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届全国少数民族文学创作会议以来—— 中国少数民族文学发展工程成果丰硕
来源:中国作家网 | 李菁 2019年10月14日08:09
2013年起,中国作协组织实施“中国少数民族文学发展工程”,内容主要包括重点作品创作扶持、优秀少数民族文字作品翻译扶持、优秀作品出版扶持、理论批评建设扶持、少数民族文学对外翻译、少数民族作家培训等。“中国少数民族文学发展工程”的全面实施,使少数民族文学在培养人才、鼓励创作、加强译介、扶持出版、理论批评建设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作为承担该项工程的重要部门之一,中国作协创联部以服务作家、培养人才、推动创作为基点,积极探索创新工作机制,通过一系列扎实有效的举措,推动了各项工作的有序开展。
少数民族文学创作、出版硕果累累。中国作协先后扶持少数民族重点作品选题578项,出版少数民族文学原创作品80部,出版“中国少数民族文学之星”丛书20部,出版《新时期中国少数民族文学作品选集》60册,共收录了55个少数民族2218位作者的4279件作品。其中小说792件,散文1413件,诗歌2010件,报告文学63件,影视剧本1件。这些作品的出版产生了广泛的社会影响,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
少数民族文学理论建设进入一个崭新的阶段。理论研究覆盖了少数民族民间文学、文化史、文学发展史、文学理论、现当代作家创作论等各个方面,从事少数民族文学理论研究的专家先后出版了一系列高水准的研究专著。2013年以来,中国作协连续6年在不同城市举办中国当代少数民族文学论坛,分别以“中国梦”的多民族文学书写、“中国梦”的多民族影视文学呈现、“丝路文学”语境下的多民族文学审美、“审美天堑五彩桥”多民族文学翻译、少数民族网络文学、“改革开放以来的少数民族文学”为主题探讨少数民族文学创作与理论建设,并出版论文集《“中国梦”的多民族文学书写》《中国梦的多民族影视文学呈现》《桥梁·平台·园地》等,为学术交流提供平台。中国作协还通过举办系列少数民族作家作品研讨会,利用《文艺报》开设的“少数民族文艺专刊”以及《民族文学》设立的评论栏目,积极宣传推介当代优秀的少数民族作家作品,组织和引导文学评论家开展对少数民族作家作品的研究。
生活是文学的创作源泉。中国作协及各团体会员单位坚持深化改革、服务基层,不断创新“深扎”活动和创联工作的机制举措。广大作家积极响应号召,一次次在少数民族边陲行走中收获灵感与作品,也收获了56个民族之间血肉相连的真挚情感。自2013年以来,中国作协在定点深入生活项目中,共组织作家赴内蒙古、广西、云南、新疆、宁夏、西藏等少数民族聚集地开展“深扎”活动160余次。作家们创作了一大批展现蒙古、藏、赫哲、土家、哈尼、维吾尔、回、朝鲜等少数民族风情和生活的作品。
《民族文学》杂志社在内蒙古莫力达瓦、辽宁丹东、浙江象山、海南陵水黎族自治县等30余地建立创作基地,为少数民族作家深入生活、扩展视野、增进交流提供了平台,也为本地区文学事业注入了活力。杂志社还积极开设专辑专栏,举办培训班、改稿会、笔会等作家培训交流、文化实践活动。为更好地促进作家和翻译家之间的交流,杂志社通过组织作家与翻译家见面会、异地办班等形式多样的交流活动,使大家加深了对创作与翻译的理解,扩大了文化视野。
中国作协十分重视少数民族青年作家培养工作。围绕新设的“中国少数民族文学之星”丛书项目,中国作协创联部已先后开展了改稿会、在《文艺报》和中国作家网推出专版、专题推介、组织采访采风及新书发布会、座谈会、作家进校园等活动。通过这些活动,将一批优秀的少数民族青年文学人才推送到读者面前,展示了少数民族文学的独特魅力,展现了各民族的多样风采。
站在新时代的新起点上,中国少数民族文学将以其独特的魅力和文化,在全体少数民族文学作家与文学工作者的共同努力下,继续书写各民族人民的伟大创造,传承弘扬本民族优秀文化,不断提升民族地区文化建设,促进民族团结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