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知识还是经验,当下青年写作最依靠的是什么? ——“知识与经验:对当下青年写作的一种观察”文学对话在桐乡举行

来源:中国作家网 | 李菁  2019年12月31日08:00

当下,随着青年作家学历的普遍提高,作家在校时间渐长,学者与作家身份的重合度越来越高。创作自己的作品和研究他人的作品构成了他们文学生活的两面性:感性和理性、混沌和清晰、偏激和辩证、形象与概念……不同的思维方式和素养越来越融合在新一代写作者身上。这种变化也直接影响到当下文学创作的样貌:在“80后”和 “90后”作家身上,“智性写作”的色彩越发突出,他们的创作不但与“50后”、“60后”作家有着明显不同,与最早一批“80后”作家的青春写作相比也展现出很大的差异性。在第三届中华文学基金会茅盾文学新人奖颁奖会期间,三位荣获新人奖的作家房伟、王威廉、林森就青年作家创作的知识与经验、传统文学与网络文学的差异等话题进行探讨,并与茅盾中学师生分享创作和阅读上的感悟。对话由中国作家网总编辑刘秀娟主持。

智性写作:知识与经验要处于平衡

此次到场的三位获奖作家都有着多重身份:来自海南的林森既是《天涯》杂志的编辑,也是近年来引人瞩目的“80后”小说家;广东的王威廉是评论家,又是目前特别具有先锋意识的小说家;房伟执教于苏州大学,既出版过多部学术著作,又在抗战题材创作上呈现出独特风格。他们的创作都带有突出的、系统的知识性烙印,又有现实的、历史的新鲜经验。在他们的写作过程中,知识和经验不再呈现出割裂的状态,而是互为滋养,寻求平衡。

在房伟看来,“智性写作”是一个很有意思的话题。现今,很多学者的写作都是创作与研究相结合的趋势,但需要正视的是两者之间亦存在很大的隔阂,很多高校通过开设“创意写作”课程解决这一问题。越来越多的青年作家拥有高学历,他们的写作形态与前辈相比产生了很大的变化:这些年轻的创作者在生活之外开始进行更多哲理性思考,同时他们的写作展现出更多的思辨性和抽象性体征。房伟认为,在未来纯文学写作的方向将是知识与社会经验相结合,譬如林森的《岛》,而这种写作上的变化与当下国民教育不断提高有着密切的关系。

房伟还谈到,理性在创作中是潜在的,如何在创作中达到一种理性和感性之间的平衡很困难,这也是对自身写作的挑战和新机遇。他在分享创作历史小说的心得时谈到,在阅读史料的过程中,他感悟到大量的历史细节,这些细节进一步激发了他对历史文学创作的想象力,而创作小说的过程中又对专业知识产生很大的依赖性,这种共生关系对“智性写作”产生重要的影响。他认为,要学习国内作家钱锺书、王小波,以及国外作家艾柯等人的创作,将理性思考融汇到小说中达到平衡状态。

林森在大学时学的专业是水产养殖, 后来觉得没意思,转而写小说。他回溯曾经的求学经历,认为以前 “没用的”知识对现在的写作帮助很大,比如写海洋题材的小说,就需要很多关于海洋方面的专业知识。任何知识都不会永远的无用。他谈到,从整体性看,年青一代作家的创作更依赖于知识的积累,而非直接的生活经验,其中最明显的当属诗歌。很多前辈诗人多是直接从生活的瞬间汲取灵感,书写当下的现实生活;而更加年轻的诗人则对修辞产生很大的兴趣,他们的创作更多从理性思考的角度出发,对智慧和知识进行书写,但是,也需要注意,这些高学历的诗人在创作上也越来越具有趋同性。

王威廉将自己的创作过程比作“左右互搏”:一方面利用感性思维创作,另一方面,用理性思维评论作品。这种“互搏”的感觉对他的写作益处颇多。他认为,当下的写作很容易处于知识与研究分裂的状态,但只要知识储备足够丰富,选择性更大,就不惧怕这种分裂。王威廉具有跨学科的教育背景,从本科到博士,先后就读于中山大学物理系、人类学系和中文系,中间跨越了不止一个学科。所学的知识都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他的创作。如今,曾经学物理的经历让他在科幻领域创作和研究更加得心应手。

网络文学令人感到满足,而严肃文学让人咀嚼痛苦

三位作家都不约而同地谈到网络文学与严肃文学的区别。大家认为,网络文学通过讲述很多玄幻、神奇的故事将读者带离现实世界,忘却烦恼;而传统文学和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优秀的传统小说读起来很痛苦,逼迫一个人对现实生活进行反思,思考人生的意义。王威廉以自己的经历作比喻,儿时读《故事会》、武侠小说,情节虽然激烈好看,但随着年龄的增长,大多都忘记了,而当时无意中读到的《郁达夫全集》则让他的内心得到平静。他希望在座的同学不要过早地对自己的阅读设限,要尽量多阅读,这对人生成长也大有裨益。

房伟认为,严肃文学更加注重对于世界的复杂性、宇宙的复杂性和个人复杂性的追求,以及小说形式的变化,对先锋小说的元叙事、语言极致的探索等等,同时蕴含着对人生、社会的深刻理解,具有一定的教育功能。无论是严肃文学,还是网络文学,真正写好都很不容易。他强调,真正优秀的小说要能够做到雅俗共赏。网络文学不能一味求“爽”,如骁骑校的《橙红年代》在跌宕起伏的情节中蕴含着恢弘大气的家国情怀,阿菩的《山海经密码》充满了对远古神兽的瑰丽想象,这些网络小说不再只有好看的情节,还蕴含着对现实的书写和对传统文脉的传承。中国文学就像飞在高空的大雁,通俗文学和严肃文学分别为它的两个翅膀,两个翅膀都强壮,大雁才能飞得更高更远。

林森还谈到编辑与写作身份的分裂状态。很多作家同时也是编辑,虽然编辑很容易看到当下文学现场的状态,掌握当代文学发展的动态,但阅读过多质量不高的作品很容易丧失享受阅读文学的乐趣,不再拥有创作文学作品的欲望。作为编辑的作家要时刻克服自身“撕裂”的状态,才能保持创作的兴趣和激情。

王威廉很少会回看自己之前的作品,偶尔读一读仍然会看到闪光点。在他看来,文学写作很奇妙,虽然通过练笔,文笔会越来越好,但看到曾经的习作仍然有值得回味的地方,可惜再也回不去曾经。王威廉告诫在座的学生,写作和一个人在此时此刻的状态有关系, 不要放弃写作,尽量学会将你当下的心情与状态用笔记录下来,拓展写作的广阔性和可能性。

传统小说能够从网络文学中借鉴什么

王威廉认为,通俗与严肃文学两者不是全然分开的,很多传统文学作家在创作时都借鉴通俗文学的手法。如阿根廷著名作家博尔赫斯,他在《小径分岔的花园》中借鉴侦探小说的外壳,只不过将谜底替换成哲学命题,探讨人的存在意义。从叙事学的角度而言,所有的故事基本上都逃不开21种类型,但在故事模式之上仍然可以展开自己的想象力,让自己的作品具有广阔的空间。当下的学子都属于与互联网共同成长的“网生代”,与“纸质代”的经历有着很大的不同。在社会转型中会产生很多种可能性,我们的创作就要根植于探索不同的可能性。一如科幻小说创作,虽然曾经属于类型文学,但随着科学技术逐渐改变了人们的日常,科幻文学变得越来越重要,对科幻小说创作赋予了更多的现实意义。作为“网生代”,要抓住历史的机遇,创作出和过去不同的、展现未来科技图景的作品。

林森则强调讲好故事的重要性。每个人天生拥有听故事的好奇心,如今纸媒发行量下跌,直播、短视频等媒介将故事以丰富的形式展现,冲击着大众的感官。在古代,读小说是俗的,而现如今是雅的;在未来,网络文学必然也会经典化,进入文学的神圣殿堂。明星易烊千玺曾在微博上晒出田耳的小说《一个人的张灯结彩》,这一行为导致这部书一度脱销,这证明严肃文学也可以有更多的受众。他希望读者将眼光放宽阔,不要总将严肃文学想象成古板无趣。

房伟认为传统文学和网络文学之间存在着沟通性。他在写《猎舌师》的过程中,除了体现家国情怀,还借鉴类型文学的创作手法,特意设置了很多关于中日美食文化碰撞的情节,增添了小说的趣味性和魅力。

对话的最后,有同学提出质疑,需要明星带火一本小说是否是文学的悲哀。林森回应到,如今作家只需要专注于创作,文学推广和传播是依靠出版社编辑以及新媒体业来推动的,对此我们不必过于焦虑。只要这部书能够唤醒那么一两个人对写作的兴趣,那么宣传这本书的目的就达到了。(中国作家网记者李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