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机器人三定律”迫近现实 ——读“翌平新阳刚少年科幻系列”有感
来源:文艺报 | 崔昕平 2020年07月10日07:53
阅读翌平的新阳刚少年科幻小说《燃烧的星球》《流浪的方舟》时,瞬间让人联想到阿西莫夫的“机器人三定律”。上世纪40年代开启的人机关系之思,在翌平的作品中以新颖的机器人角色设定与更加趋近可能的科幻假想再度展开。
“翌平新阳刚少年科幻系列”将故事架构在了100多年后的22世纪。这样一个基于未来的设定,构成了该系列科幻小说中的多重“假想”。作品中,角色的身份变得丰富而复杂,也呈现出新的社会结构。主角千雄、梅子馨的身份是两位六年级小学生,但属于“生物电子人”,大脑植入了各种能力芯片,并与地球主控管理系统保持连接。作品假想了电子人对比人类的优势,他们拥有人类的感性和电子人严谨的思维,有着超越传统人类的多种能力,但他们并非人类的主宰者,而是保卫人类的高级战士。作品中的人类则被称为“原始人”,包括科学家燕墨子、慕容诡,地球总统枭龙云等。“原始人”虽然自身运算能力、搏击能力等能力都极为有限,但是掌握着科技命脉,在这个新型结构的世界中扮演着决策者、主宰者的角色。层级最低的是机器人,虽然已经是极为智能的机器人:炽焰被人类送上月球,为人类开发新能源,而后因不满人类的无情,自命月神,主宰月球;巨灵神曾经是驾驶飞船的航天员,开发月球时被人类视为英雄,后投入废旧工厂;闪电也曾为人类立下赫赫战功,但机器人在这个社会结构中的命运,是无论多么优秀,为人类做出了多么巨大的贡献,始终是人类的侍从或仆人,会因为陈旧、损伤等原因被报废。
人类与机器人之间深刻的“关系”问题,构成了《燃烧的星球》《流浪的方舟》一系列作品中矛盾冲突的焦点。因为环境的恶劣和工作的艰辛,人类派智能机器人巨灵神送智能机器人炽焰登月,代替人类开发月球。炽焰在月球上开采氦3矿山,为地球输送源源不断的能源,使地球免于污染。但为防止炽焰不断进化失控于人类,以慕容诡为代表的人类科学家给炽焰设置了抹去记忆、循环使用的程序。知道内情的炽焰一怒之下称霸月球,并向地球发起进攻。《燃烧的星球》便起于这场近太空的地球军队与月军的战争,开阔的场面描写呈现出科幻大片的宇宙既视感。作品中大战的关键与胜负的核心,是机器人的立场选择。炽焰为纪念制造它的人类老师燕墨子,制造了机器人燕墨子,机器人燕墨子最终的立场,决定了战争的走向。机器人巨灵神等,则选择了誓死保卫家园。《流浪的方舟》在地月“内战”之外,假想了更可怕的、来自以星际职业军人艾莲斯为代表的外星生物的威胁。
可以看到,翌平的少儿科幻小说再次将关注焦点指向了人类对机器人的复杂情感。未来的人类,将借助并将越来越依赖机器人对人类的贡献;机器人超越人类的、以程序的形式存在的各种内在与外在的能力,也使人类逐渐警惕于机器人对人类的可能威胁。阿西莫夫在一系列机器人科幻小说中尝试展望未来人类与机器人的关系,阐释了机器人三定律:“机器人不得伤害人类个体,或者目睹人类个体将遭受危险而袖手不管;机器人必须服从人给予它的命令,当该命令与第一定律冲突时例外;机器人在不违反第一、第二定律的情况下要尽可能保护自己的生存。”这一超前的假想为科幻文学创作提供了源源不绝的创作动源。之后,多部科幻作品聚焦于三定律中存在的矛盾与漏洞,于是有了第零定律的补充:“机器人必须保护人类的整体利益不受伤害。”阿西莫夫的时代,人类还没有机器人,也还没有能够制造机器人的公司。这一假想不断被阐释的魅力,就在于它将不断趋近于可能的现实。生活在当代的人类,已经在机器人制造领域有了极大发展。阅读翌平的机器人系列科幻新作时,那些假想性的展望与思索显出了日渐迫近现实的意味。
在该系列中,人类仍在不断修正着机器人定律。月球事件之后,以慕容诡为代表的人类科学家在升级DMAX的时候,在底层加入了一条指令:“无论在任何情况下,都不能与人类为敌。”但是,虽然人类不断修正着自己制定的机器人定律,机器人仍有可能在某种未被指令限制的情况下做出违背法则、反人类的决策。在翌平的作品中,这种反人类的决策,触及了一个更深层的问题:在智能机器人对人类的贡献远大于许多人类的未来社会,智能机器人的社会地位该如何安放,人类该以怎样的态度对待智能机器人。
在作品中,科学家燕墨子制造炽焰的初衷,是制造和人类一样的智能机器人,并定位为一种高智商物种,与人类平等相处。但科学家慕容诡持反对态度,并对机器人的生杀予夺丝毫不讲人情。作品做出的这样的科幻假想,实际上再次提出了一个关于未来的问题:科技的不断发展,机器人的不断进化,人类对机器人的日益依赖,都推动着人类与机器人之间的关系不断迎来新的问题,机器人故事就是不断在将人类与机器人相处的逻辑问题推向极限,触发更具有警醒意义的思考。假设人类制造机器人的技术已经达到了登峰造极的仿生人机器人阶段,面对与人类几乎没有区别的机器人时,人类与智能机器人之间是否可能存在“平等”的关系?人类又将或又应写入怎样的指令,执行怎样的机器人定律?对于一个有智能、有情感的机器人来说,智能与情感究竟是福音还是灾难?这显然极为复杂,涉及了对“人”与“人性”的重新考量。
从文学表现的层面看,机器人类型科幻故事的共性特征在于强调故事的逻辑性,情节紧凑,并不断出现意外的反转。翌平在这方面做了非常恰当的把控和处理。同时,翌平在少儿科幻小说创作中凸显了文学性的诉求。作品呈现出多视角的交叉叙事,分别以千雄、梅子馨、巨灵神、闪电、燕墨子、慕容诡等人的视角介入故事,以此进入到不同人物的内心深处,呈现观念上的巨大差异。在叙事顺序上,作品让最集中的矛盾冲突率先爆发,以激烈的太空战争先声夺人,而后以插叙、倒叙形式铺展有温度的细描。作品呈现了多处富有韵味的细节:智能机器人炽焰抵达月球时,对巨灵神赞叹道:“从这里望去,地球更像是月球的卫星哦,说不定哪天真会这样呢!”之后,正是这个叫炽焰的机器人发动了复仇的战争,使地球变成了一颗“燃烧的星球”。作品触发了一种发散的思索:当人类以越来越复杂的形式——原始人、电子人、克隆人、机器人共处于宇宙时,人类的喜新厌旧、无边贪念与冷酷无情都可能将宇宙推向战争的深渊。也许,朝向未来时,我们更应该学会的是,从不同的星球上彼此观望和欣赏对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