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投稿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仰望星空的庞朴
来源:北京晚报 | 卫建民  2022年07月04日07:15

这几日天空澄澈,云朵堆锦,不断有人将自己拍的如画彩云发到朋友圈里。晚上,我下楼散步,抬头仰望夜空,见无数星星在眨眼。云朵间的闪亮星星,距离人很近,那些距离人很近的星星,我认识几颗呢?

突然想起王力先生《古代汉语》第四册里附有一张天文图,我曾细心读过。读图中星星的位置和名称,为的是避免学习古典诗文时犯常识性的错误,如把“七月流火”当成天气炎热的意思。

仰望夏夜的星空,我想的最多的,是庞朴先生发现的“火历”。

庞先生被下放到曲阜时,无书可读,他就坐在院子里“读天”,由此弄清了星座的位置,进而发现了古老的历法“火历”。他得出这样的结论:在阳历、阴历,即古人根据太阳、月亮的活动规律制定的历法前,还有一个根据太阳系之外的恒星“大火星”的活动规律制定的“火历”。伴随地球围绕太阳公转,大火星在不同时间出现在天空的不同位置。庞先生的发现如若广泛发表,我国一些传统的节日及其民俗怕是要修正了。以我的家乡介休绵山为例,寒食节传为纪念介子推,可根据庞先生的考证,寒食节在介子推以前就存在,是古人用来纪念天上的大火星的。人类认识和利用火,继而钻木取火,按恩格斯的论述,是人类学会支配一种自然力,这是人与动物的区别所在。远古时代,火很珍贵,人们看见天上的大火星,认为应该“更火”,便灭掉现存的火种,再钻木取新火。在新火没钻出来之前,就要吃冷餐,又名“寒食”。这个风俗习惯在魏晋时期还存在,过去的农村人家供奉灶君,也体现出对火的崇拜。

一个普通的大学教师,且为“戴罪之身”,他坐在院子里,不是驱蚊消暑、自伤身贱,而是抬起高贵的头颅仰望星空,大读无字之书,还有了哥白尼式的科学发现!壮哉!丁伟志先生在谈到庞先生时说:“我们这群生于忧患的一代人,即使是天赋极高的庞朴兄,要基本上靠着自学去攀登高不可及的中国古典文化的顶峰,该是何等艰难。难能可贵的是,庞朴兄一朝立志,便下定决心,不畏艰难,踏上了这条登山路。他执著,他投入,他韧性十足,数十年如一日,无怨无悔,从不懈怠。”庞先生的天赋高,这是从他老同学嘴里说出来的话。当年,庞朴和丁伟志同时被山东大学推荐到中国人民大学读研究生,他们俩学的都是马克思主义哲学,毕业后又在同一个单位工作,是“同学+同事+朋友”的关系,相互非常了解。我读庞先生的著作,发现他引用马克思和恩格斯的论述恰当、精准,不像一些人只是“硬塞”几条语录,给自己毫无意义的论文搽一层白粉、抹一嘴口红。庞先生引用经典作家的论述,是为了完善他的思想方法;他的论著,是博学之、深思之、明辨之的成果。像他这个年龄的学者,有的根本不会使用电脑,有的只懂一般操作,庞先生不但很早就使用电脑,而且精通,一些年轻同事遇事都要向他请教。庞先生研究中国的辩证思想史,还精通逻辑学,从逻辑入手“解析”电脑,高屋建瓴,手下的键盘和面前的屏幕皆为雕虫小技,又有何难!

庞先生的《儒家辩证法研究》一书,文字不长,切住儒家思想的辩证法,站在哲学的高度,是研究儒家思想的一个高峰。此书一出,两千多年来的注经、讲经变得别开生面,使读者得以准确、全面地理解儒家思想的真髓,不再在字句里纠缠。其中他对“中庸”的阐释,回答了为什么“极高明而道中庸”?作为方法论,中庸不是平均值、不是依违两可、不是左右摇摆,而是“一分为三”的矛盾统一。他从古文字来考证,认为儒家的“与天地参”,“参”训为“三”;道家是一、法家是二、儒家是三,“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道家认为宇宙是太一,法家认为矛盾是不可调和的、对立的、你死我活的,儒家则用“三分法”。“卵有毛”和“鸡三足”,正是辩证逻辑的形象描述。庞先生读研究生时修习马克思主义哲学,他对毛主席的著作很熟悉。论“一分为三”时,他引用了“凡是有人群的地方,就有左中右之分”,其中便包含“一分为三”的方法论。我进一步想到,毛主席在对国际关系的论述中,尤其是在制定外交政策时提出“三个世界”的划分,是否就是“一分为三”方法论的具体运用?有人认为“三个世界”的划分需要再讨论,但在冷战时期,我国进入联合国靠的是穷朋友帮忙,由此证明了“三个世界”理论的正确,这是谁也无法否定的外交史。

《儒家辩证法研究》分仁义、礼乐、忠恕、圣智、中庸等几部分,儒家思想所涉的范畴,基本都以辩证法进行了讲解,是一家之言。另外,《中国文化十一讲》一书以广大的眼光,观照中国哲学思想形成的历史文化条件。这两本书并读,可较为全面地了解庞先生的学术成就。如果想更加全面地认识庞先生,还可读一读《庞朴学术思想文选》。

庞朴生前是活跃的学界中人,在一些书院的讲堂里,经常能看到他谈笑风生的身影。晚年,他受母校之邀,回山东大学讲学、著述,最后在母校的怀抱里辞世。我读过一篇文章,说庞先生因为“历史问题”,到年老时出现了幻觉,他认为自己居住的地方被人监视,甚至怀疑保姆也在监视他。我读之怆然:昔日依靠超强意志力压下去的无处言说,仍旧残存在潜意识里,那是他永久的疼痛与伤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