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越国界的贫困户
来源:《民族文学》汉文版2020年5期 | 许生文、臧海淼 2020年05月28日12:15
贫困,不分人种,不分地域,没有国界。解决贫困,消灭贫困,是新时代人类共同面对的命题,是世界性难题。
中国,小康路上,一个都不能少;共同富裕路上,一个都不能掉队。
范氏凤说,在这里养牛是行的,是能赚钱的,大家一起赚才好!作者说,在四方岭村,养牛是可以一起致富的。在中国,是可以共同圆梦的!范氏凤笑了!
一
防城港市防城区,莽莽的十万大山深处,有一个名乡,叫十万山瑶族乡。这个名乡有一个名村,叫四方岭村。这个名村有一个名人,他叫苏锡佳。这个名人是因为穷得响叮当,穷得出了名。
本来,苏锡佳头上就戴了顶沉沉的帽子,叫“贫困重点户”。如今,苏锡佳头上又多了顶特殊的新帽子,叫“跨国贫困户”。
苏锡佳仿若重出江湖,再次出名了,出大名了。在村里几乎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出名出得就要传出十万大山了。
在苏锡佳头上加了顶“跨国贫困户”帽子的是一名来自异国的女人和一群黄牛的传奇而又真实的故事。这个女人叫范氏凤,越南芒街市人。
传说中的范氏凤。走进四方岭村,一打听,一位住在村部附近的苏姓村民对作者说,找苏锡佳吗?他是大名人!他原来的女人在20年前就离开了他,去外面做边贸生意发大财啦。前不久又回来,把周边村寨的黄牛全收购了,100多头牛呢!带了两个儿子回来,一人开着一辆豪车,不简单,不简单!
现实中的范氏凤。走进苏锡佳建在半山上的养牛场,出现在作者眼前的范氏凤个子有些瘦小,40来岁,不像是农村妇女,衣着得体,说话一套一套的,双眼十分有神,为人很精干。她说,在越南芒街市,大哥有五十多亩虾塘。跟大哥养虾,到中国东兴做海鲜生意,赚了点钱。在四方岭村,养的牛是跟大哥借了30万和自己一家的积蓄,分3次买了87头黄牛。后来,大牛又生了52头小牛,现在有139头黄牛。范氏凤两个儿子的豪车就停在养牛场边,是两台国产的普通小型车,一台长安面包车,一台柳州景逸车。
范氏凤家在越南芒街市的大海边上。20年前为了爱为了情嫁给了平凡而又普通的苏锡佳。一个海边人,一个山里人,一个京族,一个汉族,走到一起生了两个儿子。因为穷,无奈而又毫无办法的范氏凤选择把两个小孩带回越南芒街市抚养。20年后,还是因为穷,共同的命运,又使范氏凤带着两个已成年的儿子回到四方岭村,回到苏锡佳身边。
俗话说,破镜不能重圆。而范氏凤与苏锡佳不仅能破镜重圆,而且圆得特别的富有传奇,特别的美好。圆得范氏凤双眼饱含深情,脸上写满笑容,圆得对今后有了美好的期盼。圆得苏锡佳做梦都没能想到,圆得他像换了另外一个人似的,圆得他的眼里放光见人就夸飞走又回飞的范氏凤。
范氏凤是一个有故事的女人。她说,养牛是为了使自己、苏锡佳摆脱贫困。没有村民的支持,我买不到牛。没有村干部、扶贫干部的帮扶,我也养不了牛。范氏凤又说,共同富裕,在我那边不行,在四方岭村就行。
这是一桩历尽沧桑的异国姻缘,更是一段跨越国界,同贫困决战,摆脱贫困的奋斗历程。
东方风来满眼春。
一九九三年,中国在改革开放的道路上像一艘巨大的航船,披荆斩棘,乘风破浪,奋勇向前。大江南北,城市农村,焕发出勃勃生机。
风景这边独好。
这一年,国务院同意设立地级防城港市。西南边陲重镇,往昔曾被誉为“小香港”的东兴作为边境经济合作区和经济开发区,边境贸易异常活跃,中越两国边民来往非常频繁。改革开放的大潮,再一次把东兴推到了奔涌的潮头,南来北往的人潮如织,国内的国外的人都到东兴逐浪赶海,求发展,圆梦想。
东兴,有一条小河从十万大山喷薄而出,奔腾而下,时而平缓,时而咆哮,拐过一道道山梁,跨过一道道石坎,一路欢歌流淌到东兴,绕城转了个大弯奔向浩瀚的北部湾大海。这条河叫北仑河,中国、越南以北仑河为界,中国东兴在北仑河的北岸,越南芒街在北仑河的南岸。
有一位中国青年小伙,他叫苏锡佳,他26岁那年从十万大山深处走出来到北仑河边,到东兴经济开发区务工。苏锡佳因为从小家境贫寒,读书不多,除了力气活,没别的本事。苏锡佳为人诚实、善良,勤劳肯干,在务工群体中口碑不错。
有一位越南妙龄姑娘,她叫范氏凤,她芳龄18。家住越南芒街市宁阳和平一组。范氏凤家一样穷,读完初一就辍学了。穷人家的孩子劳动早。她去办了边民证,她每天天没亮就赶到海边挖沙虫和泥丁,从海边赶到到河边,跨过北仑河大桥拿到春潮涌动的东兴售卖。
在这里,中国小伙、越南姑娘相识相爱了。
范氏凤看上善良和勤奋的苏锡佳。苏锡佳看上勤劳漂亮的范氏凤。他俩沉醉在对美好未来的想象中。当两双眼睛温情脉脉地相对时,不久他们就走到了一起。
然而,这段不同寻常的跨国姻缘,预示着他们一生的沧桑。
范氏凤带着美好的憧憬来到四方岭之后,一盆冷水把她从头到脚淋了个透心凉。
延绵百里的十万大山看不到头,望不到边。四方岭村就隐藏在十万大山南麓的一个山凹里,四周都是高耸入云的大山,山上密布着郁郁葱葱的原始森林。从高高的山顶上俯视山下,在一块四四方方的小平地里,一座小村庄若隐若现地散落在树林之间,前人就把这座村庄叫“四方岭”村。
四方岭村,仿佛与世隔绝,除了一座座望不到头的大山还是大山,世代生活在这方土地的人们,除了抬头仰望天空和近在咫尺的大山,就无法看到别的世界了。
四方岭村是贫穷的,全村没有一块保水田,只有少许的旱地和早先种植的八角林、玉桂林和松树林。
四方岭村是美丽的,一条清澈的小溪从村前缓缓流过。一年四季山清水秀,溪流潺潺,树茂林深,鸟语花香。
四方岭村的村民是善良的,他们对这位异国的新媳妇没有另眼看待,把她当作自家的媳妇。
四方岭村境内有6万多亩莽莽苍苍的森林,那是受国家严格保护的生态林,村民不能上山砍伐木材,更不能毁林开荒。
四方岭村的村民是勤劳朴实的,尽管日子过得十分的艰难,从来不去动生态林的一根木材。他们靠采八角、剥玉桂皮和割松脂换钱买米买菜。四方岭村的经济林并不多,价格时高时低不稳定,村民的日子过得紧巴巴的。有些年景,一个村民到自家的八角林里辛辛苦苦采摘一天,但出售果实的所得,还比不上外出打工一天的收入,所以村民宁可外出务工,任由香喷喷的八角果实熟透掉落地上。
四方岭村本来就穷,苏家人口多,八兄弟和父母都在一个锅里吃饭。苏锡佳排行老六,上有五个哥哥下有两个弟弟,个个饭量大而家里粮米不足,是穷村里有名的穷户。他们住的泥瓦房本来就不够,两三兄弟挤一个小房间。范氏凤的到来,家里不得不腾出一个房间给小两口居住。
范氏凤家是一个依山傍海,海天一色蓝的美丽渔村。范氏凤在兄妹中排行最小,上有五个哥哥和一个姐姐。
日子虽苦,在海边,起码有鱼虾,她吃着海鲜长大。从沿海来到深山,不但闻不到海鲜的味道,连半丝山珍的香味也看不到,闻不到,而且半个月也吃不上一顿肉,山珍海味全都无影无踪了。
生活上的巨大反差让范氏凤感到难以适应,生活环境的改变也使她感到十分郁闷。从小与姐妹们在海滩上奔跑嬉闹,看惯辽阔的大海以及海面上海燕凌空、海鸥逐浪、云卷云舒。而现在,四周的高山峻岭把人的视线阻挡在这小小的村庄里,让她感到一阵阵的压抑。
多少次,范氏凤的心里似乎总有一个声音向她呼喊:回家吧!然而,丈夫的温情关照,村里人善良友好的目光,让她一次又一次打消了回家的念头。山里人很贫穷,但山里人很纯朴,很友善。
不久,范氏凤发现自己怀孕了。1995年9月,范氏凤生下第一个男孩,起名叫苏福才。随着孩子的降生,范氏凤那飘荡的心在四方岭村安定了下来。孩子满月后,她就和丈夫上山采八角、采木耳、剥肉桂……八角和肉桂那醉人的芳香,让她心旷神怡。山林中的虫鸣鸟唱,像交响乐一样悦耳动听。
1999年7月,范氏凤又生下第二个男孩,取名叫苏福富。
二
此时的中国,改革开放的春风吹绿了山山水水,南北大地,从城市到农村,经济社会高速发展,面貌正在发生巨变。
外面的世界很精彩。北仑河北岸的中国东兴市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城市发展日新月异,一座繁华欣欣向荣的城市呈现在世人眼前。北仑河南岸的越南芒街市一样在发展在变化,虽没有这边发展快,发展迅猛,但变化仍然很大。
在这一过程中,范氏凤的家乡有了大变化。她的大哥抓住机遇,靠从事边境贸易、海产养殖和养牛业很快致富起来。
山里的世界很无奈。在四方岭村的范氏凤和苏锡佳生活仍然没有多大改变,照旧过着穷日子。福才、福富的到来,没有圆梦苏锡佳、范氏凤给两个孩子取名的初心,不但带不来财富,反而让日子过得倍加艰难。
这些,住在北仑河南岸的范氏凤的母亲是知道的。中国东兴的巨变,范氏凤的母亲是看得见的。母亲日夜思念远嫁中国的小女儿。过去受条件所限,老人只能把思念深深地埋藏在心底。现在几个儿子都有出息了,中国与越南的往来更加频繁了,交往更加方便快捷了。范氏凤的母亲经常在儿女们面前喊着要去中国看望女儿。五个哥哥也想念多年不见的妹妹,经一家人商量后,决定让大姐陪同母亲前往中国。一九九九年夏末秋初,母亲和大姐跨过北仑河来到中国,一路找到四方岭村苏锡佳的家。
刚刚与丈夫从山上摘八角回到家的范氏凤,突然见到母亲和姐姐的到来,惊喜万分。母亲和姐姐看到范氏凤住着破旧窄小的泥房,而且家徒四壁。久别的重逢演变成一阵抱头痛哭。一路风尘,姐姐想找块香皂洗洗手,妹妹羞愧得无地自容,只推说还没来得及买。母亲换下被汗水湿透的衣服,想找洗衣粉来洗一洗,苏锡佳恨不得找条地缝钻进去,只好应付说还没来得及买。其实不是没买,而是根本没钱买。这一点,母亲和姐姐是心知肚明的
母亲心痛女儿,姐姐可怜妹妹。一番叙旧之后,姐姐动员妹妹带着孩子回到越南去生活。善良的母亲更了解自己的女儿,女儿是个重情重义的人,让她抛弃自己的丈夫是很难做出抉择的。母亲看了看坐在旁边虽然听不懂越南话、但仍然努力倾听的苏锡佳。说道,把他一起带上吧!一家人到越南去,过两年孩子就要读书了,到那边总要好一些。
当范氏凤把她们商量的意思翻译给苏锡佳后,苏锡佳吃了一大惊,脑海里顿时五味杂陈:那不仅离开家乡,而且离开自己的祖国。自己的文化程度不高,到了越南那边能做什么呢?如果不去,以目前的境况,自己无法阻拦妻子带着孩子回去,一个温馨的家就散了,妻子没有了,孩子没有了。思前想后,苏锡佳硬着头皮下了决心:跟妻子到越南去,就当去越南上门了。
母亲和姐姐回去几天之后,母亲又带着大哥来到四方岭村接苏锡佳、范氏凤和孩子。听说苏锡佳一家要到越南去居住了,乡村们都前来送别。人们也议论纷纷:中国比越南强,也比越南富,这一点就像老虎比猫大一样毋容置疑。但范氏凤的家乡比四方岭村条件好,海边比山里好,这一点大家都认为可信。苏锡佳怀着忐忑的心情,一步三回头,挥泪告别了自己的父母兄弟和众乡亲,跟着妻子前往越南芒街市宁阳和平一组。
然而,没有文化、信息闭塞和不懂政策,老实巴交的苏锡佳以为出国就像到邻村串门一样简单。苏锡佳两手空空糊里糊涂地来到异国他乡。
不到两个月,越南有关部门的人找上门来了。
范氏凤和她的母亲、哥哥姐姐们费尽口舌解释了半天,哀求了半天,终归不起作用。来的人把苏锡佳抓去关了几天之后,苏锡佳被驱逐出境。苏锡佳心惊胆战像做梦一样又回到了东兴。
苏锡佳失魂落魄地从东兴坐班车到防城区大菉镇,再从镇上一步深一步浅地沿着弯弯曲曲的山路走回四方岭村。天空下起了大雨,苏锡佳不躲不藏,任由雨水和泪水混合在一起往下流淌。走到村头,苏锡佳颓然坐于地上,妻子真的再也见不到了,孩子也回不来了,一切都烟消云散了。两个月前一家人风风光光地走出四方岭村,亲友都来相送道别,一些亲友还流露出些许羡慕的眼神。而现在孤苦伶仃的一个人被赶回来了,脸都丢尽了,如何面对父老乡亲……
遭受大打击的苏锡佳回到四方岭村后,心灰意冷,呆若木鸡,茶饭不思。四方岭村的亲友们,看到苏锡佳的跨国婚姻已破碎,不可能破镜重圆了。为了让苏锡佳重新振作起来,像个正常人一样生活,村民们撮合他与本地的一位姑娘成婚,结婚后的苏锡佳与父母兄弟分了家。
第二任妻子给苏锡佳生了二男三女共五个孩子,虽然人丁兴旺,但这么多的人吃饭,贫困如影随形。太多的日子是要吃没吃的,要穿没穿的。
在苏锡佳最困难的时候,党和国家的扶贫阳光,强力穿破重重叠叠的十万大山,温暖如春地照到了苏锡佳一家人身上,抚热了一家人那冰冷而又麻木的心。
2013年11月3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湖南省湘西州花垣县十八洞村考察,首次作出“实事求是、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精准扶贫”的重要指示。
防城港市迅速反应,强力发起了“美丽乡村”建设和“村村通”公路建设大会战。2014年,四方岭村修通了两条通往外面世界的水泥公路。一条是四方岭村通往十万大山瑶族乡的水泥公路,一条是通往大菉镇的水泥公路。这一年,四方岭村20户以上的5个自然屯也分别修通了水泥路。四方岭村日益变得精彩起来了。
让贫困人口和贫困地区同全国一道进入全面小康社会,是我们党的庄严承诺。为了兑现这个承诺,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一场前所未有的脱贫攻坚战在全国范围全面打响。
2014年11月,中办详细规定了精准扶贫工作模式的顶层设计,推动了“精准扶贫”思想落地。
“小康路上,一个都不能少;共同富裕路上,一个都不能掉队!”掷地有声的话,像巨大的春雷,在中国大地轰天巨响。
防城港市委、市政府在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政府的领导下,按照党中央的统一部署,向十万大山发起一轮又一轮的脱贫攻坚战役。
在这大背景、大环境下,地处十万大山深处的苏锡佳和广西、和全中国千千万万个贫困户一样,受惠于国家的大战略,改变了命运。
2017年,党和政府结合苏锡佳和四方岭村的实情,决定对苏锡佳等3户贫困户实行异地安置政策。2017年9月,苏锡佳在防城区水营街道办那里蒙安置点3栋5单元分得两套房子,面积150平方米。
从偏居一隅的大山搬到城里,这是苏锡佳做梦都不敢想的事。
住房国家建了,孩子读书不用花钱了。苏锡佳的5个孩子和中国千千万万个农村孩子一样读书全由国家包了,不用像过去那样要缴纳书费、学费,吃的住的全都是国家掏的钱。
日子一天天好起来,苏锡佳信心满满走在奔小康的路上。然而,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2018年3月,苏锡佳的妻子病逝了。
祸从天降,屋漏偏遭连阴雨。苏锡佳既当爹又当妈,一个大男人也时常偷偷流泪。
苏锡佳抬头仰望,向天空呼喊,无声。低头俯视,向大地呼唤,无语。在苏锡佳最艰难,最绝望,就要快支撑不住的时候。党委和政府出手了,为苏锡佳攀亲家、找对象、结对子。市里、区里、乡里的挂钩帮扶干部来了。为防止苏锡佳稍有不测又返回到贫困户,苏锡佳又成了建档立卡帮扶的贫困重点户。
三
在越南,范氏凤在哥哥姐姐的帮助下,建起了一间18平方米的小房子,带着两个儿子安了家。为了让两个儿子健康成长,范氏凤每天赶海抓鱼捕虾、帮哥哥打理生意,什么活都干。
日子久了,原来的闺蜜们都来苦口婆心地规劝范氏凤:丈夫又来不了了,你们也回不去了,找个人嫁了吧!但范氏凤总是摇头,她的心里还惦记着苏锡佳。
范氏凤也想重新找一个男人建立一个家庭。但带着两个在中国出生的孩子,人家会接受这样的现实吗?哪怕开始欣然接受,相处一久,会经得起时间的考验吗?如果那样,两个孩子会受委屈吗,会有一个幸福的未来吗?多少次在夜深人静的沙滩上,范氏凤的心像身边大海中的浪潮一样不停地翻腾……范氏凤最后定下心来,为了两个孩子的健康成长,她必须放弃自己的幸福,把情感的闸门关得紧紧的,不再谈不再想情感、爱情,不再嫁人。
心情稳定下来之后,范氏凤重操旧业,每天早上天没亮就到海滩上挖沙虫和泥丁,再拿到东兴出售。用她的劳动所得送孩子读书,并坚持教孩子讲中国的普通话和白话方言,精心培养孩子的未来。
梦想是美好的,现实是残酷无情的,巨大的麻烦事再一次降临到范氏凤的头上。两个孩子在中国出生,在越南这边,没有学校让他们读中学了,两个孩子分别读到小学毕业后,就没有书读了。在越南办不了户口,两个孩子困在家门口,就是想外出打工都不行,更不用说找一份体面的工作了。
书不能读了,户口又办不了,两个孩子成了黑人黑户。无奈之下,只好学习帮舅舅打工:看护虾塘、卸船装车,什么活都干。他们勤劳善良。他们在越南逐渐长大。
越南人和中国人都过春节。在二零一八年春节的年饭之夜,两个儿子闷闷不乐,久久不说话。范氏凤感到很奇怪,在大年之夜应当高兴,追问他们为什么不开心?两个儿子流着眼泪说:妈妈,我们想爸爸,我们太想爸爸了,我们想回到中国去。没有父亲的孩子就像无根的小草,范氏凤的心像被刀挖一样剧痛。
2018年6月的一天,一辆面包车,驶进了四方岭村,车上下来两个小伙和一个中年妇女。这是范氏凤和苏福才、苏福富第一次返回四方岭村。
眼前的四方岭村变得让范氏凤认不出来了。记忆中的四方岭村不见了。当年破旧低矮的泥房子全部没了踪影。取而代之的是一栋栋白色的小楼掩映在绿树丛中,户与户之间,铺的是水泥路。小路的两旁,栽满的花木正随风欢迎范氏凤母子三人的到来。
范氏凤的脑子实在记不得当年到底住在哪了。两个儿子兴奋地提出,这次一定要见爸爸。
范氏凤说,先前说好了的,这次全当一次旅行。不知道你爸爸的情况如何,匆匆相见,多有不便。看看村子,知道你们在这出生就好了。
母女争论中,奇迹出现了。
同条路上,一个中年男子从上往下走。
范氏凤母子三人,从下往上走。
这个男人是苏锡佳。
远远就看见有3个人走上来,苏锡佳没有留意。就在双方打了个照面的一瞬间,苏锡佳内心一颤,双脚钉在了原处。怎么声音这么熟悉?苏锡佳回头望去。
上坡处,范氏凤母子三人在前行。
“氏凤”!苏锡佳激动得大声喊道。
范氏凤母子三人猛然回头。下坡处,苏锡佳就站在他们的身后。
这次相见,苏锡佳说,这是巧遇,巧遇。否则,如果错过,一辈子都不会见到范氏凤她们了。
来也匆匆去也匆匆,短暂的相见,范氏凤母子三人离开了四方岭村,离开了苏锡佳。
范氏凤回去后,把苏锡佳的情况告诉了大姐。大姐心痛地说,找个时间和你去看看。
7月的一天,范氏凤和大姐第二次来到了四方岭村,找到了苏锡佳。
锡佳,小孩放假了,我和姐把他们接过去住两个月。你用这个时间,外出务工赚点钱。开学后,我和姐把他们送回来,继续读书。范氏凤说。
我不要你们帮!我谢谢你们的好意!我有能力照顾好我的孩子。我不想让他们变成什么国家的孩子!我告诉你们,我在城里有两套房。知道吗,两套楼房,是政府起给我的,不要我的一分钱,每年还有4万多的国家补贴!你们有吗!
发起火来的苏锡佳就像十万大山中的一头豹子。
苏锡佳的爆发令一向底气十足的范氏凤像泄了气的皮球。无话可说,内心空荡荡的范氏凤,平生第一次感觉自己是那样的无足轻重。
隐隐约约中,范氏凤感觉瘦弱木呆的苏锡佳背后有一股强大的力量支撑着他。宛若北部湾海面的滔天巨浪,不可抗拒,势不可挡。范氏凤不得不重新认识苏锡佳,四方岭村,四方岭村的人。或许范氏凤知道或许不知道,苏锡佳的底气,支撑苏锡佳的是来自国家的巨大力量,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制度优势。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是小康路上,一个不能少。共同富裕路上,一个不能掉队思想的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苏锡佳在党和政府的大力扶持下,在精准扶贫攻坚的惠及下,从住房到经济已经有了彻底的改变。作者在苏锡佳的家中墙壁上看到了一块由当地政府统一制作的明示牌,叫“建档立卡贫困户(苏锡佳)收益明白卡”,2018年10月至2019年9月苏锡佳有如下国家补给的收入。1.低保25020元;2.医疗保障3402元;3.教育保障3510元;4.其他短期政策补助294元;5.农业补贴89.62元;6.生态补偿760.8元;7.养老保险130元;8.生态护林员工资8330元。合计41536.42元。
苏锡佳享受的国家补助与作者在村党支部看到的是一致的,作者查阅了当地扶贫APP,数据也是一致的。
在村党支部统计的表格中,苏锡佳一年的养鸡、养鸭、种菜、卖八角等生产经营性收入达到了4万多元。苏锡佳年纯收入已超过8万多元。
苏锡佳的收入,不含帮扶单位干部,市里、区里、乡里、社会公益性的慰问,支持的钱物。
高兴而来,扫兴而归的范氏凤和姐姐回到芒街后,范氏凤的眼前总是出现苏锡佳发火的那一幕。
范氏凤内心感到十分的内疚,她把苏锡佳的不幸全都归到自己当年的离开。范氏凤内心一动,决定要有所动作了。
金秋十月,四方岭村温暖如春。10月24日,范氏凤第三次返回四方岭村。她同苏锡佳认真地说,苏锡佳,为了孩子,你不能到外地务工了。我买牛给你养。就算我为了你这个家。范氏凤是个说做就做,言出必行的女人。话说出来了,买牛从哪买呢?这个时候,村干部,驻村扶贫工作队上门服务来了。村干部、扶贫干部为范氏凤买牛的事当起了宣传员。苏锡佳、范氏凤买牛的事,在四方岭村,在十万大山传开了。四方岭村四方岭组的一名叫唐上清的村民,主动把自己家养的牛牵上门来卖给了苏锡佳、范氏凤。
唐上清既不用翻山越岭去卖牛,费时费劲,又解决了自己一时需要用钱的燃眉之急。
一户人家带头卖牛了,就会有许多户人家跟着把牛卖了。短短的几天,范氏凤花了15万元,从附近的村庄买了39头黄牛。
范氏凤把买来的39头黄牛交给苏锡佳时,苏锡佳眼睛都大了。心中对异性的感觉已经绝望的苏锡佳,在又惊又喜中,重新唤起了那沉沉睡去的情感。
苏锡佳小眼一闪,喜上心头。
氏凤,你好人做到底,干脆我俩一起养牛。这样两边的孩子都有爸爸,妈妈了!家就圆了!打铁要趁热,苏锡佳深知范氏凤的为人。苏锡佳的话正中范氏凤的要害,把范氏凤的心紧紧拴住了。范氏凤也明白苏锡佳的心是怎么想的,也知道苏锡佳的内心小算盘是如何打的。范氏凤说,你安心养牛,不要想那么多。我不会叫你还钱的。范氏凤是个要强的女人,她不会当场答应苏锡佳。那样的话,她就不是范氏凤了。帮归帮,过日子归过日子。不能搅在一起。
范氏凤又义无反顾地回到了越南芒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