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届全国少数民族文学创作会议以来—— 少数民族文学翻译工作稳步推进
来源:文艺报 | 刘鹏波 2019年10月11日08:11
近年来,中国作协始终将加强各民族文学交流、推动少数民族文学对外翻译工作作为一项重要工作内容,将中国少数民族文学发展工程和中国当代少数民族文学作品对外翻译工程作为一项长期性的工作纳入整体工作计划。与此同时,《民族文学》通过创办少数民族文字版,积极推进少数民族文学民译汉和汉译民的翻译实践。第五届全国少数民族文学创作会议以来,少数民族文学翻译工作稳步推进,加强了各民族文学的沟通交流、增进了世界各民族人民的互信理解。
自2013年起,中国少数民族文学发展工程实施汉译民专项,每年从上年度中国大陆公开发表的中短篇小说、诗歌、散文、报告文学等文学作品中,精选出约450万字汉语作品,翻译成蒙古、藏、维吾尔、哈萨克、朝鲜五种民族语言,并出版《中国当代文学作品选粹》25卷。该专项至今已翻译作品2700万字,出版作品集150卷;民译汉专项作为“中国少数民族文学发展工程”的另一个专项,共出版少数民族文学翻译作品64部。
少数民族文学对外翻译工程也取得了显著成效。截至2019年,中国当代少数民族文学作品对外翻译工程已资助130个项目,已出版97个。这些项目包括65位作家的89部作品,涉及18个少数民族和26个语种。这离不开少数民族文学对外译介工作制度的完善。中国作协创研部在充分了解当前我国文学作品对外推介情况的基础上,制订了《中国当代少数民族文学作品对外翻译工程申请办法》,并在2014年和2017年两次修订完善,使其更完备、更具操作性、更符合实际需要。2017年,中国作协创研部修订翻译工程的评审原则,专门制订《中国作家协会少数民族文学作品对外译介资助工作实施细则》,并将从原先的定向征集改为通过《文艺报》和中国作家网发布通知公开征集,传播力度、覆盖人群明显增加。对外译介工作的制度更加完善,流程更加规范,保证了翻译工程实施更加高效、更高质量。
随着少数民族作家翻译家队伍不断壮大,向世界积极推介少数民族优秀文学作品也成为中国作协对外交流工作不可或缺的部分。近7年来,中国作协多次组织中国少数民族作家出访、参加国际文学论坛、翻译出版少数民族文学作品,加强少数民族对外文学交流。中国作协创研部创新工作思路,主动牵线搭桥,扎实推进宣传工作,编写宣传用手册,向各国汉学家、翻译家以及国内外出版社等相关机构和个人介绍中国作协在对外译介方面的举措,为更好地开展对外翻译工作助力。
作为国家级少数民族文学刊物,《民族文学》自创刊伊始便致力于推进少数民族文学交流。2012年,《民族文学》在蒙古文、藏文、维吾尔文3种文版的基础上又创办哈萨克文和朝鲜文版。自2015年起,《民族文学》还不定期举办作家翻译家见面交流会、作家翻译家培训班等活动,让翻译家们有相互交流的机会,促进翻译家的翻译工作和提高翻译的质量。2017年,《民族文学》与中译出版公司策划出版了“文学翻译双语读本”,获得“2017年中国文艺原创精品出版工程奖”。《民族文学》不但将中国作家的作品介绍到海外,也重视将外国文学作品介绍给少数民族读者。自2014年刊物开创“世界眼光”栏目以来,共发表了海明威、卡夫卡、乔伊斯、福克纳、马尔克斯、博尔赫斯、米沃什、门罗、帕慕克等数十位外国作家的作品,成为少数民族地区读者了解世界文学的重要窗口。
中国文学的繁荣离不开中国少数民族文学的蓬勃发展,中国少数民族文学的蓬勃发展离不开少数民族文学民译汉、汉译民的翻译实践和对外翻译工作的展开。中国少数民族文学翻译工作在记载中国各民族独有的民族文化、促进中国各民族的团结融合,向世界展示中国多民族的民族风貌、沟通世界各民族的民族心灵等方面起到了突出作用。这些年来的少数民族文学翻译工作表明,少数民族文学翻译工作一直稳步推进,正在迎来新的蓬勃发展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