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室拓宽孩子成长之门
来源:人民日报 | 徐驭尧 2020年06月12日08:23
在不少人印象里,图书馆往往既大又全。但是西藏昌都左贡县中学的图书馆却化整为零,十几个小则十几平方米、大则三四十平方米的图书室分布在教学楼、宿舍区。从集中借阅的大图书馆,到分散使用的小图书室,读书场所的变化激起了学生不小的兴趣。午休时间,学生们三三两两去图书室阅读、学习,有时候还会交流讨论,不但图书的使用效率高了,这些图书室也成为学生们课余集中学习的一方小天地。有时候,去晚了甚至没有座位。
知识改变命运,阅读的确能够给这群孩子带来实实在在的收获。身处大山深处,对于这里的不少人来说,所见所读、所思所得,就是认识这个世界最有效的方式。一方斗室,活动的空间不大,思想的空间却很大。抚今追昔、游目骋怀,宇宙之大、品类之盛,无不荟萃在书册之间。通过阅读领略大千世界,了解万物苍生,这些孩子的见识就不会被囿于山川之中,而是拥有了对话文明、传承文化的机会,也能进一步感受到时代的脉动。
对文化设施建设来说,小小图书室也是一个不小的启示。很多时候,“文化大厦”也需要这一间间斗室,让文化植根于每个人的生活里,才能切实发挥效能。笔者在一些地方采访时发现,个别地方的乡村书屋,书籍上蒙了厚厚的一层灰,不仅书籍没人借阅,而且空间也未曾得到有效利用。左贡县中学把图书室开到教学楼、宿舍楼里,正是为了把知识浇灌到学生的日常生活,让书籍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发挥积极作用。
更进一步思考,互联网时代,书籍和阅读室的价值如何体现?这是不少去书屋参观的人都会产生的疑问。应该看到,图书室所承载的物理空间,既是阅读的场所,也营造了学习的氛围。一张小小书桌,几人围坐一处,“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在交流讨论中,大家对于知识的理解进一步深化。
教育决定着人类的今天,也决定着人类的未来,对于山区的孩子们来说更是如此。需要认识到,在包括西藏在内的一些偏远地区,即使有对口帮扶等针对性举措,很多地区的县城中学和农村学校,教学水平和教学能力还有着诸多短板。除了第一课堂的建设,第二课堂和学习氛围的营造同样重要。好的教育不限于课堂与讲台,还应尽力为孩子们拓宽成长的渠道,让他们有更加充分的机会了解世界,让他们的青春能够在时代舞台上尽情绽放。
从图书室的一隅,窥见大山之外的景象,这是书籍的魅力,也是教育的意义所在。完善文化设施建设,提高文化设施利用率,期待更多的孩子能够打开自己的成长之门,去探索精彩纷呈的人生和世界。
(作者为人民日报西藏分社记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