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耶稣的学生时代》:彰显知性作家的晚期风格 ——库切《耶稣的学生时代》新书分享会举行
来源:中国作家网 | 陈泽宇 2019年09月03日16:04
“把库切引进到汉语写作的环境里非常重要,他可以提升汉语的品质,可以提升汉语作为一种内在的、精神性的、结晶体式的语言,而不仅仅满足于喧闹的、表象的、热烈的或者是简单的、忧伤的、抒情的表达。”在作家李洱看来,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南非籍旅澳作家库切对中国当代文学与白话文发展意义非凡,是一位能够“丰富汉语品质”的大作家,他转而又说,“库切作品在中国畅销是不可能的,但是所有喜欢库切的人,一定是具备相当高阅读品位的读者。”
8月31日,人民文学出版社在单向空间•爱琴海书店举行库切长篇新作《耶稣的学生时代》分享会,作家、评论家邱华栋和李洱来到现场,和读者分享他们心中“作家中的作家”。
活动现场
新作延续同系列写作品质
《耶稣的学生时代》是库切上一部作品《耶稣的童年》的续篇,曾进入2016年布克奖候选名单,中文版由知名译者杨向荣翻译。在题记处,库切用《堂吉诃德》中的名句自我打趣:“不论哪部书,续篇从来没有好的。”在邱华栋和李洱看来,《耶稣的学生时代》精彩程度完全不逊前作:一个虚构的移民国度、一个神秘的天才儿童、一所匪夷所思的学校、一桩离奇的杀人案件构成了这本书的主要情节。书的主人公仍为少年大卫,这个男孩拒绝接受传统学校教育,认为人们不了解数字的真正含义。这次,他似乎在新的城市找到了自己的知音:在埃斯特雷拉的舞蹈专校,校长夫人安娜教学生们通过跳舞把真正的数字从它们寄居的星星上召唤下来。正在大卫的学习逐渐深入之时,校长夫人却被博物馆管理员谋杀了,而谋杀的动机,据管理员所说,是“爱”……
《耶稣的学生时代》似乎有着颇为简单的人物设定、三言两语就可概括的类似悬疑小说的情节,但事实上,这本书在情节之外,在角色之间的对话中包含着无数值得反复玩味、深思的细节。库切曾以极具独创性的不同体裁和手法创作了多部直击人类灵魂的作品,其中包括受读者欢迎的“自传三部曲”《男孩》《青春》《夏日》。《耶稣的学生时代》是“耶稣三部曲”中继《耶稣的童年》后的第二部,库切未来仍将继续这一系列的写作。
《耶稣的学生时代》,库切著,杨向荣译,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
知性是当下写作亟需内化的品质
“我们偶尔撸个串,或者去吃点快餐都很正常,但还是要多吃健康的东西,读书也一样。”邱华栋说,读书就要读“金字塔尖上的”文学作品,寻求大作家看待世界与人生的角度,放眼当今世界文学,库切正是一位金字塔尖上大作家。
邱华栋认为,“学院派”是库切的重要身份之一,库切与加缪、艾柯同属于“知性作家”,他的作品中充满各种知识类型,以及与其他文本的互文关系。普通读者在阅读库切之前,可能需要提前了解相关知识:《彼得堡大师》讲述俄国作家陀思妥耶夫斯基丧子后的故事;《福》与英国作家笛福的《鲁滨逊漂流记》相互映照;而《伊丽莎白•科斯特洛:八堂课》则用八堂课的方式探讨文学观……
将库切与同样对中国读者影响很大的马尔克斯对比,李洱发现,马尔克斯的文字通过想象力取胜,用家族叙事的方式描写前现代社会中的兴衰更替;而库切以知识结构取胜,把复杂的思绪反复锤炼,最终形成独特的表达。李洱认为,阅读中国文学传统成长起来的读者很容易适应马尔克斯式的表述方式,但库切式的“知性文学”更能拓宽汉语写作的边界,为中国文学带来新质。
邱华栋
身在旷野,心有教堂
“冷”、“锋利”、“形式感强”,邱华栋和李洱认为库切的作品给人带来独特的阅读体验,具体到《耶稣的学生时代》中,小说显露出明显的“晚期风格”。李洱说,西方马克思主义学者阿多诺提出,晚期风格的特征是碎片、超验,库切自己也曾谈到,晚期写作的叙事要素应尽量简单。在《耶稣的学生时代》中,故事围绕一个小男孩展开,没有复杂的情节,主要依托于人物对话,“很像《柏拉图对话录》”。邱华栋从库切本人的经验出发,讲述了库切从南非移民至澳大利亚的经历,探讨了这一经历对其写作和创作观的影响:书中角色进入一个新的移民国度,放弃了曾经的语言,逐渐形成新的世界观并开始新的生活,而处于不断发展社会中的我们也不断变换着自己生活的地点、场合,迎接新的时代,不断接受和学习着新的概念。“全世界的人,在这个时代,都是新移民。”
学者刘小枫在著作《拯救与逍遥》中对比了中西文化精神的品质差异,“乐感文化”与“罪感文化”在拯救与逍遥两种不同精神方式之间展开冲突和对话。李洱认为“拯救”与“逍遥”非常准确地抓住了中西文化状态的不同,同时也可以以此分析中西作家的晚期写作风格。 李洱认为,中国作家的晚期写作往往变得松弛,如同梅尧臣所说,“野凫眠岸有闲意,老树着花无丑枝”,作家晚年与现实的关系慢慢融洽,恬淡悠然的心绪得以深化。西方作家则不同,“即便库切的晚期写作人物关系如此简单,你仍然可以感受到一种旷野呼告般的浓烈,它跟现实的紧张关系并没有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得到缓解,只是外化表现更为内敛和集中。”李洱谈到,即便库切的作品再碎片化,他的小说上空仍然笼罩宗教般的情绪,“他虽然身在旷野,但是心中仍然有大教堂。”
李洱
“库切文集”陆续出版中
多年来,库切的作品在中国被广泛阅读,其《耻》《青春》《迈克尔•K的生活和时代》等代表作影响着很多当代作家。稍显遗憾的是,多年来其作品在国内版权较为分散,最重要的作品由不同出版社出版,未能形成一套完整展现作者风格和成就的文集。近年来,人民文学出版社购进库切作品版权,并于2019年起出版“库切文集”丛书,已出版有《此时此地》《耶稣的童年》《耶稣的少年时代》等,还将陆续出版包括《幽暗之地》《内陆深处》《异乡人的国度》在内的十余部小说以及三部文学评论集,预计2020年库切80岁生日之际出齐。
“库切文集”译者均由知名翻译家、作家担任,对库切的经典作品进行重新翻译。译者阵容包括冯涛(《耻》)、黄昱宁(《迈克尔•K的生活和时代》)、方柏林(《男孩》)、于是(《青春》)、周嘉宁(《夏日》)等。李洱和邱华栋认为,库切虽已功成名就,却远未到盖棺定论之时,《耶稣的学生时代》结尾颇具悬念,显然是为“耶稣三部曲”的最后一部埋下伏笔。李洱表示非常期待库切的下一部作品问世,并认为他将“以死写生”,完成这一系列。值得一提的是,“耶稣三部曲”的最后一部也纳入了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计划,将于明年与读者见面。(陈泽宇)
(图片由人民文学出版社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