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文学《望天树》:于大地深处拾回信仰
来源:中国民族报 | 臧瑞楠 2019年10月24日15:21
作者:存文学 出版社:中国青年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7年1月
面对经济社会飞速发展的现代社会,很多人都在追问,是不是发展必须以自然环境的牺牲为代价?便利高效的生活能不能和清新自然的环境共同组成理想生活的蓝图?作家存文学对此深有感触,他的小说《望天树》就是试图讲述一个发生在云南勐巴纳西地区的故事。
大象是常常藏匿于森林之中的野生动物,它们有和人类一样的情感,会因为爱人的死亡而伤心欲绝,会为逝去的亲人报仇雪恨,也会对救助它们的人表达感谢。当人们用杀死大象获取象牙来牟取私利的时候,当人们任意砍伐原始森林的时候,大自然终于显露出其另一面,象群对人类进行的攻击成为惩罚的象征。
如果说象群是对人类贪婪的经济活动的一种约束性力量,主人公波西一家则是自然的化身和朴素文化的传承者形象。波西是世代相传的“布闷掌”——一个掌管大象的官员,他可以和大象沟通,能够指挥大象,也能治愈大象;他的妻子阿萨娅是一位心肠好、医术高的大夫;外孙女玉光能训练孔雀,还拥有窈窕的身姿和美妙的歌喉。这些能力可以说是长久以来中国传统文化中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中的智慧之道。早在春秋战国时期,老子就早已参悟出了人与自然的相处之道:“道生万物”说的是人与自然实质是一个整体;“知和曰常,知常曰明”说的是人要了解顺应自然发展规律;“见素抱朴,少私寡欲”说的是要抑制私欲,保持自然纯真的本心。作者通过小说中的主人公之口,告诫人们在追求经济效益的同时,不要忘了脚下这片大地还生存着无数的生灵,不能失去对自然的尊重与信仰,因为环境是我们赖以生存的共同家园。波西一家始终坚守着朴素纯真的本心,维护着和谐共生的传统文化,对自然充满敬畏友善,因此得到了象群的优待。
“布闷掌”世代相传,其中传承的不仅仅是这个官职,更是一种精神,一种与老子自然哲学同源的智慧,一种对自然的信仰。在文学作品中,代际关系往往隐喻了传统文化在时间序列中的位置。祖孙关系的设置,常常隐喻着现代人对传统文化的膜拜。《望天树》从爷爷的弥留之际和阿萨娅的受孕写起,其中的失落与传承意味不言而喻。而作者更深远的思考体现在波西复杂的家族成员的设置上,波西的女婿是北京知青,外孙女是没有血缘关系的弃婴,这是更高远立意的体现——这神奇的故事不仅仅发生在当地,也不仅仅在少数民族中,而存在于更广博的土地上和更广泛的人群里。传承自然和谐理念,不仅仅发生在血浓于水的血亲之间,还可以延伸到更广阔的大地。
作者存文学是云南土生土长的哈尼族,一直致力于少数民族写作,他的代表作品《碧洛雪山》被誉为“最云南”的小说。2010年,小说《碧洛雪山》被改编成电影《碧罗雪山》,这让更多的人了解了那片土地上生活着的人和生灵,并被他们打动。《望天树》中自然和谐的精神与作者以往的作品一脉相承,他用文字描绘出一个万物有灵、和谐共生的理想世界。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生态文明建设对人类文明发展进步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近年来,中国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提出“山水林田湖是生命共同体”,传达出统一和谐、万物有灵的生态观念。中国的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是一条环境治理之路,也是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健康之路,更是保证民生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之路。也许在不远的将来,存文学笔下充满鸟语花香、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世界就能随处可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