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中国一日·工业兴国——中国作家在行动”全国作家联动大型文学主题实践活动采风作品—— 孔灏:于素梅,大国工匠的幸福生活
今年三月,连云港市妇联主办了一堂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暨纪念“三八”国际劳动妇女节111周年主题党课。党课分为四讲,第三讲是“奋斗”章,以连云港市“高质发展、后发先至”伟大征程中涌现出各行各业巾帼典型代表为展示主体,讲述新时代活跃在经济、社会建设等各个方面的我市女性英雄模范人物,体现新时代女性劳动之美、创业之美、创新之美,展现她们“奋斗新征程”的突出贡献。这一讲中,一共讲述了三个女性典型,其中之一就是于素梅。作为这一讲内容的撰稿人,从那时起,笔者就通过相关的文字介绍熟悉了这位劳动模范和优秀共产党员。也正是在那一讲中,我以这样的语言表达了对于这位全国劳模的敬意:她,以一个创新者的奋斗,为新时代女性的美丽铸魂!
全国劳动模范于素梅向同事解说操作要点
于素梅向工人强调操作步骤的重要性
于素梅,连云港鹰游纺机集团碳纤维装备研究所所长、研究员级高级工程师。先后荣获全国劳动模范、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纺织工业劳动模范、江苏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等多项荣誉称号……在她和她的团队共同努力下,她们打破了国外技术垄断和封锁,将国人憧憬的碳纤维设备从蓝图变为现实,也为“中国创造”留下了“连云港印记”。
到了4月29日至5月1日,笔者又有幸参加了“2021中国一日·工业兴国——中国作家在行动”全国作家联动大型文学主题实践活动。在这短短三天的时间里,于素梅的日程看似简单,却又千头万绪。
4月29日,这天上午,于素梅早早就来到了厂里,整理和打印为中复神鹰碳纤维公司高端碳纤维生产线设计的部分纺丝设备图纸。她跟我说过:她对图纸有感情。这我理解——1987年,大学刚毕业的于素梅被分配到连云港纺织机械厂(连云港鹰游纺机集团有限公司前身)技术科工作,从此她就立足技术岗位,扎根生产一线。在具体工作中,她以一个年轻技术员的身份,完成了烫剪联合机、水洗机、磁棒印花机等10余种新产品的设计的主创研发。那时候,她干得最多的工作,就是画图。2005年公司重组后,于素梅从纺织设备的开发投身于碳纤维装备与技术研发工作。当时,碳纤维属于高性能纤维,在国外都属于技术保密项目,而外国公司为了获取更大的利益,只愿意高价出售产品,而不出售设备与技术。为打破国外碳纤维技术封锁,董事长张国良禀持“为祖国争光、为民族争气”的坚强信念,抽调于素梅等技术骨干专门攻克高性能碳纤维产业化难题。接下来,在两个多月时间里,于素梅所在团队画了近万张设计图纸,不断解决遇到的各种难题,终于打通了聚合、纺丝、碳化全部工艺流程,完成了年产500吨原丝生产线和年产100吨碳化生产线全部装备的研制工作,形成了百吨级碳纤维的成套生产线,并于2007年5月首次连续生产出合格的碳纤维。正是在此基础上,于素梅与同事们相继完成多条碳纤维生产线,以及碳纤维预浸布的复合材料预浸设备生产线的设备的设计开发工作,实现了T300/ T700/T800级碳纤维及原丝设备的全部国产化、规模化生产。她和同事们研发的“干喷湿纺千吨级高强/百吨级中模碳纤维产业化关键技术及应用”项目获得2017年度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今天,她要根据图纸指导工艺人员明确其中的关键零部件,以提醒其在编写加工工艺时的注意事项。考虑到进口轴承供货周期长,她又安排提前为采购人员提供设备中选用的进口轴承型号及数量明细表,方便其与供应商交流,避免因轴承交货不及时影响设备装配从而影响整个生产线的交付时间。就这样说说做做,一个上午过去了。到了下午,她又开始了编写中复神鹰公司购置的4米碳化线部分设备使用说明书工作。
4月30日,于素梅的工作,可以列出简表:1,与纺机公司设备、工艺人员商讨高速纺丝线中的牵伸机的关键零部件牵伸箱体和牵伸辊的制造方法,在不影响设备性能的前提下对零部件结构进行适当修改,尽可能保证其加工过程优质、高产、低消耗。2,指导年轻技术人员根据碳化线设备安装调试人员反馈的信息,修改部分零部件设计图纸。3,继续完成4米碳化线设备使用说明书的编写工作。4,学习巜中国共产党简史》。她于2001年入党,至今党龄正好二十年了。在采访过程中,于素梅曾经反复对我说:我真的没有什么了不起的成绩,我只是按照党员的标准要求自己,按照工作的需要付出努力而已。我们团队里的任何同志,到了我的岗位上,都能做到这些,甚至会比我做到更好!她的话,让我更加能够理解:为什么,是于素梅?2007年,于素梅领衔的“于素梅劳模创新工作室”成立。之后,她带领一批生产技术骨干,充分发挥劳模先进在生产活动中的“领头羊”作用,大力开展科技攻关、技术改造、技术协作、技术发明等一系列科技创新活动。如今,于素梅工作室拥有5名省部级劳模、4名市劳模,共21名成员,获得国家技术专利40多项。在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后,口罩严重紧缺,于素梅全身心投入到口罩机的研发中,带领工作室绘制零部件图纸、编制技术文件,短短两周时间就完成了4条全自动平面口罩机的设计、制造、安装、调试工作并迅速投入生产,有效地保障了防疫物资的供应。去年,鹰游医疗器械公司累计生产口罩1亿多只,助力全球抗疫。
5月1日,于素梅全家一起回赣榆看望年迈体弱的婆婆。她告诉我:“每次看到我们回家看望她,她都会高兴地抓着我们的手许久不肯放开。人说父母在家就在,的确如此,每逢节假日,我们兄弟姐妹几家都会回家看望母亲,大家欢聚一堂,其乐融融,有道是家和万事兴!”我明白她的感受,我也听说过,她和婆婆的感情特别亲近。十多年以前,当于素梅和她的团队在碳纤维技术科研中屡战屡败、屡败屡战的时候,多少次回家,于素梅都委屈而疲惫告诉婆婆说不想再干了,就想回家开个小商店安稳度日算了。婆婆说,开个小商店就不辛苦吗?大家都回去开个小商店,咱们中国人的碳什么纤维,怎么办呢?一句话,点醒了于素梅!她告诉我,她的坚持,固然来自信念,婆婆和家人的支持与鼓励,更给了她太多的力量。实际上,在我看来,当一个人把自己的事业和生活紧密结合在一起的时候,赋予她力量的,与其说是领导、同事和家人们,不如说是生活本身。在干喷湿纺纺丝过程中,液面波动对丝束质量影响很大,极易引起断丝、倒吸等故障。为此,于素梅及其团队精心设计了一些装置,也做了很多实验,但效果都不理想。“有一天,我到河边去散步,当微风吹过时,水面泛起层层波纹,由于刚下过雨,河水上涨,漫过了河中一块警示牌的下表面,这时我发现警示牌两边波纹一边大,一边小,顿时很受启发。”生活中的这个发现,启发于素梅在设备凝固浴槽里增加了一些阻流板,阻断波纹的传播。没想到效果很好,较好地控制了凝固浴液面的波动,消除了凝固浴液面的高速流动带来的紊流现象及其产生断丝对成型丝束的影响,为生产出高性能碳纤维原丝打下了基础。
三天的时间对我而言,除了于素梅和她的团队以及她的故事,总在我心里浮现的四个字,叫做“工匠精神”!说起工匠精神,当然绕不开《庄子》。
《庄子》一书,鲁迅先生《汉文学史纲要》说:“其文汪洋辟阖,仪态万方,晚周诸子之作,莫能先也。”其单以写人而言,虽有正说、反说、真说和假说之千差万别:但就写“工匠”论,庄子很认真!一者,庄子是“工匠”一词的著作权人:《庄子》的《马蹄》篇里始谓,“夫残朴以为器,工匠之罪也;毁道德以为仁义,圣人之过也。”二者,庄子笔下的“工匠”,基于生活而近乎艺术,神形兼备,如在目前。
比如,《庄子·知北游》篇中,有锻制带钩者,年已八十还能做到丝毫无差。大司马说:“你是特别灵巧呢,还是有什么门道呀?”老工匠答:“我二十岁时就喜好锻制带钩,对于其他外在的事物我什么也看不见,不是带钩就不会引起我的专注。”这是讲,若为大匠者,需聚精会神。
再比如,《庄子·徐无鬼》篇中,有一个湖北人在鼻尖儿上抹了块像蚊蝇的翅膀那样大小的白石粉,让一个名叫“石”的工匠削他。这位石师傅一斧子劈下去,白石粉掉了,湖北人的鼻子分毫无伤,且面不改色。这是讲,若为大匠者,需心意相通。
又比如,《庄子·达生》篇中,有一个叫庆的匠人以做鐻这种乐器为生。他的作品做出来后,鐻上面的猛虎雕得栩栩如生,“见者惊犹鬼神”。人问:你是怎么样做到的呢?庆说,我主要是不耗神,能静心。我做活儿的时候,先斋戒静心,第三天,把功名利禄就忘掉了;第五天,把毁誉得失就忘掉了;第七天,我都忘了自己还有五官四肢,心里只有鐻,忘了我是谁。这个时候进山选材,就有如神助,成鐻在胸了。这是讲,若为大匠者,需浑然忘我。
还比如,《庄子·养生主》篇中,“庖丁解牛”到了三年之后,再也看不见整头的牛,只是用精神去接触牛的身体就可以了。就像视觉停止活动了而全凭精神意愿在活动。顺着牛体的肌理结构,劈开筋骨间大的空隙,沿着骨节间的空穴使刀,都是依顺着牛体本来的结构。宰牛的刀从来没有碰过经络相连的地方、紧附在骨头上的肌肉和肌肉聚结的地方,更何况股部的大骨呢?这是讲,若为大匠者,需道法自然。
由庄子之文,知工匠之能,果然是神乎其技,令人钦佩!但是工匠的具体生活是怎样的状态?大国工匠的精神生活与人生境界又有怎么样的特点?庄子却不曾在文中描述过。借助这次采访,笔者走近了立体的于素梅,认识了幸福的于素梅。
在丈夫孙承军眼中,于素梅是爱管闲事的“协调员”。老孙说:这些年来,每逢节假日休息在家,不管早晚,总会有几个单位同事打来的电话,有纺机生产一线的工人、车间主任,也有管理部门的管理人员,有神鹰碳纤维公司的,也有外协单位的。涉及的事情有加工方面的,有采购方面的,有检验方面的,甚至还有成本核算方面的标书制定的。不管是什么问题,她能马上答复的,她就耐心地一一答复,有的她不能马上答复的,她就客气地跟人家说等她弄清楚了再答复。她这种爱管闲事的性格,还真是无意中在各单位各部门之间起到了一个协调员的重要作用,减少了很多按部就班相互扯皮的时间。
在外甥女张煜雯眼中,于素梅是新时代的励志女性。小张说:三姨不仅在工作中是劳模,在家也是劳模。对父母尽心尽力,对姊妹手足情深,对晚辈关怀备至,我们是其乐融融的大家庭!我曾经和三姨家表弟开玩笑时说过,以后你要是有媳妇了和三姨有矛盾我就无条件支持三姨。像三姨这样有知识讲道理的老婆婆百里挑一,打着灯笼都难找。这就是我们家三姨,新时代的励志女性女性,心中有信仰,眼中有希望,身上有韧劲,从来不服输!
在集团党委刘燕书记眼中,于素梅是一束温暖的阳光。刘书记说:平日里的于工,就像如吊兰一样坚强执着的邻家大姐,散发着温暖的阳光,特别让我们敬重与佩服,现在写起来都让我有种温暖如春的感觉。
在老同事王娣眼中,她与于素梅可谓相识20载,敬重一辈子。王工说:在我眼中,于工是一个热爱工作、热爱生命、热爱生活,乐观、积极向上的女汉子;是一个刻苦钻研、吃苦耐劳,对待工作一丝不苟、精益求精、默默无闻却取得一次次技术攻关成果的小巨人。
在青年科研人员刘兴苗眼中,于素梅是一位领路人。小刘说:记得有一年冬天加班加到晚上10点多,外面下着大雪,推开门眼前一片白,雪没到脚脖,那时候没有车都骑车上下班,于所长让另外两个男同事结伴走,我是属于最小的,于所长一直很照顾我,她看了看我说:“你一个人走我不放心,我送你回家”,风雪中她坚难地骑着,路上她一再叮嘱我“骑车慢点,路不好走,我在前面骑,你跟着我。”大雪中于所长边骑车边不放心一会看看后面的我,那刻真是被感动到了……她不仅是工作上的领路人也是人生中的领路人,在我们这个集体中她是领导,但更多的时候她在我眼里是长辈和亲人一样,攻关小组中每一个人她都照顾到,唯独忽略她自己,每时每刻想的都是别人她象是我生命中的指明灯,指引我前进的方向。
什么是大国工匠?大国者,以国为大也。所以,大国工匠,首要前提是必须心中有国。在采访中我们深深地体会到,我们眼中的于素梅,可能只是工作状态中的于素梅,或者是面对面中的于素梅,甚至可以说:只是一个“平面”的劳动模范。而在家人、同事和单位领导眼中的于素梅,才是真实的于素梅,立体的于素梅,这样的一个于素梅不仅心中有国、心中有工作,而且心中有家,有家人们,有朋友们,有老人们,有孩子们。对待课题,她聚精会神;带领团队,她心意相通;投入工作,她浑然忘我;推动发展,她道法自然。她的幸福既在劳动中,也在生活中。她用幸福的劳动,创造了自己幸福的生活。
她说:“我觉得生活在这个时代很幸运,国家重视科技创新工作,企业搭建这么好的平台,让我们能够没有后顾之忧、一心一意地做好自己热爱的事业。今后,我会更加努力地工作,为企业的发展和国家技术进步贡献力量。”
这,是于素梅的劳动节宣言,也是她的生活宣言、幸福宣言!
【作者简介:孔灏,中国作协会员,江苏省作协全委会委员,省文艺评论家协会理事,连云港市文艺评论家协会主席,市作协副主席。著有诗集《漫游与吟唱》、散文集《江上数峰青》等六部。曾获华文青年诗人奖、江苏省紫金山文学奖、郭沫若诗歌奖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