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辽宁文艺季度述评——儿童文学(夏之卷)
农历的四月闰了一个月,把夏天抻得清凉了许多,也让2020年的第二季度变得愈发像初夏。中国因为春天的结束而宣告了抗疫战争的初捷,而世界的疫情却因为初夏的到来变得更加波云诡谲。大江南北,半夏花开。“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这是成都的夏天,东北的夏天与之相比也毫不逊色。走进辽宁儿童文学的花圃,沿着蹊径,芬芳扑面而来,争奇斗妍的大朵小朵,映满了我们的眼睛,清澈了我们的心。
1
大奖作家的“变”与“不变”
这一季,几位大奖作家携作品出场,提振了辽宁儿童文学的气场。辽宁以儿童文学发轫是从“辽宁小虎队”开始的。从那时开始,每隔3年(从第十届起每隔4年)一次的中国作协全国优秀儿童文学奖,每一届儿童文学辽军都没有缺席,共有11人9次获奖,囊括了儿童文学的几乎所有门类。可谓作家队伍壮硕,作品果实累累。几年前,著名文学评论家王泉根教授提出中国儿童文学三大重镇之说,辽宁是除北京、上海之外的另一重镇。大奖作家们以自己的作品为儿童文学辽宁重镇涂上了浓墨重彩。初夏,大奖作家又一次集结,在这一季捧出了自己的精品力作。
《豆粒儿,你的信》(安徽少年儿童出版社,2020年6月出版)用一种全新的方式打开了新的叙事。在这本书信体散文集中,出版了50多部儿童文学作品的两次大奖获得者薛涛,以他丰富的写作经验和悲悯情怀,重新打量大地和生命,用风趣优雅的笔触诠释了一场爱的传递。这是父亲老猪写给小猪的信,从春天写到冬天,从草原深处写到草原之外,有深情浓郁的父子情深,有纵横捭阖的哲学诘问,也有纯真素朴的娓娓道来。当草原上四季花开、动物狂奔,那条深沉的父爱之河深藏地下,汩汩流淌。大自然和生命在薛涛的笔下仿佛回到了最初的样子,穿行在说不尽的春夏秋冬,回荡在苍芒广袤的东北大地。我们被作者的诗意带入了加斯东·巴什拉《梦想的诗学》中的境界:坐在夜的道路上,倾听着星星的话语,以及田野和树木的言谈,守望着自己心灵中萤火飞舞的童年。
薛涛《豆粒儿,你的信》
而刘东却用《照耀着你的那颗星星,已经死了》(《儿童文学》,2020年第4期)诉说着父爱的另一种极致。在一条由生向死的狭窄通道上,刘东用笔极力的挽留那些无法挽留。父亲在生命渐离渐远之际与儿子做了最后的道别,紧迫而又深切。一个小说家总是在用自己特有的方式剥离着故事,让读者一点一点向真相靠近,这仿佛是刘东的诉说方式:带有撕裂感的疼痛。和余华的《第七天》用了一样的灵魂驻留暗示,刘东用灵魂穿越来讲述故事,用魔幻现实来弥漫叙事,这种方式在儿童小说中少有见到,即便有,一般也讲得小心翼翼,避重就轻。而刘东却以他的胆略来直视和面对,这真的需要作家的勇气和气度。
《儿童文学》,2020年第4期
《狼道》(江苏《少年文艺》,2020年第6期)是坚称不愿写散文的车培晶的一篇散文。车培晶以写童话起家,小说也写得饱满丰盈。之所以不愿轻易进入散文的境地,车培晶似乎更愿意在文字中置设一种虚构的体系,完成一次次自我循环,而面对生活的真实却仿佛心有余悸。但事实证明,这种担心是多余的。《狼道》正视了童年时的一种恐惧:一条经常走过狼的深沟,足以攫住童年的呼吸,或许只有在拨开谜雾之后,成长才得以真正舒展。在散文中,车培晶一环一扣地卸去夹住幼年的枷锁,让小时候的自己获得自由的同时,想必也获得了成年后的解放。尽管是率性的散文,我们仍然能在作家的字里行间嗅到小说叙事的内敛和克制。
《罗阳——用生命托起中国战机》(接力出版社,2020年4月)是王立春的一部儿童报告文学,这是中宣部重大出版工程“中华英雄人物汇”中的一本。在这部以讲故事为主的人物传记中,被主人公精神所感染,作者用自己深深的敬意和深情向这位航天英雄致敬,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路上的一代知识分子致敬。在追随英雄罗阳成长的文字里,显示了一位儿童文学作家的责任和担当。
王立春《罗阳——用生命托起中国战机》
从大奖作家们集中在这一季的作品里,我们看到了变化。从题材到体裁,几位作家做了新的尝试和挑战,看上去似乎是一种新的出发,但当我们仔细端详文字的内部,又看到了作家自觉的自我提升。不变的是,在另一个高度上作家们达到了一种平实的回归。
儿童诗的守望和出探
这一季,辽宁的儿童诗向我们呈现了三种样式。仿佛一条街道上刮来的旋风,各自旋转出自己饶有特色的风姿。海德格尔说:诗是一种敞开,让被遮蔽的存在涌现出来。盖尚铎、宋晓杰、宗晶启动诗意,用独特的敞开方式,让那些久居在心底的存在得以奔涌,生发出全新的意义。
盖尚铎推出的是儿童诗集《一定要等月亮出来》(花山文艺出版社,2020年5月出版)。包含了173首短童诗的诗集,是资深儿童诗诗人盖尚铎的一部精品力作。盖尚铎一直坚守着儿童诗的创作,近年来愈发向短小的童谣和童诗聚力,从几次获全国奖的儿歌和童谣作品中,可以看到他作品一脉相承的精良质地。仿佛微雕作品般,短小的童诗写起来更需别样力道,这是一般诗者不敢做也做不来的。盖尚铎却在这种雕琢中津津乐道。在这部童诗集中,他的小童诗风趣、奇妙,每一首诗篇幅虽然短小,却天然成趣,浑然一体,读上去莞尔一笑的同时,又有回旋不已的意味。这是值得我们写童诗的人敬佩和学习的。面对白石大师晚年的小品,我们或许能产生类似的感觉:技艺精良,一任天真。
宋晓杰的组诗《旧童年.新童话(三首)》(《中国校园文学》2020年6期少年号)读得让人鼻子发酸。或许是笔者的旧童年和诗人的重合到了一起,读到了一个蓬乱又局促的自己;或许是被诗人点了穴位——生命中总有一些柔软不堪一击。读过宋晓杰以前的许多诗,一直倾于诗人的诗艺。而在这组诗中,却忘了那些技艺,技艺不见了,心窝里只剩了一汪泪水。这让人不由得想起巴金的一句话:文学的最高境界是无技巧。如果以此攀向诗的高峰,或许这组“宋诗”会带给我们一些启迪和召示。诗人抑或该解下许多镣铐:那些沾沾乐道的自我,会限制我们的舞姿。当诗人本尊在诗的内部得以解脱,读者一定会送还一派身心清朗。尤其是,我们面对的是蓬勃向上的少年读者。
《中国校园文学》2020年6期少年号
宗晶的《夜晚的词盏(外一首)》(《中国校园文学》2020年第4期)却充满了诡谲和新鲜的意象。诗人不回避自己在诗中刻意的营造,那些有关诗的内在逻辑,那些意向的奔腾和跳跃,或许只有懂诗的人才能领会。诗人对意象的撷取是现代诗式的,通过现代诗的廊道,向儿童诗停靠,是一种崭新的思路也是一种有价值的探索。也或许会因此产生一些困惑,生成一些障碍,阻止了一些人的近前,但这本来就是诗的样子。就这样好了,诗毕竟是唱给少数人听的歌,赢得了几阵怦怦心跳,便是一场诗人的胜利。
盖尚铎携短童诗,宋晓杰携少年诗,一直走在自己的路上,从脚印上都能辨出那一个自己,守望自己的诗园,播种或深耕,时间已久,覆盖已深,已蔚为壮观。而宗晶从现代诗向儿童诗突围,可谓“出探”得成绩不错。愿再接再厉,开拓出自已的景象。
儿童小说的匠心与视野
有三位作家在这一季捧出了自己的儿童小说,他们试图用自己虚构的文学世界,打开生活的一道门,在小读者走进走出之际,体验一种独特味道的人生。
短篇小说集《鸣声北去》(山东人民出版社 2020年6月出版)已不是马三枣的第一部儿童短篇小说集。马三枣的文学积累在这几年呈井喷式爆发之势。这一部小说集汇集了他一直追索的禅寺、西疆、成长等意向符号,每一个场景和故事都带上作家独特的生命体验和淡淡的诗意。主人公轮流出场,故事独立成章,风景这边独好。
王海燕依然站在乡村少年的立场,构建了一个抗疫的故事。《神秘支付》(《文学少年》 2020年第5期)写了一个乡下少年与父母在抗击疫情时发生的一个小故事。面对全世界汹涌的疫情,中国已取得了令世界刮目相看的成绩,每一个中国人都为抗疫做出了自己的贡献。作家聚焦小山村的小家庭的小冲突,把面对灾难时普通人的人性温暖和光辉呈现给了读者。
张忠诚这一季携儿童长篇小说《蓝门》(21世纪出版社 2020年6月出版)和《公羊爸爸》(21世纪出版社 2020年6月出版)出场,这是两部厚重的、颇见功力的作品。《蓝门》以老人、孩子和狗架起一个城镇拆迁中的“钉子户”的故事,以“蓝门”做为家的指向,灵魂的归属。故事中的三个人物都在怀着各自的等待,等待着或可一去不返的亲人的归来,读来催人泪下。作家运及时空交错的手法,运笔简约干炼,情感浓郁丰盈,让希望在无望中拉长,让纯真在苦难中完成救赎。《公羊爸爸》构思巧妙、视角独特,因为孩子,公羊才有可能成为一个因矿难离开人世的假想的“爸爸”,故事就在这样的假想中开始了一场大胆而又奇特的展开。故事线条简洁,但能把人物写的血肉丰满却极见作家的叙事能力。张忠诚一直具有这样的能力,通过无数个细节,把悲剧情怀揉进苦难的成长,让主人公带上一股坚韧的向上的力量。2020年6月19日,辽宁文学馆与辽宁省作协儿童文学委员会、辽宁省儿童文学学会共同主办了儿童长篇小说《蓝门》研讨会。评论家宁珍志、孔凡飞、王宁、王家勇抓住了《蓝门》中“家门意识”,“寻找、等待、归来”,“世界的另一面”,“爱与和解”等关键词,在研讨环节对该书做了深度解读,认为这是一部有深度、有温度的儿童文学佳作。
张忠诚《公羊爸爸》
以上三位作家把对儿童小说的理解各自在作品里得以铺排和呈现,既有自我的匠心独具又有开阔的小说审美视野。他们不仅以儿童小说向文学高地攀登,更以这种熟稔的艺术技能向自己的心灵深处进发。在辽宁儿童小说阵地,他们看上去更具有强劲的冲击力。
低幼文学的领唱和合鸣
低幼文学是底座的儿童文学。离开了低幼文学谈儿童文学,儿童文学的样式是不完整的。一位作家如没能创作低幼文学,还不能称其为真正意义上的儿童文学作家。这种看上去轻轻浅浅的文学,极难把握,即便是成熟的儿童文学写者,也会对此束手束脚心生畏意。笔者在创作路上一路行走,行到此处也不得不慢下脚步,费尽心思却也少得要领。
欣慰的是,辽宁在低幼文学领域不乏领军者。单瑛琪的低幼文学获得了全国优秀儿童文学奖,为数众多的儿童文学作家也纷纷拿出了力作,向人们展示出辽宁低幼文学的一派大好风光。这一季,我们有三位写低幼文学的作家渐次出场,她们用自己的作品,展示了在这个领域的奇异绽放。
陈琪敬(小鸭子)的《都藏哪儿了?出来吧!》(2020年6月)获得了第十届“信谊图画书奖”文字创作佳作奖。这是一个图画书的文字蓝本,作者用一双幼儿的眼睛和心态来发现和完善了世界,满篇童趣满满,结尾意犹味尽。也许这是作者多年在低幼文学创作中练就的本事。坚持是有回报的。相比起南方的活跃和热闹,北方的图画书创作略显沉闷,或许与创作环境不无关系。陈琪敬始终将自己置放在低幼文学一隅,勤奋打磨,日复一日锤炼自己向幼童说话的功夫,终于完成了一个人的突破,一次次向成功大步迈进。《都藏哪儿了?出来吧!》的文字丰盈生动,层层推进,贴合着幼儿的好奇和疑问,把菜园子这个美丽神奇的意象展现在孩子面前,同时,也很大程度地呈现了低幼文学向儿童文学深处进发的可能性。
来自朝阳的陈立凤一直践行着科普文学的创作,从未停下过自己的脚步。这一季,陈立凤的《可怕的“小白蛇”》(《快乐语文》2020年第4期)《莫须有地秘密大会》(《第二课堂》2020年3-4期)等十几篇科普童话在全国各地儿童杂志上发表,加上前一季的加持,在科普童话队伍里有了领跑之姿。或许也可以说,陈立凤一直不动声色的耕种着自己的科普童话园,里面早已万紫千红芬芳馥郁,形成了风景这边独好的生态。科普知识和低幼文学的结合,使得陈立凤的作品为众多儿童杂志所喜爱,也为更多的孩子所接受。或许这是这位作家一直坚持的理由,不经意间,也成了众多儿童文学写作者的向往。
李忆锋默默无闻地从事着微童话创作。在前几年微童话风行之际,她创作的多篇作品获奖。这一季,李忆锋拿出了9篇微童话(《小学生报》 2020年第4-6期封面和内文),篇幅不大,字数不多,但字里行间种植的情感却一点不比长篇童话少。作为一个成熟的剧作家,她始终不忘用精致的笔墨给小不点孩子写故事,这是令人敬重的。这一季的作品缩影着她之前的大量创作,沿此向前,愿她继续。当下,她把自己从前的低幼儿童文学尝试着与现代融媒体交汇,将故事化为声音,在点击量不断上升的同时,也为低幼文学开拔出一条飞翔之路。这是儿童文学新的趋向,李忆锋似乎走向了一条快车道。
图画书、科普童话、微童话,当这一类低幼文学以不可抵挡的趋势向小孩子们走去,我们看见了这个领域探索者的努力,也听到了辽宁儿童文学作家在这个领域的合唱。领唱有领唱的音质,和声有和声的气韵。浑然一体,是我们这一部的精彩。
本季度获奖、入选作品一览
2020年4月,宋晓杰的《自然观察:我的湿地鸟类朋友》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生态环境部和中国环境出版集团联合举办的首届“公众最喜爱的十本生态环境好书”中入选。《自然观察:我的湿地鸟类朋友》入选国家新闻出版署2020年农家书屋推荐目录。
2020年6月,薛涛的《豆粒儿,你的信》进入“百班千人”暑期嘉年华阅读书目。
2020年6月,陈琪敬的《都藏哪儿了?出来吧!》获得了第十届“信谊图画书奖”文字创作佳作奖。
2020年6月,陈琪敬的《艾米鼠的箱子》被选入中国中福会出版社2020年6月书单。
2020年6月,张忠诚的儿童长篇小说《蓝门》进入辽宁文学馆“夏天好书”暨小学生暑假书单。
2020年6月,王立春的《罗阳——用生命托起中国战机》入选教育部中小学生阅读指导目录(2020年),并进入2019年度中国版协30本好书。
王立春:儿童文学作家、诗人,供职于辽宁文学院文艺创作研究发展中心。儿童诗集两次获得全国优秀儿童文学奖。
- 关于中国儿童文学翻译、创作与接受的对谈[2022-02-11]
- 彭绪洛:坚持创作 永葆童心[2022-02-06]
- 叶圣陶与儿歌《小小的船》[2022-01-06]
- 书写儿童视角下的火热现实主义生活图景[2022-01-03]
- 推动新时代儿童文学走向更美好的未来[2021-12-10]
- 王琦:用《童书的种子》梳理少儿出版 绘制一幅山西儿童文学现状地图[2021-12-10]
- 童趣研究院:赋能少儿出版创新发展[2021-12-07]
- 中国童年的故事、艺术与精神[2021-1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