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童年中国书系”《再见,婆婆纳》:距心灵最近的情感风景

来源:中国作家网 | 崔昕平  2019年12月18日07:46

陆梅的散文集《再见,婆婆纳》,始于与故人故土紧密相连的童年记忆,始于对亲情的怀念。作品以童年乡土回忆为轴,串联童年生命中对作家至关重要、印象至深的亲人亲情,呈现为相对独立的三章:《我和爷爷的战争》《一日看尽清明花》《相逢一个个童年》。童年记忆与骨肉亲情,是距离我们心灵最近的情感体验,也是任时光漫漫也难以忘却的顾念之爱。这些珍贵的情感体验,如同人生路上的风景,静静地散落在时光里。

散文的书写,首要的是真挚的情感,其次是丰沛的细节。陆梅的散文,和盘托出的,是一个真挚的“自我”。少年不识愁滋味的童年风景上,镌刻着人到中年的人生体悟。《我和爷爷的战争》中,描绘了极为有趣的生活场景:儿时的“我”“乐此不疲”地发动着一次次“战争”,一个老小孩儿与一个小小孩儿的斗智斗勇,装点了平静如水的乡间童年。《一日看尽清明花》中,父亲与我充满活力与温情的亲子互动,也写得清冽如泉。然而,回忆之余,作家感叹于童年的懵懂:勇往直前的少年人把爷爷的病痛、父亲的老去,把故土家乡抛在脑后,“心安理得”地接收着家人的包容,直到可以放慢步伐回望时光时,才蓦然发现,忽略了对至亲的情感回应,仅余清明时节“奇怪的生死相聚”。这是作家心灵深处最真实的思绪,于读者的意义,既是一种分享,也是一份提醒。

写故土,写故人,必然触及扯不断的亲情以及死亡。陆梅的描写,并未落入煽情的窠臼,而是仍从真实出发,将孩子眼中的死别,写进生活的滋味。于孩子而言,这是一件“可怕又有趣的事情”。哀伤近在咫尺,孩子的眼中,却是那坟上“开得金灿灿的野雏菊、蒲公英和蓝到眼睛发亮的阿拉伯婆婆纳”;成年后给爷爷上坟时,蓦然发现自己仍没有“做好准备”。作家以细腻的笔触,不避真实地呈现所思所见,回首间懂得了年少时不曾领会的死亡的真实意义与爷爷当年的空寂心情。作家笔下,生死不再是概念化的存在,复杂而纠缠的亲情得到了真实的书写。

作为回溯童年的作品,《再见,婆婆纳》有缅怀,但并不哀伤。散文中隐隐流动的,是满纸的童年的生命活力。这生命活力,来自孩子,也来自大自然。作家的缅怀,不止于故土,还有那曾经的、乡间的生活状态。读者借助作家细腻的观察,达成了与大自然的生灵亲密拥抱。微小如婆婆纳、晚饭花,绚烂若桐花,高大如木槿……作家从植物中感知着自然强大的生命力量,自然生存的智慧;作家落笔于极细小、极具体的一个点,又由此生发开去,谈所思所感,体会生命的精彩与智慧。“把生活当作一种艺术,微妙地美地生活”,这是陆梅对读者朋友的真挚祝愿。

陆梅的文字雅俊秀逸,情感内敛丰富,文学典故、古语佳句,穿梭其间,使作品具有了更加丰富的意蕴层次。她的散文还处处可遇人无我有的细节,爷爷的大腰布襕,老154 再见,婆婆纳上海的弄堂风情,乡野间的微物之美……大量充满生活气息的肖像、场面、景物,刻画得细腻生动。当然,这一切的细腻生动,同样因为这是源自作家心灵深处最真实的回忆,

没有刻意的语言堆砌,也没有刻意拔高的主题,而是一场真挚的、时光与生命的对话。

《一些余情,写在后面》值得细读。这里面有对散文、对文学、对人生的属于陆梅个体的心语。阅读她的散文,沉睡在慢时光里的美好纷至沓来;阅读她的后记,对于散文写作的思考同样纷至沓来。

作者系太原师范学院教授、儿童文学评论家

 

“童年中国书系”简介

“童年中国书系”是一套由翌平主编、冰心奖获奖作家陆梅、高凯、翌平、毛芦芦、张洁、赵菱、湘女、阮梅、张玉清、孟飞创作的以“书写童年”为主题的全新作品,是冰心奖获奖作家献给孩子们的一份珍贵的礼物。

这是冰心奖获奖作家写给孩子们的童年故事。秉承“五四”以来中国散文文脉,师宗冰心先生典雅、清丽、真情、凝炼的美文风格,冰心奖获奖作家返照初心,回到童年,书写留在记忆中的真挚情感,描绘念念不忘的故乡风土,记录让人感怀的人间温情,形成了这套诚意满满的“童年中国书系”。

“童年中国书系”既是一个个具有个体色彩的童年故事,又因作家们来自不同地域、受不同地域文化滋养,他们的倾心著作将汇聚成一幅书写童年的中国文学地图、社会文化长卷。作家们笔下的童年生命记忆,也是展现当代社会发展变迁的中国故事。

“童年中国书系”套书立体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