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克丽斯塔·沃尔夫《卡桑德拉》:神话、历史与女性

来源:文艺报 | 杨靖  2019年09月09日08:33

神话并不等同于历史,却与历史密不可分。按照哈里斯与普莱茨纳在《古典神话》一书中的解释,远古的神话便是先民集体意志与愿望的表达和体现。主神宙斯的寻欢作乐,或太阳神阿波罗的见异思迁,在很大程度上,都不应简单视为贪婪好色的卑劣行径。按照社会学家的分析,乃是象征着人类对美好事物的一种永恒不懈地追求,正表现了人类精神与意志的执著与顽强。对神话的阐释,因此便由于历史时代和社会背景的变易而各不相同,而每一种不同的阐释,由于其鲜明的时代性,又进一步丰富了神话本身的内涵并加深了人们对于它的理解。

特洛伊战争的故事是古希腊神话中的经典之作。由于两部荷马史诗《伊利亚特》和《奥德修斯》的大力揄扬,传说中的英雄人物如阿伽门农、奥德修斯、阿基琉斯等等,在西方社会都已是家喻户晓,其英雄业绩也已耳熟能详。对这样的神话进行重新阐释,作者显然需要极其丰赡的才识和巨大的勇气。

德国当代著名女作家克丽斯塔·沃尔夫(1929-2011)出版于上世纪80年代的代表作《卡桑德拉》便是作者对这一段神话(或历史)进行深入反思后的产物。

促使这一小说问世的直接原因是1980年女作家及丈夫的希腊之旅。随后(1982)作家本人获得法兰克福大学一个客座教授的席位,并于当年5月开始在该校进行了一系列关于《诗学》的演讲,内容主要是希腊之行所得的感想和研究:前四讲着重介绍该小说的创作动机及历史背景,第五讲则为该小说的初稿。

卡桑德拉为何选择女预言家的职业?这是希腊之旅开始之际始终在女作家心头萦绕不绝的一个问题。在埃斯库罗斯的古典悲剧《阿伽门农王》中,卡桑德拉只占有极小的篇幅,而沃尔夫在查阅了大量的历史文献之后,却毅然决定选择卡桑德拉作为小说女主角,其原因在于借助女性独特的视角,作家可以对这一男性话语权力笼罩下的经典之作重新进行阐释并挖掘隐藏在其背后的女性生活的真实状况。众所周知,上世纪80年代,战争与和平以及妇女的命运是当时社会问题中最热门的话题,作为身处民主德国的女作家沃尔夫本人有着极强烈的历史责任感和社会使命感,这从她此前的小说《分裂的天空》及《克丽斯塔·T的回忆》中都可以见到。不少评论家认为沃尔夫本人已经不自觉地将自己认同为类似卡桑德拉女预言家的角色,更说明作家欲借此小说昭告世人并祈望和平幸福生活的良苦用心。

战争对于女性的伤害

《卡桑德拉》中的女性视角,首先体现在小说人物对于战争的态度。战争对男性而言,可能类似于一场打打杀杀的游戏,出于虚荣和自私,他们一味叫嚷战争让女人走开,如小说中特洛伊英雄赫克托耳要求其母赫卡柏王后不要进入议会,“战争期间,议会要讨论的,已不再是些婆婆妈妈的事了”。他们喜欢战争的冒险,因为战争可以给他们带来万世不朽的功名,当然也有大量珍宝美女,比如阿基琉斯便因为功勋卓著而获得了美女布里奇斯,其后阿伽门农为敦促他投入战斗更花费了宝马黄金和18名女俘。他们往往声称为自由而战,为家族荣誉而战,而事实上,正如卡桑德拉所说:“通过战争,他们毁灭了他们通过战争想要保全的家庭。”忠贞的妻子安德洛玛刻与出征前的丈夫话别的凄恻场景被写进了欧里庇德斯的同名悲剧,然而人们读到的只有赫克托耳保家卫国誓死如归的豪迈激情,可是这一场战争的意义,却很少有人去追问。

传统的说法是由于墨涅拉俄斯之妻海伦遭特洛伊王子帕里斯的诱拐而引发了这一场战争。沃尔夫却推测——倘若海伦不愿意,帕里斯如何能在斯巴达王国境内诱拐成功?可是在小说中,作家却给出了更有力的解释,战争是不可避免的,因为希腊人要争取达达尼尔海峡无偿的出海权,而普里阿摩斯希望的是加强控海权以取得更多的黄金,后者于是炮制出一个富丽堂皇的借口:夺回国王被掳掠之姊以捍卫王国荣誉。这样一个“以爱之名”的战争动机,经过国王别有用心地刻意渲染,像卡桑德拉发现的那样:“谎言重复千遍,也会类似于真理”,立刻激起群情激愤,其后便有了帕里斯船队浩浩荡荡的远征。

对于希腊人而言,发动这场战争的目的同样是不可告人的。身为迈锡尼大国王之弟的墨涅拉俄斯终日忙于政务,忽略了妻子的存在导致海伦与帕里斯私奔,本是伊自家事,犯不着兴师动众,劳师袭远。可是根据卡桑德拉的观察,包括大国王本人在内所有的希腊将领都知道,被帕里斯诱拐的只是海伦的一具幻影,她的真身早已去了某个偏僻的荒岛。希腊人的目的便是借机铲除雄踞一方的特洛伊这一劲敌,从而巩固其在半岛及周围地区的霸主地位。

战争满足了男人的权欲(如阿伽门农)、色欲(如阿基琉斯)或新奇欲(如奥德修斯),可是带给女性的却是不幸、伤害和无尽的绝望。阿伽门农之妻克吕泰斯泰拉在战争一开始便痛失爱女伊菲革尼亚——后者被迫充当女神的祭祀品。卡桑德拉亲眼目睹其幼弟特洛伊罗斯被阿基琉斯杀害,其余众兄弟则在城破之后尽遭希腊人的毒手。安德洛玛刻则很快听闻丈夫战死并被战车拖拽示众的消息。年迈的赫卡柏王后也亲见自己的丈夫和儿女一一死去,她本人也沦为希腊人的女俘。卡桑德拉想在杀戮(killing)和死亡(dying)当中求得一线生机(living)的美好愿望也被无情的战争击得粉碎。战争带给他们的只有丧失亲人的痛苦和家庭破碎的绝望。

可是不仅于此。战争还彻底毁灭了她们人性的尊严,将她们贬为奴隶,降为物品。战前的特洛伊王国,王后赫卡柏可以与国王并坐,参加讨论王国事务的议会。卡桑德拉作为国王的爱女和顾问,也可以自由发表见解。可是随着战事的展开,她们的特权都遭到剥夺。赫卡柏被拒之议会宫门之外,卡桑德拉则被宣布为疯子,一举一动都受到国王卫兵的监视和跟踪。男人虽然一方面叫嚷让女性远离战争,可另一面又不断利用女性进行一些“政治联姻”和其他勾当。比如普里阿摩斯答应将卡桑德拉嫁给欧律皮罗斯换取对方军队的加盟。波吕克塞娜则被当作钓饵,她假意与阿基琉斯幽会并由帕里斯将其射杀。她们被剥夺自己的意志,再也无法主宰自己的命运,而沦为战争可资利用的工具。相对于丧亲之痛,这样的悲惨命运更令人唏嘘感概。

由于生理方面的因素,战争中的女性更易受到身体方面的摧残与凌辱,这也是几千年来男性性压迫下女性难以逃脱的厄运。故事一开始,卡桑德拉便遭遇太阳神的性骚扰,由于不肯屈身以降而导致终身的悲剧命运。身为女祭司,她在熟睡之中遭到男祭司潘透斯的奸污。城陷之日,在神庙中寻求庇护的她竟遭到希腊将领小阿贾克斯公然强暴。及至成为女俘,又不幸沦为阿伽门农王的掌上玩物。她一生惟一挚爱的埃涅阿斯,却在战争结束前只身离她远去,留给她一线空空的希冀而已。其姊波吕塞克娜在阿基琉斯死后由于极度惊吓而发疯,被叫嚷为阿基琉斯报仇的希腊军士杀死后竟又遭凌辱。虽然也“拖垮了它自己”,但战争却将男人变为野兽(brute)并将女性变为猎物(prey),它毁灭的或许只是男人的身体,但却是女性的全部——从肉体到精神。小说家沃尔夫在这里展现的不仅是3000年前的一幕战争场景,也是此后历次战争中女性悲惨命运的真实写照。

被解剖的男性

对神话中男性人物形象与性格的刻画,也展现了作家独特的女性视角。传统的男性中心主义前提下的那些“英雄人物”(埃涅阿斯除外),在这里都受到严厉的解剖而暴露出其丑陋的面目。史诗中独断威猛的阿伽门农,在小说中全然一副软弱不堪的“衰仔”的形象。他明知众将领逼迫他拿自己的亲生女儿献祭是出于嫉妒,却不敢与之抗争。他刚愎自用而其实色厉内荏,因为与阿基琉斯争夺女俘导致后者退出战斗,后来又迫于众人压力向后者赔罪,一副诚惶诚恐的小人面目,令人不齿。就连他拼命掳掠女俘,其目的也是虚荣心作怪,因为“他早已丧失了性功能”。另外,骁勇善战的阿基琉斯本是史诗中最光彩的英雄人物之一,可在小说中所见到的只是一个嗜血的杀人者的形象。除了在战场上杀死特洛伊王子赫克托耳及其他将领,他还在神庙追杀手无寸铁的特洛伊罗斯,其后又杀害阿马宗女王并以其女战士祭祀。甚至连俘虏他也不放过。在听说其友帕特洛克罗斯战死后,他一口气屠杀了12名战俘,以之献祭。他的桀骜不驯、狂妄自负使得战争期间希腊联军一度将帅失和,军心涣散,几乎导致其覆亡。其人在小说中以喜怒无常、患得患失的形象出现,绝无半点盖世英雄的气概。

普里阿摩斯在传说中是长者与智者的形象,小说一开始他也比较贤明仁慈,可是一旦决意发动战争,他的性格及行事方式便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他禁止预言家卡尔卡斯说出宫闺内的事实真相,他宠爱帕里斯而不惜为他牺牲举国将士,他不再采纳卡桑德拉的忠直之言而将其视作疯人。随着战争的展开,他变得愈发狂暴偏执,议会成为一言堂,廷臣对他大唱赞歌,他也欣然领受。希腊人木马计之所以得逞,很大程度上也是由于他的轻信固执和盲目乐观。另外,从波吕克塞娜的叙述中还可以了解到,他曾在深夜潜入女儿卧室,有乱伦之嫌……在所谓贤明君王的神圣光环被摘除之后,剩下的尽是这样一些不堪入目的卑劣行径。

帕里斯是战争的罪魁祸首,本是贪求美色的浪荡子的形象。小说中更加入了他的轻率躁进、不负责任、好大喜功等性格特征:在伊达山的金苹果事件中,他判阿芙洛狄特为胜者,并获得绝色海伦的许诺。可一见墨涅拉俄斯,他便迫不及待地表明自己的意图,致使双方失和。他率领舰队号称解救国王之姊,可在斯巴达从事的却是诱拐的勾当;明明所得的只是一个影子,可出于虚荣他还是不肯让人说出真相。他胆小如鼠,不敢与希腊将领正面交锋(卡桑德拉称他“宁愿作爱而不愿作战”),只是躲在墙后施射冷箭。跟小说中其他的男性人物相比,帕里斯不仅生性放荡,而且政治上很不成功,是卡桑德拉嘲笑的“所有男人自我中心的孩子中最为典型”的形象。

对经典的摹仿和“反仿”

《卡桑德拉》中的女性视角,还体现在作家对一些社会习俗和现象的描述与分析,如小说中描写特洛亚的成年女子,必须在一年中的某个时候,去往阿波罗神庙下,接受任何一名男子的挑选并随之过夜。这样的恶俗,较诸中世纪欧洲封建领主对属下的初夜权有过之而无不及。据说惟有从事祭司职业的女子(她已专属于神故不受世俗男人的暴虐)方可免遭此厄。而卡桑德拉选择成为女祭司,以其坚决之个性及自主之精神,或即与此有关。

此外,小说中的女性视角,还体现在作家对经典作品的刻意摹仿或“反仿”。如神话中阿基琉斯之死,据说是当他追赶溃散的特洛伊人到达城门之际,阿波罗暗中指使帕里斯向他的脚踵射出致命的一箭。而在小说中,则是由于阿基琉斯先向波吕克塞娜吐露了他的秘密,而后者又要求他光着脚步入神庙才使得事先埋伏在那里的帕里斯有机会给他致命的一击。这里的情节显然取材于《圣经·士师记》中力士参孙的故事:非利士人收买了参孙的情人大利拉,刺探出参孙的秘密;于是趁他熟睡之际,剃去他头上的7条发绺使他失去力量从而束手就擒。

小说《卡桑德拉》将持续10年之久的特洛伊战争及此前此后的时代背景及重大历史事件浓缩在一个时间节点,即卡桑德拉作为女俘被置于一辆马车之上拉出弥克那的狮门、面对死亡的一刹那的心理独白。虽然没有具体的线索或完整的情节贯穿全文,然而整部小说却浑然一体,一气呵成,毫无杂乱无章、支离破碎之感。除了女作家驾驭题材的高超技巧,这在很大程度上也应当归结于小说所采用的独特的女性视角。借助于对神话的女性主义阐释,沃尔夫试图揭示出隐藏在其中的妇女生活的真实状况,通过对历史的反思,使人们更加珍惜经历一战二战以及冷战之后来之不易的世界和平,以及两性之间平等交融的幸福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