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投稿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烟驿:生活是修行,写作是救赎
来源:《诗探索》 |   2022年08月01日10:27
关键词:诗歌 烟驿

原标题:专访||诗人烟驿

2016年在山大文学院进修

 

1、 你是从哪一年开始诗歌写作的?最早激发你写诗的灵感是什么?

上初二时,与女同学去村东小辛河玩,初夏的风柔和惬意,天空有几丝流云,四野寂静。河岸上槐树叶子罩着浓荫,干净平整,我们脱了鞋子走来走去,脚板感受着地面的微凉,心如河水荡漾。后来在方格本上写下几行断句,具体内容记不住了,但是,感觉一直清晰。最初的无意之作,开启了用断句表达的形式,严格说并不是诗,只能算诗的意识,诗的雏形。

2015年秋天,周日早晨醒来,习惯躺在床上读书,突然冒出一个句子“我的信你要细读”,我记在手机上,然后下一句又出现了,就一句句记下来,直到最后一句“诗经背后,我留了一条上山的路”出现,才算结束。从那时候开始,每天都写一首或者几首,虽然并不懂诗歌应该怎样写,怎样的诗才算好诗,但是,诗歌却进入生命中,开始大量阅读,写作。诗,成为我痴迷的表达形式,也是我与世界对望的窗口。

2、 请选择2—3位对你的诗歌创作最有影响的古今中外诗人或艺术家。

如果说最初让我爱上诗歌的人是琼瑶,是不是会被笑话?但是我说的是真话。初中时读琼瑶小说,总喜欢把里边的诗词抄到笔记本上,每天翻看,唐诗宋词的美让我迷醉,那里有狭窄生活之外的广阔天地,有触动心灵,激发想象力的精神世界。有壮怀激烈,有至真至纯,有立体的,深层次的对自我生命的思考,补充,有浪漫的对美的描述再现。

2015年开始写诗,阅读了北岛翻译的《时间的玫瑰》,里尔克、陀思妥耶夫斯基、布罗斯基一大批西方诗人陆续进入视野,在翻译的诗歌中,我学习把平常意象带入诗歌,陌生化处理生活俗常,寻找到新的角度与语言表达。

在写与思考中摸索了六年,真正清晰知道一首诗好,好在哪里,是2021年林莽老师对我诗歌的一次评析。突然意识到以前对诗歌认知的模糊与虚妄,一直在诗的门外徘徊,一些自以为是诗的虚假感受,都没有抵达诗的朴素本质,就像隔靴搔痒,无病呻吟。当林老师指着我的诗问我每一句之间,整体之间,内在逻辑是否存在,表达是否清晰,句子是否熨帖,我大汗淋漓,静静反思了一周,理解了好诗需要真实情感,情感需要具象承载。而语言是成败的关键。

3、你写诗一挥而就,还是反复修改,还是有其他写作方式?

两种情况都有。但是一挥而就不需要改的诗,往往比较满意。大多时候是有了感觉,写下来,然后再去反复修改。有时候,修改完之后变成了另一首诗。我经常说:好文章是改出来的,诗歌也是。修改也是提升过程,让思维更清晰,更开阔,语言更准确,有张力。

我的诗歌写作经历一波三折,一个人在阅读思考中不断摸索寻找。一首好诗的样子,是寂静的湖畔,石头,沾满露水的落叶,冰凉的湖水,薄雾中树梢上跳动的火焰。当我第一次读到辛波斯卡、斯奈德、卡佛、甚至是卡夫卡、鳄鱼街,他们给我带来惊喜,新奇。把感觉与意象带入李白、辛弃疾、李清照、陆游、苏轼、柳宗元这些自小喜欢的诗词认知中,成为我诗歌审美主调,孕育内在的诗意。

我是个浪漫的人,这与先天有关,也与后天生活环境与经历有关。喜欢一切美的、明亮的、温暖的事物,会随手写出几个句子,放在笔记本上,过一段时间翻出来补充完整。

4、你如何看待生活、职业与你诗歌写作的关系?

昨天被写散文的朋友指责,生活占用了太多精力,对写作是种浪费,我忍不住反驳,每个人都不一样,对于我来说,家庭责任,社会责任,都要去尽,然后才是写作。写作是自我的东西,只能压榨仅有的个人时间,成就自己的梦想,安慰自己斑驳的心。生活是修行,写作是救赎,是自我修复。

我喜欢古典神话,羡慕句芒“鸟身人面,乘两龙。”

我是脑子比较小的人,一次只能做一件事,心里最多能装两件,不然就宕机。所以,只有生活安定才能静心写诗,有时候杂事太多,便无法进入诗境。总以为诗是敏感的蜻蜓,不会停落在摇晃的枝头上。而我对环境的适应力又很弱,一点变动都让我不能安静。

职业对于写作倒是没有影响。我在联通公司做技术支撑,平常就是跟机器打交道,硬件、软件、代码、指令,复杂却机械化,常见的三两个同事都在一起工作了二十多年,彼此熟悉,交流比较少。工作环境单纯,养成了与人简单直接的交流模式。工作之余读书写作,没有深交的朋友。我很少把工作中的人事写到作品中,可能是太单调,也可能是太熟悉。

诗歌让我强大,对于一些世事能淡然处之,不过于焦虑纠结,不与人计较。诗歌让我内心丰盈,可以一个人独处,蛰伏在生活中,享受寂寞与无聊。

5、你关注诗歌评论文章吗?你写诗歌评点、评论和研究文章吗?

偶尔关注,特别是关于喜欢的诗人的评论,看看专业评论者眼里对诗歌的剖析是否跟我一样,他们对诗歌评判的角度与标准是否能给我启发。我自己对诗歌理解太浅,不够评论资格,也没写过评论。诗歌评论是一个独立庞大的门类,并不是会写诗就会写评论,就像会写评论的不一定会写诗一样。

6、你如何评价现在的中国诗坛?

成长阶段,就像春天一样,芜杂,蓬勃,各种探索尝试。好诗需要时间检验,流派很重要。诗人就像长蘑菇,会有成片生长的现象,这与大氛围中相互鼓励,相互督促有关吧,当然也有相互提携、扶持、推荐有关。写好诗很不容易,因为大多数都是自学成才,诗歌很少有教程,也没有规范成熟的辅导班,一些基础的写作经验教材都极少,每个人都在自我试错中成长。

目前的诗坛需要一个评判标准,即便不是绝对的。就像《二十四诗品》这样的作品,让写诗的人有一点概念性框架,让初学者有一点规律可倚仗。

林莽老师曾经编过一本小册子叫“诗歌公式”,讲一些最基础的东西,可惜并没有推广开,也很少有初学者能认真研读。

7、请写出你认为最重要的三个诗歌写作要素。

真切的生命感受力、语言与通感天赋、要命的喜好。

8、请提供你自写作以来的几首代表作题目,并注明写作年代。

算不上代表作,感觉自己刚刚摸到诗歌的门框,这些只是被朋友不断提起的诗,也有被老师们肯定过的,让我觉着可能好一些。总觉着自己的诗歌一直在路上,明天的可能会更好一些。

《我的信你要细读》2015;《幸福有些晚到的想法》2015;《吸烟的人》2016;《纸壳做的》2017;《夏夜冥思》2018;《磨刀人》2020;《抱瓶人》2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