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向文化强国目标阔步前进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 | 李永杰  2019年09月24日08:07

新中国成立70年来,我国文化发展始终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坚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70年来,我国文艺创作持续繁荣,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蓬勃发展,正在不断向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目标阔步前进。

“数”说70年文化事业发展

新中国成立70年来,人民群众的物质生活得到极大改善,精神文化生活也在不断丰富,幸福感、获得感不断增强。“经过70年的努力,我国文化事业取得了长足进步,广大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得到了极大保障,民众各类文化需求得到极大满足,社会文化活力得到极大激发,实现了文化事业的繁荣发展。”深圳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执行院长、文化部国家文化创新研究中心副主任周建新表示,以“文化三馆”(文化馆、图书馆、博物馆)建设为例,新中国成立之初,全国仅有55座公共图书馆、896个文化馆站、21座博物馆。到2018年末,全国有公共图书馆3176座、文化馆站44464个、博物馆4918座,实现县域全覆盖。

周建新认为,我国文化事业取得的成绩,并不单单体现在这些不断增长的数字上,而是更多体现在这些数字背后所构建起来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中。我国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已经实现全民覆盖,民众随时都可免费获得各类公共文化服务,这正是70年来我国文化事业取得巨大成就的直观展现。

新中国成立70年来,我国充分利用传统媒体优势,积极发展视听新媒体,从以前单一的广播媒体发展到今天由电台、电视台、报刊、网络广播电视和移动多媒体广播电视等多种媒体构成的传播新格局,以及由无线、有线、卫星、互联网等多种传输覆盖手段构成的现代化广播电视传输覆盖网。国家统计局最新数据显示,2018年底,全国共有各级广播电台播出机构2647个,为1949年的54倍,为1978年的21.2倍。1979—2018年,广播和电视节目播出时间年均分别增长14.1%和26.5%。目前我国的广播影视规模已跃居世界前列。

此外,新闻出版业紧紧围绕弘扬社会主义主旋律出版了大批优秀出版物,较好满足了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要。2018年图书品种多达51.9万种、总印数100.1亿册(张),分别为1950年的42.7倍和37.1倍;期刊品种10139种、总印数22.9亿册,分别为1950年的34.4倍和57.3倍;报纸品种1871种、总印数337.3亿份,分别为1950年的4.9倍和42.2倍。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新闻出版业日趋规范化和精细化,紧紧围绕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出版了一大批广受读者欢迎的优秀出版物和精品图书。

文化新业态迅速兴起

近年来,我国文化产业快速发展,2018年我国文化产业实现增加值38737亿元,较2004年增长了10.3倍。2005—2018年,我国文化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8.9%,高于同期GDP年均增速6.9个百分点。辽宁社会科学院原院长、辽宁省委省政府决策咨询委员会委员姜晓秋表示,近年来,我国文化产业发展的显著特征是新业态迅速兴起。文化产品和服务的生产、传播、消费的数字化、网络化进程加快,数字内容、动漫游戏、视频直播、视听载体、手机出版等基于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的新兴文化业态,成为文化产业发展的新动能和新增长点。“文化新业态已成为引领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要力量。”

“文化新业态的异军突起不仅给大众带来了全新的文化消费方式和文化消费理念,而且为我国经济结构的调整提供了全新的动力。”华中师范大学国家文化产业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詹一虹表示,文化新业态以高新技术为依托、以自主知识产权为核心,其发展潜力正在逐步释放,成为推动文化产业转型升级的生力军和重要支撑点。

在南方科技大学党委副书记李凤亮看来,数字创意产业是新兴数字技术与文化创意产业融合产生的一种新兴业态。近年来,随着供给侧改革持续深入,经济结构不断调整与优化,我国数字创意产业快速发展。“泛数字化时代,优质内容成为稀缺资源,中国五千年的优秀传统文化在数字创意时代的今天迎来了新的机遇。”李凤亮表示,将优秀传统文化以文化消费的形式代入现代人的日常生活中,是在数字创意时代传承历史的新思路。传统文化与现代数字技术的叠加,有望使中国的优秀传统文化在全球文化产业中占据数字内容主导权。同时,二者的叠加也将为数字创意时代的文化消费提供新的发展思路。

我国文化产业取得长足发展的同时,依然有短板亟须补齐。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研究员张晓明表示,未来文化产业的发展还需突破障碍和瓶颈,建立新的体制机制。因此,我们必须认清新形势,拿出新思路,制定新战略,打造新一代文化基础设施,破除“GDP魔咒”,从构建“统一、竞争、开放、有序”的现代文化市场体系着手,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

逐渐形成文化走出去新格局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对外文化交流不断扩大和深化,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文化交流、文化贸易和文化投资并举的文化“走出去”新格局已逐渐形成,中华文化影响力日益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得到提升。

中国传媒大学文化发展研究院院长范周在总结我国文化产业发展历程时,特别提到自2014年国务院出台《关于加快发展对外文化贸易的意见》后,我国文化贸易迈上新台阶,文化产品进出口连续多年保持顺差。一批优秀国产影视剧在国外热播,一批精品图书在海外热卖,一批文化精品力作引起强烈反响。“从数量上看,我国已经占据世界图书出版品种和总印数第一、电视剧制播量第一、电影银幕数量第一的位置。”范周表示,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竞争力进一步提升,正日益走向世界文化舞台中心。

2018年,我国文化产品进出口总额为1023.8亿美元,文化贸易伙伴呈现多元化格局,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文化产品出口不断增加,影视作品、传统曲艺、软件服务、电子竞技等逐渐走向国际文化市场。2018年,我国文化、体育和娱乐业对外投资额较2008年增长84.5倍,达到16.9亿美元。周建新告诉记者,截至2019年6月,全球已有155个国家(地区)设立了530所孔子学院和1129个孔子课堂。孔子学院和孔子课堂向世界展示了更加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在他看来,“汉语热”“中国热”在世界各地不断涌现,是中国文化“走出去”取得的成绩。

詹一虹表示,越来越多的中国文化企业“走出去”,与全球文化产业巨头共同竞争,在国际舞台上展示中国力量。例如,阅文集团向东南亚及欧美地区输出了200余部网络文学作品版权;腾讯收购了多家国际知名网络游戏公司,布局海外网络游戏产业。可以说,中国文化产业创新发展已经显著影响到了世界经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