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期待儿童文学作品里的“光” ——漫谈儿童文学作品的教育功能

来源:中国文化报 | 王庆杰  2020年08月11日09:00

近年来,散文家周晓枫先后为孩子们创作了三部儿童文学作品《小翅膀》《星鱼》和《你的好心看起来像个坏主意》。《小翅膀》入选了中国好书榜,获得中国童书榜最佳童书、桂冠童书等奖项;《你的好心看起来像个坏主意》出版后也广受好评。跨界到儿童文学阵地来“掺和”的周晓枫最大的感受是“儿童文学太难写了”。在文学界摸爬滚打多年、获奖无数的知名作家竟然会说出这样的话,让我很惊诧。一开始我只是觉得她在谦虚,直到看到她在谈《小翅膀》的创作时说,希望通过作品为孩子们的人生展开一条道路,打开一道光,我才有所领悟。周晓枫说的这个“难”,是难在她对于儿童文学创作的敬畏;难在她不仅想要写一个好玩的故事让小读者喜欢,她还要让作品负有教育儿童的使命;难在她要把自己对孩子们的温暖和安慰融入作品中。这或许为我们揭示了她所说的“儿童文学难写”的真正根源,也由此让我们看到了周晓枫对自己创作的高标准和严要求。

儿童文学作品以鲜活的人物形象和丰富的思想内涵和小读者心心相印,被小读者亲近和喜爱。文学作品在某种程度上就是人生的教科书。成年人会常常回忆起小时候读过的书对自己人生成长所产生的影响,这种影响虽说是潜移默化的,但也是刻骨铭心的,它奠定了我们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为我们的人生打上深深的烙印。

儿童文学作品的教育功能是不言而喻的。就世界儿童文学发展史来看,儿童文学作为一个独立门类的出现,与教育儿童的功能相依存。时至今日,教育也依然是儿童文学作品的一个重要功能。文学作品是教育功能的一种形式和载体,文学作品具有“传道解惑”“以文育人”的作用。同样,儿童文学作品应该给小读者以爱、温暖、感动、希望和启发。我认为,无论作家写什么、怎么写,没有教育意义的作品肯定不是好作品。我这里说的教育功能包括文学美感的教育、作品的道德教化功能和培养健全人格的教育,其实这也是儿童文学作品的文化价值和社会责任。儿童文学只有具有对小读者的道德教育和健全人格的教育价值,才能更好体现儿童文学的社会价值。

文学是人学,是刻画人物、反映现实生活的,孩子们通过文学作品的阅读认识社会、认识人生、认识他人,学会处理一些生活中遇到的问题。教会孩子们通过阅读来学会生活、学会做人也是儿童文学的一个重要任务。每一个小孩子在打开书籍的那一刻都是满怀欣喜和期待的。当他合上书籍,闭目凝思回味作品时,由衷地为作者的创作叫好,为作品给自己带来的美好和启迪叫好,这便是作者通过作品为读者“展开了一条道路,打开了一道光”。

当下的儿童文学创作可谓繁荣,作家在宽松的创作环境下尽情地发挥着自己的聪明才智,创作着各种样式风格的作品。但是,近年来,儿童文学界有一种忽略儿童文学教育功能的现象出现,谁的作品里包含了教育的内容就被认为是说教,就不是纯文学了。作家、评论家关注更多的也是儿童文学要带给孩子快乐,要丰富孩子的想象力和创造力等。大部分儿童文学作家在关心保护孩子的想象力的同时,却忽略了文学作品的教育功能。儿童的鉴别能力差,欣赏的趣味不确定,热闹的无厘头搞笑很容易让他们得到瞬间的快乐。但是,在看似快乐、搞笑的文字背后,一些作品并没有留给小读者更多、更深远的有益的东西。

如今,儿童文学的百花园里,花里胡哨的东西多了,对小读者成长负责、对社会负责的作品少了。一些作家甚至走向极端,千方百计搞模糊的、开放式的主题,让读者阅读完作品后摸不到头绪,一无所获。还有一些作品像“注水肉”,加大体量,金玉其外,败絮其中,又好像是色彩缤纷的“膨化食品”,个子很大却腹中空空,没有什么实际内容和营养价值。

儿童文学是为儿童所写,是儿童成长的精神食粮,因此,应该对儿童的成长负责。而且,由于这一读者群体特殊,所以我们对儿童文学作品的质量更应该高标准、严要求。给孩子看的书籍内容是否健康,是否对孩子的道德和智力的发展有益,这不仅是家长在给孩子选择读物时要特别注意的,也是全社会都应该关注的一个话题。

我们的儿童文学作家不应该片面地讨好孩子、迎合市场,而应该负责任地为孩子的健康成长写作。为孩子写作不是简单地替孩子说话、向着孩子说话就行了。如果我们的儿童文学作品没有给孩子一点启发、一点警醒、一点收获,在孩子的心里没有留下任何有益的思考,这或将导致他们长大后回味童年的阅读经历时,会有曾经被愚弄、被欺骗的感觉。热闹好玩的作品可以讨好孩子一时,但“娱乐至死”的东西对孩子的成长贻害无穷。

文学是一种艺术创作,作家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在作品中的呈现是毋庸置疑的。作家的成长经历和眼光决定了作品的题材内容;作家对人生和世界的看法决定了作品的温度;作家对读者的关注和爱,决定了作品给读者呈现一个怎样的世界。从这个意义来说,不能感动小读者、不能给小读者以温暖和希望的作品不是好的儿童文学作品。

写作的动机、对象、内容和目的,贯穿作家写作的全过程。为谁写?写什么?怎么写?为什么写?这应该是儿童文学作家在下笔之前就要首先想明白的问题,想通了这些问题,你才有可能创作出比较好的作品。

我们深知,作家都有各自的性格、爱好,写作风格也多种多样,创作出来的作品肯定是丰富多彩的。而儿童的阅读既要有搞笑轻松的作品,更需要有把人生严肃地展现给他们看的作品。孩子们的阅读品位是通过优秀的作品慢慢培养起来的,他们认识人生和社会的一个重要窗口就是儿童文学作品。对此,儿童文学作家应义不容辞。而周晓枫的话恰恰透露出作家对小读者的负责和爱护。这也应该成为儿童文学作家在创作时的一种自觉意识。

结合周晓枫的作品,我理解,她所说的给少年读者打开一道光,这光是博爱之光、感恩之光、希望之光、智慧之光、启迪之光。儿童文学作品里有了光,孩子们透过作品才可以看懂自己,看懂他人,看见五光十色的世界,看见未来的人生道路,他们由此发现自我,并促进他们去不断完善自我、学会发光,进而去照亮别人和社会。

我们的作家和编辑在创作和编辑儿童文学作品的时候如果能够时刻想着:这本书是写给我的孩子的,那么,创作和编辑这些作品时的心态肯定会完全不同。给小读者美好的阅读体验,给小读者有益的阅读收获应该是儿童文学作家创作的出发点和目的。儿童文学是崇高的事业,从事儿童文学创作的人应该拥有高尚的灵魂,他们通过文学作品打开一道光,为少年儿童指引人生方向。

(作者系北京市文联《东方少年》杂志社社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