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寻找“遗失”,还是表现偏见?

来源:文艺报 | 李萌  2020年03月17日11:52

《遗失的环节》海报

傲慢的莱昂内尔爵士

大脚怪林克

2003年,由于“9·11”对美国广告行业的重创,曾在20世纪70年代复兴粘土动画的威尔·文顿的动画工作室面临破产。他也许不曾想到,当自己将经营多年的工作室移交到Nike总裁菲尔·奈特手中时,这个更名为莱卡的动画公司虽不会跻身业内主流,却即将如角落中的珍珠一般光芒闪耀。

或许与公司吸纳了创作过“哥特风”定格动画《圣诞夜惊魂》的行业翘楚亨利·塞利克有关,莱卡的作品总逃不出“哥特”的影子。《鬼妈妈》和《通灵男孩诺曼》围绕魂灵展开,《盒子怪》和《久保与二弦琴》也通篇弥漫着诡谲的气息。不过,莱卡的第5部动画长片《遗失的环节》却一扫前作的阴霾,讲述了一个“寻找大脚怪”的探险故事。

一个工作室形成自身的风格需要花费多年时间,能够大胆撕下“哥特”的标签,这不单是题材的转变,更是莱卡敢于自我突破的表现。《遗失的环节》影像风格精怪古灵,虽不“哥特”,但却延续了莱卡一贯的风格,拥有克制的幽默对白和戏剧化的流畅动作。

可惜的是,影片在角色塑造和剧作方面出现了较大的漏洞。

第一个明显的问题出现在主角的塑造上——《遗失的环节》的主人公是一位酷爱探险、却始终无法成功用照相机拍摄自己探险成果的莱昂内尔公爵。由于没有照片作为佐证,他的经历便成了痴人说梦,也一次次被探险俱乐部拒之门外。

莱昂内尔面对反进化论的俱乐部成员说出寻找大脚怪的目的时,颇让人肃然起敬:“我想证明你是错的。大脚怪(类人猿)一定存在,他是人类文明进化中遗失的环节。”当然,他也想借机获得加入俱乐部的资格,同时,他也表现出了对文明和真理的责任感。

熟悉剧作的人都知道,编剧需要为角色设置合理的“角色弧”——故事开始时,角色的性格呈现出一种面貌;在经历一系列事件后,角色性格更加成熟或有其他转变,呈现出另一种面貌。先让我们来看看《玩具总动员》的角色塑造:新玩具巴斯代替了旧玩具胡迪,成为小主人的最爱。胡迪嫉妒巴斯,一直试图阻止他和主人玩耍,还嘲笑他居然坚信自己真的来自太空。胡迪和巴斯因为意外被小主人遗失,两人一同经历磨难,相互鼓励。最终,胡迪不仅救了自己的对手,还和他成为朋友,甚至愿意为对手牺牲,因为胡迪不希望失去朋友,更不希望小主人失去最心爱的玩具巴斯。从疯狂到理性,从狭隘到包容,胡迪从青涩到成熟,在性格上画出一条漂亮的“角色弧”。

那么《遗失的环节》是如何塑造主角的呢?影片开始时莱昂内尔或许还是半个渴望成名的理想主义者,但随着情节的发展,他不仅没有因为大脚怪的信任变得成熟,反而变得更加自私。“找到文明进化中遗失的环节”早已被他抛诸脑后,心里想的全是如何让自己成名。即便是在别人的说服之下前去关心大脚怪林克,也只是出于英国贵族对类人猿的施舍——他还骄傲地回味着:“我真是太无私了!”

角色塑造出现的问题,紧接着就体现在情节当中。来看看莱昂内尔爵士和大脚怪林克的冒险吧——爵士与类人猿之间毫无情感可言,除了爵士对林克的种族灭绝产生过一丝同情之外,莱昂内尔在影片中出现次数最多的表情就是令人生厌的歧视和不屑了。

他们历尽艰辛来到喜马拉雅,终于到达了雪人栖息的山谷,这里生活着大脚怪的同类。这次的歧视来自雪人,他们的首领因为憎恨人类、不想接纳类人猿这个穷亲戚,固执地将他们打入冰冷的深渊。主线故事任务失败引发的失落感使整部影片的情绪跌落到谷底。遗憾的是,在副线故事中,英国公爵需要证明个人价值,类人猿渴望找到归属感,共同的冒险却没能让他们相互信任并产生友谊。贵族嫌弃类人猿的气味,只能将它当作仆人,这一点直到影片结束都没有改变。自始至终,主副两条故事线都没有交集。

按照编剧的基本思路,促使主角在故事主线振作或爆发的动机,应该是副线剧情带给他的转变。爵士不仅没有任何性格的改变,最终振作的动机也只是“证明我就是那个传说中的公爵”,故事毫无悬念地在高潮部分也没能获得观众的情感共鸣。

一直以来,我都非常喜欢莱卡富于挑战精神的作品,但遗憾的是,《遗失的环节》暴露出莱卡在故事把控上的问题。角色之间的情感过于稀松,反倒是歧视和偏见数次出现,这成为一个难以忽视的巨大疏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