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桑情
来源:中国民族报 | 唐均 2020年07月10日09:37
刚参加工作那会儿,所有信件、刊物包括工资,都是从县城转到二区(祝桑乡驻地),再从祝桑分发到所辖各地。每每邮递员翻山越岭从祝桑回来,总能给我带回不少的惊喜:“门巴(藏语;意为医生),有你的信,有你的杂志……这次帮你把工资领回来了。”
“一条小河,从我门前流过,它的名字叫拉鲁河,这里山峦青青,这里草原辽阔……”之后,我有机会到祝桑乡蹲点体验当地的生活和民俗风情,并与朋友合作完成歌曲《祝桑情》。那时,祝桑已根植于我的心灵。
后来,单位的联系点被安排到祝桑乡,我到祝桑的机会就更多了。
位于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雅江县的祝桑乡,平均海拔3900余米,属纯牧业乡。辽阔的草原上,一幢幢用石块垒砌的藏族民居,坚固而漂亮,红色的仿琉璃瓦屋顶,在青青的草原上格外醒目,成为一道独特的风景。远方的牦牛,成群结队地在坝子里悠闲地啃食着青草。工作之余,骑上老乡家的骏马,在草原上尽情地跑上几圈,让人心旷神怡。
每到草原开始返青的季节,藏族同胞三五成群地趴在草地上寻找虫草,这是他们一年的重要经济来源。傍晚,大家围在一起,跳一阵锅庄,唱一曲山歌,缓解一天的疲劳。
每次和同事们走村串户随访后,我们就会盘腿坐在草地上,跟老乡们交谈,看着孩子们跑来跑去地打闹、游戏,喝着村干部带来的酥油茶,感到非常惬意,工作的辛劳也一扫而光。有时也免费给查出毛病的老乡一些对症的药品,纯朴的村民把我记在了心里,亲切地喊我“甲门巴”(汉族医生)。于是,我在祝桑草原也算是混上了一个熟脸。
结对认亲更给了我一个融入祝桑的机会。
我的三家亲戚,只要听说保健院医生到祝桑了,总要跑到卫生院附近,打听我来没来。每每听到同事们回来对我说,我的亲戚知道我没到祝桑的那份失望时,我的心里也感到一阵阵失落。
亲戚阿珠家,我算是常客,每次到祝桑,都要去坐一坐。阿珠家虽简陋,但干净整洁,两个孩子都在读书,还有一个年老多病的阿婆,家里并不宽裕。但每次我去了,他们总是拿出最好的奶酪和风干牛肉招待我,让我感到过意不去。每次给阿婆测完血压,听完心肺,阿婆都放下常年不离手的转经筒,慈祥地拉着我的手不停地叨念着:“谢谢了,谢谢了哦,你长命百岁哦。”
后来阿婆去世了,但我当时并不知道。直到我再一次“回到家里”得知此事,我对阿珠有一些责怪,怎么不给我打个电话呢?再远我也该来送送的。泪水在眼眶里打转,心里默默地为阿婆祈祷。
精准扶贫结对帮扶后,我在祝桑又多了两家亲戚。
本孜村离祝桑乡政府20多公里,以往的通村公路坑坑洼洼,冰雪天很不好走。但我知道,新认的两家亲戚一定在家烧旺了火,等着我的到来。
在第一书记和村支书的引领下,我第一次到了扎西家,他们热情地把工作组一行请进家里。大家席地围坐在钢炉旁,看到主人家脸上的欣喜,能够感受到他内心对脱贫的向往,我也暗暗下定决心,一定不辜负他们,在两年内尽我所能,帮助他们找到更好的致富方向和门路。
扎西一家子很勤劳,从养牦牛、捡虫草到外出打工,辛勤的汗水换来了现在的幸福生活。今年,扎西家添置了一部小汽车,他小儿子开着车,在新修的柏油路上兴奋地高歌。与扎西家一样,本孜村的其他村民也过上了好日子。宽敞平整的村道上,村里新迎回的几部新车,开到我们面前,响亮的喇叭声仿佛在宣告他们的骄傲与自豪。
上个月,再次回到阿珠家,他们热情地把我迎进家门,高兴地给我介绍家里的情况。两个儿子在县城读书,家里也已装修一新,墙上新装的松木板子飘着淡淡的清香,灶膛里熊熊燃烧的火焰,充满着主人家生活蒸蒸日上的自信。
今生与你有缘——祝桑大草原。近十年的认知,我看到了乡亲们从无到有,从有到富。这条路上,留下了我们深深的足印,更洒满了你们勤劳的汗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