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寻路:科幻电影的“中国模式”

来源:新华网 |   2019年10月30日11:33

电影《流浪地球》导演郭帆接受新华网采访。新华网 彭博摄

“最宝贵的经验就是我们犯了很多错误。”

郭帆在本届星云奖“2019中国科幻高峰论坛”现场直言。

被评论誉为“中国第一部硬核科幻大片”,郭帆认为,《流浪地球》内容来自中国科幻文学,要呈现的必须是中国式科幻片。“原著本身的中国式灵魂和宏大的世界观,给了我们一个巨大的可挖掘的宝藏。”

2018年10月,郭帆在他的电影工作室内搞了一个小范围的《流浪地球》看片会。“当时的影片几乎没有进行后期电脑特效加工,但从故事的完整性,以及场景的展现来说,他们(观众)觉得一定能火。”

在编剧层面,电影《流浪地球》的整个故事构架,其实仅占2万字原著中数百字的篇幅。最终,通过编剧的解构与重塑,形成了完整的故事链条。

制作过程中,郭帆最大的教训在于“工业化程度不足”。

“国内特效团队承担75%的特效制作,客观来讲与好莱坞的差距至少有10-15年。有很多不错的镜头其实是一遍一遍改出来的。拍了之后我们才明白特效哪些东西一定要实拍,哪些东西是不需要置景实拍的。之前这个度是摸不准的。”

郭帆说,在工业化不能够支撑的情况下,只能用人去填补。观众最后看到的《流浪地球》成片,其实是靠7000多人的台前幕后团队抛家舍业、不眠不休完成的。

据了解,为了让创作者今后少走弯路,郭帆正在和北京电影学院合作,计划梳理一个科幻电影的工业化制作流程,作为教材供大家使用。

芦苇则表示,“类型研究”也应该成为刚刚起步的中国科幻电影未来关注的重点。科幻电影这个类型的规律,国内长期缺乏电影理论家的关注、研究和总结。其中,对世界范围成功科幻电影的研究还需要加大力度。“这样才能把成功的和失败的经验及时地提供给创作者。”

“中国观众领略过太多好莱坞科幻大片,能清晰地看出差距,但他们给了中国科幻电影足够的宽容。”

刘慈欣说,在美国的电影市场,科幻类电影占比高达30%,这样的成功其实建立在近100年规律摸索、技术经验积累和庞大的电影作品数量之上的。就像金字塔,塔尖之下须有基座支撑。

“近年来,中国电影票房市场持续冲高,目前已成为全球第二大电影市场。许多中国题材、创作方法在全球电影工业中的话语权将越来越重,这是包括科幻电影在内的所有中国电影的机会。”他称,“时代走到了这里,我对中国科幻电影发展抱乐观态度,未来5-10年会有很大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