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投稿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奥尔加·托卡尔丘克《玩偶与珍珠》: 在错觉和幻觉中流浪的人生
来源:文艺报 | 李 灿  2021年07月07日06:23

“我们读一部长篇小说,就好像来到了另外一个生活环境,我们在那里受苦,也有爱,会感到害怕和失望,也会生病和康复。”

我们为什么要读一部小说?作者是谁?浪漫主义的本质是什么?我们为什么要来到这个世界?如何在错觉和流浪中找到真正的自我?……从这些问题出发,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奥尔加·托卡尔丘克的新书《玩偶与珍珠》为我们剥茧抽丝地呈现了一堂文学大师的阅读课。

奥尔加·托卡尔丘克是2018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波兰国宝级作家,多次荣获波兰权威文学大奖尼刻奖。由浙江文艺KEY-可以文化策划出版的托卡尔丘克作品系列,已推出小说集《怪诞故事集》《衣柜》,长篇小说《糜骨之壤》,后续还将陆续推出《世界坟墓中的安娜·尹》《鼓声齐鸣》《雅各布之书》等多部代表作。而《玩偶与珍珠》是托卡尔丘克首次被译为中文的散文随笔作品,也是托卡尔丘克首次以读者兼作家的身份和我们分享她的阅读经验。

解读波兰的“红楼梦”

《玩偶与珍珠》的书名来自两部作品——19世纪著名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品《玩偶》,与经典童话《珍珠颂》。《玩偶》是波兰作家普鲁斯的代表作,被誉为波兰的《红楼梦》。小说讲述了一个破落贵族子弟沃库尔斯基曲折的社会经历,再现了当时波兰王国的社会面貌。《珍珠颂》是由米沃什译为波兰文的一个童话,讲述了一位王子到民间寻宝而忘记自我的故事。而本书的译者,正是把普鲁斯《玩偶》译为中文的翻译大家、波兰文学研究专家张振辉先生。曾荣获“波兰文化功勋奖章”“波兰骑士十字勋章”,近90岁高龄的张振辉先生,在对《玩偶与珍珠》的翻译中倾注了他对波兰文学深刻的情感,并特意撰写了7600字的序言。

托卡尔丘克在《玩偶与珍珠》的作者前言中,介绍了沃库尔斯基这个人物身上所具有的复杂性和永恒性,并表示这本书是她对于阅读《玩偶》的一系列心得所做的个人化的记录。它并非学术性的分析,而是要通过阅读,链接到我们每一个读者的生命体验,即“由于它我意识到了什么,怎么认识到什么是我自己”。

语言最大的功能就是说梦

诺贝尔文学奖授予托卡尔丘克的授奖理由中提到“她的叙事富于百科全书式的激情和想象力”,这种“百科全书式的激情”也呈现在托卡尔丘克的这部散文随笔作品里。借由对《玩偶》的阅读,托卡尔丘克首先提出了什么样的作品是“伟大的作品”?托卡尔丘克给我们的答案是,“它们能使人陶醉于其中,感到惊异和不安”,而这样的体验属于“情感”而非“理智”的范畴。

接着,托卡尔丘克和我们探讨了“作者”在作品中的功能,作者是谁?作者怎样在作品中投射自我?并由此提出了“观察家的视角”和“梦”的概念:“《玩偶》是用文字写在纸上的一个梦,这也可能是所有文学作品的表达方式,因为语言最大的功能就是说梦。”这个梦,正是作者自我的投射。也正是通过“观察家的视角”,我们才能在此书中透过平凡庸俗的外部世界,去发现世界内部的自然律动。

把这个世界当成一个流放的地方

托卡尔丘克毕业于华沙大学心理学系,她对于文学作品的解读也更多投入了心理学的分析,并由此深入探讨了精神世界的“召唤”、爱情、浪漫主义、虚荣等诸多主题:

“每一个我们爱的人都有我们自己的特性,深藏着我们的灵魂或者我们的热望。”

“爱虚荣的人没有灵魂,这种人的一个重要的特征就是不能够移情,也没有同情心。”

“文学感兴趣的总是那些不符合规范,不典型的东西,或者不平衡的和内部不和谐的状态。”

……

而最终,托卡尔丘克希望通过这样一场阅读的精神之旅,启示我们思考,关于人、关于生命的来源和目的。托卡尔丘克说《玩偶》是“一段忘记和找到忘记的东西的历史”,同样,人生也是一场“在错觉和幻觉中流浪”的旅程。《珍珠颂》同样讲述的是一个在流浪中忘记自我的故事,王子到民间寻找珍珠,却流连于人间声色犬马,忘记了这场旅行原本的目的。珍珠即是用来比喻灵魂。托卡尔丘克也由此提出了“异己性”的概念:“把要认识的这个世界当成一个流放的地方,感到这个地方非常异己。这是一条直接走向醒悟的道路。”

正如同托卡尔丘克在她领受诺奖的演讲《温柔的讲述者》里强调文学,尤其是虚构作品的意义:“只有文学才能使我们深入探知另一个人的生活,理解他的观点,分享他的感受,体验他的命运。”在《玩偶与珍珠》里,托卡尔丘克通过带领读者深入小说主人公的命运,也启示着我们每一个人去寻找自己生命的“珍珠”。而这场寻找之旅的重要途径和媒介,便是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