坪水相逢新畲乡
来源:中国民族报 | 苏黎瑞 2019年10月12日10:07
一层层梯田,一弯弯山路,行至云深积翠处,是坪水。
这个世外桃源般的畲族小村落位于福建省华安县境内,藏在高安镇鹰仔尖山麓之中。
我来到村寨前。
道旁高耸的寨台以大石垒起,屋顶上苫着茅草,四边檐角上的灯笼被夕阳的余晖衬得更加红艳艳。当彩霞退隐,青黛色烟霭笼着山峦,山径上陆续出现的白羊黑羊们,驮着暮色归栏。几只羊间或觊觎路边的菜园,惹得老人家举起细竹枝吆喝一声。羊群过后,草丛里的虫鸣声又起,悉悉索索地长吟短诵起来。西南方的木星幽幽闪现在天际,群山寂寂。
据《华安县志》记载,坪水村落大约形成于明朝天启年间,畲族几经分脉迁徙,始祖由汀州府迁到此处,繁衍至今约有400年了。这里民风淳朴,乡风文明,是钟姓畲族的聚居地,现160多户的畲家子孙依然世代传承着古老的人居方式和乡村礼俗,成了一处“春可赏花、夏能避暑、秋来割稻、冬闲过节”的桃花源般的地方。
追本溯源,坪水的名字也是有由来的。远处厝连尖、挺仑岭两峰间的山涧水汇聚成小溪,途经村口向南潺潺流入归德溪。因村寨呈北宽南窄的簸箕形状,地势扁平又临小溪,因此得名。村舍大多依山沿溪而建,如梯形顺次排开。过去,畲民们住的大多是以黄土夯墙而成的二层方形黑瓦土木屋舍,人们生活十分困苦。旧时流传有“男人深山躲壮丁,女人下田苦从耕”的畲家民谣。党的十八大以来,各级党委、政府深入推进精准扶贫,再加上畲寨人一直延续着勤劳勇敢、团结进取的古风,新时代的畲村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新建的房子皆为砖木结构,外墙因循古例刷成黄色,侧墙的窗户用漆棕木条构成“畲”字型,腰线处装饰有畲族文字符号,想来,这些纹饰一定和远古时代的畲族先民一样,都承载着对美好生活的期盼和祝福。
描绘着畲家祭祀、劳动和歌舞场景的3D立体彩绘墙吸引了我的视线,“畲歌传情”“畲家婚俗”“畲乡刀轿”等题材,展示着畲家独特的风情和农耕文化民俗。歌以咏志,舞以抒情。华安畲人能歌善舞,数百年来,始终保留着原汁原味的畲语畲歌。有当地畲歌云:“肚内有歌人相敬,肚内无歌出门难。”山哈们出门走亲戚、田间耕作或荷锄而归,相逢一笑,以歌当话是为日常。
“你好呀!”穿着畲族传统服饰的阿嬷用好听的畲语与我和善地打了个招呼,我赶忙回应。我不懂畲语,但微笑是通用的语言,大致能会意。村里人大多会闽南语和普通话,于是阿嬷改用闽南话和我闲谈。聊粳稻,话桑麻。
“畲”,意为刀耕火种。畲民最美好的愿望就是风调雨顺,五谷丰登。虽然劳作是辛苦的,但是农耕也成了一道极美的风景。“山上层层桃李花,云间烟火是人家。银钏金钗来负水,长刀短笠去烧畲。”这是唐朝诗人刘禹锡《竹枝词》的诗句,却是畲族人家的生活写照。畲山逶迤,云雾常年缭绕其间。畲民们春耕秋收,过着自给自足的生活。
桃李花一年一年开遍春山,直到今天,畲家人依然保留着古风。子规啼叫声里,畲民们挎着长刀、戴着箬笠去田里准备播种;勤劳的畲家妹子佩戴着精美的银饰物,负水对歌往来于青山绿水之间。春种秋收,夏忙冬闲,畲山给畲民们带来丰饶的给养,美食也占据了天时地利人和。这里特有的“乌岩头大米”生长周期长,田间水质好,稻香浓郁,极受人们的欢迎。特别是用当地产的糯米做成粿子,是在祭祖、婚嫁时隆重出场的食物。粿以模具捏制成圆形,四块白粿叠起,上再盖一块红粿,在祭祖时寓意步步高升;婚嫁时寓意儿孙满堂;因红配白,也被赋予百年好合的祝福。另有乌米饭、咸水鸭、苦茶、长寿菜等畲族特色美食,食材都是土生土长的,滋味绵长。
温饱无忧,自是山中岁月长。
步入此间,时光就缓慢了下来。天光已黯,夜幕拉起,这个缀在连绵群山中的村寨仿如一颗明珠,粲然亮了起来。山哈广场上的篝火燃起,山野村舍间有火把不断地点亮,像无数星子飞来,逐渐汇聚到广场。入夜,火把队伍蜿若游龙,盘旋在山间村道上。畲民和外地来的客人跳起了拉手舞,更有对歌一唱一和,此起彼伏,山谷回应。即兴唱来的畲歌既有古韵遗风,又道出新时代畲民愿景成真的心情:“家家户户福安康,人丁兴旺享太平。火把火把照天明,畲乡景象年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