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玛丽安·摩尔诗全集》

来源:中国作家网 | 玛丽安·摩尔  2020年09月14日08:42

 

《玛丽安·摩尔诗全集》

作者:[美]玛丽安·摩尔 著,陈东飚 译

出版社: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0年08月

ISBN:9787576004052

定价:78.00元

内容简介

玛丽安·摩尔是20世纪美国著名诗人、评论家和翻译家,囊获日晷奖、博林根奖、美国国家图书奖、普利策奖等重要文学奖项。她的诗歌以其独特性、讽刺性幽默、鲜明的形象和严谨的形式而著名。

本书收录了玛丽安·摩尔希望保留的全部诗歌作品,涵盖超过六十年的写作,并纳入了她对文本的最终修订。这些诗篇呈现了玛丽安·摩尔的广泛兴趣,从谐趣的动物意象、体育赛事和社会构成到有关人性的深思冥想。在引人入胜、广闻博识的注释中,摩尔揭示了所有诗篇与其中个别诗行的灵感来源。

作者简介

玛丽安·摩尔(Marianne Moore, 1887—1972),1887年11月15日生于密苏里州科克吾德,青年时代大部分时间在宾夕法尼亚州卡里斯勒度过。1909年从布林·毛尔学院毕业后,她在卡里斯勒印第安学校任教四年。她的诗歌最初于1915年发表在《自我主义者》 和《诗歌》 杂志上,而她于1918年迁居纽约市。她的第一本书——《诗篇》,由自我主义者书局于1921年在英格兰发行。《观察》,三年后在美国出版,获日晷奖。1925至1929年,她担任优秀的美国文学期刊《日晷》的执行编辑。1929年,她迁居纽约布鲁克林,并在那里居住了三十六年。1955年的《诗选》由T. S. 艾略特作序,令她的作品获得了更大范围公众的注意。

在另外三部诗歌作品之后,1951年,《诗集》获博林根奖、国家图书奖和普利策奖。之后她又出版了一部《拉封丹寓言》全集的韵文译本、一部批评文集,及另外三部诗集。

玛丽安·摩尔所获的诸多奖项包括国家艺术文学学会诗歌金质奖章、美国诗歌协会杰出成就金质奖章,以及国家文学奖章——美国高文学荣誉。她自1947年起为国家艺术文学学会的成员,并于1955年入选美国艺术文学院。1967年,她被法兰西共和国封为艺术与文学骑士,1969年,她获得哈佛大学的荣誉文学博士学位,她的第十六个荣誉学位。玛丽安·摩尔于1972年2月5日,八十五岁时在纽约逝世。

译者简介:

陈东飚,翻译家。1967年生,现居上海。1990年代以来的翻译作品有《说吧,记忆》(纳博科夫)、《博尔赫斯诗选》(博尔赫斯)、《一个犹太人在今天》(威赛尔)、《阅读ABC》(庞德)、《舞梦》(迈克尔·杰克逊)、《60个故事》及《40个故事》(巴塞尔姆)、《坛子轶事》(史蒂文斯)、《泥淖之子》(帕斯)、《最后的对话》(博尔赫斯、费拉里)、《玛丽安·摩尔诗全集》等。

目 录

诗集(Collected Poems, 1951年)

诗选(SELECTED POEMS, 1935年)

塔顶作业工

英雄

跳鼠

萨宾纳山茶花

并无天鹅这般精美

羽状双嵴蜥蜴

军舰鹈鹕

水牛

九个油桃

致一只赛鸟

在这艰难尝试的时代,冷漠是好的并且

致施药而不腐的治国之术

炫学的字面主义者

批评家与鉴赏家

猴子

在棱光原色的日子

彼得

采与选

英格兰

当我买画

一座坟墓

那些各式各样的解剖刀

赫剌克勒斯的劳作

纽约

人民的环境

蛇,獴,弄蛇人,之类

木球

新手

婚姻

一头章鱼

海洋独角兽和陆地独角兽

猴谜

不明智的园艺

致军事进展

一个鱼形的埃及拉制玻璃瓶

致一台蒸汽压路机

致一只蜗牛

“什么也治愈不了病狮除了吃一只猩猩”

致法兰西的孔雀

过去即现在

“他写了那本历史书”

暂居鲸鱼之内

沉默

何为岁月(WHAT ARE YEARS, 1941年)

何为岁月

苦熬者

光是言说

他“消化硬铁”

学生

光滑多瘤的紫薇

心乱如鸟

英属弗吉尼亚

斯潘塞的爱尔兰

四台石英晶体钟

穿山甲

贝葵

无论如何(NEVERTHELESS, 1944年)

无论如何

木鼬

大象

一辆来自瑞典的马车

心是一件魅惑之物

不信美德

后期结集(COLLECTED LATER, 1951年)

一张脸

凭借天使的安排

二十面球

他的盾牌

“让他们的世界保持巨大”

情感的努力

贪食与真实有时在互动

合宜

盔甲颠覆性的谦卑

II. 更晚的诗(Later Poems)

如一座堡垒(LIKE A BULWARK, 1956年)

如一座堡垒

光辉之幻影

然后是白鼬

汤姆•福儿在牙买加

人们织起的意大利之网

埃斯库拉庇俄斯之杖

西克莫

迷迭香

风格

逻辑与“魔笛”

有福的是那个

哦化作一条龙(O TO BE A DRAGON, 1959年)

哦化作一条龙

我可能,我可以,我必须

致一条变色龙

一头水母

使用中的价值

阿尔斯通和雷斯先生主场篇

绰绰有余

密尔希奥•伏尔匹乌斯

比不上“一枝枯萎的水仙”

在公共花园里

北极牛(或羊)

圣尼古拉斯

为2月14日而作

人文格斗

列奥纳多•达•芬奇的

告诉我,告诉我(TELL ME, TELL ME, 1966年)

花岗石与钢铁

取代里尔琴

心,难以驾驭的事物

旧游乐园

一个权宜之计——列奥纲多•达•芬奇的——和一个疑问

W. S. 兰道

致一头长颈鹿

慈善战胜嫉妒

蓝虫

亚瑟•米切尔

棒球与写作

致我的乌鸦普路托的维克托•雨果

有尤尔•伯连纳的救援

卡内基厅:获救

告诉我,告诉我

圣瓦伦丁

太阳

迄今未结集之作(HITHERTO UNCOLLECTED)

“AVEC ARDEUR”

爱在美利坚——

提普的老虎

坎珀敦榆

幸而

“想起卷毛上的一道波浪”

够了

魔术师的隐修所

风行一时

选自

拉封丹寓言(THE FABLES OF LA FONTAINE, 1954年)

狐狸和葡萄

恋爱中的狮子

因瘟疫得病的动物

熊与爱花园人

老鼠变少女

注释

译后记

后 记

译后记

陈东飚

一个译者的话理应被置于书的末尾,以表明这些都是读者可以略过不看的内容,仅仅相当于一个签名,而不像批评或诠释那样要得出什么结论,解决什么疑问,或对阅读产生什么影响。其原因,除了我深知自己的浅陋与无资格以外,也在于我怀疑批评或诠释是否能给欣赏诗歌带来很大的助益。借用玛丽安•摩尔诗歌中的意象来说,我认为每个诗人在写诗时都“化作一条龙”,也就是说,拥有了完全的自由与“天堂之力”,而得以完成一首诗,如同自然或宇宙或别的什么(无论叫什么名字)完成一件造物一样。有什么批评或诠释能够帮助我们欣赏一朵花、一道风景、一只动物身上的斑纹,或一首诗呢?探究它们的原理和构成是创造者或作者(博尔赫斯的“Hacedor”)的事,欣赏则由每个人自己负责,他甚至可以不欣赏。尽管我读过甚至翻译过一些文学批评,但在找到这一信念或借口之后我为自己省去了不少此类阅读的时间,也省去了诠释玛丽安•摩尔诗歌这件麻烦事。

因此以下所述仅仅是我对这部诗集的主观印象,后半段则是一个译者的自我辩护(如果说翻译即是背叛,那么辩护也不会多余)。

在一本写作跨度超过50年,风格如此多变,如此难以归纳与穷尽的诗集之中,玛丽安•摩尔的诗歌给我的印象,如果只能提一点,那就是无论玛丽安•摩尔在一首诗中做什么,都是以极度的精确做到的:如同《西克莫》中提及的细密画家伊玛米的笔触,或19世纪欧洲版画中表现暗部的平行弧线,细如发丝,排得极密,而互不相交。我感觉这种精确,仅凭这种精确,就为混乱的宇宙带来了一种秩序感。有人以显微镜来形容摩尔对世界的观照,但我更倾向于一种微距的运动镜头,始终以极近景追踪客体而从不失焦(不可思议的是,甚至在呈现巨大的客体时也是如此)。

作为20世纪最伟大的英语诗人之一(我不想用与艾略特、庞德、史蒂文斯、弗罗斯特等等名字同列来显示玛丽安•摩尔的高度,但他们仍不可避免地同时出现在了前面的句子里),摩尔带给我们的显然远远不止精确这一点,几乎所有相关的论述都会全面地列数摩尔诗歌的种种独特性以及它们留给当代诗歌的巨大财富,但我只想谈论我从这些以精确为特征的诗行中得到的东西:技艺,技艺的礼赞,技艺的炫耀。几乎每一首诗的主题都是一种技艺和它的载体,人的技艺,动物、植物、科学、工业、历史、时间、上帝的技艺,它们的精妙奇谲,细致入微,匪夷所思,超凡脱俗,每一件事物都“一层又一层为点触之确定与不紧不慢的切削所展露”,不多不少正是必需的那点文字,收录令人叹为观止的物象,并透视其策略、影响与意义,与我们自身相连接而创造一种全新的、诗的现实。

而这仅仅是硬币的一面,另一面,是摩尔几乎在每一首诗中都引入了罕见的新诗行形式,故意给人突兀之感的韵脚设置,错综复杂的句法和有时极长,有时又只有一个甚至半个词的诗行长度,从而注入一种陌生怪异的节奏,叩击读者的感官,使之保持警醒,并与前述的那一面合成为一种仅为玛丽安•摩尔所有的诗歌体验。

每首诗都是这一过程,亦即技艺的呈现,归根结底是驾驭一种语言——英语的技艺,在我看来,这技艺或许就等同于作为技艺之礼赞的诗歌本身。

翻译无法呈现这种技艺。准确地说是我的翻译未能将其完全呈现出来,而不完全的呈现就是不呈现。——用《人民的环境》中的例子来说,若非完整呈现“一千四百二十页才一英寸”,若仅提页数或仅提厚度,便无法呈现造纸的技艺。——若无法将一行诗的语义、意象、调式、韵律、节奏完整呈现在译文之中,译文便是失败的译文——很抱歉这一整本中没有一页例外。

而我的辩护是用翻译这件事来为我的翻译辩护。像前面谈论诗歌一样,拿照相来比喻翻译我相信也一样贴切,因为照相可以说就是将三维(有正反两面)的物体翻译成二维(仅有一面)的图像而已。如果要在地球上拍摄月亮,我们能做的是提高解析度,将面向我们的那一面以尽可能高的精度呈现出来。就像把一首英语诗变成汉语,我们可以尽可能精确地再现诗行中的语义和语义的节奏、意象和意象的序列,诗行的排列形式和诗行长度,等等。因为这些都是在汉语的地球上,翻译这架照相机可以再现的元素(哪怕再多的所谓“翻译腔”也仍是汉语,或许不是我们习惯的汉语,这一点是好是坏因各人喜好而异,此处不作讨论)。

而月亮的另一面,即诗的声音与韵律,即使有一艘飞船能够绕到英语诗的背面将它拍摄下来,也难以呈现在汉语译文之中——你如何能将月亮的正反两面呈现在同一张相片里?把它们摊开并排,你看到的是两个而不是一个月亮,像阅读一本双语诗集一样。

你可以复制英语诗的韵律设置,高阶的做法是将重音、音步、头韵、尾韵等等一并移植到汉语之中,低阶的做法就是至少要像原诗一样押韵。在我看来这就像把月亮背面的风景PS在月亮正面,或者像毕加索那样,把月亮的各个表面打乱拼接在一起:无论哪一种都超出了我的能力和意愿所及。

因此,我只能满足于站在地面上,举起单镜头的相机,将镜头拉长,以尽可能再现玛丽安•摩尔诗歌技艺中我能捕捉到的一面。翻译本身可以说是全程自动模式,除了勉力压制不可避免的手抖以外,谈不到什么技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