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献的力量:读《当代美国戏剧思潮与流派研究》
学者程千帆教授曾谈到:“文学研究,应该是文献学与文艺学最完美的结合。文学研究首先要有文献学作基础,有什么材料说什么话,这才是唯物主义的态度。”(《关于学术研究的目的、方法及其它》)设定某一专题并对该领域的文献进行穷尽式的收集整理,是进入该专题研究的必由之路,也是展示一个文学研究者的基本功所在。然而,一些外国文学(包括外国戏剧)的研究成果,由于语言的生疏、文化的隔膜、学术的差异、地域的分割,往往著述中出现征引文献不足、论列作家作品过窄、研究视域不够宽广、整体论述缺乏深度等毛病。韩曦《当代美国戏剧思潮与流派研究》(以下简称《流派研究》)则突破窠臼,自创一路,从思潮和流派的视角,对百年来美国戏剧发展进行全景式的描述,精彩纷呈,新见迭现,而最令人印象深刻的是,对美国戏剧资料的爬罗剔抉、整理汇集,用力甚勤,收获巨大,堪称中国学术界关于当代美国戏剧文献征引的集大成者。
《流派研究》所彰显的文献价值,首先体现在论述、摘引、汇列、涉及的戏剧剧作家、戏剧剧目、戏剧演出团体的数目之上。根据该著“索引”统计,除了20余位重点剧作家如奥尼尔、赖斯、海尔曼、密勒、英奇、威廉斯、谢泼德、威尔逊、西蒙等人,以及《家庭三部曲》《匹兹堡组歌》《美国天使》等一些具有流派特征的剧目,列为专门章节进行论述之外,共有247位剧作家的583部剧作进入该著视野。附录还对31家著名戏剧团体,以及173部普利策戏剧奖、纽约剧评人奖、托尼奖的剧目名称、剧作家、获奖时间、首演地等信息进行统计归纳。
这是一个什么文献概念呢?让我们看看两组对比数字。一是《剑桥美国戏剧指南》。这是一部囊括殖民时期以来全美戏剧史、剧作家、剧目、演员、导演、剧团的百科全书,而其中所列示的当代剧作家和剧目词条,其数目并未超过《流派研究》的内容范围。二是久负盛名的《美国年度最佳剧作选》。该丛书自1919年问世以来,每年遴选10部剧本出版,总计下来也不过百部而已。它们同样被《流派研究》一书涵盖。该著收纳的124种当代美国戏剧研究参考书籍,涉及戏剧史通论、重点剧作家专论、舞台艺术研究、美国社会文化专题等方方面面,差不多把美国戏剧的英文文献,特别是1990年代之后的研究成果一网打尽。
丰赡的文献,扎实的资料使得《流派研究》内容全面,脉络清晰,论据充分,结论有力,整体洋溢着一种自信的风格,而这种风格的底蕴显然源自于文献的力量。不论是论述奥尼尔与美国戏剧本土化运动,探讨左翼戏剧与社会问题剧,追寻美国地域文化与乡土戏剧流派,研究美国黑人戏剧的发展与流变,分析美国先锋剧派与实验剧场;还是以威廉斯、谢泼德为中心来讨论美国南方戏剧和新西部传奇,聚焦同性恋戏剧和战争戏剧题材,描述美国喜剧传统和百老汇喜剧舞台,该著都让我们真切地感受到文献所建构的戏剧世界的多彩风姿,感受到当代美国戏剧思潮与流派的萌生、嬗变、蓬勃、消逝的曲折历程,感受到戏剧舞台与当代美国移民文化、工业化变迁、都市化发展、社会心理、世纪末情绪之间的影响与互动。
比如《流派研究》梳理女性剧作家与女权主义戏剧流派,先是纵向追溯早期美国剧坛女性创作的身影,接着横向描述欧洲女权主义思潮对美国戏剧的影响,然后把目光聚焦在二战之后女性剧作家群体的出现,以海尔曼、汉斯伯雷、特利、福恩斯、柴尔德里斯等剧作家为经纬,剖析这个以性别为标签的创作思潮所体现的主题特征和先锋色彩。1980年代以后,女性剧作家已经无需依靠怜悯与同情去谋求剧坛位置,她们与男性剧作家旗鼓相当,分庭抗礼,20年间共有12人分别获得普利策戏剧奖和纽约剧评人奖。除了继续关注女性话题之外,社会正义与社会批判也成为她们的题材偏好,思想更加深邃,艺术更加成熟,但细腻和柔情等特有风格却并未褪色。该著征引了37位美国女性剧作家及其代表作作为文献支撑,其结论自然令人信服。
文献收集、整理和使用,其目的是为了阐释主题服务,这其间自然需要一番甄别、梳理、归纳和提炼的功夫。《流派研究》很好地处理了戏剧文献的博与约、广与深、面与点的辩证统一关系。一般地来说,获奖剧目、票房价值、剧评推荐、传播广度是进入研究视域的几个重要参考指标;而共同理念、相似题材、趋近风格、地域特征和族裔母题,也往往是归纳戏剧思潮和流派的一些方法。比如,该著认为,戏剧奖是辨识当代美国思潮和流派的一个标杆,因此专章介绍了三大戏剧奖的美学追求与特点、外百老汇奖的先锋价值、舞台艺术奖和地方戏剧奖所折射的全美戏剧的繁华与盛景。该著同样认为,某些被摒弃于主流叙述者视野之外的偏僻、边缘、零碎的文献,往往具有特殊研究意义,因此需要研究者匠心独运,不惮繁难,把它们从历史资料、陈旧报刊、私人档案,甚至演出海报中打捞出来,拼凑成一种整体的、鲜活的画面,呈现在读者面前。
这样的例证在《流派研究》中不胜枚举。比如第七章专论美国先锋剧派与实验剧场,作者首先分析先锋戏剧的背景与特征,介绍早期本土剧作家奥尼尔对先锋戏剧的探索,描述阿尔比、考比特、伊太林、马梅特等以“质疑和批判”为主线的先锋剧作家群;然后以“生活剧场”为导引,纵横论列了表演剧团、开放剧场、蛇剧场、野火剧场、触角剧场,以及纪实戏剧、本体戏剧、动态戏剧、超现实主义戏剧等20多个艺术探索流派,林林总总,五彩斑斓,多侧面多角度地再现了当代美国戏剧思潮和流派的复杂图景。还比如,该著第十三章研究戏剧思潮与戏剧监管机制的关系问题。其中殖民时期的《反戏剧法案》、1920年代的戏剧审查委员会、大萧条时期联邦戏剧项目的作用、二战前后非美活动调查委员会对进步剧作家的迫害、1980年代国家艺术基金对地方戏剧艺术的支持等等。这些论述发前人之所未发,具有学术创新性,使人耳目一新。作者能够取得这样丰硕的成绩,无疑根植于对大量的戏剧文献的收集和掌握之上,这种严谨的治学态度值得我们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