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5月中华读书报月度好书榜(20种)
来源:中华读书报 | 2020年05月21日10:04
中华读书报月度好书榜始于2006年。2月至12月每月中旬,我们都会为读者奉上由编辑部遴选的一份书单。我们选书的标准兼顾人文性、思想性、独创性、品质和趣味,重点关注思想、社科、历史、传记、文学、艺术、科学、童书等类别。望有助于大家选书读书。
《剧变:人类社会与国家危机的转折点》,[美]贾雷德·戴蒙德著,曾楚媛译,中信出版社2020年4月第一版,98.00元
1939年底,芬兰与强大的苏联爆发战争而陷入险境;1973年,军事政变让智利从一个民主国家一夜之间变成了军人独裁国家;二战后的德国面临重重困境……贾雷德·戴蒙德这本新书的关键词是“危机”,重点讲述了7个国家的危机时刻以及这些国家应对危机的故事。一个国家该如何应对危机?戴蒙德从所述案例中抽绎出12个因素予以讨论,并给出了自己的建议:承认危机存在;要敢于承担责任,而不是把责任推给别人;弄清哪些体制和政策需要改变,哪些无需改变,等等。相比《枪炮、病菌与钢铁》的惊才绝艳,这本书的原创性和冲击力明显不足,但其叙事流畅,态度中肯,并时有思想的火花,仍是一本值得一读的好书。在疫病危机下阅读本书,正可以帮助我们思考一些重要问题。
《移民》,[德]温弗里德·塞巴尔德著,刁承俊译,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20年3月第一版,56.00元
这是德国作家塞尔巴德的代表作之一。全书篇幅不长,但个人风格鲜明,精神内涵深邃,人文情怀弥漫其间,有着强烈的悲悯与反思。顾名思义,构成整部作品的四个短篇小说皆贯穿着“移民”主题——少时去国流落异乡的医生、被驱逐的老师、兼有励志色彩与悲剧性的“舅公”、画家和母亲的飘零人生……这些书中的人物各异,命运也有着具体细节上的不同,殊途同归的是他们背负的“在别处”的疏离感,一生挥之不去的离散氛围。在德语文学领域极富声名的塞尔巴德在世界范围内亦颇受赞誉,不过他的作品中译本寥寥,《移民》是首次有中译本出版,从题材到笔触乃至写法都有不同凡响之处,中国读者从中可以领略塞尔巴德的文学世界。
《三种爱:勃朗宁夫人、狄金森与乔治·桑》,张翎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20年3月第一版,58.00元
作家张翎的诸多小说中,女性角色常常更出彩,在其女性身份之外,或许亦与她大学时已侧重关注欧美文学中若干女作家及作品有关。这本非虚构新作中,她从自己年轻时的欧美文学阅读体会出发,回望勃朗宁夫人、狄金森、乔治·桑三位女作家的生平,进而对她们的经历特别是情感历程、作品加以探究并解读。为写此书,张翎不止阅读三位作家的作品、相关著述,还曾探访她们的故居、墓地或者曾留下过她们足迹的所在,从这三位作家的人生中选择某些时段作为切入点,以此为坐标接近她们所处的时代氛围、情感经历、作品及其创作背景,结合张翎实地探访的个人感悟,一步步试图走进三位作家的内心世界。这本书写得相当深入、细腻,有着浓郁的情感力量,是女性对女性、作家对作家隔着时空的致敬、探寻之书。
《儿童文学史:从〈伊索寓言〉到〈哈利·波特〉》,[美]塞思·勒若著,启蒙编译所译,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20年4月第一版,88.00元
这是一部读者视角的西方儿童文学史,主要关注的是儿童文学的接受史、阅读史,并兼及相关的文化、哲学问题,事实上,本书论述范围远超出了狭义儿童文学的范畴。关于古希腊古罗马时期,作者讲述了《荷马史诗》《埃涅阿斯纪》如何被用来教会孩子演讲和表演;《伊索寓言》一章则梳理了这部经典在两千多年间被不断翻译、改写的历史;此外诸如清教、洛克、达尔文对儿童文学的发展有着怎样的影响,男孩读物与女孩读物各自的书写传统是什么,格林兄弟、托尔金、刘易斯等童书作家为什么同时都是语言学家……均有深入讨论。可以说,这部美国国家图书评论奖、杜鲁门·卡波特文学批评奖获奖作品不仅拓宽了儿童文学史研究的疆界,其所到达的学术深度也是令人惊讶的。
《樱桃小庄》,曹文轩著,江苏凤凰少年儿童出版社2020年4月第一版,30.00元
曹文轩的长篇新作《樱桃小庄》将叙述目光聚焦于农村留守儿童。年迈的奶奶患上老年痴呆症离家出走,十四岁的哥哥麦田带着妹妹麦穗,还有家里的羊和鹅踏上寻找奶奶的路途。寻找与等待、希望与绝望相交织的旅程中,麦田和麦穗体验到人世间的温暖与寒凉。出走或寻找,“成长”这一核心贯穿其中;少年成长的路上总是有苦难的历程、身体的磨难以及心灵的困惑,但苦难让少年完成了成长上的飞跃。经历苦难的少年为责任和希望所做的奋斗与拼搏,让读者体会到了生命的价值与尊严。曹文轩的少年小说,伴随着浓重的生命体验、美感与哲思,伴随着对作品深度和情感力量的追求,不断拓展儿童文学题材空间和审美空间的双重维度。在重新解读成长岁月的过程中,作家达到对往昔、对自我、对人生更为深广的认识。
《没有答案:多种可能世界》,赵汀阳著,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2020年4月第一版,58.00元
这是赵汀阳最新结集的随笔集,收入作者近年来的访谈、对话、演讲、书评、序言等类文字。作为当代中国最具原创力的哲学家之一,赵汀阳提出“天下体系”“中国作为一个神性概念”等广受关注的理论,本文为我们了解其独到思考提供了便利。他的一系列著述,不仅对中国人的思考作出了贡献,也在国际上引发了热烈讨论,本书收录他与联合国大学让—马克·夸戈、法国哲学家弗朗索瓦·阿赫托戈等外国学者的对话,从中我们可以看到中外思想交流碰撞的情况。
《却将谈笑洗苍凉:晚清的政局与人物三编》,姜鸣著,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20年4月第一版,65.00元
这是学者姜鸣关于晚清历史的第三部文集,内容涉及“马嘉理事件”、清末金融风潮、醇亲王巡阅北洋海军、张佩纶家事、李鸿章晚年等等。这些文章延续着他的著述的特色——不拘泥于史学科班的视角,往往从小处着眼,秉持严谨的治学态度,用相对好看的文字以点带面,不乏独到解读与判断。从微观到宏观,从具体人物到历史事件,本书对晚清的政治、经济、外交乃至社会生活皆有反映。
《东亚古代的诸民族与国家》,[日]川本芳昭著,刘可维译,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20年4月第一版,108.00元
作为世界上最大民族的汉民族是如何形成的,历史上汉民族与周边诸民族的互动关系如何,这是川本芳昭所关注的问题。作者此前聚焦魏晋南北朝的研究中,认为周边民族的“汉化”和汉民族的“胡化”共同塑造了一个有别于秦汉的“新的中华”。本书则将研究视野扩大到隋唐乃至此后的辽、金、元,考察鲜卑、乌丸等北方民族,獠、羌等西南民族,以及朝鲜与倭国的“中华化”,其视野之宏阔,令人叹服。另外如揭示汉代的郎官、北魏的内朝官、辽代的著帐官、蒙古的那可儿作为皇帝侧近官集团的共通性,及其在政权构造中的关键作用,是极具新意的观点,值得学界重视。
《柴尔德:考古学的革命》,[加]布鲁斯·G.特里格著,何传坤、陈淳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20年4月第一版,59.00元
本书是一部学术评传,详细评述了柴尔德对考古学的贡献:创立文化历史考古学;提出新石器革命和城市革命等概念;用马克思主义理论解释社会变迁,等等。本书译者陈淳指出,我国当初引入的考古学范式,就是柴尔德创立的文化历史考古学,到今天,这一范式在我国仍处于主导地位。而在国际范围内,柴尔德建立的范式已被取代,我国考古学范式的更新也已迫在眉睫。陈淳认为,阅读本书,可帮助我们更深刻地理解柴尔德考古学的创立背景和个人因素,也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反思考古学传统的契机。
《曾彦修访谈录》,曾彦修口述,李晋西记录整理,人民文学出版社2020年2月第一版,49.00元
曾彦修先生一生从事新闻、出版事业,曾任国内多家重要报社、出版社领导,因而他的这本口述回忆录有着重要、丰富的史料价值。曾老在口述时已九十岁高龄,但思路清晰,对很多亲历、亲闻的细节都不含糊,并时有独到见解。记录整理者李晋西与曾老的交流无疑是深入而坦诚的,访谈录文本中也保留了曾老表达的口语化色彩,读来如聆听长者娓娓道来,不觉间受到吸引和触动。
《槐聚心史:钱锺书的自我及其微世界》,汪荣祖著,中华书局2020年3月第一版,58.00元
全书分为两个部分:内篇参考心理学理论,阐释钱锺书之自我意识、自我认同、自我剖析、忧患意识,及其价值观;外篇从哲学、文学、诗学、史学四个方面分论钱锺书的学术成就和境界。作者曾四次拜访钱锺书,并收藏有钱氏来信75通,书中对两人的谈话和通信有所披露,是本书特别有价值的部分,至于将心理学用于解读钱氏“自我”,似并未获得学界和读者一致认可。
《人写的历史必须是人的历史吗?:西方史学二十论》,王晴佳著,上海人民出版社2020年4月第一版,69.00元
本书是美国罗文大学历史系教授、史学史和史学理论专家王晴佳的一部论文集。全书收录20篇论文,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关注西方史学的传统和转型,涉及修昔底德、兰克史学、年鉴学派等;第二部分介绍“二战”之后的史学思潮和趋向,涉及米歇尔·福柯的史学思想、后现代主义史学、后殖民主义史学等,并讨论了全球史、新文化史、情感史和“后人类史学”等当代史学的新趋向。通过本书,读者可对西方史学的整个发展历程,以及历史研究和书写的一些重要议题有一基本了解。
《重建另一种叙事》,杨念群著,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20年5月第一版,58.00元
历史学者杨念群教授这本随笔集主要收入三方面的文章:第一方面,检视四十年来中国史学从思想史、学术史向社会史、文化史转型过程中需要反省的若干议题;第二方面,讨论清史、五四史、科举史研究中值得质疑、讨论的一些问题;第三部分是访谈记录,主要围绕作者近年出版的一系列论著答疑辩难。作者多年来倡导“新史学”,对史学理论和方法多有思考,个人成果也颇多,本书可以说是他史学工作的一个总结。
《网上遗产:被数字时代重新定义的死亡、记忆与爱》,[英]伊莱恩·卡斯凯特著,张淼译,海峡文艺出版社2020年4月第一版,49.80元
互联网给人们的生活以及这个世界带来巨大改变的同时,有些问题也会日渐引发忧虑,比如,你在网上留下的个人化文字、图像最终归宿是什么?当你死去,你的社交网络账号如何安置?那些在虚拟世界里陪伴、影响你的“网络遗产”,怎样在现实世界被妥善对待?本书作者是心理学家,对网络时代的“遗产”问题进行了十几年的研究,结合大量具体案例,从技术、隐私、伦理、法律等层面加以分析,未必给出确切答案,但引发更广泛更深层的思考即是本书的意义所在。
《笑的风》,王蒙著,作家出版社2020年4月第一版,48.00元
《笑的风》将中国现代化过程所引发的复杂心理和情感变化,纳入主人公傅大成个人的爱情和婚姻生活,将波澜壮阔的时代图景融入琐碎的日常生活之流,既浓墨重彩描绘了时代大潮的翻滚涌动,又生动细密呈现了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得与失,悲与喜,缺憾与圆满,绝望与希望,在这部小说中都达成了新的“和解”,因为所有这一切,其实都不过是生命的固有风景。
《空巢:我在这世上太孤独》,弋舟著,上海文艺出版社2020年4月第一版,58.00元
弋舟经过一年多的田野调查,寻访了数十位生活在乡间和城市的孤寡老人,记录了他们独居的生活状态,《空巢》呈现出的浓郁的时代感和生命的困惑感,既有直抵心灵、人文关怀的精神品质,又有诗性的文笔,以及乡间话语的生动再现。对于有着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之社会理想的国人来说,众多空巢老人生活上的孤苦无靠或精神上的孤独无依,并不只是一个社会问题,而是对心灵的一种刺痛。
《通天之路:李白传》,[美]哈金著,汤秋妍译,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2020年4月第一版,45.00元
哈金是目前唯一获得美国两项文学奖——国家图书奖和笔会/福克纳小说奖的华人作家。他用英文撰写的《通天之路:李白传》填补了英语世界李白传的空白。在书中,哈金以小说家的笔力,描摹盛唐时代饱满的生活细节,从食物、衣着到社会人际关系;以诗人的心灵,呈现诗仙李白曲折的心路历程:少年的昂扬,青年的狂放,中年的颓唐……力图抵达中国历史深处,探寻华夏民族的性格魅力与精神成长。
《孟子读法》,张定浩著,译林出版社2020年5月第一版,88.00元
作者所谓“读法”,包括三个方面:文学的读法(辞章),即探寻和体会《孟子》文章写法的高妙之境;历史的读法(考据),作者认为《孟子》保存了很多珍贵史料,值得认真对待和挖掘;哲学的读法(义理),作者认为读《孟子》“关乎我们对于生命的体会,如何用一己之生命经验印证过往,也借往圣前贤之生命扩充自我”。在体例上,逐章先原文,后释读,对《孟子》这部中国人的必读经典作了严谨、通透的解说和阐发,是一部可以信赖也很可读的《孟子》读本。
《我爱本草》,半夏著,花城出版社2020年3月第一版,42.00元
或因父母均为生物专业出身,作者幼承庭训,故这些年来的写作往往不离植物动物。本书是其继《中药铺子》之后第二本以中草药为书写对象的杂文随笔集,分为草部、谷部、菜部、果部、木部,写了人参、白头翁、薏苡、马齿苋等五十余种本草。虽然讲到每种本草主治何病之类,但写作的重心可能还不在此,相关的历史、传说等文化性质的内容才是作者格外留心的,从中可见作者对传统博物小品写作传统的继承,不失为一本可读的闲适读物。
《糊粮酒·酒葫芦》,小河丁丁著,天天出版社2020年3月第一版,25.00元
以《杀龙》和《醉演》为起点的“少年西峒”系列,让小镇西峒走入读者视野,小河丁丁也找到了独属于他的文学故乡。本书中,妈妈酿售糊粮酒的主线,串起了湘南种种人情风物,中有俗世高人的惊鸿一现,一切如诗画般清新明朗,韵味无穷。浓厚地域色彩的童年书写,对精神田园追求的憧憬,民俗传奇的记叙,淳朴醇厚的民间人情,俗世奇人的人间行走,让小河丁丁的文学作品呈现出清丽又馥郁的文学美感,在儿童文学文坛独树一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