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投稿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虎年说虎
来源:北京晚报 | 李滨声  2022年02月03日09:12

喜迎新岁壬寅年,想起不少与虎有关的话题,讲一讲与虎有关的旧见旧闻。

虎为百兽之王,它有雅号“山君”,即山里的皇上。它也有尊称,不论大小,都加“老”字,称老虎。自古以来,老百姓常见老虎作为神兽守宫(家)的吉祥形象。更有神话传说,说老虎是药王爷孙思邈的护法神将,故旧时给名医挂匾常见“虎守杏林”四字。

北京北三环路一带原中国科技馆里,一玻璃展柜中展出一个铁铸的类似面包圈的实物,特点为空心,内有一铁球能在环形内转动。铸铁奇迹至今难解。这件展品名为“虎撑子”,是古代民间郎中的“报君知”。相传是孙思邈为医治(摘除)一只老虎喉咙里被卡的异物而特制的一种医疗利器,后来医学界把器械命名为“虎撑子”。

旧时说老虎吃人,几乎很少有人见过,而吃过老虎的人却不少。所谓吃老虎并不是吃肉,而是指喝以虎骨酿制的“虎骨酒”,它号称专治跌打损伤,强筋壮骨。以前大的药铺都有销售,富有的人家如有外伤或为健身,会买来喝。新中国成立后,药铺基本停售虎骨酒,可能和限制生产有关。

关于虎,自古便被民间认为是吉祥物,绘入守宫(家)的民俗画。民俗生活中,端午节的“布老虎”,就成了吉祥物的总代表,它出现的频率多于“药葫芦”“斩表判”,主要是因为“布老虎”是布头所制,可以长期存放。

提起布老虎,它还是老北京最常见的“耍货”。“耍货”即儿童玩具,是老北京话里的名词。老北京的布老虎与别处不同,今天常见的布老虎是东北或山东的式样,头上的“王”字及眉目鼻口牙,都是剪贴的。老北京的布老虎“开脸”都是画的。特别是上世纪三十年代,有用黑“料扣”做虎眼的,透着新鲜而且更加有神;虎尾不是向后,而是上翘转向前。记得到上世纪四十年代,北京各庙会上还不乏北京布老虎的身影。

上世纪五十年代故宫博物院在一次展览中,还见到清代的布老虎与上世纪四十年代的基本相同。

提起老虎与老北京儿童的关系,那就更密切了。老北京的小孩儿大都戴过“老虎帽”,穿过“老虎鞋”。那虎头帽的式样与今天京剧中“十三太保”李存孝所戴的基本相同,口面遮脖都一样。

至于“老虎鞋”,说辞就比较繁杂了。曾听一位老人说,穿“老虎鞋”寓意希望稚子学步渐进,有道是“画人难画手,画虎难画走”。老人又说,“虎步雪地梅花五”,五为“五福”,都是老辈人对晚辈的希望和祝愿。

上世纪四十年代,西单南大街路东“万里皮鞋店”左侧的那条胡同口,有一个半埋地下的石虎,虎身侧着,头部非常清晰,相传为原石虎胡同的遗迹。徐志摩曾在那条胡同住过。

老北京民居都是瓦房,室内“银光纸”糊墙,四白落地,纸糊的顶棚也特别明亮光洁。四脚蛇属“蝎拉虎子”,不分昼夜时常出现在屋里的角落,任行无阻也无人干涉。这是因为它俗称“壁虎”,寓意家宅有福。

写下这些,顺祝大家虎年吉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