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科学童话创新发展的路上努力前行 ——少儿海洋科幻童话《海底,有个糖方岛》创作谈
来源:科普时报 | 霞子 2020年01月17日09:19
2018年底,我曾在中国科普作协科幻创作研究基地年会上提出“海洋科普,大有作为”,呼吁作家关注海洋题材,并提出霞子工作室将进一步探索科学童话创新和发展的路子,在科学童话与科幻题材融合方面做出尝试。为此,在中国科普作协海洋科普专委会、山东科普作协、山东科协科普部的积极支持下,已于2019年下半年完成了少儿海洋科幻童话《海底,有个糖方岛》的创作,由中国海洋大学出版社全力推出。
这是一部集海洋、科普、科幻、童话、人文于一体的少儿小说。我之所以试图将诸多元素相融合,是基于加强青少年的海洋意识教育的责任、探索科学童话的创新发展之路的需要,以及将深刻的人文思考通过科幻元素予以表达的设想。我一直认为,对于儿童文学来说,文体是形式,是通向目标的桥梁;内容才是核心,才是目的地。也就是说,通过作品我们给了孩子们什么,对他们的人生和未来有哪些影响,这才是一个少儿文艺作品最重要的基点。
对于少年儿童来说,海洋意识教育是重要的,激发科学探索兴趣和科幻想象力是重要的,同样,在孩子内心建立一个真实可信的、美好的童话世界也是重要的。这是科学童话从以传播科学知识为主,朝传播知识和启迪科幻想象力相融合方向发展的一个尝试。关键是如何打通童话艺术想象和科学幻想之间的通道,使其自圆其说,这是非常困难的。
值得庆幸的是,在作者和编辑的共同努力下,我们找到了这样的方法,尽管还需要在读者的帮助下不断完善和丰满。
故事是这样的:一则海员安克拉在大西洋发现小矮人的花边消息传出,引起雄心勃勃的生物学家柯可博士和量子黑客高手、小学生鲍迪的极大兴趣。他们携带高科技装备一起出海寻找传说中掌握了高科技的矮人国,不料来到一个神秘的未知世界——糖方岛。奇异的岛国令柯可博士百思不解,让鲍迪流连忘返。岛主的出现揭开了矮人国之谜,让柯可博士彻底放弃了利用基因技术矮化人类的计划。
故事中,融入了大量科学幻想和艺术想象元素,中国海洋大学出版社副总编李夕聪读完作品后这样说:“一口气拜读了如行云流水般的新作,不禁对文理相通的霞子老师更加肃然起敬。科学新知,人文内核;奇幻梦幻,探秘探险;惊心动魄,妙趣横生。其中,会飞的中华白海豚,会跑的植物种子,会说话的动物;量子纠缠,人工智能,基因编辑,海底人,桃花源;对意识与自然、人与自然、神明与存在的哲学思考,对人类未来命运、对整个地球命运的关怀与探讨,视野宏阔,立意深远,与时俱进,充分展示了一位科学文艺工作者的悲悯情怀。”作为资深出版人的李总能这样评价一部作品,无疑是对作者极大的鼓励和鞭策。
作为一部科幻作品,有超前的科学想象力是重要的。书中除了一些前沿的科学技术概念,还设置了能在海洋中畅游深潜的“鱼酷”个人装备,可以通过互联网采集气味定位的“犬嗅”技术,以及可以不受空间影响的量子脑电波转译通讯装置,对作品的科幻性给予了有力的支撑。
拥有高科技的矮人国是否真实可信,是考验这一作品“科幻童话”属性的关键点。这样的矮人国不能是通常意义的童话世界,必须是经得住科学逻辑的考验。糖方岛上的人为什么在掌握了量子世界挥手造物的高科技时,反而走向了矮化进化呢?这样的设问要想给予合理的答案,是需要深刻的人文思考来支撑的。而人文落点,才是一个作品的核心。正是基于这样的理念,我才将科幻的起因、科普的理念、童话的设定和人文的意义尽量合理地连接到一起的。简单地说,是糖方岛上的矮人们选择了矮化,他们才变成矮人的。因为这里是一个比童话更美好的世界,这里不需要竞争,也就无所谓高矮强弱。
童话是美好,科学是无止境的,而人类何去何从,最终将取决于人类自我的选择。希望这部作品的出现,能让更多的孩子喜欢海洋,关注海洋,畅想海洋,也更懂得生命的真谛。
对科学童话在继承的基础上勇于创新和发展,是霞子工作室坚持的方向。行走在科学童话创新发展的路上是艰难的,需要作者放弃市场的跟风,放弃利益的诱惑,放弃浮躁的快餐文化,进行深入的思考,用对下一代和人类未来最深切的爱去呕心沥血,知难而进。
这样的努力是有意义的。
因为有意义而为之,是我的初心,所以,会继续坚持。
(作者系儿童文学作家,中国科普作家协会理事。主要作品有长篇科学童话《酷蚁安特儿》系列,绿色神话《骑龙鱼的水娃》系列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