖得主、著名作家蒋韵献给母亲之作,纵横历史四十年,以一段青春恋情、两个少女的生命悲剧,探入三个家庭十二位身份不同、灵魂各异的女性的沉浮命运,对望恶与救赎,关照当下时代的精神图景。
中篇小说
无债之人 / 陈楸帆
作为一名宇宙矿工,“我”与同伴在茫茫星海中寻找有能量的陨石,以此供养地球。然而这种暴利的行业是建立在对矿工的严重剥削之上的,矿工们为此付出了惨烈的生命代价,但因为他们身上都背负着沉重的“债务”,因此不得不以命还债。在失去了多位同伴之后,“我”隐约觉察到这背后隐藏的阴谋……
短篇小说
在饭局上聊起齐白石 / 乔 叶
主人公是一个热衷赏画的人,因为家中墙壁空荡想找名家作品挂壁,一位交友广泛的朋友老魏于是组织一个有画家与美协官员的饭局,便开始了一场以齐白石的人生与创作为主题的讨论。饭局上众人谈笑风生,时开齐白石的玩笑,时开朋友的玩笑,呈现了饭局中人们的虚伪姿态与利益心理,其间穿插齐白石的人生故事,别有意趣。
母亲河 / 残 雪
捞鱼河村有扳鱼的传统,而孟哈就是个中高手。年少懵懂的我跟着君叔,学会了制作球形地图,开启了地域的空间意识,又跟着孟哈尝试扳鱼,虽一无所获,却成了大家眼里的扳鱼继承人。随着父母和孟哈的相继离开,我开始体会到生活中那些看不见的事物,也明白了人生的意义不在于结果而在于生活本身。这是一个关于成长和传承的小说,用残雪特有的叙事风格表达出来,却带着解构哲学的意味和玄妙。
花城关注
本期关键词:创意写作 栏目主持人:何平
大学开设“创意写作教育”专业旨在培养专业作家。创意写作对于传统意义的文学和作家的意义何在?它是否能助推写作素人的文学梦想?是否能使青年作家扩张和激活自己的创作能力?今天的创意写作开始进入到数字时代,未来的创意写作将会如何发展?
本期关注,拥有创意写作教育经历的两位作家:双雪涛和张怡微,给出了不同的解答。
火星/ 双雪涛
访谈:“这三年发生的事情肯定超乎我的想象”/ 何平 双雪涛
小学体育老师魏铭磊被当了演员的初中同学高红找到,想要回初中时期她写给他的三百多封信以避免“不必要的麻烦”。当魏铭磊坐在高红面前拆开那些信封时,信里那些高红曾向魏铭磊讲述过的内容飘了出来,包括高红本身,还有一只八哥……两个久未谋面的老同学深夜相见,成为现实与魔幻的神秘交织。
锦缠道/ 张怡微
访谈:“创意写作不只是写作教育,也是广义上的文学教育”/ 何平 张怡微
原生家庭对人的影响贯穿一生,迎春和麦琪性格迥异的两个上海女孩的不同生活轨迹,缠绕着成长中的尖锐、痛苦、生离死别等个人精神世界和三观逐渐建构的过程。而这个建构的过程,总是通过身边人的生活作为参照和类比才得以区分,曾经并肩穿梭于十里洋场的儿时玩伴,各自走向不同的人生。这种细微心理波动和隐匿又难以描摹的情态,作者给予了最扎实的描写。
关于创意写作,从复旦成长又在复旦工作的张怡微,很具代表性。复旦创意写作从创立到今年已十载。无论外界如何变化,张怡微始终重视文学与心灵的关系,艺术与心灵的关系,对她来说,创意写作教育不只是写作教育,也是广义上的文学教育。
本期点评:新的欲望,新的征服——关于中国大学创意写作的自问自答/ 何 平
△ 本期封二三
诗歌
月光之盛(八首)/ 韩 东
韩东新诗八首,与上一期朱文的新诗交相呼应。作为民间诗写的代表,韩东的诗深植语言而归于实处,是语言本体的觉悟者和诗歌表达的颠覆者,其作品冷静克制、意蕴幽深且余味悠长。
散文随笔
南竹竿胡同113号 / 沈芸
南竹竿胡同113号是夏衍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在北京的住所。这里的四合院住着的,都是韬光养晦、深藏不露的人。在灾难倾覆时,他们没有互相倾轧,而是展现出惊人的生存智慧,共度时艰。不管时局怎么变化,苦难怎么连番上演,生活还得继续。沈芸的文字,柔韧有力,怀旧从容,汇聚起儿时的记忆碎片来,将个体的记忆和时代背景结合,向读者展示历史的另一面。
思无止境
一篇文章六个回答 / 余 华
一篇文章:余华随笔新作一篇,且说“逢场作戏”,小中见大趣。
六个回答:余华近年来接受外媒采访的六篇访谈结集,覆盖《纽约客》《洛杉矶书评》《科克斯评论》《Electric Literature》《共和国报》《基督教汇报》六家具国际影响力的报刊,问答之间,展现外媒对中国文学的理解,更剖析了余华的内心以及他眼中的当代中国文学。
蓝色东欧
苦难记忆与历史言说的深渊:《魔鬼作坊》简析/ 李 晖
雅辛·托波尔,是当代捷克作家的杰出代表。年轻时就是一位积极的自印本诗人和词曲作家。小说代表作包括《城市、姐妹、白银》《用沥青漱口》和《魔鬼作坊》等,均已被翻译成英文。其中,《魔鬼作坊》曾获得捷克共和国最高文学奖雅罗斯拉夫·塞弗尔特奖,并进入荷兰的“欧洲文学奖”短名单。
小说缘起托波尔受邀到泰雷津采访报道犹太隔离区和监狱等历史遗址。作者以此为背景,完成了这部控诉纳粹罪行、书写受难者悲剧命运的惊世骇俗之作。通过第一人称手法,以主人公“我”的视角讲述泰雷津遗址、哈腾村遗址保护者和囚铺探寻者(受难者后代)的故事,绘制出一幅让人倍感沉重的画像。它描摹了两个东欧国家在如何面对旧日魂灵时的困惑,并且发出疑问:我们应当在哪一时刻将往事彻底交还给历史?
域外视角
移民文学:文学只有优劣,没有新旧 / 凌 岚
文章关于如何评价“新海外华语文学”延伸出新的思考。作者以两位英美移民作家:朱诺•迪亚斯和扎迪•史密斯为例,分析其各自的作品属性,在美国和英国获得评论家不同的反馈。文章指出:虽然他们的作品获得激赏也受到批评,但都是基于作品本身的质地,并非其“移民”的身份。
《花城》总第239期 2019年第4期 目录
《花城》创刊40周年 · 专稿
《花城》四十年,文学潮流执着的敏感者 / 周梅森 何 平
文学转折中的精神守望——从栏目设置看《花城》四十年的变道与常道 / 陈培浩
长篇小说 你好,安娜 / 蒋 韵
中篇小说 无债之人 / 陈楸帆
短篇小说 在饭局上聊起齐白石 / 乔 叶
母亲河 / 残 雪
花城关注 本期关键词:创意写作
栏目主持人:何平
火星 / 双雪涛
访谈:“这三年发生的事情肯定超乎我的想象”/ 何平 双雪涛
锦缠道/ 张怡微
访谈:“创意写作不只是写作教育,也是广义上的文学教育”/ 何平 张怡微
本期点评:新的欲望,新的征服——关于中国大学创意写作的自问自答 / 何 平
诗歌 月光之盛(八首)/ 韩 东
散文随笔 南竹竿胡同113号 / 沈 芸
思无止境 一篇文章六个回答 / 余 华
蓝色东欧 苦难记忆与历史言说的深渊:《魔鬼作坊》简析/ 李 晖
域外视角 移民文学:文学只有优劣,没有新旧 / 凌 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