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投稿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走进中国网络文学的五大热点
来源:《社会科学战线》 | 欧阳友权  游兴莹  2022年08月04日08:43
关键词:网络文学

互联网的无远弗届与时下疫情“地球式存在”给网络文学提供的“生存夹角”,让中国网络文学持续行进在深耕与拓新并举的孜孜进程中,并通过创作“破圈”、IP开发、出海布局、行业治理和理论批评的稳步推进,形成了一系列热点现象,彰显出网络文学在新时代的姿彩和愿景。

一、网络文学创作临“变”而“动”

1.创作“破圈”进入热点赛道

在商业模式驱动下,网络类型化小说累积起堪称浩瀚的作品,但在历经十多年“爆发式”增长后,近两年开始呈退潮和异变之势。临“变”而“动”,走出类型窠臼,摆脱套路叙事,是许多“头部创作”的制胜之策,也是行业竞争的热点。于是,“破圈”便成为当下网文界的一个热词。什么是“破圈”?不同使用者的所指可能有所不同,但其基本含义有二:一是传播意义上的“破圈”,二是创作套路的“破圈”。传播“破圈”是说网络文学摆脱“圈地自萌”,其作品的功能开发和影响力“破”至“圈”外,如融媒体语境下读者群体以“社交共读”来表达追更之后的即时联动,进而演变成虚拟趣缘圈、书友圈、角色圈等圈层丰富、用户黏性强的垂直用户社区,让传播范围不断拓展;或者网文IP版权开发为文创产品后,实现文学与影视、游戏、动漫、出版、演艺、周边等全版权衍生,形成从“文”到“艺”、从“艺”到“娱”、从“娱”到“产”的圈层互渗,走向“泛娱乐”和“大文娱”的文创“破圈”。创作套路上的“破圈”,是指网络文学创作者从题材选择、故事创意、叙事方式等方面打通各种题材之间的壁垒,追求艺术创新,突破既有惯例,摈弃约定俗成的老套路,让作品以“泛类型化”形态彰显出“陌生化”或超越性的新风貌。本文所说的“破圈”是指后者,即创作“破圈”。如言归正传的《我师兄实在太稳健了》创造了网文界的“稳健流”,在叙事技法上既有“穿越+凡人修仙”剧情线,又有“洪荒+苟”的反套路;既具有大量二次元梗带来的动漫式轻喜剧风格,又有洪荒流网络小说全新的叙事策略与体系设定,创造了让读者耳目一新的神话封神题材轻喜剧小说,这便是一种网文创作的“破圈”笔法。

网络创作“破圈”早就存在,如血红2004年创作的《升龙道》写“都市+仙侠”,2005年萧潜的《飘邈之旅》开“东方仙侠”之先河,丛林狼的《最强兵王》《战神之王》等将玄幻小说的“打怪升级”转换为英雄成长的“战力叙事”等,都是一种“破圈”。不过近两年类型小说创作的“破圈”之风已进入“共识收割期”,那些“爆款”之作几乎都是以“破圈”之功而引人关注。以2021年几种头部小说为例,连载于起点中文网男频头筹《大奉打更人》(《卖报小郎君》),在传统“男频”叙事的基础上,跨越多种故事元素融合创新,开辟出升级流叙事套路之外的探案、搞笑、仙侠、政斗等“综元素”文学形态,娴熟的“破圈”玩法引发热烈反响,成为年度“现象级”大作。2021年8月完结时,创造了起点中文网最快10万均订、仙侠第一本10万均订、高订记录创造者三项记录,获500万推荐票、50万收藏,登上起点首页完本封推。天蚕土豆的《万相之王》不仅是一部热血升级的“爽文”,作者在东方世界的故事之中还加入了更为年轻化的幻想风格,以套路“破圈”开创了区别于纯东方玄幻的全新的“幻想风”。猫腻的《大道朝天》创新性地将东方修真与未来科幻结合在一起,打破了传统网络修真小说的叙事模式,开网络修真小说叙事新风,尚未完本(截至2021年11月28日)即获500万推荐票、30万收藏、2000万点击。会说话的肘子于2021年创作的《夜的命名术》,在科幻外衣下包裹着赛博朋克、穿越、冒险等多重元素,将少年感、赛博风与硬科幻集于一身,2021年6月1日上架时,创造了5分钟首订3000、1小时13 500、12小时35 000、21小时53 000的订阅新记录。还有,跳舞的《稳住别浪》写都市异能,主线是让一位地下王者重生到20年前完成一个个匪夷所思的任务,却并不局限于“王者重生”“战神回家”的老套路,而是着力写出男主“浪”出人生的多种可能性以及人性的丰富性和复杂性;黑山老鬼的《从红月开始》融合仙侠与都市,创造了少见的“诡异流”精神妖怪形象。在“女频”小说中,叶非夜的《你的来电》将时下热门的甜宠、电竞、电信安全等多元素材巧妙融合,让言情故事渗入更为丰富的生活场景;沉筱之的《青云台》把言情+悬疑、科幻、权谋、武侠、职场等新元素融合创新,托载古意与情致,一举破开古言窄化格局,呈现言情故事的多维镜像和人性光影的斑驳摇曳……时下的网络小说,仅靠沿袭“打怪升级”“菜鸟逆袭”或“甜宠虐恋”“腹黑宫斗”的传统套路已难以出头,“破圈”创新才是新的“王道”。我们看到,近两年诸如“次元系”“动漫风”“游戏粉”“治愈系”等热门元素“破圈”融通已奔逸绝尘,成为打开“头部之门”的密钥。

2.现实题材作品镌刻时代“指纹”

自2015年主流媒体倡导现实题材网络创作以来,“玄幻霸屏”现象大为改观,越来越多的网络作家选择从现实生活中找寻创作灵感,把笔触延伸至历史的深处与现实生活的末梢,让作品留下浓郁的“烟火气息”,镌刻当今时代的清晰“指纹”。这两年的原创作品中,抗疫医疗、脱贫攻坚、圆梦航天、乡村振兴等体现主流价值观的时代话题成为创作的热门主题,改革开放、打工、婚姻、教育、中年逆袭、职业职场等位居网文现实题材作品关键词前列。其中比较典型的作品有:表现改革开放历史潮动的如《浩荡》《破浪时代》,表现“大国崛起、中国制造”主题的《大国重工》《女机长》,描写脱贫攻坚的如《致富北纬23度半》《华年时代》,写科技兴国的如《北斗星辰》《大国机修》,书写同心抗疫的《樱花依旧开》《共待花开时》,表现社会乡土的如《故巷暖阳》《奔腾年代——向南向北》,反映职业职场生活的如《大医凌然》《火车浜7号:疯狂处女座》,等等。据统计,仅2021年,现实题材作品在各网站年度新增签约作品中的占比就已超过60%。

在各类优秀网络文学作品榜单中,现实题材作品频频霸榜。许多“现实向”文本书写大时代中的小人物,展现中国在各领域取得的伟大成就,以及新时代国人的精神风貌。七猫中文网举办现实题材征文大赛,以“讲好中国故事 讴歌伟大时代”为主题,以“百年华诞”“强国之志”“民族故事”和“最美家乡”四大题材为方向,旨在挖掘与时代同频共振、抒发家国情怀的优秀作品。胡说的《扎西德勒》一举斩获大赛最高奖“金七猫奖”,该作品讲述援藏干部们响应党中央的号召,将青春奉献给藏区人民,努力帮助藏区脱贫致富的故事。斩获“最佳IP价值奖”的《北斗星辰》和“优秀作品奖”的《狮舞者》,在赛前已入选中国作家协会重点作品扶持项目。2021年举行的“第五届现实题材网络文学征文大赛”,共有19 256人参赛,同比增长40.6%;参赛作品共计21 075部,同比增长42.4%,参赛作者和作品数量均创新高。获奖作品中既有反映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观叙事,也有落地讲述平凡人的不平之事。比如《故巷暖阳》描绘了普通基层社区工作者群像,《致富北纬23度半》讲述几代人深耕脱贫攻坚、实现个人理想的伟大抱负,《洋港社区》铺展社区建设全貌,《婆家三十六丈厚》展示当代女性成长史,《南海一家人》体现匠心精神等,它们均以“了不起的平凡人”为视角,描绘行业图景,体悟人生百态,以沉淀式优秀品质,推动网络文学现实题材迈向精品化和主流化。

2021年恰逢建党百年,现实题材创作也因此迎来高光时刻。上海市作协举办“红旗颂——庆祝建党百年·百家网站·百部精品”征文活动,《大江东去》《浩荡》《复兴之路》《大国重工》《流金时代》《扬帆1980》《国家记忆:一本共产党宣言的中国传奇》等百部网络小说上榜,体现了网络文学与我党百年历程的发展史、与我党领导中国人民的奋斗史息息相关,也与我们的时代主潮、历史进步同频共振。在政府引导、作家努力和网站加持之下,网络文学已经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网络作家成为新时代建设文化强国的重要力量。

3.科幻网文旁逸斜出,势头强劲

科幻小说的升温是当下网络文学的另一亮点,可圈可点的科幻网文旁逸斜出,展现出强劲的增长势头。据阅文集团联合上海科技报发布的《2021科幻网文新趋势报告》显示,现在科幻品类已稳占阅文平台网络文学类别的TOP5,累计有超过51.5万创作者在阅文旗下平台创作科幻网文,2020年相比2016年增长189%,有超过22%的白金作家创作科幻作品,“90后”成为科幻领域的中流砥柱,占比超7成,其中Z世代(“95后”“00后”)占比超过58%,2021年8月起点平台的月票榜TOP10中,科幻题材占了四席。从受众角度看,有42%的读者追更科幻网络文学。无论是在作者、题材还是读者群体,科幻类网文作品都呈年轻化、扩大化趋势。我们看到,会说话的肘子的科幻新作《夜的命名术》成为超级爆款,打破多项历史纪录。天瑞说符的《我们生活在南京》将真实现实与科幻虚拟并陈,把故事设定在“南京”这座真实的城市,使传统科幻的严谨故事与网络小说的轻松爽感相融合,让读者既有代入感又有离间感,获得一种别样新奇的阅读体验。网文读者对科幻文的关注度很高,他们自发担任“野生课代表”,形成了“科普氛围组”,在线整理知识点,如为《学霸的黑科技系统》答疑解惑,有无线电爱好者在《我们生活在南京》书评区为网友解释专业名词的意义和用法。网络科幻小说还频频斩获科幻领域的重磅奖项,如彩虹之门的《重生之超级战舰》、最终永恒的《深空之下》、天瑞说符的《死在火星上》、火中物的《千年回溯》……先后获得中国科幻银河奖“最佳网络文学奖”,进入中国作协网络文学影响力榜等。

中国网文的科幻题材从星际文明到尖端科技一步步走向文学网坛前沿,现在已初现繁星满天之势,星际穿越、无限流、赛博修仙、机甲战争、时空穿梭、进化变异、都市科幻、赛博朋克、末世危机、未来世界、科幻种田文……科幻类型迭代发展、作品形式不断创新已呈流行文化先锋之势。科幻题材的魅力在于人类对未知和可能从不停歇的探索,传统科幻母题能够接纳多元素的文学素材创新融合,这也是科幻题材网文能够爆款频出的基本条件。

二、网文IP开发创新“解题思路”

1.“IP轻衍生”同步开发成版权营销新潮流

人口红利高峰消退,作为产业发展的网络文学,其经营重心开始从线上订阅、打赏、月票和有限的广告营销,向IP分发改编产业链的中下游转移,从文字在线传播的文学,走向音视频(影视、游戏、动漫、演艺、有声)和纸介出版(图书、报刊)的全媒体传播。这一产业链延伸过程走到现在,不仅“下游倚重”趋势愈发明显,还出现了新的改编类型——轻衍生作品。

所谓“IP轻衍生”指的是在IP衍生开发中,通过低成本、短周期的“轻”产品改编开发模式,形成符合互联网消费的IP运营和变现方式,包括微短剧、有声书、漫画和视频漫剧,等等。通过打造“网络文学+轻衍生”方式,低投入、高产出的精短新品有效放大了网文IP的传播效益与市场价值,这种极具针对性和创新性的生产经营模式正成为网络文学新的引爆点。

仅以“IP轻衍生”的微短剧为例,2021年被称作“微短剧元年”,有一批网络微短剧成为爆款。如由《快穿:病娇男主他又吃醋了》改编而来的微短剧《这个男主有点冷》凭借两分钟一集的叙事空间,几乎每集都有或反转或高甜的高爽剧情成为年爆款黑马爽剧。《今夜星辰似你》《恋爱之前爱上你》《分手之后爱上你》《老四的快乐生活》《大唐小吃货》《给你我的独家宠爱》《滚动吧,小齿轮》《池塘怪谈》《我的秘密》等均赢得市场高光,可谓流量与评价双赢。相比文字阅读,短视频具有“抢眼”优势,以及制作成本低、周期短、娱乐性强等特点;相比网台同播的长剧,还具有剧情选点灵活、择优破局方面的先机,在当前用户内容消费需求多元化,以及抖音、快手等短视频平台的迅速崛起、5G智能手机日渐普及的媒介环境下,微短剧将让网文IP衍生大有可为。由于网络短剧改编投资小、风险低、节奏快、准入门槛低,短短几分钟内就可以演绎一段完整的故事,很符合“碎片化”消费的特点,能够迅速占领不少年轻人的生活间隙,通过短、优、快的内容与受众建立起多维的有效连接,因而吸引越来越多IP产品提供方加入。如米读2020年与快手达成战略合作,实施IP短剧孵化计划,短剧数量已达38部,相继推出了《权宠刁妃》《河神的新娘》《我的契约男友》《国民男神是女生》等改编短剧作品,全网播放量超34亿,环比增长70%,全网粉丝总量超1600万,环比增长18.75%,IP内容源头作品在微短剧大爆之后也得到复热,《秦爷的小哑巴》上线第二天,原著新增阅读人数涨幅515.3%,作品日收入涨幅194.4%。中文在线先后在快手推出了《霸婿崛起》《我不想陪仙二代渡劫了》《他熠熠生辉》《律政佳人》等多部微短剧,与快手达成IP授权、短剧孵化的深度合作模式。掌阅科技入股等闲短视频制作公司,达成合作意向,双方成立西安阅闲文化传媒有限公司,发布数百部微短剧拍摄计划,打造微短剧内容矩阵MCN,为掌阅自持IP的增益打造流量阵地。腾讯视频2021年12月22日在北京举行的微短剧发布会上,发布了业内首个微短剧品牌“十分剧场”,开启微短剧的内容化布局,可见“IP轻衍生”已成为网文版权开发的新风口。

2.结盟影视平台,共建IP生态业务矩阵

网文界都清楚,网站平台订阅瓶颈的突破除文学以高品质内容生产留住用户外,必须推进优质IP向下游辟疆拓土,与影视制作平台结盟,构建IP生态业务矩阵,由产业链布局产业集群,从而实现“1+1大于2”的增值效应,这是网文IP开发最具创新力的“解题思路”之一。

结盟影视率先破局的仍是阅文集团——2020年10月,腾讯影业、新丽传媒、阅文影视三个影视主体宣布携手,被业界称为“三驾马车”,它们联动更多合作伙伴,包括短视频平台、长视频平台、网文平台等,激活影视这个IP核心引擎,产生“放大器”效应,共同为IP产业链注入更大动力,实现“从好内容,到内容产业,再到内容产业链耦合”的三级跳。三家公司依托阅文强大的内容(文学)储备和生产能力,拟制作“时代旋律、东方故事、青春能量、次元破壁、国际探索”等六大文化产品系列56部作品。《庆余年》《从前有座灵剑山》《赘婿》的成功,让企业更有信心大力度加入IP影视化产业,推动探索创意生态化与制作工业化,打造中国特色IP产业链,让优质IP在生态内流转,为后续的开发蓄力。2021年6月,阅文发布了《1921》《人世间》《心居》《赘婿》第二季等70个影视项目,腾讯集团副总裁、阅文集团首席执行官程武说:“影视产业的特殊,在于它既是创意的、工业的、商业的,也是文化的、艺术的,更是社会的、生活的。这些丰富的属性和影响因素相叠加,让影视作品的创作变得日益复杂且难以预测。”如何在高度不确定性中寻找笃定感,一些大型网站平台通过对行业的观察与实践,正在积极寻找更为有效的“解题思路”。如中文在线与快手在2018年就达成战略合作,前者储备有海量的原创作品,可以为后者提供IP内容资源,而后者则对内容进行二次开发、改编及推广,既丰富了大众文娱市场,又能扩大作品的传播力。2021年7月,凤凰互娱与山影集团达成战略合作,以“文影互动”完善IP全版权运营开发链条,增强文学IP开发变现能力。还有,米读与微视、芒果等视频平台充分联动,达成多个内容要项为自己的IP流量充容。字节跳动入股掌阅科技,万唯影业与趣阅科技达成战略合作,以及晋江文学城与B站的战略合作,番茄小说联合抖音共同推出“番茄IP改编合作”等,都是文学网站结盟影视视频平台,以新的业务矩阵破解网文IP开发难题的成功案例。

3.网文产业链“下游倚重”有待“制作精良”

网文版权市场建立后,IP产业链的“下游倚重”已成行业共识,但改编实践中“名作扑街”现象并不鲜见,其根本原因是版权分发后的二次创作出现短板,因为只有达成“思想精深、艺术精湛”与“制作精良”平衡与统一,才能让“大IP”产生大绩效和大影响。

据艾媒咨询的数据显示,2020年中国网络文学的市场规模达到了210亿元,而其潜在的市场高达千亿,网文IP上下游大文娱产业的总产值累计超过1万亿元。另有统计,近两年热度最高的100部影视作品中,有42部为网文IP改编,撑起内容源头的近半壁江山。然而网文IP跨界运营不仅存在门槛,还有如何改编制作、资源磨合利用等问题。阅文集团财报显示,2021年上半年在线阅读业务收入25.4亿元,同比增长3.4%,而版权运营及其他收入同比增加124.5%至18亿元,其中,来自IP运营的营收有17.4亿元,这种盈利后移的出现,就是得力于电视、网剧、电影、IP授权和自营网络游戏业务的增长,这一块的营收同比增长129.%。随着内容、平台和产业生态的格局演变,阅文、掌阅、中文在线为代表的网文巨头已经意识到,网文IP改编产品的早期红利期已过,影视、动漫、游戏等多领域布局的IP生态链构建才是开启未来IP市场战局的钥匙,行业的未来应该回归到孵化优质内容、追求精良制作以提升IP附加值和泛娱乐产品增量上。近年既叫好又叫座的网文IP改编剧如《赘婿》《司藤》《山河令》《你是我的荣耀》《你微笑时很美》《雪中悍刀行》《开端》等,为“制作精良”的“马太效应”提供了佐证。

霍尔的“解码理论”认为,大众消费者并非单纯的文化商品意义上的被动接受者,而是能够生产意义和“解码”的主动者。网文IP改编的受众群体自动加入“社会效忠从属关系”,选择“入坑”哪部网络小说即选择网文IP的商品从属关系,想要通过粉丝经济的“符号消费”来牟取利益,就需要回归网文IP文化产品的精品化。

三、网络文学海外传播升级迭代

1.延伸传播半径,完善全球布局

依托“一带一路”的政策扶持和网文出海企业的竞相开拓,中国网络文学海外传播的版图正以亚洲、北美为圆心迅速向欧洲、日韩、非洲、拉美等各地区拓展,目前已覆盖全球五大洲的大多数国家和地区。在印度尼西亚、新加坡、泰国、菲律宾等东南亚国家和美国、加拿大、英国、法国等欧美国家,中国网文出海的传播成效最为显著,已聚集了稳定的粉丝群落,建立了自身的影响力。在“一带一路”沿线的亚洲、非洲以及拉美国家,中国网络文学也在搭建各种出海渠道,培养当地的网络文学市场。据《2021年中国网络文学出海报告》显示,中国网络文学在海外进行投放的地区呈现明显的多样化趋势,除了东南亚、美国两大成熟市场,在亚洲其他地区、俄罗斯、西班牙语区、葡语区等均有投放,从网文出海多语种市场的用户数量和收入情况看,英语排在第一梯队,西班牙语排在第二梯队,其后分别是葡萄牙语、法语、俄语和印尼语。在中国网络文学的海外读者中,来自欠发达地区的读者占比为81%。中国网络文学在各地区的传播进展因当地文化背景和产业业态的不同而有所差异,但总体呈现出向好的态势。

2.出海模式输出创造新业绩

中国网络文学海外传播从实体书版权输出开始,经历了线上网文外译推介、网文IP改编作品的多媒体传播后,已进入整体经营模式输出的新阶段。有数据显示,2020年中国网络文学出海市场规模增速为145%,规模达11.3亿;用户规模增速160.4%,达8316.1万人。2021年市场规模翻倍增长,海外用户规模达到1.45亿人。在资本市场和主流平台抢滩网文出海市场的加持下,网文出海早已脱离单一的内容输出,大型平台已将成熟的中国网络文学商业模式带入海外市场,陆续建立起海外文学阵地,吸纳异域本土作家加入平台进行网络原创,创作了具有本土人文风情和文化形态的网络文学作品。根据facebook网文漫画白皮书的数据,2021年中国网络文学海外读者数量以24.7%的增长率,增至4935万。截至2021年底,中国网络文学作品的海外下载量达10.7亿次,增长了20%。中国企业累计向海外输出网文作品达1.6万余部,Moboreader、Dreame、BabelNovel、Novelbee、Kiss等各类网文出海App类纷至沓来,小说出海已进入新赛道。

在出海方式上,中国开创了“内容出海”与“生态出海”双线并行的模式。现在,内容出海方面已有90余家文学网站参与网文作品的海外输出;生态出海主要是壮大海外原创内容规模,2018年4月起点国际(Webnovel)开放了对海外用户创作功能,短短几年,海外网络原创作家人数接近19万,覆盖200多个国家和地区,同比增长130%;由本土语言进行创作的原创作品超28万部,同比增速120%。出海网站还将我们的付费阅读制度推向海外,并积极推行和探索多种商业模式。可以说,中国的网络文学不仅为世界提供了“中国方案”,还成为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展示中国文化软实力的一个重要窗口。

3.AI技术助力翻译升级

原创出海和翻译出海是中国网络文学内容出海最基本的方式,中国网络文学作品体量巨大,翻译难度和耗费成本都很高,翻译的时间周期和译文出品速度常常难以保证。2018年7月,推文科技(www.tuiwen-tech.cn)推出的人工智能(AI)翻译系统在网络文学翻译领域大显身手,该系统利用AI翻译程序,可使行业效率提高3600倍,成本降低到原来的1%,能够全自动监测、抓取、翻译和发布获得版权的中文小说,有利于提高网络文学出海的效率和质量。中国文化博大精深,网络文学特有名词尚缺乏统一规范,作为译者既要考虑小说的可读性又要保持上下文的内容连贯性,无形之中增加了翻译时间成本,减缓了网络文学作品的更新速度,并且因无法满足读者的追更要求而影响读者的粉丝黏性。如英文中“你”和“您”不分的情形该如何处理?玄幻仙侠类作品中常出现的“阴阳五行”“太极神功”“六道轮回”“气”“道”等中国文化中特有的术语在外译时如何准确表达?针对这些情况,推文科技的AI翻译系统设立的语言数据库可以较好地解决这类难题。

AI 翻译正逐步成为未来网文翻译的发展趋势,它有效助推了翻译升级,各网站平台正通过协同构建 AI 翻译系统对网络文学内容的理解图谱,提高网文翻译行业术语的准确性。未来AI翻译+审校人员的查验模式将成为中国网文出海的主要翻译趋向。

四、多措并举打造网络文学“绿水青山”

1.根治行业乱象,矫正网络文学走向

第48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21年6月,中国网民规模达10.11亿,较2020年12月增长2175万,互联网普及率达71.6%。在各项互联网应用中,网络文学用户为4.61亿,网民使用率为45.6%;网络视频(含短视频)用户9.43亿,使用率为93.4%;网络音乐用户6.8亿,使用率为67.4%;网络游戏用户5.09亿,使用率50.4%。基于庞大的人口基数,中国已成为全球最为庞大、最具生机的数字社会体,互联网与每个人的日常生活难以分割。与此同时,互联网从业人员的素质良莠不齐,行业无序生长,出现了诸如个人信息泄露、大数据杀熟、不当言论扩散、虚假夸大宣传、不公平竞争等种种行业乱象,对人民切身利益及社会和谐稳定造成严重危害。

针对这种情况,中央多部门部署加强文艺评论和开展文娱领域综合治理等工作,陆续出台《关于加强新时代文艺评论工作的指导意见》《关于进一步加强“饭圈”乱象治理的通知》《关于开展文娱领域综合治理工作的通知》《关于加强网络文明建设的意见》《关于进一步压实网站平台信息内容主体责任的意见》等一系列文件,从行业顶层设计上关注和引导文艺事业特别是网络文娱业的时代走向,将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时代风尚作为对文艺领域的基本要求,直击当前文艺高质量发展的靶向目标,赋予文艺事业以更多的社会责任。网络文学是增量巨大的新兴文化产业,网络监管难以及时全覆盖,出现了网站平台唯利是图、网文质量参差不齐、阅读市场泥沙俱下等问题,一定程度上存在“三俗”和历史虚无主义现象,以及亚文化渗透、畸形审美、洗稿侵权等问题,“饭圈”文化、偷税漏税等行业乱象也有向上游网络文学行业渗透的隐忧。2021年以整治“饭圈乱象”为抓手,政府加大行业治理力度,经过一段时间的综合治理,整个文娱业面貌大变,网文行业得到了进一步净化和优化。

2.加强行业自律和职业道德建设

配合国家对文娱业的整顿治理,中国文联先后发布《中国文艺工作者职业道德公约》《修身守正,立心铸魂——致广大文艺工作者倡议书》,中国作协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文学工作者职业道德建设的意见》,特别强调对网络作家、自由撰稿人等新文学群体的团结引领,完善重点网络文学网站联席会议工作机制。2021年9月7日,中国作家协会在北京召开全国重点网络文学网站联席会议暨加强职业道德建设座谈会,研讨加强网络文学行业职业道德建设的具体措施,来自43家重点网络文学网站负责人表示,网络文学到了转型升级发展的关键阶段,要建设好专业审核团队,避免单纯以流量和收入对作家进行分级的做法,杜绝使用低俗标题、素材误导读者。2021年12月30日,中国网络社会组织联合会第一届会员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审议通过《互联网行业从业人员职业道德准则》,倡导互联网行业从业人员规范职业行为,把职业道德和行风建设力行到文娱各界,努力建设风清气正的文艺新生态,奋力推动新时代文艺事业及文娱行业高质量健康发展。2021年12月14日,习近平《在中国文联十一大、中国作协十大开幕式上的讲话》中指出:“文艺要通俗,但决不能庸俗、低俗、媚俗。文艺要生活,但决不能成为不良风气的制造者、跟风者、鼓吹者。文艺要创新,但决不能搞光怪陆离、荒腔走板的东西。文艺要效益,但决不能沾染铜臭气、当市场的奴隶。创作要靠心血,表演要靠实力,形象要靠塑造,效益要靠品质,名声要靠德艺。低格调的搞笑,无底线的放纵,博眼球的娱乐,不知止的欲望,对文艺有百害而无一利!”

现在,网络文学已经逐步从文学边缘走向文化中心,网络文学从业者在享受互联网带来的发展红利的同时,也应该发挥“以文化人、以文育人”的作用,弘扬真善美,自觉履行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社会责任。只有这样,才能打造出网络文学的“绿水青山”,实现网络文学的可持续发展。

3.提升网站平台编审质量

网络文学编审工作是网络文学内容的直接“把关人”,编审的权限是将符合规范价值标准的作品准入传播渠道,因而要有独到的文学眼光和敏锐的市场嗅觉,还需要有对党和人民高度的政治责任感。2020年底,中国作协组织136名知名网络作家联名发布了《提升创作质量倡议书》,2021年4月23日又组织全国网络文学头部网站负责人进行深度交流,现场拟定《提升网络文学编审质量倡议书》,向全国500余家文学网站发出7条倡议:(一)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决抵制低俗、庸俗、媚俗;(二)尊重原创,抵制粗制滥造,避免同质化、套路化;(三)建立编辑资格准入制度,加强编辑管理和培训,防止过度依赖机器审核,杜绝问题作品上线;(四)规范作品推介,不以点击量论英雄,抵制畸形审美,拒绝黑榜营销;(五)保护作者权益,反对霸王合同,与作者建立公平、公正、共赢的合作关系;(六)强化职业操守,反对洗稿、注水,坚决抵制剽窃,打击盗版行为;(七)推动网文出海,扩大中华文化的海外影响力。中国作协还举办全国重点网络文学网站主编党史学习教育暨提升网络文学编审质量培训班,组织企业端、政府端和学者端三方共同研究解决提高网络文学编审能力、效率所面临的现实困难。多家头部文学网站的主编赴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通过学习革命事迹,祭拜革命英烈,传承红色革命基因,厚植爱国主义情怀,领悟自身承担的文化责任和历史使命。

五、网络文学研究在溯源与开新中稳步推进

1.网络文学起源论争明史鉴今

中国网络文学的发展已蔚为壮观,但对于网络文学的起点,学界有歧见。近两年围绕这一问题,网络文学理论批评界展开了一场学术论争。

在此之前,网文界(特别是创作界和传媒领域)对于中国网络文学起于何时似乎已有定论,即默认1998年是 “中国网络文学元年”,其根据是基于三个重要事件:一是2008年的“网络文学十年盘点”活动,既然2008年盘点十年,那么前推10年,网络文学的起点自然就是1998年。二是痞子蔡的《第一次的亲密接触》诞生于1998年,这是中文互联网上第一部长篇言情小说,虽然另一部玄幻同人小说《风姿物语》比它要早(1997年上线),但影响力不如它大。三是我国第一家大型原创网络文学网站“榕树下”诞生于1998年(1997年设个人主页,1998年春开始公司化运营)。于是人们认可“98起源”,可称之为“事件起源说”。

2020年11月6日,《文艺报》发表了邵燕君、吉云飞《为什么说中国网络文学的起点是金庸客栈?》一文,提出网络文学的起点不应该是一部作品或某一事件,只能是一个网络原创社区,而1996年8月成立的金庸客栈是中国最早的以文学为主题的网络论坛,其所开启的“论坛模式”才是中国网络文学的起点;认为这种“论坛模式”天然具有网络基因,即去中心化、网友自由发帖、多点互动等,这样的“趣缘社区”具备网络文学生产的“动力机制”,因而是网络文学的起点。2021年,邵燕君另发两篇文章,再次坚持自己的观点。

随之,欧阳友权在《哪里才是中国网络文学的起点?》一文中提出:1991年4月5日诞生于美国的网刊《华夏文摘》是汉语网络文学的起点,“1994年中国加入国际互联网后才穿越赛博空间而挺进中国本土,并延伸壮大出蔚为壮观的中国网文世界。基于这个可供验证的时空节点,是否可以说,这个‘网生起源说’更具历史真实性与逻辑合理性呢?”

还有一种观点是“现象说”。马季在《文艺报》撰文提出,中国网络文学的起点有多个源头,“源头和起始年是部分重叠却有区分的两个概念。一般来说,在时间上,源头会久于起始年,源头有可能是某个单一事件或作品,而起始年则需要相对多的、有影响力的事件或现象作为依据”。“若是对中国网络文学做一句话溯源的话,顺序应该是这样的:北美留学生邮件和论坛+少君——黄易+《风姿物语》——《第一次的亲密接触》+榕树下文学网,1998年瓜熟蒂落钟声响起,一个时代新的文学坐标由此建立。”讨论这一问题的意义“当然不只是为了厘清一个事实,或者执意将生辰前置而为网络文学争得某种荣光,而是为了找准历史原点,知道中国的网络文学‘从哪里来’,又‘往哪里去’,廓清这一文学的正根和主线,以历史自觉而明史鉴今,让未来的网络文学发展行稳致远”。

2.评价体系与批评标准研究成学术热点

建构网络文学评价体系与批评标准是近年来网络文学研究的热点话题之一,国家在网络文学领域设立的第一个重大招标项目就是网络文学评价体系与批评标准研究(项目号为16ZDA193)。随后,又有几位该领域的专家先后获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艺术学重大项目等,网络文学批评迅速成为关注度很高的问题之一。

有关网络文学评价体系与批评标准研究的成果很多,2019年出版的《网络文学批评理论与实践》一书,即收录“网络文学批评原理”论文17篇、“网络文学评价体系”论文20篇、“网络文学批评标准”论文15篇、“网络文学批评实践”文章20篇。近年发表的成果中,各家之说时有呈现。如陈崎嵘提出:“对网络文学的评价,可以有许多标准,但主要的取向是两个方面,即思想价值取向和审美趣味取向。”周志雄认为,网络文应建立独立的评价体系,这个评价体系有四个基本维度:网络维度、审美维度、商业维度和理论维度。单小曦在分析“普遍文学标准说”“通俗文学标准说”“综合多维标准说”后,提出了“媒介存在论”批评标准。他说:“媒介存在论批评视野下的网络文学评价标准,由网络生成性尺度、技术性—艺术性—商业性融合尺度、跨媒介及跨艺类尺度、‘虚拟世界’开拓尺度、主体网络间性与合作生产尺度、‘数字此在’对存在意义领悟尺度等多尺度系统整体构成。在网络文学批评活动中,需要把个别尺度与多尺度系统结合起来,才能对批评对象做出更为合理判断。”夏烈提出:“哲学、社会学和美学可谓网络文艺批评的三大学理支柱。”康桥说:“快感与美感标准应该是网络文学批评的基础性标准。”欧阳友权提出了网络文学评价体系“树状”结构的整体构想,认为源于网络语境的思想性、不脱离爽感的艺术性、源于技术传媒的网生性、依托市场绩效的产业性和聚焦传播效果的影响力五个持论维度构成网络文学的评价体系,这个体系以“树状”功能形态在具体评价实践中发挥作用。禹建湘提出:“网络文学评价的维度设定应是虚拟真实与现实审美的统一、爽文制造与人文关怀的统一、文化传承与艺术创新的统一。建立网络文学多维评价体系的关键在于理解网络文学的价值功能,推进网络文学经典化,创新网络文学评价体系。”黎杨全认为,网络文学实现了人群、文本和媒体的链接,需要建构文学性与连接性相结合的动态评价体系来探索新媒介文艺批评的中国话语。他指出,动态的评价体系要求网络文学的研究范式实现现实与网络的双重田野考察,从传统单一的作品阅读、纸质文献的调查深入到网络文学现场,采用网络民族志的方法搜集整理电子文献。杨玲从网络文学的社会性维度出发,将文学公共空间的议题探讨引入网络文学研究,除了关注文学性这一传统文学评价尺度之外,网络文学的叙事伦理,以及围绕网文建构的文学公共空间亦是网络文学评价不可或缺的底色。欧阳婷认为,探讨网络文学批评首先要建构批评理论,弥补当下批评理论薄弱的“短板”。周根红对现有建构标准提出反思,认为网络文学评价标准的建构应该回归文学本体,将网络文学的评价与媒介变迁、市场影响、思想价值相契合,探讨网络文学如何转向,以建立立足于文学而有别于传统文学的评价标准。2021年6月,中国文艺理论学会网络文学研究分会在合肥举办的第六届学术年会,主题就是“中国网络文学评价体系与批评标准研究”,许多网络文学理论批评专家从多个层面探讨了网络文学评价体系和批评标准建构的理论范式和实践路径,把这一问题研究推向新的高度。

3.数字人文与算法技术开启研究方法新视野

网络文学本身就是数字媒介的产物,用数字人文的算法技术来解读网络文学更符合这一文学的特点,还能拓展新的研究思路。如单小曦主张把数字人文的方法引入网络文艺批评,建设“智能化”的网络文艺大数据库,开发智能化探索性的开发工具或“AI批评助手”,同时推进多层次的合作,比如学者、作者、编者、读者的合作,文艺活动主体与计算机科学、数字技术从业者的合作,人类主体和人工智能体的合作,实现合作式批评跨学科、跨领域发展和智能化升级。许苗苗提出,由于资本的压制、学术话语的规训,网络文学在数据主导下进入工业化生产,突破数据权力的可能要寄望于网民对数据的个性化使用和演绎。黎杨全认为,不应该再以印刷文化的文学观来看待网络文学,而应该认识到 “次生口语文化构成了网络文学发展的背景、线索与动力学,并赋予其相应内容、写法与文化特质”,从而构建数字时代的活文学观,以此作为立足于数字时代文学新变对于传统研究范式的补充。陈定家将网络文学喻为一列以技术为轨道、以资本为动力的火车,并从“技术市场”“媒介方式”“信息融合”三个维度探讨网络文学研究的一些基本问题。吴长青归纳总结了网络文学“数据”采集和保存应遵循的五大原则(区分有限权限和无限权限;对数据进行确权甄别;杜绝碎片化信息干扰;及时纠错,动态管理;多方比较,扩大采集范围),提出了“数据”保存及使用的四种方法(截屏以保留信息;定期采撷比对数据库内容;定期下载备份保存;不断使用,提高“数据”曝光度),强调需要重视网络文学“数据库”的建设。张永禄以现有的研究成果为例,分析了开展网络文学文本算法批评的可行性,指出开展算法批评遇到的两大困难:物质技术条件的限制以及如何处理机器运算和批评主体的矛盾关系。王秋实用标签算法来解读网络文学的免费阅读,认为免费阅读的下沉式产品策略带来产业增量,导致算法推介模式、不透明的稿费分成、任务式评论场设计、对读者转化的错估形成等发展困局。项蕾认为,网络文学下一发展阶段的基础条件是媒介环境、数字技术和版权制度促成读者注意力与创造力的货币化。免费阅读平台借助推荐算法,从受众流量中抽取经济资本,是一场数字资本主义对网络文学场域的重塑。从数字媒介的发展愿景来看,喻国明、耿晓梦认为,元宇宙是全部数字技术集大成者的终极数字媒介,在互联网技术完成对传统社会“去组织化”时,新的社会媒介也在架构社会形态的“再组织化”;元宇宙是对于各项互联网相关技术的全面融合、连接与重组,并将是未来互联网终极发展的目标愿景。

4.叙事研究聚焦文本分析

网络文学市场的迅速发展带来了文学叙事模式的多元化,也在一定程度上使网络文学与传统文学同频共振。张学谦认为,中国网络文学存在文化“逆旅”,网络小说以作品文本为媒介,通过叙事言语、文本内系统等方面,在文化哲学层面使东西方大众文化观念进行直接对话,既传递了海外奇幻文学与大众文化的特质,又向海外传播具有中国文化特质且易于接受的叙事文本。这种碰撞促进了当代网络小说的发展,也推动了中国文化的海外传播。马季从创作资源上将网络文学分为幻想题材、现实题材和历史题材三大类别。从文学叙事的角度来说,网络文学归类于类型文学亦脱胎于类型文学,网络文学的叙事资源主要来源于传统神话志怪演义和大众文艺,虽然依托于类型文学的叙事方略,但在表现形式上更富有时代意义和市场规律。女性网络文学的叙事特征包含女性意识的觉醒,是自成体系的网络文化现象。网络文学的乡村题材小说属于小众题材,相关文学研究涉足不深,桫椤撰文指出,乡村小说文本通过人物的成功塑造、模式化的故事套路以及社会主流价值的凸显,展现与其他现实题材小说不同的叙事调性;乡村小说采用共情的人物形象,运用对比手法形成反差,增强了这类小说文本的叙事张力。汤哲声、黄杨从叙事学维度解读了网络小说文本的“折叠叙事”——网络文学中出现的一种新的叙事架构,认为折叠叙事是对传统通俗小说情节的压缩与精简,是古代文学的叙事革新,符合快节奏的当代娱乐需求。高翔认为,从网络文学的现代性书写来看,这一文学是新媒介语境塑造的大众文化,承接了宏大叙事的可能,而网络文学的宏大叙事文本显现了当代中国语境与文学书写的错位,也蕴含着网络文学建构现实主义的潜能。张亚琼从网络文学的现实题材和宏大叙事发展角度,认为现实题材是网络文学审美的一次丰富与转向,并使得宏大叙事在现实题材文本中表现出浓厚的网络文学审美趣味。

5.跨文化传播研究拓宽学术视野

中国网络文学在抢滩国际网络文学市场中表现抢眼,俨然成为中国文化海外输出的主力军。与网络文学跨文化传播的上升势头相适应,研究网络文学的海外传播也成为近年来网文评论界的热门话题。许多研究者着眼于民族文化特色、多模式文化融合、讲好中国故事等主题,探讨网文出海形态、业绩与价值。欧阳友权以宏观的视角,总结中国网络文学出海的四种主要方式:海外版权输出、网文线上外译推介、网文 IP 衍生多媒体传播和网络文学模式输出。认为中国网文出海的动力机制源于文化强国的“文学表情”、中国文化的故事魅力和拓展海外市场的行业需要,进而提出,“谨遵落地国法规,解决好网文出海的版权难题;把握跨文化传播的社会差异,从文化通约走向文化融入;以品质化内容生产保证适配作品的可持续供给等,是中国网络文学海外传播需要突破的三道屏障。”杨会认为,中国网络文学在营造中国形象上存在着片面化的问题,网络文学的翻译水平良莠不齐,这些问题将影响网络文学海外传播的生命力,拓宽海外受众面的必要策略是保障网文作品的精品化、经典化,拓展写作题材,全面塑造文化强国形象,并同时组建高质量的翻译团队。邵璐、吴怡萱撰文说,中国网络文学凸显了多模态叙事的模式及特征,提高多模态叙事的传播力需通过协同构建网络文学海外传播生态、AI 翻译助力网络文学规模化海外传播来实现。徐兆寿、巩周明从现状、症候与发展三个角度研究中国网络文学的海外传播,认为网络文学对外传播策略优化,需要通过重塑网络文学的核心价值、建立中国“本土”与“海外联动的官方翻译平台来实现。网络文学的海外传播研究在文化强国的大背景下具有重要的政治意义,乔钰茗提出,在中国网文出海的进程中,政府及各组织机构应该积极完善保护机制,借鉴先进国家的海外传播经验,保护中国网络文化出海版权;企业加大技术革新力度,合理设置版权壁垒以防治盗版;学界着力健全网络文学质量评价系统等,以此合力推动中国网络文学常立世界文化之林。与此同时,也有学者以冷静的心态看待网文出海热,认为应该把文化输出与文化认同区分开:“文化输出不等于文化认同,文化认同的核心是价值观认同,它关乎一个国家、民族的凝聚力和精神的传承……这关乎网络文学海外输出能否长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