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投稿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隐居女诗人 写了一本教读者写诗的书
来源:华西都市报 | 张杰  2020年09月24日08:25

诗人、画家、雕塑家和音乐家等艺术家是天生的,不是学校教出来的,因为某些本质的东西无法传授。它们只能是天生的,以一种神秘的方式获得或者形成,无法挑选出来重新设计,传递给另外一个人。但是,画家、雕塑家和音乐家仍然需要积极了解他们各自领域的历史遗迹,以及过去和现在流行的理论和技巧。比如有时你“想”出了一段音乐,仿佛在自己隐秘的意念中“听见”了它,但你知道自己不可能写出它,因为你和我们大多数人一样,缺乏专门的乐理知识。奇怪的是,在绘画或者音乐领域,技术的训练被视为必需,并受到了普遍认可。但是在诗歌写作上,却普遍认为,技术训练会妨碍灵感。

“可以通过修习成为诗人”

有“美国当代最畅销诗人”之称的女诗人玛丽·奥利弗认为,这实在是一个误会。即使有些因素无法传授,但仍然有大量知识必须通过学习去掌握。

她说,“你不必天生为一位诗人,而是可以通过修习成为一位诗人”。于是,晚年的奥利弗开始面向求学者开授诗歌教学的系列课程。她将自己亲身践行诗意生活、亲身从事诗歌创作的经验,以及自己一生的智慧与常识熔注进一本叫做《诗歌手册》的书。

这本书从声音、意象、诗行、节奏等等方面,深入浅出地讲述了一首诗是如何写出来的,讲明了和音乐、美术等艺术形式一样,诗歌也可以、甚至是应该需要技巧的学习与练习。2020年9月,这本书被引进中国。

在《诗歌手册》中,奥利弗讲过去的诗,讲抑扬格,讲十四行诗,也讲现代诗——弗罗斯特、伊丽莎白·毕晓普等杰出诗人的诗歌。玛丽·奥利弗以一名教师的热情、一位诗人60年写作践行而来的智慧和极好的常识,从声音、意象、诗行、节奏等方面,深入浅出地讲述了一首诗是如何写出来的。

她告诉读者如何读诗、写诗,为什么读诗、写诗,并用微距手法为我们分析一首诗为什么了不起,以及作为一个诗人如何锤炼技艺,如何建立写作纪律。

诗作常被用于治疗抑郁症

2019年1月17日,玛丽·奥利弗逝世于佛罗里达的家中,享年83岁。

消息传出后,欧美一众大牌媒体和名人纷纷在推特上发文悼念,这位平生低调的女诗人,在生命的结尾迎来了人生里唯一一次热闹的“曝光”。那么,这位玛丽·奥利弗,究竟有着怎样神奇的魅力,让一众文化名流如此之喜欢呢?

1935年,玛丽·奥利弗出生于美国俄亥俄州枫树岭市,她的童年充满了被虐待,过得并不幸福。失调的成长环境,让生性敏感的奥利弗退居到了诗歌与自然的世界,开始依赖想象生活,借助艺术自我拯救。13岁时,玛丽·奥利弗就决定将“诗人”作为一生的职业和终生追求,早早地抛却了物质的、现代的“文明社会”,成为一位行走的“隐士”。

17岁时,奥利弗独自前往纽约,参观女诗人圣·文森特·米蕾的居所,并与诗人的小妹妹诺玛成为好友,帮助她一起整理了圣·文森特的手稿,奠定了自己诗歌的早期风格。

20岁时,奥利弗考进俄亥俄州立大学,读完一年级之后,获得瓦萨学院奖学金,随后便转入瓦萨学院。然而仅仅一年,奥利弗就放弃了学业,开始专注地投入写作,此后一生,奥利弗都有意识地降低物质需求,并自始至终拒绝加入任何文学或者诗歌圈子。

按奥利弗自己的说法,孩提时接触世界的方式建立了一个人成长之后的意义模式,而她自己的模式,就是“保持好奇心,不追求过高的物质享受,”同时“有独处的时光,有一个能够散步、观察的场所,以及将世界再现于文字的机会。”即使赢得了普利策奖,她也没有就此结束自己孤独潜行的状态,而是深刻地保持着与世界的距离,一生都坚守着自己的风格与品性。超脱的生活与创作理念,使奥利弗的诗歌更多地靠近自然和人的生命本身,更靠近对精神性和生命意义的探索。基于此,她的诗歌常常被用于医生治疗抑郁症的网站,越来越多生活在钢铁丛林中的都市人,都成为奥利弗诗歌的读者,或者说是疗愈对象。

或许正是孤独的生活滋养了奥利弗的心灵,使得读者哪怕在阅读像《诗歌手册》这样的奥利弗教授诗歌的理论文本中,也能够获得一种与写作,或者说是与生活独处的勇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