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极探索手稿中的“新文学”
2021年9月,新版《鲁迅手稿全集》问世,囊括了鲁迅的文稿、译稿、书信、日记、辑校古籍等多类型手稿,其中不少资料是初次面世,为学界和读者更深入地了解鲁迅提供了大量一手文献。与此同时,手稿研究也再次被推向大众视野。当前,手稿研究已成为后人研究文学作者的一个新窗口。如何认识好、保护好、研究好、利用好手稿,已经成为文学研究领域的一个新课题。
重温书写传统
在古籍中,手稿分为稿本、抄本和批校本。其中稿本又分为清稿与草稿,草稿可见作者的修改过程及思想发展;清稿即作者自定稿,常常是以极具个性的精妙书法写就。2019年出版的《沈祖棻诗学词学手稿二种》,记载了词人沈祖棻在抗战流亡中的自问自答:“设人与词稿分在二地,而二处必有一处遭劫,则宁愿人亡乎?词亡乎?初犹不能决,继则毅然愿人亡而词留也。”手稿对作者本人的重要性,由此可见一斑。
华东师范大学图书馆馆长胡晓明感慨,人亡稿在,正是对手稿价值最庄严的确认。随着计算机、智能手机等电子设备的普及,现代人对书写文化的敬重感、整体写作能力、独立思考能力也有所下降。虽然新的书写方式席卷而来,但我们仍然可以坚信书写本身强大而持久的生命力。
为文学研究打开新视野
手稿研究为文学研究打开一个全新的视野。手稿书写是作者与母语文字之间有温度的关联方式。在东北师范大学新文学手稿文献研究中心教授徐强看来,手稿本身展现着文章的生成过程,手迹中的生成性、动态性、情绪性以及书写本身的表现性,都很难在整理本中保留下来。要体会这些,只能在手稿中实现。
手稿除了具有对作者及其作品的认知价值外,还具有审美意义。很多作家的手稿是精美的艺术品。且不谈古代文人的手稿,单看鲁迅、叶圣陶、茅盾、傅雷等现代名家的手稿,都具有独特的审美意义。书写的审美与文章的审美的关联,还尚未被充分挖掘,这方面的研究也必须通过手稿进行。
所有手稿都是文献,有的手稿本甚至是作品唯一存世的形态。例如,作家汪曾祺在20世纪80年代作了大量旧体诗词联。其中,很多是即兴口占、随手书写或题画赠人,没有录副留存,也没有发表。
随着手稿概念的更新,文献的视野和研究方法也随之更新。上海交通大学人文学院教授王锡荣介绍,通过手稿研究,还可以促进文本生成学研究的发展,这实际上也是人类思维方式、思维与写作的关系、思维与书写方式研究的重要方面;通过对手稿形态学、手稿书法风格,书法方式和风格的流变研究,可以看到书写方式的时代风气与风貌、书法发展轨迹以及未来展望等;从手稿的用纸、材质、造型以及书写习惯等方面,可以看到诸多时代的印记与风貌,包括时代风尚、文化生产方式、物质生活面貌等。
这也是名家作品出版常规全集之外,还要单独出版手稿集的价值所在。例如《鲁迅全集》收录了鲁迅的全部作品,但鲁迅手稿仍被一再编选出版,最新出版的《鲁迅手稿全集》甚至要将鲁迅所有的手写物件囊括无遗,让读者和研究者多维度了解一个真实的鲁迅。徐强认为,我们可以将手稿研究的宏观意义概括为“整理手稿遗产、推动手稿学术、弘扬手稿文明”。
探索手稿研究新路径
手稿研究对文学研究有着多重价值。近年来,手稿研究在文学研究中也已成为新的学术增长点,研究对象丰富多样,研究方法层出不穷。
舒新城是现代著名出版家、教育家,他的工作与交游,牵连小半部现代文化史。据徐强介绍,舒新城常年坚持写日记,他的日记不是鲁迅那样的简明备忘,而是每日详加记述、剖情析理,史料丰富,保留下来的部分手稿前后跨度五十余年,共450万字之多,可以说是一部大型日记文献。舒新城的书写基本用行书、草书,带有强烈的个性特征,不加整理很难为一般研究者充分运用。
推动手稿研究的方法也是多样的。徐强举例,通过对文学作者亲属手稿的研究也可以让读者有更多发现。《王乃誉日记》影印本的出版对推动王国维研究有重要意义。王乃誉是王国维的父亲,旧学根底深厚,擅长书画,日记中蕴含的大量信息,为此前王国维研究所未知。此外,还可以举办手稿训练营,以项目为平台培养新的手稿研究人才。
文艺形态学注重研究文艺作品外部形态和内部结构,它的研究方法对手稿研究有重要意义。形态学是用来特指专门研究生物形式本质的学科。20世纪中叶,形态学被引入文学研究领域。基于此,文艺形态学应运而生。但文艺形态学在手稿研究中的运用,目前还处于初期阶段。王锡荣曾试图借鉴文艺形态学概念和方法,从对鲁迅手稿的形态学角度出发,考察鲁迅手稿形态的形成过程及方式,获得更多鲁迅手稿的内在信息,深入了解鲁迅写作的诸多密码、手稿形态的基本特征及其生成方式的部分路径、写作习惯等,让读者感受到一个更加真实的鲁迅。
现代文学的最后一块史料便存在于档案手稿中。南京大学文学院教授沈卫威解释称,档案包括国家档案、单位档案、个人档案等。依真实性论,档案手稿在已刊书信、日记、自传(或回忆录)、他传排序中,稳居首位。一份档案手稿可能补充现有研究中的不足,也可能冲击甚至颠覆现有的研究成果。
多年来,为“解锁”现当代作家档案手稿,沈卫威躬身力行,搜寻海内外相关档案手稿文献。在他看来,一手材料不仅代表着作家写作时强烈的历史现场感与史实关联性,更掌握着深度了解作家写作思考历程的“话语权”。从学科研究发展上说,有效利用档案手稿是文学研究的重要学术增长点之一。关于档案手稿的研究方式,沈卫威表示,手稿档案研究可以从“由文入史”“关联语境”“勾连人事”“文史互证”“互文比较”“叙事整合”“升发立论”七个步骤入手。
手稿不仅是作者写作、修改的记录,还能让人感受到刊发本无法呈现的反映作者书法、思路、写作习惯的“温度”,这是手稿之美,也是后人研究的价值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