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逝在酒馆里的岁月》
来源:中国作家网 | 马语 2020年12月04日09:25
《消逝在酒馆里的岁月》 作者:马语 出版社:国际文化出版公司 出版时间:2020年10月 ISBN:9787512511194 定价:49.80元
保证难写
记得在很早以前,我也写过一两份保证书,为戒酒。这些年,不时会听到有人因喝酒出事或丧命。在奔向四十岁的路途中,在这个春天里,我准备了好些天,下决心写下这份保证书:不再那样喝酒。绝不能再那样糟践自己的身体,绝不能再那样荒废时光与生命……
我没敢写我要彻底戒酒。
在我们这个地方生活,不喝酒,那怎么可能?仅仅因为走错了房门,一下就多喝了几十杯酒:那天去北国大酒店吃饭,记错了朋友说的包间号,推门进去一看不对,我反身要退出却已来不及。在座的也是一帮熟人,我只好过去敬酒,连敬带被敬,在我仓皇退出时已喝下三十多杯酒。
如果全国那么多人,都像我这样喝,那还能不喝掉一个西湖?两个三个都有可能啊。我们这里原来的酒曲中有这样一句:“黄河倒吸一口干”,那是多大的气势!我只能保证,今后我个人一次喝的量要少,若没有特殊情况不能喝醉, 特别是喝酒的次数要绝对减下来。
这是多年前的事了,下午下班, 在走向酒馆的路上, 一边是家中妻子打来的电话,不允许我去喝酒,要我立马回家;一边是朋友们在酒馆里打来的电话,要我快点过去, 说就差我一个人了。我在电话里一再向朋友推辞,说妻子死活不让我出来喝酒了,一定要我回家。
朋友哈哈一笑,要我赶快给妻子说明,喝酒也是工作的延续……这一点,我自己其实比这个朋友更清楚。善喝酒,酒量大,让一些人确实沾了不少光。在好些年里,吃喝招待之风盛行,其中蕴藏着很深的处世“哲学”和人生“学问”:吃出好印象,吃掉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在各式宴会, 频频举杯中,你好我好大家好。对此,美国马萨诸塞大学波士顿分校社会学教授邓小刚有这样的观点:“中国有一个文化传统,一个人得到提升,很大程度上不是看你的业绩,而是看你跟领导的关系和你的社交网络。怎么获得领导对你的好感?一个办法就是各种铺张浪费,大规模招待,使上级领导感到有气派、有场面,给足了自己面子。给上级的招待多了,领导对你的印象就会发生变化,对他的决策也会产生影响。特别是这种现象在中国上行下效。”
我是在黄河岸边割草、放牛长大的孩子,曾一直对自己的身体很自豪,我就是黄河边石壁上自由行走、奔跳的那一只黄羊,或广阔田野上无人管束的那匹小马。初到这座城市的时候,我曾在它的体育场那细沙石子铺成、两边长满青青蒺藜的跑道上,一口气跑了十来圈。可是现在, 在新修成的世纪广场的塑胶跑道上,我仅能跑下一圈来。东沙的老城墙,是我以前经常去的地方,那里清风徐徐, 空气澄明,四季都有鸽群从空中飞过,可以一览这个城市的全貌。好几年了,我再没爬上去过,每次只是在老城的石板街上,前后走一圈,抬头望向东沙那老城墙兴叹。
这些天,家人和亲友一直在催促我,去医院,做检查。在这人生及生命的重要时刻,诸事打扰我,还未来得及去, 但已做了很多深思:这个城市,成年男人身体大多有疾,许多都是与喝酒有直接的关系;许多人之所以停了酒,就是因为以前喝得太多,身体出了毛病。如我的赵非兄,过去一回能喝一瓶白酒,今年夏天做了大脑开颅手术,才止了酒。许多人再不戒酒,性命不保。就是现在,我只要三到五天不喝酒,轻松自如,又像出现在故乡田野上金色阳光下那匹欢蹦乱跳的小马。
这是一块什么样的土地?生活在这里的人们为什么这样不惜生命地喝酒?我一直在寻找答案,阅读史志,阅读尘世,也阅读了大量古人饮酒留下的诗文。
斗酒诗百篇
古人是怎样喝酒的?
翻阅古代的文学作品,与酒有关的诗文灿若星汉。曹操的《短歌行》、陆游的《楼上醉歌》、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杜甫的《醉时歌》、李白的《将进酒》……都是流传后世的不朽之作。这些作品的文化内涵之深、积极意义之广,是后人千百年都未能品读尽的。
曹孟德喜饮杜康,白居易、苏轼好喝屠苏酒……历代文人都与酒结下了不解之缘:欢乐时“白日放歌须纵酒”,愁苦时“醉里不辞金盏满”,相逢时“一壶浊酒喜相逢”,送别时“劝君更尽一杯酒”,赏月时“举杯邀明月”。无时不酒,无处不酒……
唐敬宗宝历二年(公元 826 年),刘禹锡被罢免和州刺史返洛阳,白居易也从苏州归洛,两位诗人在扬州相逢。筵席上,二人对饮并以诗相赠,刘禹锡写下了他的传世名篇《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历代文星之中, 饮酒赋诗,当推李白。翻开他的诗词,一股侠客豪饮之风扑面而来。从诗仙的众多诗句中,我们似乎看到他经常醉着,却又是睁着一双世事洞明的大眼睛。他就这么一边喝着,一边激扬文字,指点江山!“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 奔流到海不复回!”黄河源远流长,此时在诗仙的诗中如从天而降,一泻千里,东去大海。大河之来,势不可当;
大河之去,势不可回……黄河日夜奔流,青丝与白发就这么悄然地交替……
有什么是属于永久的期待?
是酒,与那酒香中流泻的诗情,才是诗人亘古常新的生命关怀。“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也许有人会说李白也是悲情的,但那是巨人式的伤感!不是颓废,而是更大的自信。张扬自我,肯定个性,李白相信他不是凡人;不相信人是金钱的奴隶,一切随心而动,千金散去全不悔。“会须一饮三百杯”,可以想见,那是一场多么磊落的豪饮……
同样是饮酒,一壶老酒,让天才苏轼诗兴大发,写下与《赤壁赋》齐名的千古名作《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把酒临风,诗人抬头遥望当空明月,其思想情感插上了翅膀,天上人间自由翱翔。将青天作为朋友,把酒相问,这是何等不凡的气魄!“但愿人长久”打破时间的局限,“千里共婵娟”打破空间的阻隔,这又是何等丰富博大的精神境界!众多史料证实,苏轼酒后的书画更具神韵,提倡“诗画本一律,天工与清新”,肯定“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的境界。苏轼的存世书迹有《黄州寒食诗帖》《赤壁赋》等。存世画迹有《古木怪石图卷》《竹石图》,近年发现的《潇湘竹石图卷》也是他的作品。即使是在才俊辈出的宋代, 苏轼在诗、文、词、书、画方面均取得了登峰造极的成就, 成为中国历史上少有的文学和艺术天才。
《红楼梦》里也写到,下了一场大雪,大观园里的美人们蠢蠢欲动作诗联句。芦雪庵盖在傍山临水的河滩之上, 一带几间,茅檐土壁,推窗便可垂钓,四面都是芦苇掩覆, 一条去径逶迤穿芦度苇过去……众人都来了,却不见湘云和宝玉,原来二人是算计那块鹿肉去了,群芳找到他们时宝琴说:“怪脏的。”黛玉说:“今日芦雪庵遭劫,生生被云丫头作践了。我为芦雪庵一大哭。”湘云却说:“我吃了这个方爱吃酒,吃了酒才有诗。若不是这鹿肉,今儿断不能作诗。”……“你知道什么!‘是真名士自风流’,你们都是假清高,最可厌的。我们这会子腥膻大吃大嚼, 回来却是锦心绣口。”这场群芳“吐”诗,湘云诗兴盎然, 佳句连出:“龙斗阵云销,野岸回孤棹。”
这位史大姑娘每有佳句:
别圃移来贵比金,一丛浅淡一丛深。萧疏篱畔科头坐,清冷香中抱膝吟。数去更无君傲世,看来惟有我知音。秋光荏苒休辜负,相对原宜惜寸阴。
可以说,在大观园里,也只有史湘云才做得出这样的诗。
借着酒,陶渊明为我们赋出了多少千古绝唱!他的大多数诗中都有酒,哪怕是全篇没一个酒字,你都能感受到一股浓浓的醉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陶公这样饮酒:“一觞虽独尽,杯尽壶自倾”“寄言酣中客,日没烛当秉”。
也常常这样饮酒:
故人赏我趣,挈壶相与至。班荆坐松下,数斟已复醉。
父老杂乱言,觞酌失行次。不觉知有我,安知物为贵。悠悠迷所留,酒中有深味!
这首诗所述,请友人松下坐饮,没有桌椅,只好铺荆于地,宾主围坐,没有丝竹音乐,只能听风吹树叶,听父老说乡野闲话。这样的情境,诗人却“不觉知有我”,物我两忘;有些人迷恋于虚荣名利,而我则知“酒中有深味”,追求一种与自然冥合的境界,酒之深味是在于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