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在日常生活中培养孩子的科学素养

来源:中国教育报 | 谭旭东  2020年02月10日15:59

“萌小芽科普绘本”系列(共4套) 窦晶 著 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

近几年,原创绘本创作和出版越来越多,大多数是传统文化题材,还有一些比较煽情的,甚至是刻意对孩子进行“感恩教育”的亲情主题绘本,但科普绘本却少有人去创作。大概与童书作者的知识结构有关吧。科普绘本创作需要作者有科学素养,还要有把科学知识有效地融入到童书创作的技能。因此,读到吉林儿童文学作家窦晶创作的“萌小芽科普绘本”系列时,有耳目一新之感。这是一套和一般幼儿读物相近的开本,风格也相似的童书,它的装帧设计谈不上精致,但很适合家庭亲子阅读。

这套绘本有三个主要特点:第一,书中的故事贴近幼儿生活。《鼠小妹的生日礼物》《猪小姐吃沙子》《两个慢慢的朋友》《想当妈妈的芦花鸡》《送不出去的床》《村里流行驴打滚》《小猫迪卡剪胡子》《晚安小鸡》……一看书名,就知道这些故事都是适合幼儿听的,当然也适合小学低段的孩子阅读。因为这些故事都与他们的生活有关,涉及到生活习惯、与人交往、亲情互动和生存方式等,因此读后,不但可以感受生活、认识生活,还能学会交往,有行为教育读本的价值。从这一点看,“萌小芽科普绘本”系列的读者定位很准确,不追求所谓的老少咸宜,只做好最适合幼儿的内容。不花里胡哨地玩外在游戏,用“内容为王”的态度创作和编辑。

第二,绘本的主题表现和科学知识教育融为一体。创作科普儿童文学作品,编辑科普童书,一定要理解什么是“科普”。“科普”不同于“科幻”,科普更重视科学知识的传达,因此读科普作品,重要的一点是学习科普知识,而科学想象力的张扬不是一定要追求的目标。从这一点来看,这套绘本的艺术目标设定也很准确,它就是要用故事来传达科学知识,达到科学普及的效果。因此,在作者和编辑看来,故事是第一位的,先把故事讲好,让故事有趣,当然还要尽量追求幽默。在这基础上,把科学知识点融进故事里,让里面的形象来说话,来表现,来把小读者带进科普世界里。如《小猫迪卡剪胡子》的故事,就传达了一个关于猫的胡须的知识点;《猪小姐吃沙子》告诉小读者为什么驴子等动物喜欢在地上打滚。

第三,绘本整体上有童话和情景剧的吸引力。幼儿喜欢听童话故事,喜欢拟人的形象,也喜欢夸张的语言和动作。“萌小芽科普绘本”系列的语言比较风趣,比较简单,大人读起来,幼儿听得懂。其中的各种童话形象也代表着幼儿的各种特点和行为方式,让幼儿感觉它们与自己的思维和行为是相似和相近的。另外,每一个故事好像一个情景剧,如果家长有一定的阅读技巧,读的时候,还可以配合动作表演,这样,每读完一个故事,好像在和孩子一起玩一次文字游戏或亲子戏剧。当然,幼儿园的老师如果有一定的戏剧改编能力,这套书还很适合改编成科普教育小戏剧,里面的道具简单,日常生活中就可以找到,不需要额外花钱去置办。这也是“萌小芽科普绘本”系列和其他幼儿图书不一样的地方,它不但适合小学低年级孩子自主阅读,还适合亲子阅读,当然也可以进行二次戏剧开发利用。

“萌小芽科普绘本”系列每一册后面都有知识专页,这一页家长在亲子阅读时千万不要浪费了,在和孩子分享完故事后,最好给孩子讲一讲知识点,增加孩子对知识的理解,也可以满足孩子的好奇心。

(谭旭东 作者系上海大学文学院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