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辞书策划需与时俱进 ——以学生辞书策划为例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 金艳艳  2020年04月13日17:15

国内词典学研究一直关注词典中涉及的语言现象和具体体例项目,研究的题目大都是:词典的收词、如何标注读音、如何标注词性、异形词如何处理、释义是否准确得当等等,而从宏观的角度探讨词典策划编纂的却不多。并且文章大都是书评性质的,从词典设计的角度探讨的少之又少。

随着词典应用研究的发展,研究读者需求的重要性正日益凸现。英语学习词典在这方面非常重视,它们成功的经验启示我们:应将读者的需求贯穿于整个词典编纂实践和理论研究中。

传统的词典非常关注词典的工具性、查考性,但较少注意到词典的可读性、趣味性,往往是板着古板的面孔提供干巴巴的语言文字知识。

从新中国成立之初到现在,我国的现代汉语词典在整体框架设计定位及具体内部体例的设置等方面都大同小异,在编纂理念方面变化不大,应该说还都是规范描写型的词典,强调规范描写有余而实用性、学习性不足。现在的中学生买的最多的是《现代汉语词典》,小学生买的最多的是《新华字典》。作为国内词典、字典市场上最受欢迎的、影响最大的两部工具书,实际上编纂之初都不是专门为中学生、小学生设计的。《现代汉语词典》最初编纂时是为国内现代汉语的规范化服务的。《新华字典》编纂于上世纪50年代初,是新中国第一本语文工具书,也是我国第一部普及性的现代汉语规范字典,那时主要肩负着规范现代汉语的职责,也担当着扫除文盲的任务。

我们认为国内的词典尤其是学生词典,从理论研究,到策划设计、编纂,还需要进一步与时俱进,需要有符合当今时代需求的新思考。

重视词典的理论研究

国内词典学研究一直关注词典中涉及的语言现象和具体体例项目,研究的题目大都是:词典的收词、如何标注读音、如何标注词性、异形词如何处理、释义是否准确得当等等,而从宏观的角度探讨词典策划编纂的却不多。并且文章大都是书评性质的,从词典设计的角度探讨的少之又少。

我们已有的经典的好词典,它在编纂中贯彻了哪些理论的精髓,它的开创性和创新体现在哪些方面,如何将以前零散的传统的辞书编纂经验科学化、理论化、系统化,这些都需要我们深入挖掘。

除了总结已有的词典,设计策划一本新的词典的时候,更需要我们从一个词典编纂工作者的角度,考虑编纂之前的方方面面理论问题,需要我们加强词典中涉及的具体内容的基础研究。比如,哪些东西要进入词典?在收字、收词、体例等方面如何结合读者对象进行设计?

要编纂一本小学生词典,就需要对我国的小学语文教育政策、教育方针,对该阶段学生的教学、学习有深刻的理解。具体来说,对小学阶段应该掌握的字词量,对小学阶段识字教学提倡的理念方法,要做到心中有数。

再比如,要给中学生编纂词典,就要研究如何针对读者对象进行收词,考虑条目是以语文性为主,还是以实用性和读者查考的需要为主,考虑是否需要增强词典的百科性,提高语文词条以外百科词条的比例。

另外,词典编者还要随时关注语言学包括语法学、词汇语义学、词典学等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并将这些理论成果及时应用到词典编纂实践中。

加强读者意识,注重实用性

随着词典应用研究的发展,研究读者需求的重要性正日益凸现。英语学习词典在这方面非常重视,它们成功的经验启示我们:应将读者的需求贯穿于整个词典编纂实践和理论研究中。

词典作为特殊的图书产品,不同于文以载道的其他图书,它具有非常强的实用性。国内以前比较通行的词典往往在强调规范性的同时,轻视了实用性。比如,以前字典、词典在编纂的时候考虑到编纂体例的科学性和内部操作的简便性,往往不愿收录姓名、地名用字和专有名词,而实际上读者在日常生活中常常会碰到不认识的地名、人名,如果在词典编写初期我们就注意专门收集“中国常用姓氏”“常见人名用字”“全国县以上地名用字”等材料,读者使用起来会更加方便,编出来的字词典也会更受读者欢迎。

再比如,“吃”(把食物等放到嘴里经过咀嚼咽下去)、“喝”(把液体或流食咽下去)、“呼”(生物体把体内的气体排出体外)、“走”(人或鸟兽的脚交互向前移动)等非常简单的字词,它们的意思,即使小学一年级的学生也早已从生活中有了了解,大可不必在词典中浪费篇幅去解释。为了学生识字学词的需要,只列上字形、词形、读音即可。这样把篇幅节省出来,可以去补充实用的内容。比如,小学生需要学字认字,在小学生字典中可以加上笔画、部首、结构、笔顺,加上有助于识字写字的字形分析、字形扩展、书法展示,加上疑难字词的辨析,给不好理解的字词或事物配上合适的插图,等等。实践也证明这些非常实用的内容很受小学生欢迎。

《小学生组词造句词典》是针对小学生学习组词造句的需要设计的。词典内项目设置不多,但精当、实用。词典中依据本字的位置在前、位置在后、位置在中间提供组词,可以很好地帮助小学生由字学词。每一个词语提供一两个造句,多义词根据词义不同分别提供造句,可以帮助学生学习造句。

《应用汉语词典》(商务印书馆,2006年出版)、《现代汉语规范词典》等在实用性方面也早有一些尝试。比如《现代汉语规范词典》针对使用中容易出错的词语读音、意义、用法,给出了“小手提示”。《应用汉语词典》《现代汉语小词典》对某些词语的特殊用法用【注意】的形式加以提示。《现代汉语小词典》设“语汇”栏目,以扩大词汇量。另外,《应用汉语词典》在词典中提供了部分同义词的辨析。这些都为读者提供了方便。

加强读者意识、注重实用性的另一个重要方面是:在策划词典选题的时候就要有为读者编词典的意识,而不要为了编词典而编词典。比如,在策划小学生工具书选题的时候我们首先应考虑的是小学阶段学生需要什么样的工具书,而不是小学阶段可以有哪些类型的工具书。小学阶段一般会需要一本字典,帮助学生识字,小学高年级也会需要一本词典,但不需要分得太细,比如,如果专门给小学生编写“小学生歇后语词典”“小学生惯用语词典”“小学生古汉语词典”,用处可能不大,估计小朋友们也不会去买。

词典应兼顾可读性

传统的词典非常关注词典的工具性、查考性,但较少注意到词典的可读性、趣味性,往往是板着古板的面孔提供干巴巴的语言文字知识。

这方面国内也有一些词典做过积极的探索和尝试。它们在传统词典内容的基础上提供了跟词语条目相关的文化知识。如《应用汉语词典》就设计了“文化方框”,介绍与词目有关的文化知识、民间风俗、生活习惯、某些词语的来源及相关类词等,像我国的四大碑林、标点符号小史、关于媒人的各种称谓、京剧的四大名旦、中国五大淡水湖等。

《小学生汉语学习词典》在编写的时候也设计了“知识窗”项目,将“我国四大民间传说”“什么是经史子集”等文化知识用简单概括的文字进行介绍并放在相关条目下。另外,《小学生汉语学习词典》还在词典例句中选用了相关古诗文名句,这些诗文名句一方面可以帮助理解词义,另一方面也大大增强了词典的可读性。《应用汉语词典》还在每一个字母段末尾放上了一条名言,既给读者提供了名言知识,也合理利用了词典的空闲位置丰富了版面。

知识窗、古诗文名句、名言等放到词典中,使词典在供查考的同时具备了一定的可读性,提高了读者使用的兴趣,对理解字词也有帮助,不仅没有游离于词典外的感觉,与词典的体例格式也能够相得益彰。

当然,在这方面我国的词典做得还不够,还有哪些东西可以放进词典,如何与词典整体以及其他内容恰当和谐地融为一体,还需要我们继续探索。

(作者单位:商务印书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