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常现实的聚焦与书写——2020年江苏报告文学综述
2020年是极不平凡的一年。这一年,江苏报告文学作家肩负责任担当,亲身投入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斗争当中,在武汉等疫情发生的中心地带、在江苏大地都留下了他们“逆行者”般置个人安危于不顾、倾情记录抗疫勇士的身影;这一年,江苏报告文学作家聚焦脱贫攻坚和小康社会建设,发表或出版了诸多再现这些鲜活现实的鸿篇短制;这一年,江苏报告文学作家以参与雨花忠魂系列纪实文学写作、讴歌基层优秀党员群体等方式,献礼即将到来的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这一年,中断15年之后,第四届江苏报告文学奖(首届南钢•江苏报告文学奖)重启,共有42部(篇)报告文学获奖,其中,王成章的《国家责任》、李伶伶的《鲁迅地图》、周桐淦的《常州进行曲》、于兆文和余滔的《天路淮军》、董晨鹏的《共和国平民简史》等作品获得金奖;江苏省第七届紫金山文学奖颁奖,周桐淦的《常州进行曲》、杜怀超的《大地册页:一个农民父亲的生存档案》、王向明的《永不打烊的警务室》、怀念的《年轻手艺人》和王成章的《先生方敬》等作品获报告文学奖。
一
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江苏省作家协会充分发挥报告文学“组织化写作”的优势,集合数十位本省作家奔赴全省抗疫第一线,开展“同舟共济 战‘疫’有我”的主题创作活动。“31位作家,有的是诗人,有的是小说家,有的是报告文学作家,同为文学苏军的有生力量;全省69个采访点,从疾控中心、各级医院、疫情防控指挥部的‘大动脉’,到海关、国道设卡点、社区等网格化治理的‘毛细血管’,以及企业、学校等复工复产复学的模范代表……5月,江苏省作协联合各市作协和省公安作协、南京市卫健委等单位,组织全省31位作家,奔赴13个设区市69个采访点开展‘同舟共济 战‘疫’有我’主题创作采访活动。”(冯圆芳《文学苏军,动情记录伟大战疫》交汇点2020年5月28日)作家们以笔为旗,多以短篇报告倾情再现抗疫中可歌可泣的人和事,鲜明凸显出报告文学迅速及时直击现实的“轻骑兵”特质。
年逾六旬的老作家周桐淦是唯一亲赴武汉抗疫一线的江苏作家。他先后在《人民日报》等重要报刊发表了《聚是一团火——武汉战“疫”江苏军团参战剪影》、《和“医生的医生”玩牌——武汉战疫前线记事》、《“小可爱”——武汉战疫江苏军团参战纪事之一》和《战地生日》等系列短篇报告文学,以浓郁的亲历性和现场感,从不同侧面记录下身处一线的江苏医疗抗疫军团医护人员确保“打胜仗、零感染”,在危险岗位创造的多个“第一次”,充分彰显出其“越是艰险越向前”的英雄气概。他们当中有医疗队总指挥、医科大学副校长、医院院长、卫健委副主任、主任医师、护士,以及风风火火的80后、90后的小年轻、“小可爱”们。作者在文中写到:“这一代,对于我们来说,似乎是一道‘说也说不清楚’的谜题。但,你知道也罢,你不理解也罢,这一代人大踏步地走了过来,走上了历史的前台。他们理解、包容、凝聚、奋进,在抗疫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是令我们肃然起敬的‘后浪’!” 傅宁军的《当疫情来临的时候》描述自己以微信视频方式采访赴武汉战疫的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的潘纯副主任医师,以及按上手印递交申请书请战支援武汉抗疫的90后女护师李宗育。“到最危险地方去”、“我选择我无悔”成为他们身体力行的誓言。此外,张晓惠的《在抗疫中淬炼,在磨砺中升华》和《以使命与担当,催发樱花灿烂绽放》,分别描述的是响水县人民医院援鄂抗疫队员和盐城市第一人民医院援鄂抗疫医疗队的动人故事。
当人们聚焦抗疫医务工作者时,江苏作家的目光还投向了社会各界的抗疫义举。傅宁军的《天使的战袍》再现江苏第一家复工生产防护服的企业——江苏卡思迪莱服饰有限公司。描述企业员工在大疫面前甘愿放弃经济利益,挺身而出,为保障江苏援鄂医疗队“零感染”做贡献。“给国家做事情,不能讲价钱!我们每做出一套防护服,白衣天使就多了一套战袍……”企业负责人从金林的感人话语及其行动使之成为没有鲜花相伴的抗疫“幕后英雄”。徐向林的《打开生命的通道》讲述盐城市医疗急救中心车管科负责人张劲松主动请缨,历经鲜为人知的艰辛,成功转运盐城市近八成的新冠肺炎确诊病人的故事。殷毅的《儿子的警帽》描述的是,2020年2月11日的晚上,徐州市铜山公安分局巡特警大队青年辅警时席席在防控巡逻时突发心肌梗塞,牺牲在抗疫的工作岗位。同为辅警的父亲时卫东在见到儿子遗体的那一刻当场晕倒。时席席去世后不久,时卫东戴上儿子的警帽,毅然返回到疫情防控的第一线。
二
2020年是脱贫攻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之年。在这样的现实面前,江苏报告文学作家没有缺席。
在描述脱贫攻坚方面,傅宁军的短篇报告文学《致富路上的光与热》聚焦作为国有企业的江苏电力“供电扶贫”的先进事迹。江苏虽是经济强省,但也仍然存在一些经济落后的乡村。江苏如东供电共产党员服务队主动作为,给偏僻落后的村庄送去光与热,送电的工程跟随“一村一品”推进,克服困难送电上门,实现了“一个都不能少”的承诺。稳定充足的电力使曾经贫困的村庄摘掉后进帽子,“以前靠天吃饭,现在靠电吃饭”,四季果园、滩涂养虾,让曾经的滩涂地硕果累累。这样不辱使命的“电力担当”,探索出“输血”与“造血”结合、扶贫与扶智并举的新路,正在成为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的强力助推器。张文宝的《青春的南房村——中国一日》以“中国一日”式的写作视角描述江苏苏北连云港南房村的脱贫之路。徐向林的《第一书记的扶贫答卷》重点再现“第一书记”李卫东积极推进光伏发电的扶贫工作,及其在这一过程中所遭遇到的各种阻力、矛盾和困难,最终交上了一份让村民满意的扶贫“答卷”。
在书写小康社会建设方面,章剑华的长篇报告文学《世纪江村》是其中的厚重之作。这部作品以费达生、费孝通姐弟在江苏苏州吴江开弦弓村(江村)所进行的社会观察和改革为叙述主线,将80余年来开弦弓村几代人为实现小康梦想不懈奋斗前行的艰难历程展现出来。应该说,作者选择这样一个描述对象是极具深意的。作品详尽描述了“中国江村”的创业史、发展史,再现了蚕丝专家费达生、社会学家费孝通、蚕丝教育家郑辟疆等知名学者,同时,又以这个位于中国富庶江南的“小康社会”建设的“先行区”、“试验区”和“样板区”为例证,形象地告知世人——“乡村全面振兴将是一个长期的历史过程,我们要充分尊重乡村发展演进规律,科学把握变与不变的关系,推进乡村振兴健康有序开展。”这无疑是对中国社会、特别是乡村社会未来演进与发展的理性认知。韩树俊的长篇报告文学《绣娘的春天》再现的是改革开放以来苏州高新区镇湖绣品街的巨大变迁和新一代绣娘的风采。作品叙述了姚建萍、邹英姿、姚惠芬、卢福英、梁雪芳、蔡梅英、王丽华、朱寿珍等大师级绣娘,以及张黎星、梁雪芳等新一代绣娘的故事,多方位、多层次展示其对于镇湖刺绣工艺、理念、品格的传承与创新,勾勒出镇湖作为“中国刺绣艺术之乡”的辉煌历史、卓越现实以及未可限量的未来。刘仁前的《大潮奔涌》叙述名列“中国企业500强”的江苏著名药企——扬子江药业集团50年的创业发展历程。作品重点描述的是集团董事长徐镜人率领全体员工,筚路蓝缕、历经磨难,在服务人民、回报社会、构建小康的进程中,成就“中国民族制药工业领跑者”的至高荣耀。徐向林的《水绿瀛洲:大洋湾》聚焦盐城大洋湾国家城市湿地公园的建设发展。作品对大洋湾的前世今生以及这片神奇土地上的奇特景观、风土人情、民间传说、诗词歌赋、名人轶事等做出生动描绘,凸显其所特有的“水、绿、古、文、秀”等五大要素,将一个集城市观光、休闲度假、游乐观赏、健康养生为一体的生态度假区和健康养生谷的形象和盘托出。尤恒的《生命养护所:一座养老院的前世今生》记录的是曾任省保险公司副总的刘彤创办镇江“九久”模范养老院、实现“医养融合”的艰辛历程,再现了为养老事业默默奉献、无怨无悔的服务人员群体形象,对中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方面——养老业的现状也予以深入的反思。陈勇、武黎嵩主编的《好日子:我们的小康路》是对江苏昆山市张浦镇金华村农民40年变迁的口述实录。曾因 “赤贫”与“落后”,许多村民举家背井离乡讨生活。而今,金华村里家家户户园林别墅,一举成为“苏大强”脱贫的“明星仔”、小康的“课代表”。作者以田野调查方式走访36位金华村村民,倾听与记录他们的喜乐悲欢及其对小康社会建设的深切期盼。
三
在即将迎来中国共产党100周年华诞的重要时刻,江苏报告文学作家以对当代共产党员模范人物、人民军队及雨花英烈的深情讴歌,凸显“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文学情怀。傅宁军的《心中的旗帜》是国家退役军人事务部组建以来首部反映“全国最美退役军人”先进群体的长篇纪实作品。这部作品以国网江苏电力(如东)共产党员服务队为再现对象,以缪恒生、刘跃平、余新明、顾海峰、陈志华、郭鹏等人的先进事迹为结构线索,全景式呈现出这支党员服务队20余年用无私真情点亮万家灯火、以执着关爱信守承诺初心的感人故事。作者深入生活现场,再现他们闪光的日常工作与生活点滴,以及在平凡岗位上创造让党旗飘扬、精神永驻的“中国好人”之不平凡魅力。《党的恩情比海深》是作者张荣超与谢昕梅在近两年时间里对600多名基层普通党员的“初心”进行问卷调查的纪实作品。作品选择包括党的十九大代表、全国人大代表、省市党代表、全国劳模、省市劳模等40余种职业的100名共产党员进行提问回答,从一个特定角度和层面呈现了江苏基层普通党员对于共产党员初心使命的认知。夏学海的《草根书记》以上世纪60年代江苏苏北响水“张黄六运”四个公社的发展为叙述背景,在描述这一地区丰富的世态人情之时,重点再现盐城“张黄六”工委书记陆玉山和他的同事们,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探索出一条苏北平原自然条件最差的张黄六地区治水治碱治风沙、栽稻种棉植林带的农业发展之路。张晓惠的《红色丰碑》讲述的是新四军在江苏盐城重建军部的史实。作品重现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四军历经皖南事变及多个重大战役、直至重建军部的曲折艰辛历程,是对其驰骋江淮、砥柱华中、争取民族独立、抗击外侮内患的深情讴歌,是对其由“铁军精神”所构筑的历史丰碑的礼赞。徐向林的《铁骑金戈:新四军创办红色银行故事》以独特的视角,重现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新四军在敌后与日伪军浴血奋战的同时,创办“江淮银行”和“盐阜银行”的史实,以及克服困难发行公债修筑“宋公堤”及兑付公债兑付承诺的往事。作品详述了这些举措在填补根据地金融服务空白、繁荣根据地经济、与敌人展开货币战和金融战的重要意义和价值。
2020年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继续出版了雨花忠魂·雨花英烈系列纪实文学丛书10部。张晓惠的《文锋剑气耀苍穹:洪灵菲烈士传》讲述中共党员、左翼作家联盟常委,以《流亡》三部曲等蜚声文坛的著名作家洪灵菲的事迹。作品既描述了洪灵菲作为才华横溢、追求光明的优秀知识分子形象,更生动地呈现出其作为年轻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对党忠贞不渝和视死如归的大无畏英雄气概。徐向林的《红云漫天:蒋云烈士传》以时间为主轴线,串连起丰富的史料与史实,再现蒋云烈士短暂而璀璨的一生。文中穿插的与蒋云相关的多个红色遗址遗迹的描述,使作品的真实性和现场感更为强烈。杜怀超的《血色梅花:陈君起烈士传》讲述雨花台革命烈士陈君起的传奇一生。陈君起少年抗婚离家,只身前往南京,成为中国最早的一批女教师,之后为了反抗封建家庭而再次离家并投身革命的洪流之中。因组织发动声援五卅惨案万人大游行、南京妇女解放运动等,先后两次被捕,直至英勇牺牲。此外,浦玉生的《英雄史诗:袁国平烈士传》、吴光辉的《青春风骨:高文华烈士传》、孙骏毅的《犹有花枝俏:白丁香烈士传》、赵永生的《魂系漕河四月奇:汪裕先烈士传》、吴万群的《生死赴硝烟:夏雨初烈士传》、蒋亚林的《在崖上:王崇典烈士传》和辛易的《八月桂花遍地开:黄瑞生烈士传》分别讲述袁国平、高文华、白丁香、汪裕先、夏雨初、王崇典和黄瑞生等烈士的光荣事迹。他们或参与组织党的地下斗争,或参与工人武装起义,或组织工农暴动,或组织工人大罢工,在革命的不同阶段和不同岗位上,忠诚于党、恪尽职守、坚贞不屈,最终为党和人民献出年轻而宝贵的生命。
四
对于江苏地方历史、教育、人民警察的纪实,也是2020年江苏报告文学创作的重要内容。
李伶伶的《南京1949》将笔触集束于1949这一极具历史意义的重要年份,描述南京城一年之内所发生的一棵巨朽之木轰然倒伏、一枝新竹拔地而起的新旧社会更替景象。作品生动地表现了蒋介石下野、国民政府高层官员的逃离,政府一般机构及公务人员的迁移,以及平民百姓的逃难等,形象地传达出社会大动荡、经济大崩溃的遽变前夕,国家命运的铸定与个人命运的陡转。作品以4月23日为界分为两个部分。前半部分自1949年蒋介石发布“元旦文告”写起,伴随国共之间各方面的较量,以及随后国民政府的溃败、失措、挣扎和逃离,南京城出现的种种怪诞世象。后半部分写解放军进城并接管南京城的过程中所发生的曲折种种,以及这座前首都的百姓如何转变角色逐步适应新社会的到来。刘志庆的《芝山烽火》主要叙写江苏溧水芝山地区古老的人文历史、抗战历史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历史,讴歌新四军浴血奋战的铁军精神,以及勤劳朴实、勇于创新人民的当代意识和苏南山村特有的生活风俗画。
王成章、韦庆英的《追光者——郇华民与十所学校》叙写的是苏北鲁南近现代教育的重要奠基人和开拓者郇华民。作品写其在贫瘠乡村燃起教育启蒙的烛火,散尽家财组织抗日武装,在枪林弹雨中奔走成“游击校长”。从20世纪20年代创办第一所乡村学校开始,郇华民便将革命教育视为一种信仰,并为之奋斗一生。从乡村教育到国难教育,从战时教育到新中国的高等教育,他创办或领导的10所学校,为中国革命和建设事业培养了大批人才。王成章的另一部作品《先生方敬》写的是被誉为“新乡贤”“当代武训”的全国道德模范、“中国好人”方敬。作品描述方敬大学退休后毅然回到故乡长达27年,设立“景清奖学金”,倾尽200余万元积蓄资助260多名寒门学子考入大学,还追溯其一生赤诚报国、燃烛杏坛的动人故事,以及他为中国成人教育所做出的理论与实践上的双重贡献。张文宝的《梭梭树的火焰》、《与蚊子打交道的人》和《捧着一颗爱国心》分别叙述植物细胞生物学家郑国锠、昆虫学家陆宝麟和环境化学家徐晓白为国为民从事科研工作与爱国奉献的故事。
殷长庆的《铁证如山——法医沈高芳探案故事》讲述的是扬州市公安局刑事科学研究所教导员沈高芳,近20年来利用DNA技术参与检验并侦破1万多起各类案件。作品通过叙述10余个代表性案例,再现了沈高芳作为爱岗敬业、攻坚克难、主持正义、乐于助人的“最美警察”形象。王东海的《火花似蒲公英绽放》叙写江苏省丹阳市延陵派出所所长张叶宏,发起党员民警结对帮扶农村留守儿童的“蒲公英”志愿服务活动。八年中,先后有600多名农村留守、流动、困境儿童受益。这一活动有效预防了青少年的违纪违法。这种“一对一”结对帮扶的“政府、学校、家庭、社会”四级联动关爱模式,也是一种有效推动社会进步的有益探索。殷毅的《独门绝活》选入作者近年创作的10个中短篇纪实作品,主要讲述江苏省及山东、浙江等地的公安刑侦、经侦、网侦民警,以及缉毒、水警、乡村片警的破案故事。边宪华的《警察兄弟》怀着对警察职业的理解和热爱、以及对警察兄弟的深情,讲述刑警、社区警、交警和便衣警察的或惊险刺激或平凡朴实的真实故事。
此外,还有一些作品亦具有特色,如储成剑的《荣生》追述已故南通知名企业家马荣生历经生活的磨砺,遵纪守法,甘于奉献的非凡一生;徐卫凤的《风行大地》以强烈的现实感与全方位的聚焦,再现盐城阜宁“6•23”龙卷风灾难,以及阜宁人民众志成城抗灾救灾、重建家园的壮举;刘仁前的《民间的情感》对于扬州泰州地区的民间美食——煮干丝、米饭饼、焦屑、三腊菜等的详尽介绍等。
应该说,江苏报告文学作家在铭心刻骨的2020年创作了丰富多样的优秀作品,这无疑是他们勇于直击现实、不忘初心来路的用心之作。祁望在新的一年,江苏报告文学创作能够更上层楼,无愧于开启新百年的新时代,无愧于擘画强富美高新画卷的江苏人民。
- 季栋梁长篇报告文学《西海固笔记》出版[2022-02-15]
- 2021年度辽宁报告文学创作述评[2022-02-10]
- 2021年中国报告文学:直面历史和时代的写作[2022-02-02]
- 用文字“直播”时代的种种风景[2022-01-13]
- 纪红建长篇报告文学《大战“疫”》品读会举行[2022-01-08]
- 对谈:作家李春雷的“家常便饭”[2022-01-07]
- 当代江苏文学城市书写的变奏[2022-01-05]
- 李朝全:报告文学拒绝二手写作、二等文学[2022-0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