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指——建一座窑送给你》:厚重如古窑,雅致似瓷器
来源:创作评谭 | 王雨婷 2020年01月19日08:57
《黑指——建一座窑送给你》(二十一世纪出版社集团,2019年7月,以下简称“《黑指》”)是彭学军“男孩不哭”组合作品中的新作,也是中国作协“定点深入生活”的重点作品。早在2015年,彭学军已陆续推出了《戴面具的海》《浮桥边的汤木》《森林里的小火车》等三部作品,刻画了一批善良懂事、坚强勇敢、活泼机灵的小男子汉形象,其中《森林里的小火车》获2015年度中国好书奖,《浮桥边的汤木》获第十届全国优秀儿童文学奖,可谓部部精品。新作《黑指》如同一件在千年窑火中焙烧而成的景德镇瓷器,厚重,雅致,艳而美,华且实,它的加入让这个系列作品更有体量,更为厚重。
《黑指》的故事主要围绕三个景德镇男孩——黑指、小天和金毛——徐徐展开,作者通过书写他们那趣味十足又饱蘸艰辛的童年故事,展现了他们伴随着陶瓷一起成长、成器的故事;也表现了在景德镇的传统制瓷技艺逐渐被新技术代替之际,传统的手工业者所面临的艰难抉择。在三个少年从懵懂走向成熟之中,他们渐渐理解了祖辈对陶瓷的坚守和热情,并且一步步探寻到传统与现代的契合点。
深与广——儿童文学的气度与格局
陶瓷是具有标志性的中国文化符号之一,也是全世界耳熟能详的艺术语言。景德镇瓷器不仅是江西本土最具特色的传统文化,更是最值得向全世界述说的中国故事。近年来,关于景德镇瓷器的作品不胜枚举,但是在儿童文学作品中,书写景德镇的作品鲜而有之。彭学军这部作品的问世,对中国原创儿童文学题材的开拓具有深远意义。
黑指、小天和金毛是土生土长的景德镇男孩。一千多年来,他们的祖祖辈辈都与瓷器制造业密不可分。在耳濡目染中,他们的血液里也流淌着陶瓷艺术家的鲜血,具有与生俱来的制瓷天赋:小天像妈妈一样,擅长画瓷板画,尤其擅长绘画小动物,神气十足,憨态可掬;黑指擅长塑形,他捏出来的吊坠,独一无二,惟妙惟肖。彭学军将大量制瓷的专业知识巧妙地融入其中,通过儿童的视角再现这项传统手工艺的繁复与精美,通过讲述黑指和小天两个家庭崎岖坎坷的际遇,从侧面展现出景德镇瓷器发展进程中的辉煌与成就、困境与疼痛。
彭学军对景德镇这座城市的深情厚爱,对景德镇瓷器昨天、今天和明天的思考,体现出一位优秀作家的写作自觉、文化担当和社会责任。她扎根生活,多次深入景德镇调查采访,甚至报班学习制瓷,用自己的双手感受泥巴的柔软,体验塑形的奇妙,触摸烧制的温度,所以她的叙述才会如此真实具体,充满了生活气息。更让人欣喜的是,彭学军并没有流于表面,而是深入肌理,与这方水土同呼吸、共命运。文中写到了景德镇瓷器的转型,让包括黑指父母在内的很多手工业者失业,没有了用武之地;而小天的父母,也是因为父亲入狱那段特殊遭遇不得不背井离乡,远离他们挚爱的事业,另寻他路。他们的境遇是千千万万景德镇手工艺者的缩影,他们迷茫、彷徨、犹疑,但是最终,发现自己还是难以割舍心中的那份情感,在兜兜转转中不断寻找平衡点,再次回归初心,笃定内心所爱。瓷器对景德镇的手工业者而言,不仅仅是谋生的手段,更是生活中的空气与泥土、理想与追求。作者在表现社会进步、景德镇人民生活幸福的同时,也没有回避社会问题与生活艰辛,弘扬着中华民族奋斗不息的传统美德,洋溢着时代精神的主旋律。
儿童文学是少儿出版领域中非常重要的细分品类,虽然当下原创儿童文学的创作一片繁荣,但是也应该正视的是,当下原创儿童文学的发展依然困境重重,尤其是“内容过度娱乐化、作品内在艺术品质缺失、无法深刻呼应当代童年精神价值等被业内人士视为‘平庸之恶’基础性问题,依然在制约着儿童文学迈向更高的高度”[1]。而彭学军这部作品的出版,是中国原创儿童文学在充分展现民族文化自信、追求中国气派的道路上的有力探索,体现出包罗万象的文化气度和宽广博大的文学格局。
父与子——传统文化的守望与传承
在当下的儿童文学作品中,父亲的角色缺位现象非常普遍。中国式父子关系自古以来就是一个无解的方程式,复杂微妙,难以言说。在中国古代,“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等级观念让父子关系涂上了浓烈的政治色彩,父子之情往往变成了一种“恩的关系”。在现代,鲁迅在《我们现在应当怎样做父亲》一文中就对传统的父权制进行了猛烈的抨击,提出要建立一种更为理想的关系模式,变“恩的关系”为“爱的关系”。当下,父子关系有所缓解,但大部分依然是自上而下式的爱的灌溉,而乌鸦反哺、羔羊跪乳式的亲情书写不常见。但是,在《黑指》中,彭学军描写了多段父子关系,他们之间的情感让作品温情脉脉、感人至深,并对传统的父子关系书写有所突破。
小天的父亲是一位制釉高手,可是在一场纷争中,他失手造成了命案而锒铛入狱。他就像一个破碎的艺术品,遍体鳞伤,难以复原。面对这样一位有“污点”的爸爸,小天的妈妈隐瞒了真相,用“爸爸去世了”的谎言搪塞他。所以小天从小在父爱缺席的环境下成长,因为从未获得,所以他也没有失去的忧伤。但是从他得知自己有父亲后,惊喜之余又多了一丝忧郁。尤其是知道了爸爸身上发生的事故之后,他也曾心有芥蒂,但是他努力将犯罪的爸爸与眼前的爸爸割裂开来。出狱后,他们离开了景德镇,去了一个没人知道爸爸入狱这段过往的新地方。在这里,爸爸教会小天游泳,开车送小天上下学,指导小天做航模……在陪伴中,父子俩的感情迅速升温。与其说是爸爸在陪伴小天,倒不如说是小天在陪伴爸爸,治愈爸爸,让爸爸有更多机会拥有那份缺失已久的幸福感。在得知爸爸痛楚的背后是无法再从事自己喜欢的事业时,小天主动提出返回景德镇,鼓起勇气面对可能到来的一切流言蜚语。他用爱和理解修复了爸爸伤痕累累的心灵,帮助爸爸回归正常的生活,享受家庭的温暖。
黑指的爸爸是烧窑的,而且是烧濒临取缔的柴窑。他一辈子的心血都扑在了烧窑上,可是他所供职的五号窑马上要停烧了,而爸爸又不能接受煤窑、电窑等替代品,不忍心看到他挚爱的五号窑毁于一旦,于是他离家远行了。一开始,父亲的离去并没有给黑指带来很多依依不舍的离愁别绪,但是当他摔碎了祖传的珍贵祭红壶后,为了存钱买一个一模一样的回来,他开始和小天一起捏吊坠挣钱,并追寻祖辈们的脚步,渐渐懂得了陶瓷对他们祖祖辈辈而言,不仅仅是艺术品,不仅仅是生活器具,更是情感的寄托和精神的传承。他终于明白父亲的离去是不舍看到五号窑的毁灭,于是,他萌发了为父亲制作一座小型“五号窑”的想法。最终,在林老师和金毛的帮助下,他完成了“五号窑”的烧制,也迎来爸爸的回归。他将这份礼物送给爸爸,给爸爸以极大的慰藉,也让爸爸明白了黑指愿意继承祖辈们的事业,做一个“泥巴佬”。那天,爸爸将黑指摔碎的祭红壶片放进了这个迷你“五号窑”,他没有指责儿子摔碎了这个传家宝,而是与他一起等待奇迹的发生。飞溅的火星不但照亮了黑指的梦想,也解开了父亲的心结,让他重新乐观地面对未来的生活。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始终是中华儿女的精神命脉,儿童文学作品承担着延续文化基因、萃取思想精华、展现精神魅力的历史使命。《黑指》中黑指和小天的成长,是在对父亲的付出中实现的。他们用爱和理解,直抵童年精神与心灵成长的深层,在经历了“烧窑”“拉坯”“塑形”之后,完成了自己的“窑变”。在这个过程中,他们的父母也在挥别过去中获取了成长。在这种父子之间的爱的互动和心的交流中,传统的制瓷技艺得以传承,优秀的传统文化得以不断延绵、发扬。
(再版封面)
立与破——文学创作的坚守与转型
彭学军不算高产的作家,但她的每一部作品都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文化底蕴,是一个纯文学的严肃作家,也是一个唯美派的追求者。她擅长用散文般的优美语言和诗歌般的韵律节奏,将故事娓娓道来,把自然之美、艺术之美和童真童趣完美结合,让读者不由自主地在她所创作的艺术时空中流连忘返。《黑指》中的文字依旧那般清澈温暖,犹如山间小溪,干净而有力量,蹦蹦跳跳地流进读者的心里,滋养着读者的阅读时光。
《黑指》从故事、结构、人物、思想、语言等各个方面都经过了精雕细琢,细腻蕴藉,给读者以美的享受。在中国当下童书界“快乐至上”“游戏童年”观念盛行的创作背景下,彭学军多年来能一直坚守自己的创作原则,不被浮躁喧哗所侵扰,深入体验生活,多年磨一剑,慢慢书写,为当下的少年儿童展示的不仅是成长的感悟,还有对历史和时代的回望、对人文精神的深切关怀。
让人欣喜的是,彭学军在坚守创作品质的同时,也在题材上进行不断的创新与探索。《黑指》相较于彭学军以前的作品,又有了新突破,达到了新的艺术高度。她前期创作多以成长中的女孩为原型,故事背景多发生在她的童年居住地—湘西。“无论是《你是我的妹》中为了妹妹甘愿付出一切的少女阿桃,还是《终不断的琴声》中孤独无依渴望得到家庭温暖的小女孩小二,抑或是《腰门》中被寄养在湘西小城中的细腻敏感的少女沙吉……彭学军塑造了一系列鲜活可爱、纯朴善良、细腻灵动的女孩形象。”[2]可以说,这是作者对自身童年经历的深切回望,是在从容淡定地书写着她的记忆。但是近些年,她在不断突破自我,渐渐远离湘西那片山水,远离擅长的少女情怀,文化视野不断开拓,将赣文化、藏文化等民族文化与传统文化逐渐纳入其成长书写体系。彭学军在《黑指》中所刻画的三个男孩形象,具有非常鲜明的个性特征,并且作者将他们置于景德镇这座文化名城之中,将他们的喜怒哀乐、饮食起居与瓷器所经历的淬炼联系起来,十分精准地表现出他们的生命成长历程,具有神秘而旺盛的艺术生命力。
此外,在彭学军过往的创作中,幻想文学居多,这样厚重的现实主义题材的作品尚少。景德镇陶瓷对于她而言是一个完全陌生的领域,“为了深入了解景德镇普通人的生活、感情和制瓷的工艺流程,彭学军花了两年时间多次深入景德镇采访陶瓷世家传人、陶瓷艺术家、经营瓷器的老板、创业景漂、工匠、学生等。采访对彭学军来说不是一件容易事,她说自己‘一般不跟陌生人说话’,这一次要面对的全是陌生人和陌生领域,‘着迷的力量让我走进他们的世界’”[3]。这是一位成熟作家胆量与才华的展现,在不慌不忙、无欲无求的写作中,建立了属于自己的文学王国。
参考文献:
[1]郑伟、王家勇:《如何建立儿童文学的高度》,《文艺报》2018年10月29日。
[2]彭学军、王雨婷:《我还是想写一些表现人性和人生的东西》,《创作评谭》2017年第2期。
[3]邓洁舲:《彭学军〈黑指〉:在古老窑火中淬炼新生》,中国作家网,//m.zimplifyit.com/n1/2019/0905/c404071-31337084.html
(作者单位:二十一世纪出版社集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