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生态文明新农村,助力陇原新发展 中国作协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主题采访活动第三团走进甘肃

来源:中国作家网 | 刘鹏波  2019年08月27日21:28

8月21日至25日,以中国作协书记处书记邱华栋为团长的中国作协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主题采访活动第三团来到甘肃,深入甘南、天水两地采访。来自全国十几个省区的创作活跃、有代表性的二十多位作家和评论家,在一周时间内围绕打好脱贫攻坚战、生态文明建设和民族文化传承发展等内容展开了采访。

主题采访活动启动仪式

8月21日上午,主题采访活动在兰州市正式启动。中国作协创联部副主任包宏烈、甘肃省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高志凌、甘肃省文联主席王登渤、甘肃省文联副主席王正茂以及采访团成员参加了启动仪式。启动仪式由甘肃省文联副主席王正茂主持。

王登渤在致辞中说,甘肃有美丽的山水和多姿多彩的民族文化,蕴含着大美诗意,希望作家们用生花妙笔写出甘肃的大好山河。重庆市作协主席陈川认为,扶贫工作是“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最生动、最真实的体现,参与、见证、书写这一伟大事件是作家的责任。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副会长、批评家孟繁华表示,自己对此次甘肃之行充满好奇和激动,认识社会、了解社会是文学创作和批评的一个永久课题,他相信这次采访活动能为参与的作家和评论家的创作带来更开阔的格局。

生态加文明,脱贫有经验

采访团第一站选在甘南藏族自治州的合作市。8月22日上午,采访团走进合作市生态文明小康村下加拉村实地调研,通过实地查看、查阅资料、采访村民等方式详细了解甘南州建设生态文明小康村的做法和脱贫经验。据了解,2017年以来,合作市着力改善农牧村生产生活条件,促进农牧村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顺利开展生态文明小康村建设各项工作。生态文明小康村建设是甘南藏族自治州创新推进脱贫攻坚的重要举措,下加拉村经过改造后焕然一新,已是“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生活富裕”的美丽乡村。

采访团参观下加拉村并合影

在采访团深入下加拉村参观采访之际,中国作协“文学照亮生活”全民公益大讲堂第29期走进甘肃甘南活动也同期举行。中国作协全委会委员、天津市作协副主席肖克凡为甘南藏族自治州委宣传部、文联、作协等单位的100余位文艺工作者和文学爱好者带来了题为“高科技时代的阅读”的主题演讲。

中国作协“文学照亮生活”全民公益大讲堂走进甘肃甘南

肖克凡主讲“高科技时代的阅读”

8月22日,主题采访团来到甘南藏族自治州临潭县冶力关镇,深入池沟村采访。池沟村位于冶力关天池脚下,全村经济收入以种植、养殖、劳务输出与旅游业为主。近年来,临潭县委、县政府把新农村建设和灾后重建、易地搬迁等项目有机结合起来,整合项目基金,积极打造精品旅游村,开展异地搬迁项目,完善基础设施,池沟村村容村貌得到切实改善,先后获得“全国旅游小康村”、“中国乡村旅游模范村”等称号。

采访团走进池沟村

采访团走进池沟村,见到的是整洁干净的路面、错落有致的农家小院,庭院栽种着花草树木,小桥流水贯穿全村,村容村貌让采访团作家大为惊讶。据当地村民介绍,他们原先住在高山深处,自然条件恶劣,过着“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的生活。2014年,在中国作协的帮扶下,新村竣工,全村进行了异地搬迁,村民的生活焕然一新。曾经的贫困户王定业如今住在200多平米的新房子里,因为有绘画天赋,平时靠画棺木彩绘为生,如今已经脱贫。王定业的家里摆满了他自己的画作,村里街道两边的文化墙也由他亲手绘制。

在池沟村小学和临潭县强农种植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处处可感受到池沟村如今的发展,采访团作家纷纷表示赞叹。

采访团走进临潭县池沟村小学

采访团参观池沟村小学书法室

池沟村是中国作协脱贫攻坚对口帮扶点。中国作协党组、书记处始终坚持把脱贫攻坚对口帮扶工作作为一项重要工作,将其列入每年工作安排,重点研究,积极推进,选派优秀干部到临潭县挂职,坚持“文化润心,文学助力,扶志扶智”的理念,积极推进帮扶项目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此次采访团作家在池沟村所看到的基础设施,如健身器材、垃圾车、学校的草坪、教室里的取暖器等,都由中国作协提供。中国作协还向池沟村小学捐赠了图书、玩具等文化用品,助力池沟村的文化发展。目前临潭县的脱贫攻坚已经到冲刺阶段,中国作协将继续加大对临潭县的对口帮扶,拓宽群众增收渠道,加大对临潭文化工作者的培训,突出发挥文化扶贫的作用。

采访团在池沟村合作社观看当地村民酿蜜过程

采访团成员、山东大众报业集团记者逄春阶采访池沟村合作社社员

采访活动结束后,采访团与池沟村干部群众举行了座谈。邱华栋在座谈会上说,定点扶贫是扶贫攻坚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作家协会从1998年帮扶临潭以来,结合自身扶贫优势,瞄准临潭文化需求,提供人力资源,下派干部到县、村锻炼,组织作家来到临潭采访体验,书写反映临潭人文风情和脱贫发展的作品。邱华栋回忆自己大学刚毕业时当乡镇干部的经验,认为扶贫工作“授人予鱼,不如授人予渔”,要大力振兴乡村,就要发展新农村,实施文化扶贫项目。邱华栋希望,作家们用自己独到的眼光发现乡村丰富又复杂的面貌,用文字把内心真实的感受表达出来,把中国乡村深厚而独特的文化经验传递下去。

采访团在池沟村合影留念

采访团作家从不同角度畅谈了此次甘南之行的心得体会。《人民文学》副主编徐则臣谈到,甘南之行打破了他对甘肃的刻板印象。他认为,不能仅以GDP衡量一个地方的发展,在物质生活需求得到解决后,需要全力提升精神文明建设。其他采访团成员也表示,要以文学的形式表现在临潭的所见所闻,为临潭脱贫致富和西部建设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和文化环境。

采访团在池沟村举行主题采访座谈会

邱华栋在座谈会上讲话

座谈会结束后,邱华栋向池沟村捐赠采访团成员创作和签名的作品。同时,采访团作家在采访团旗帜上郑重签名留念。

邱华栋代表采访团向池沟村赠书

采访团作家在采访团锦旗上签名留念

旅游加扶贫,致富有经验

结束甘南的采访后,采访团赴本次主题采访活动第二站天水。8月24日下午,采访团来到天水市秦州区玉泉镇李官湾村。李官湾村位于天水秦州城南慧音山,距市区4.5公里。近年来,秦州区坚决落实脱贫攻坚任务,着力改善山村人居环境,在李官湾村实施易地扶贫搬迁、道路硬化、环境卫生综合治理、美化、亮化、绿化等工程,补齐了基础设施短板。2018年,李官湾村被评为“中国美丽休闲乡村”。

走进李官湾村,白墙黑瓦的崭新农房掩映在绿意葱茏中。李官湾村将乡村记忆陈列在墙上,白墙上画着乡村故事,挂着老物件,成为一道独特的风景线。采访团还来到李家湾村发展乡村休闲旅游和提升文化品位的新项目“南山书院”参观采访。作家们看到,借助“旅游+扶贫”思路,李家湾村正走上一条脱贫致富的道路。

采访团走进天水市秦州区玉泉镇李官湾村

采访团参观李官湾村墙上旧物件

兰州电视台采访李晓东

采访团与当地干部在南山书院门口合影留念

8月25日下午,采访团在天水举行座谈会。天水市委常委、宣传部长张建杰对采访团的到来表示欢迎。天水市作协主席王若冰、副主席彭有权等五位天水作家参加座谈,发表自己的感受。

座谈会上,四川省作协副主席、《四川文学》主编罗伟章谈到,“面对西部,不能平视,要仰视”。他认为,我们认识扶贫攻坚要避免两个盲区,不能只看到成绩,更要看到当地干部群众的付出和牺牲;不能只看到贫困户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还要看到他们因为生活方式改变而产生的不适应。如果文学的书写里没有这种更全面、更深刻的观照,就失去了文学应有的意义和作用。

天水市座谈会现场

座谈会上,采访团作家和与会的天水作家就写作话题作了交流。邱华栋在总结讲话中说,文学是长久作用于人心的,它直接面向自我心灵的坚持,自我对话。他希望作家们向在天水生活与创作过的李白、杜甫学习,把这次采访化在心中,化在笔下,以韩愈所说“惟陈言之务去”为标准,写出新的东西。

“丝绸之路三千里,华夏文明八千年”,这是对甘肃悠久历史文化的真实写照。甘肃作为华夏文明的重要发源地,地域辽阔,风光秀美,宛若一柄玉如意镶嵌在华夏大地上。甘肃境内独具魅力的自然景观和民俗风貌,也为作家们今后的创作积累了丰富素材。采访团成员表示,将为西部老区在新时代的发展变化书写更多好作品。包宏烈化用两句唐诗形象地总结了甘南和天水给她留下的深刻印象,——“只把甘南当江南”,“此水只应天上有”。她认为,此次甘肃之行是绿色之路、红色之旅,同样也是寻根之旅,在这次主题采访活动中,作家们发现了甘肃人的特质和中华民族的文化血脉。

据悉,中国作协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主题采访活动,是中国作协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开展“深入生活、扎根人民”主题实践和增强“四力”教育实践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次主题采访活动是今年中国作协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主题采访活动走进海南、贵州和上海、江苏后的第三站。

本次采访团成员还包括钱玉贵、乔叶、王凯、魏微、肖江虹、曹军庆、李登建、张菁、严英秀、杨帆、蔡东、闫文盛、朵拉图、秦迩殊、包苞、磨剑少爷等作家、评论家。(文/图 中国作家网记者 刘鹏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