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南国的琼花 ——漫谈祝希娟的银幕形象和表演艺术

来源:文艺报 | 陈犀禾  2019年12月28日08:32

祝希娟是一个当年电影观众非常熟悉的名字。1960年,当她还是上海戏剧学院一名学生的时候,她因主演《红色娘子军》中的吴琼花而一炮打响,吴琼花成为风靡大江南北、家喻户晓的典型银幕形象,而她本人也因此跻身中国最优秀青年演员之列。之后她出演了多部影视剧,但她塑造的红军女战士吴琼花的形象仍然是她演艺生涯中最为成功的银幕形象,并为人们所长久怀念,成为中国电影史上的经典。

吴琼花的形象代表了一个时代。那是一个对社会主义新中国充满纯真信仰的时代。祝希娟以其朴实的形象、对人物自然准确的把握、充满激情的表演,生动地再现了一个为不再承受三座大山压迫而奋起反抗、为广大被压迫人民解放而英勇战斗的红军女战士,令人信服地表现了她的成长和成熟道路,有力证明了无产阶级革命和解放事业在中国历史上的正当性、必然性。

十七年时期,新中国电影出现了一系列优秀的、令人难忘的银幕形象,吴琼花是其中最光辉的形象之一。相比于另一个当年风靡全国舞台和银幕的女性形象《白毛女》中的喜儿,吴琼花的形象不但具有革命性,并且具有现代性。如果说诞生于歌剧舞台上的“喜儿”以其在旧社会的悲惨遭遇唤起观众对她的同情以及对地主阶级的仇恨的话,那么吴琼花由受地主压迫的女奴成长为红军战士,则代表了中国民主革命历史环境下革命的、成长的、成为主宰自己命运的“喜儿”。她身着军装,为自己、也为所有受压迫者和受剥削者的解放事业而战斗,去创建一个光明的新社会。

而且,吴琼花并不仅仅是旧社会受压迫阶级的代表,她也是受压迫的最底层——妇女的代表,因而她个人的成长和解放也代表着中国妇女的解放。如果说喜儿的苦苦等待最终迎来的是男性英雄(战友)的拯救,那么吴琼花作为女性自己解放自己代表的则是对彼时历史环境关于男女平等、妇女能顶半边天等女性解放观念的时代话语的历史证明,是女性自立、自救、自强的先锋和榜样。这也是吴琼花这一银幕形象历经几十载毫不褪色,并且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仍旧为国人所铭记的重要原因。吴琼花为新中国电影史提供了一个为数不多、具有现代意义的典型革命女性形象。

从一开始对地主南霸天的憎恨,初入红军队伍时的鲁莽、一心只想报私仇,到之后成长为冷静果敢的无产阶级革命战士,祝希娟细致地、富有层次感地表现出吴琼花人物性格、思想的变化、发展和成熟。首次担任电影主角的祝希娟为了更好地塑造角色,白天参加军事训练,体验娘子军生活,晚上学习历史,她将初生牛犊之气带入角色,赋予了吴琼花鲜明而突出的性格特征和个人印记,让观众牢牢记住了吴琼花那火一样的眼神和坚毅的神情。

祝希娟1938年出生于江西赣州的一个知识分子家庭,后举家迁往上海。1950年,上初中的祝希娟在昆仑影业公司的影片《为孩子们祝福》中饰演一个小角色。尽管只有一两个镜头,但首次触“电”的经历却让她对表演愈发有了兴趣,后顺利考取上海戏剧学院。1959年,当祝希娟还是一名上戏表演系学生的时候,便被导演谢晋选中出演《琼岛英雄花》的女主角吴琼花。影片后更名《红色娘子军》上映。凭此一角,祝希娟成了新中国第一位“百花”影后,以及1962年新中国“二十二大电影明星”中最年轻的入选者。

《红色娘子军》之后,祝希娟拍片不多,更多活跃于戏剧舞台,尝试扮演各类角色,锻炼演技。她于1963年参演电影《燎原》,在这部讲述刘少奇领导的安源大罢工事件的影片中扮演单纯善良但有着悲剧命运的秋英。1964年在赵丹主演的影片《青山恋》中扮演伐木场的“假小子”山雀。“文革”期间,祝希娟拍摄了《无影灯下颂银针》这部讲述医学界的思想斗争问题的影片,并成功扮演了勇敢、正直的女医生李志华。

改革开放初期,祝希娟再度和恩师谢晋合作,在影片《啊!摇篮》中饰演解放军指导员李楠。此时的革命战争题材影片开始关注战争中的人情、人性。因此虽然这部影片和《红色娘子军》一样重于写人,但相较于吴琼花,编导更为侧重对李楠这一人物的情感和性格的刻画,她既有情感的前后变化——从一开始对护送保育团儿童这一任务的抱怨,到后来将孩子们视为己出,也有着更为丰富的内心戏——表面是严肃果敢的指导员,内心却潜藏和隐忍着曾受封建理念毒害的痛苦记忆,这些记忆时不时地在脑海中涌现。扮演该角色时的祝希娟已年且不惑,多年在戏剧舞台上的磨炼使她成功地把握住了这一复杂角色,显示出更为成熟的演技。如果说喜怒流于眉间的感情表达方式符合吴琼花这一人物身上所具备的青涩、无畏的气质和《红色娘子军》整部影片的风格,那么祝希娟在处理李楠这个人物时则更注重其内心体验,因此表演沉稳内敛,怒不动气,哀而不伤,完全贴合了这一人物的性格特征,细腻地表现出人物的感情变化,是其电影生涯中塑造的又一重要形象。

1983年,深圳在成为经济特区之初,人才奇缺,对外招聘,祝希娟以此为契机举家南迁,以娘子军的坚韧精神投身于深圳电视台的筹建工作。1984年深圳电视台诞生,祝希娟担任电视台副台长,并临时客串主持人。同时她多次邀请谢晋、陈荒煤等文艺界友人,为深圳的文化事业发展出谋划策。1984年底,深圳影业公司在陈荒煤等人的帮助下正式批准成立。

之后祝希娟的重心一是放在投拍影视剧,1989年深圳电视台艺术中心成立,祝希娟任中心主任,7年间完成20多部电视连续剧。其中既有讲述“深圳速度”、深圳人民奋斗创业和深圳生活的影视剧,如电视剧《爱在酒家》,电影《特区男性公民》,纪录片《深圳,深圳》(后改名《年轻的城市》),也有关注中国人在美国生存实况的电视剧《百老汇100号》等。从电视台的建立到影视剧的创作,祝希娟可谓是深圳影视行业的重要开拓者和奠基人。同时,她仍坚持出演电影、电视剧和舞台剧,不断塑造新的角色,其后期拍摄的作品大多是弘扬社会正能量,反映社会主义现状的影视剧。在《红色恋歌》《井冈山恋歌》《忠诚卫士》《暗算》《大明王朝1566》等影视剧中都可见到她的身影。2018年,已80岁的祝希娟仍奋斗在拍摄一线,有《浴血广昌》《那些女人》《大雪冬至》三部电影上映,其敬业和奉献精神可见一斑。

祝希娟作为新中国自己培养的较早一批电影演员,将其一生都奉献给了影视行业,创造出诸多银幕形象,而娘子军吴琼花作为其塑造的经典角色也将永远闪耀于中国影史。2018年金鸡百花电影节将终生成就奖授予祝希娟等三名老艺术家,便是对这位新中国第一个“大众影后”的肯定和礼赞。今天,人们已经习惯于把祝希娟和吴琼花联系在一起。琼花生于南国,每年四、五月间开花,花大如盘,洁白如玉。祝希娟恰如一朵人间的琼花,历经岁月的考验而保持其感人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