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投稿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深入阐释奥运文化 一起走向美好未来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 | 齐泽垚  2022年02月21日08:28

编者按

奥林匹克运动会是万众瞩目、担负着重要角色的国际性体育盛会。伴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迅速推进,现代奥林匹克运动已然成为世界各国展示经济、政治、文化、外交、体育、艺术等诸多要素的重要舞台,心与心的碰撞,力与美的结合,激情与超越的爆燃,使得奥林匹克运动成为现代文明的重要标识。深入研究阐释奥运文化,弘扬奥运精神,必将助力人类一起走向美好未来。中国社会科学网特邀专家学者与您共论奥林匹克精神,展望人类进步光明前景。

嘉宾:

陈剑,京张冬奥研究中心主任

易剑东,温州大学奥林匹克运动与全球体育善治研究院院长

孔繁敏,北京联合大学应用文理学院原党委书记、奥林匹克文化研究中心原主任

王润斌,福建师范大学体育科学学院教授

主持人:

中国社会科学网 齐泽垚

 

奥林匹克运动对人类社会发展贡献独特

中国社会科学网:经过一个多世纪的发展,现代奥林匹克运动已经发展成为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影响最广的体育文化现象,为人类的进步作出了突出贡献,成为人类文明史上的一大奇观。奥林匹克运动对人类社会发展有哪些主要贡献?

陈剑:现代奥林匹克运动兴起于欧洲资本主义工业化时代,与市场竞争机制和发达的科学技术结合紧密,体现了进入工业文明以后人类勇于开拓、敢于进取的特征。奥林匹克运动超越了政治、宗教、肤色、种族和语言的限制,由地域性文化变成了一种世界性体育文化。奥林匹克体育项目,展示了人类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开拓、进取、超越现实和创造未来的搏击精神,体现了人在奋斗中求发展、求进步进而实现生命价值的生活哲学。

现代奥林匹克主义是法国人皮埃尔·德·顾拜旦提出的。奥林匹克主义提出的更快、更高、更强、更团结,提倡的公正、平等、宽容、重在参与的理念,由此促使奥林匹克文化在全球范围内得到广泛认同和传播,吸引不同肤色、不同民族的人们走到一起,彼此尊重、公平竞争、顽强拼搏、超越自我,并通过体育增进理解和友谊,促进和谐共处,推动建设更加和平美好的世界,这正是奥林匹克精神之所在。

奥林匹克文化追求文化多样性,并认为各种文化都有它存在的意义。这与中国文化倡导的“和而不同”是一致的。奥林匹克文化所宣扬的和平、友爱、平等、尊重、理解、宽容、奉献等精神,与中国文明所倡导的和合文化一起,成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基本要素和润滑剂。

易剑东:国际奥委会自1894年成立以来,成功组织过奥运会、冬奥会、青奥会、冬青奥会,各届奥林匹克赛事几乎都是当年在全世界范围内备受关注的活动,单位时间内吸引世界关注的密度无可匹敌,所以奥运会被称为人类和平时期最大的嘉年华。奥运会吸引着世界各国人民的关注,通过自媒体和流媒体等深度介入和讨论的人群无法估量。可以说,奥林匹克赛事塑造出来的世界“首位度”的盛景,本身就是奥林匹克运动的独特魅力和非凡贡献。

当然,更加重要的是,国际奥委会从来不仅仅把奥运会作为其工作、使命和愿景的全部,而是在世界范围内塑造了独特的奥林匹克思想体系,特别是国际奥委会确立“体育不仅是一种健身方法,而且是一种反映人类理想的健康的生活方式”,倡导通过符合奥林匹克主义及其价值观的体育运动方式来教育青少年,并以此助力于建设一个和平的、更加美好的世界。为此,国际奥委会倡导,通过体育运动使人们的身体精神意志融为一体均衡发展,塑造更加健康的人;鼓励体育和文化、教育之间进行融合,建立一个公正的、坦率的、维护人类尊严的、人们相互理解的社会;通过宣扬优秀运动员的榜样教育价值,倡导在奋斗中寻求欢乐、遵守社会公德的基本原则为基础的生活方式,进而建设一个和平的、更美好的世界。

赛场上没有任何广告的奥运会有着不同于其他体育运动的鲜明的文化意味和人文精神,五环标识长期以来是世界上辨识度和认同度最高的标识之一,这也是奥林匹克运动对世界作出独特贡献的一个有力证明。

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吉祥物“冰墩墩”“雪容融”在位于北京中轴线的奥林匹克景观大道南端亮相。

孔繁敏:现代奥林匹克运动来源于奥林匹克主义,它包括在奥林匹克主义指导下的竞技运动、大众体育,以及与之有关的文化教育等活动。奥林匹克文化涵盖着奥林匹克运动的全部思想和活动内容,其核心是以奥林匹克主义为指导、以体育为载体的教育。奥林匹克文化为人类社会发展所带来的贡献,突出表现在促进人的和谐发展、促进社会的和平进步方面。

促进人的和谐发展,主要途径是体育与文化教育活动。体育具有强大的吸引力,能够让年轻人通过参加体育运动增强体魄、提高素质。特别是在现代社会中,奥林匹克运动所倡导的顽强拼搏精神、公平竞争精神、团结友谊精神和爱国主义精神等,对青年人的健康成长是其他形式的活动所无法替代的。体育运动员精湛的技术,向自身体能生命的极限挑战,提升了人的美感修养。近年,由国际奥委会和国际残奥委会研发、面向全世界青少年的通用教材——《奥林匹克价值观教育》和《残奥价值观教育》,倡导卓越、尊重、友谊的奥林匹克价值观,已逐渐进入学校课程和社会活动,必将进一步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促进社会的和平进步,特别重要的途径是四年一次的奥林匹克运动会。奥林匹克文化倡导以宽广的胸怀善待各国的文明成果,以尊重消解歧视,以交流代替排斥,以友好竞争代替对抗。在奥运五环标志下,世界各国人民欢聚一堂。奥运会在不同国家举办有不同的文化特色,从开幕式到闭幕式,从体育比赛到艺术活动等,各民族的风土人情、礼节习俗等异彩纷呈。不同的文化特色彼此兼容,取长补短,汇聚发展成为五彩缤纷的多元文化。多元文化不仅符合时代潮流,而且对于促进不同民族之间的了解和友谊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也是人类文明进步的标志。

王润斌:在思想内核层面上,奥林匹克运动推动了人类社会的精神提炼与价值凝聚。奥林匹克运动的愿景是通过体育建立一个更加美好的世界,奥林匹克运动提炼了“卓越、友谊、尊重”的价值观念,奥林匹克运动形成了“更快、更高、更强、更团结”的奥林匹克格言。围绕着“奥林匹克主义”建立起来的思想体系使得奥运会有别于其他单项锦标赛,以其独特的理论品格和价值追求支撑着奥林匹克运动的大厦,也使得奥林匹克运动能够在纷繁复杂的国际社会变迁中成为“和平、发展”的代名词。

在组织层面上,奥林匹克运动的自治善治模式和架构推动了人类社会更好地解决体育问题,国际奥委会始终坚持“逆向代表制”,力图摆脱国家政治力量的干扰,始终把握以国际奥委会为核心的国际NGO组织对全球体育事务的自治权力,始终用透明、民主、问责等善治标准来治理全球体育事务。

在活动层面上,以四年一届的奥运会为依托,奥林匹克运动体现了不同国家、不同民族、不同文化在赛场内外的身体角力与思想交融,丰富与拓展了人类的交往类型与交往层次,并且通过“媒体奇观”的方式拓展了人类身体活动的边界。

奥林匹克运动与中国传统体育文化交流互鉴、开拓创新

中国社会科学网:奥林匹克运动自20世纪后期进入中国以来,在与中国传统体育文化的交流碰撞中对中国体育产生了哪些影响?

陈剑:中国传统体育是在独特的社会环境中孕育和发展起来的,带有明显的农业社会烙印。中华传统体育以个人的修身养性为主,这与农业社会的超稳定结构、慢节奏的生活方式和独特的东方思维方式相适应。

20世纪20年代后,中国和国际奥委会建立了直接的联系。20世纪80年代初期,奥林匹克重新回到了中国,为奥林匹克运动在中国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同时也给中国体育增添了崭新的活力。奥林匹克文化对中国体育产生的影响有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加深了国人对体育重塑青年的认识。奥林匹克教育功能充分彰显。通过奥林匹克的教育实践,青少年得到的不仅是发达的肌肉、匀称的肌体、机敏的头脑,还有健全的心理素质和良好的社会公德。体育运动所展现的顽强拼搏、超越极限的精神更可以激励青少年主动参与体育锻炼,在感受体育运动带来快乐的同时,可以健全人格,树立关爱自我、团结合作、平等公正、无私奉献的精神。二是规则意识的培养。每个运动项目都有它的规则,规则面前人人平等。通过参加运动项目,培养运动员的规则意识。对体育规则的认识,提升了国人对竞技体育公平和公正的认识。三是挫折训练的教育不可或缺。运动员从事体育运动,也是锤炼意志品质,树立顽强斗志的过程。并不是所有运动员都能够获得成功,在挫折和失败面前如何面对,如何能够顽强、永不放弃地坚守,考验着运动员的品质和意志力,也启示我们每个人如何树立健全的意志品质。

在奥林匹克进入中国社会的过程中,中国传统体育也以自身特色,包括价值观念、文化特点和行为方式等对奥林匹克运动产生多层面的影响,这使得中国传统体育文化与奥林匹克运动得以交流互鉴,呈现出不断开拓创新的生动局面。

易剑东:1922年王正廷成为中国第一位国际奥委会委员,1928年宋如海参加荷兰阿姆斯特丹第九届奥运会以后喊出“我能比呀!”中国人力争在奥林匹克的舞台上展现自己的实力和雄心。

鲁迅先生讲“费厄泼赖”,倡导和鼓励奋力抗争者,视其为中国的脊梁。费孝通先生也讲fair play、sportsmanship and teamwork这些精神有助于人类社会的发展。我们国家接纳奥林匹克运动的一个最大成果,就是现代体育的范式逐步植入到我们传统的文化教育和社会生活当中,使得中国建构起了一个成型的体育体系和奥林匹克体系。在现代体育价值观指导下,我们也发展了自己的学校体育、社会体育、竞技体育,目前中国的体育体系是深受奥林匹克体系影响的。

1992年巴塞罗那奥运会后,我们推出了全民健身、奥运争光计划,《体育产业发展纲要》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法》的通过也顺理成章,逐步构筑起符合世界潮流和自身特点的体育体系,并且在与世界的交往中不断展示出了中国的文化软实力。在竞技体育领域涌现出了许多优秀运动员和运动团队,他们的精神风貌引领时代风尚。“胸怀祖国,放眼世界”“敢笑珠峰不高,定叫红旗顶上飘”“冲出亚洲、走向世界”“团结起来,振兴中华”等由体育运动而生发出来的口号奏响了不同时代的强音,中国女排五连冠产生的积极社会影响更是无与伦比,精神魅力永恒。

孔繁敏:任何一个文明古国都有自己的体育文化传统。在中国古籍中记载的传统体育项目有射箭、御车、五禽戏、八段锦、气功、蹴鞠、角抵、武术、滑冰等。鸦片战争以后,西方文化大量涌入中国,促使中国体育文化从传统向现代转型。19世纪末,奥林匹克文化开始进入中国,经过曲折发展,至20世纪后期对中国体育的影响不断加深。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在中华全国体育总会主持下,体育运动逐渐开展。此后很长一个阶段,中国一方面努力争取恢复在国际奥委会中的合法地位,另一方面积极开展体育运动,参与一些国际体育文化交流活动。1979年,国际奥委会恢复中国合法地位后,中国采用“举国体制”参与奥林匹克运动,中国运动员在奥运会上不仅取得举世公认的优异成绩,而且展示了良好的精神面貌。2008年,北京成功举办第29届奥运会,极大促进了奥林匹克运动全球化的进程,同时促进了我国体育的全面发展。

中国积极参与奥林匹克运动,促使奥林匹克竞技运动及大众体育在中国的开展。奥运会主要运动项目为中国人所接纳并喜爱,各种各样的比赛和运动会纷纷举办,涌现一批优秀体育人才。竞技体育促进学校体育与社会体育及全民健身运动发展,体育人口大幅增加。奥林匹克运动还极大地推动了我国体育改革与体育产业的发展。体育作为第三产业,走向市场,面临难得的发展机遇。北京作为“双奥之城”,努力向世界体育城市迈进。

王润斌:奥林匹克运动源自西方,是现代欧美体育样式的集合,也是欧美文明的代表,在特定的时空里面,甚至夹杂着殖民主义、种族主义、帝国主义的成分。伴随着鸦片战争的爆发和欧美列强的涌入,与奥林匹克运动相关的体育项目、竞赛活动、组织架构等被国人所接触、参与和熟知。具体而言,首先,奥林匹克运动推动了中国体育的现代化。传统体育文化深受儒家思想的影响,对道德、养生、军事等目的的追求远胜于对体质的强化与健康的塑造。然而,奥林匹克运动的现代体育风格,阿伦?古特曼笔下“世俗主义、平等竞争机会和条件、角色专门化、理性化、科层化、量化及追求纪录”等基本样式对中国传统体育产生深远影响。学习奥林匹克体育项目、接纳奥林匹克体育组织、参与奥林匹克运动会等活动实现了中国体育的现代化发展,在体育这个层面上推动中国与国际社会实现接轨。其次,奥林匹克运动见证着中国体育的兴衰成败。奥林匹克运动以奥运会为核心,通过体育赛场的较量彰显了国家认同感、实力与形象。从刘长春单刀赴会到许海峰零的突破,再到北京“双奥之城”的历史壮举,把中国从体育弱国到体育大国再到体育强国的发展历程展现得淋漓尽致。再次,奥林匹克运动留下了中国体育的独特印记。在参赛、办赛、参与奥林匹克组织管理事务中,中国无疑逐渐成为不可忽视的力量。中国运动员在奥运会赛场上展现的风采、中国人士参与国际奥委会改革所起到的独特作用、中国企业参与奥林匹克赞助事业的卓越贡献、中国为举办奥运会留下的宝贵遗产与经验、中国“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等为丰富奥林匹克思想体系作出的尝试与努力等等都为“五环旗”描绘上了中国色彩。

一起向未来 绘就人类社会绚美画卷

中国社会科学网:北京冬奥会的举办将对世界发展、中国进步带来哪些影响?

陈剑:北京冬奥会的举办,对世界发展进步带来的影响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加深了世界各国的团结和友谊。冬奥会是全人类的一次伟大团结的聚会,给全人类带来对美好未来的期待,为世界各民族文化之间对话、交流、沟通、合作提供了优质的平台,将促进世界不同文明的融汇。二是展示和弘扬了中国气派。北京冬奥会七年的筹办,所展示和弘扬的东方文化、东方气派、东方风骨和东方意境,将给奥林匹克文化以生动的诠释与补充,充分体现了多元文化交融互补的奥林匹克精神。七年冬奥会筹办形成的奥运文化与奥运经济协调发展,把奥运发展融入国家发展战略,推动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将是奥运史上最成功的探索之一,并将成为奥运史上弥足珍贵的文化遗产。三是向世界各国展示了中国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当代中国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强烈地感受到人民对积极健康生活方式、文明和谐人文精神的渴求。2022年北京冬奥会将进一步唤醒中国人的环保意识、绿色意识、健康生活方式意识;进一步展现中国人民乐观向上、改革进取的精神风貌、开阔开朗的胸襟气度;进一步展现中国人民对健康生活方式、力与美的永恒审美追求;进一步展现中国人民对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美好愿景。

易剑东:中国体育发展的逻辑、矛盾、挑战、机遇、希望都在参与国际奥林匹克运动的进程中不断深化,使我们能够更加认清体育体制和体育发展模式中存在的问题,不断寻求借鉴世界先进体育经验,发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特色,进而寻找到充分体现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引领体育运动向前迈进的正确道路。

当前,世界范围内的新冠肺炎疫情尚未得到全面控制,全世界需要一种积极的、光明的、温暖的、力量的象征,北京2022年冬奥会被赋予了更多的使命,正如国际奥委会主席巴赫所说“奥运会的举办实际上是我们在隧道尽头的那束光”。国际奥委会和中国以及国际体育界共同把冬奥会精彩地呈现给世界,就是这样一种象征。世界各地冰雪健儿齐聚中国,让世界的目光汇集于五环旗下和冬奥赛场,这本身就是体育人向全世界展示力量与勇气、团结与友谊、和平与进步、光明与希望的绝好契机。

值得一提的是,北京2022年冬奥会的举办,是世界冬季运动拓展新型热点区域的成果,也为世界冰雪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无数冰雪运动的利益相关者将从北京2022年冬奥会受益良多,国外的运动员、教练员、媒体、企业等纷纷在中国获得拓展业务的新机遇。中国的冰雪运动也在这个过程中突飞猛进,中国体育运动实现夏季和冬季、冰上和雪上均衡发展的可喜局面。

在壮大冰雪产业和户外产业的同时,中国人冬季生活方式也得以转型升级。寒冬时节,让全国人民广泛参与体育竞技,与自然做抗争,挑战自我,超越极限,是一种积极的生活方式,也提高了人体免疫力和人们的整体健康水平,有助于全民健康和健康中国建设。

孔繁敏:综观奥运会举办历史,没有一个同时举办夏、冬两季奥运会的城市。北京创造了奥运历史上的又一个“唯一”,成为世界上首座“双奥之城”,向世界表明了北京是具有特殊实力与魅力的体育文化之城。

北京冬奥会将秉持“简约、安全、精彩”的办赛要求,努力为世界奉献一届精彩、非凡、卓越的奥运盛会。借鉴以往举办奥运会的经验,2022年北京冬奥会必将进一步推动社会进步、民族自信及国家发展;推动北京基础设施建设、生态环境改善及京津冀协同发展;推动我国冰雪运动、全民健身运动及体育强国建设;推动奥林匹克精神的传播及中华文明和世界各国文明的交流互鉴。

在全球新冠肺炎疫情蔓延的大背景下,北京冬奥会展现出人类向美好未来进发的期望和理想,展现出全球合作的良好精神状态。如期举行本届冬奥会,不仅让本届冬奥会的历史意义得以凸显,也可以让世界看到中国发展的真实面貌。

王润斌: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北京成功获得2022年冬奥会举办权,将有利于中国体育及社会经济发展和世界奥林匹克运动发展相互促进,有利于促进中华文明同世界各国文明交流互鉴,让中国人民有机会再次为奥林匹克运动发展、奥林匹克精神传播作出贡献。”这为阐明和理解北京冬奥会的重大意义提供了总指引、总遵循。

一方面,北京冬奥会将为世界奥林匹克运动的发展作出卓越贡献。北京冬奥会申办之时,恰逢奥运会举办成本攀升、遭遇大规模的申办遇冷危机,中国肩负着负责任大国的使命,积极参与申办并坚定不移地推动各项筹办工作平稳向前,这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奥运会的可持续发展和奥运会在全球范围的公信力。北京冬奥会以“精彩、非凡、卓越”为总目标,以“简约、安全、精彩”为总要求,以“绿色办奥、共享办奥、开放办奥、廉洁办奥”为根本理念,在产品体验、场馆建设、赛事服务、商业开发、城市运行等诸多领域达到了高标准,也形成了奥运会筹办的中国气派与中国风格。

另一方面,北京冬奥会为中国发展进步带来了重要契机。从文化遗产角度来看,北京冬奥会在实现京津冀协同发展、带动三亿人参与冰雪运动、加强体育强国建设、推动奥林匹克精神的传播等多个领域都将起到推动作用。

承继奥运文化遗产 让奥林匹克精神永放光芒

中国社会科学网:我们应该怎样对待奥运文化遗产?

陈剑:奥运遗产是实现奥运会愿景的结果,包含所有通过举办奥运会,为公众、城市和区域发展以及奥林匹克运动创造的或带来的有形和无形的长期收益。其中,体现奥林匹克象征和艺术的文化元素是奥林匹克运动留给人们最具特色的文化遗产;举办奥运会而形成的奥运会场馆、体育设施及其相关文化附属设施,则是奥林匹克文化遗产的另一大内容。2008年北京奧运会和2022年北京冬奥会景观设计都深深地体现了我们的文化特色。其中的奥运会会徽、吉祥物、体育图标、奖牌、火炬等景观设计,都突出了东方文化的特色,为奥林匹克文化添上了一笔浓浓的具有东方文化神韵的笔墨。

奥运遗产属于当代城市文化和公共文化的范围,可从以下三个方面来承继奥运文化遗产。一是继续维护和使用好硬件实施。二是展示和弘扬奥运会带来的无形遗产。从历史的高度追根溯源,奥运理念特别是奥林匹克精神的传承不能孤立地局限于体育的范畴,而应将其视为人文精神、人类思想史和人类文明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需要特别注重展示和弘扬奥运会带来的无形精神遗产。三是北京冬奥组委与国际奥委会共同创新制定了《遗产评估体系(KPI)》和《场馆遗产计划通用模板》,作为一种共享遗产成为国际奥委会“知识传承”(Knowledge Transfer)的一部分,成为奥运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内容。

易剑东:国际奥委会和北京冬奥组委将北京2022年冬奥会遗产分成体育、经济、社会、文化、环境、城市和区域发展等7个部分,体现出对于冬奥会举办效应的高度关切。申办北京冬奥会七年来,中国有越来越多的人参与到冰雪运动中。冰雪运动场所大力改进,全国各地,包括海南、西藏等地都有冰场或雪场,冰雪运动在中国蔚然成风,成为一项新兴的体育活动方式、文化教育形式、休闲娱乐方式。从这个意义上讲,冬奥会的举办对整个中国的影响将远远超过冬奥会赛事本身,其效应也必然是长期的。我将其称为“不限北京”“不止2022”“不仅冬奥会”,这是我们对冬奥会遗产进行规划、管理的基本理念。

对待奥运文化遗产最根本的是做好战略规划,做好整体谋划和架构,摸清资源家底和结构布局,加强人才培养等等,使奥运文化遗产保护利用真正落到实处并持续产生效益。比如,像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国家战略,就要与北京冬奥会文化遗产的保护利用进行整体战略思考,促进环境、交通、信息、产业等各个方面的融合,把京张体育文化旅游带的发展引向深入,让河北张家口等地提升城市品质、服务水平和产业能级,这些都将是奥运文化遗产保护利用的重要抓手。

每个人都应该从奥运会中汲取精神力量,将其灌注到日常的生活和学习当中。有关部门应该加强资源统合和协同配合,让奥林匹克成为社会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使北京变成一个更开放、更包容、更有生机和活力的城市,使越来越多的国民通过参与体育运动变得更积极和更健康,使我们国家体育产业、冰雪产业、文化产业、旅游产业等相关产业都在冬奥会的促动下实现更高质量的发展。

与此同时,我们的奥林匹克教育示范学校和相关的教育文化资源,也应该利用冬奥会的契机持续扩大,把奥林匹克精神落实到日常的教育中,让孩子们的奥林匹克情怀扎实地嵌入日常生活和教育活动之中。

孔繁敏:文化遗产一般分为有形遗产与无形遗产、物质遗产与精神遗产或直接遗产与间接遗产等,主要涉及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问题。国际奥委会解释:“奥林匹克遗产指的是每一届奥林匹克运动会在举办之前、筹备期间和结束之后为主办城市、当地人民和奥林匹克运动创造的长期利益。”举办奥运会的目的不仅是要实现办赛精彩,更要为社会公众带来可以长期受益的奥运遗产。随着奥林匹克运动的发展,从国际奥委会到举办国家城市,越来越重视奥运文化遗产的保护利用。能否为主办城市留下积极丰厚的奥运遗产,已经成为衡量一届奥运会是否成功的重要指标之一。

北京冬奥组委从筹办伊始就高度重视遗产工作,充分考虑冬奥遗产传承利用,制定实施了北京冬奥会遗产战略计划。2021年6月发布的《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遗产报告(2020)》,总结提炼了北京冬奥会自2015年申办成功以来数年筹办工作所形成的遗产成果,重点呈现了促进中国冰雪运动普及发展、超前谋划场馆赛后利用、持续提升京张地区生态环境、促进京津冀地区协调发展、主办城市转型发展及引领社会文明进步。

传承利用好北京冬奥会文化遗产,关键在坚持可持续发展的战略并与实际工作相结合。以奥林匹克教育为例,北京冬奥会奥林匹克教育的重点是北京中小学,北京发布《北京 2022 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中小学生奥林匹克教育计划》《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遗产报告(2020)》也提到教育实施基本情况。教育部门持续推动“百万青少年上冰雪”和“校园冰雪计划”,推动中小学校将冰雪运动知识教育纳入学校体育课教学内容,支持“冰雪运动特色学校”建设,启动“北京市中小学生奥林匹克教育及冰雪进校园系列活动”,校外青少年冰雪活动日趋丰富。可以说,北京冬奥会筹办期是学校奥林匹克教育最闪光的黄金期。这其中一些教育内容在赛会之后要继续传承下去,让奥林匹克教育持续发光,促进奥林匹克价值观真正能进入学校课程,持续推进学生上冰雪活动,同时让奥运教育与学校立德树人、思政育人工作紧密结合,培养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

王润斌:我认为使奥运文化遗产得到充分保护利用,需做好四个方面的工作。首先,要全面识别北京冬奥会遗产。通过遗产专项工作,建立一套标准系统和分类系统,识别北京冬奥会的遗产,比如直接遗产、间接遗产,长期遗产、短期遗产,有形遗产、无形遗产等。其次,要准确测量评价北京冬奥会遗产。可以借鉴国际奥委会和往届奥运会遗产测量评价的指标体系,优化一套符合北京2022年冬奥会冬残奥会遗产评价的指标体系,来测量北京冬奥会遗产的规模、范围、内容、影响等。再次,要努力促进北京冬奥会遗产转化。要推动奥运会资源要素向遗产要素的转化,通过践行《奥林匹克2020议程》及《奥林匹克2020议程:奥运会新规范》关于奥林匹克运动改革的新要求,创新奥运会遗产工作新理念、新模式、新方法,为奥林匹克运动遗产工作提供“北京方案”。最后,要积极传承北京冬奥会遗产。冬奥会遗产实现路径的重要目标之一是要为主办城市、地区和国家留下长期的遗产,中国也要积极主动开展北京冬奥会遗产传承工作。比如,通过普及发展中国冰雪运动,推动全民健身,倡导健康生活方式,促进健康中国建设,使广大人民群众长期受益;搭建人文交流平台,促进开放多元的世界文化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交融,增进各国人民友谊,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出积极贡献!

结语

现代奥林匹克运动诞生以来,在世界范围内取得辉煌成就,获得广泛认同,并在国际社会交往和文化交流中产生了越来越深厚的影响。现代奥林匹克运动已然突破了单纯体育的范畴,成为促进人的全面协调发展、社会和谐进步、国际和平交往的重要纽带。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的举办,将在寒冬里再次书写下“一起向未来”的冰雪传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