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推动“以人民为中心”的文艺批评实践 ——改革开放四十年中国文艺理论建设暨《文艺研究》创刊四十周年学术研讨会综述

来源:中国文化报 | 周志军  2019年11月19日08:27

11月9日至10日,由中国艺术研究院主办,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清华大学人文学院合办,文艺研究杂志社承办,首都师范大学文艺美学高水平创新团队协办的“改革开放四十年中国文艺理论建设暨《文艺研究》创刊四十周年学术研讨会”在北京举行。文化和旅游部党组成员、副部长张旭出席开幕式并致辞。原文化部副部长、中国艺术研究院原院长王文章,中国艺术研究院院长、党委书记韩子勇,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总编辑、《文学评论》主编张江,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主席仲呈祥,中国作家协会党组成员、书记处书记吴义勤,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校长、党委常务副书记张政文等来自全国各地的相关领导和专家学者130余人参加了研讨活动。

《文艺研究》创刊于1979年5月,通过40年的不断发展和几代编辑的不懈努力,现已成为在中国文学、艺术研究界具有较高学术地位和广泛社会影响的刊物,团结了一大批优秀的文学、艺术研究者。

张旭在致辞中指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几代文艺理论研究工作者对审美与政治、表现主体与再现历史、内部研究与外部研究、现代与后现代、外来理论的吸收与中国特色理论话语的建构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探索,一方面,通过学术研究回应中国乃至世界的文艺创作实践与批评实践;另一方面,也努力将文艺问题还原到宏大的社会、历史背景之中,并试图通过对文艺问题的思考,介入不同历史时期的文明、文化建设,从而使得中国文艺理论研究不仅深刻影响了新中国的文艺创作与文艺批评,而且成为与时代前进的脉搏最为同步、理论成果最为丰硕的人文社会科学领域之一。他强调,作为文化和旅游部主管、中国艺术研究院主办的大型综合性文艺理论刊物,《文艺研究》要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理论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中的指导地位,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特别是关于文化、文艺和社会科学研究的系列讲话为行动指南和根本遵循,坚持政治标准与学术标准相统一的原则,力争使刊物展现出中国文学、艺术研究的最高水平,努力为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学科体系、学术体系和话语体系,为推动“以人民为中心”的文艺批评实践贡献自己的力量。

王文章认为,《文艺研究》在中国改革开放的初期应运而生,是新中国改革开放时期的历史见证和时代见证,也是思想文化建设、学术建设过程中的时代精神表达。在新的历史时期,秉持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文艺发展还有更大的空间需要开拓,尤其要关注文艺研究在方法论与话语体系建设方面的民族性和当代性问题。他认为,现代艺术的界限正在不断扩展和打破,新科技的进步也带来了艺术观念与创作方法的变革。但是归根结底,文艺研究还是要注重对艺术本体的把握,把握其内在规律,才能够从根本上对文艺学术发展和艺术实践发展产生更大的作用。

韩子勇认为,《文艺研究》创刊以来,在学术界有三个引人注目的传统:一是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守中华文化立场,呼应党和国家的要求,引领学界自觉接受马克思主义理论方法的指导;二是始终保持敏锐的学术眼光,在重视基础理论研究的同时,关注当代文艺理论前沿问题;三是始终坚持“五湖四海”的办刊原则,以开放的心态广泛容纳文学艺术领域不同观点,营造出尊重差异、包容多样、大胆探索、平等讨论的学术氛围,并致力培养年轻学者。这三个传统是《文艺研究》得到广泛认可和拥有良好口碑的关键。

张江回顾了自己作为作者与《文艺研究》的交往。他对《文艺研究》的号召力和可持续发展的动力表示赞赏,认为这也侧面彰显了我国文艺事业更光明的前途。仲呈祥勉励《文艺研究》在不惑之年再攀高峰,为马克思主义文艺观的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为真正实现马克思主义文艺观在繁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艺中的指导地位,为创造中国特色文艺学学科建设作出新的贡献。吴义勤认为,《文艺研究》创刊以来的40年,各种理论思潮纷纷涌入文艺现场,并与中国本土经验融合发生着激烈的化学反应。面对各种风云变幻的理论思潮,《文艺研究》始终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兼容并包,为思想的碰撞和对话提供了相互启迪的舞台,有力地推动了各种理论思潮的深入发展。张政文认为,始终与时代同步是《文艺研究》40年发展突出的特征;服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艺理论三大体系建设,始终是《文艺研究》坚守的初心;培育和聚集起一批做大学问、真学问的作者群,是《文艺研究》最为宝贵的财富;讲好中国故事,推动文艺理论“走出去”,是《文艺研究》最为重要的使命。

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院长陈剑澜、《清华大学学报》(哲社版)主编罗钢、《文艺研究》名誉主编方宁,以及杜书瀛、曾繁仁、张玉能、朱立元等美学家、文艺理论家,分别就马克思主义美学在当代中国的发展、新时期以来文艺理论建设的回顾与反思,以及重要学术刊物所应承担的使命等问题进行了发言。他们认为,《文艺研究》今天取得的成绩,是该刊与中国文艺理论界广大研究者共同参与和推动的结果,也是40年来中国学术强有力地推动学术期刊发展的一个缩影。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的重要历史节点,通过回顾《文艺研究》的历史,考察这份刊物的发展变化,不仅可以总结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文艺理论研究的发展历程,梳理曾经引起广泛讨论的重大议题,更能够探讨目前热议和集中研究的前沿问题,预判学术研究的发展方向,并谋划中国文艺学、美学建设的未来图景。这是一项对往昔负责、对时代负责、对学术负责的重要任务,应由中国学者与学术期刊共同担负。

在为期两天的研讨中,与会者分别围绕“改革开放四十年文艺理论建设历史回顾”“中国文艺理论前沿问题”“中西文论比较问题”“《文艺研究》与文艺理论期刊建设”的议题进行了专题发言和交流互动。

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党委书记、《文学评论》执行主编张伯江认为,当我们对中国文学批评的学术传统有了准确的把握,提炼出中国文论的标志性概念,折射出跨越时空、超越国度、富有永恒魅力、具有当代价值的文化精神,那么我们就找到了新时代文艺评论话语体系建设的基点。陕西师范大学教授尤西林认为,应该将学术史研究同当下现实研究结合起来,以现象学的方式突破纯书斋的狭隘、空洞、偏执,为最新的、最接地气的现象寻求合理解释。《新华文摘》编审陈汉萍指出,《文艺研究》为中国学术期刊鼓励争鸣、文理兼美树立了非常好的榜样。南开大学教授薛富兴说,《文艺研究》编辑与作者之间始终保持“君子之交”的关系,其良好作风堪称期刊楷模。

《文艺研究》执行主编金宁表示,《文艺研究》将始终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恪守严谨的学术立场,强调鲜明的问题意识,保持锐利的批评锋芒,并致力引导、促进相关专业研究向更深层次推进。

与会者认为,此次研讨会既是对40年来我国文艺理论研究经验的全面总结,也是对未来学术发展的期待和展望,对我国文艺理论发展和期刊建设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