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投稿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汉书·艺文志》探幽 失踪的上古秘卷
来源:北京晚报 | 黄西蒙  2022年09月16日06:38

尊师重教,是中华文明的优良传统。而书籍,则是伴随每一个人终生的老师。数千年来,中国典籍浩如烟海,而如今我们如果想知道古代的博学之人读过什么书,以及能读到什么书,最好的办法就是去看历朝历代的《艺文志》。

所谓的《艺文志》,就是对各类知识和书籍的汇总与分类。这种对知识的分类之法,在西汉末年的刘歆《七略》里就出现了,但最经典的分类,还当属东汉史学家班固编撰的《汉书·艺文志》。

相较于后世,先秦两汉的书籍数量并不多,《汉书·艺文志》作为中国现存最早的目录学文献,总共记录图书三十八种,五百九十六家,一万三千二百六十九卷。早在司马光《资治通鉴》中,对《汉书·艺文志》中的基本数据便有了明确统计。解读《汉书·艺文志》,早已有学术史上的经典读法,如通过《汉书·艺文志》来了解先秦两汉的学术源流,但从探究图书亡佚的角度,也是颇有兴味的。

亡佚的图书

古代社会战乱频繁,书籍保存条件较差,历经千百年风雨的书籍,能流传后世者,不到十之一二。这些失踪的上古秘卷,虽然未必都有很高的价值,但如此多的古籍都亡佚了,其中必然有精华之作。对汉朝人来说,秦始皇焚书坑儒,将大量先秦书籍付之一炬,毁掉了除了秦国历史之外几乎所有国家的史书和哲学著作,这也导致记载上古三代历史的书籍,能留下来的寥寥无几,后世只能通过类似《汉书·艺文志》这样的图书目录,来一窥上古文明的吉光片羽。

《汉书·艺文志》的序言简单记叙了各家学问的流变过程。比如,孔子死后,他的微言大义就被各家学者解读,出现了不同版本的孔子思想。《春秋》就有五种作品,班固在此处没说是哪五种,但今天我们知道,有《春秋左氏传》《春秋公羊传》《春秋谷梁传》三种,另外还有《春秋邹氏传》和《春秋夹氏传》,在汉朝的时候就已经亡佚。

班固还说,解读《诗经》和《易经》的著作也有很多,战国时期各家学说纷争不休,秦始皇统一中国后,禁绝思想争鸣,直到汉朝建立后,才恢复了学问的讨论氛围。到了汉武帝时期,设置专门管理图书的机构,将各派思想家的著作都收藏在秘府里。后来刘歆做《七略》,将书籍分门别类,初步整理。

班固回顾这个过程,是为了更好地修撰《汉书·艺文志》。在他的分类中,图书被分为《六艺略》《诸子略》《诗赋略》《兵书略》《术数略》和《方技略》六个大类,共有13000多卷(篇),若以书目来论,也有将近600部书,这些书构成了先秦两汉时期学者们的知识结构,是上古时期的文明荟萃。

在班固之前,尤其是上古三代时期的著作,能够流传下来的寥寥无几,即便在两汉时期,文人学者能看到的先秦典籍也不多。而且,司马迁在《史记》中并没有《艺文志》之类的书单,后世也不确切知道他看过那些稀见图书,这也给后世了解先秦史留下了诸多困难,书籍的亡佚,的确是文明的重大损失。

消失的学问

《汉书·艺文志》列出的书单里,大多数图书已经亡佚,其中的学问也失传了。这些亡佚的书,在班固整理书目的时候还有,但经过千百年的时光淘洗,多数著作并没有留下来,如今只能通过书名来窥测其中的奥妙。

先来看看儒家思想的著作。《汉书·艺文志》里列了一长串书单,可惜绝大多数著作都已亡佚。儒家经典除《孟子》外,其他著作要么全书无存,要么就留下只言片语,即便是《孟子》,也有一些篇目亡佚。

还有一些哲学著作,光看书名就很有意思,可惜同样没流传下来:“《羊子》四篇,百章,故秦博士。《董子》一篇,名无心,难墨子……《陆贾》二十三篇。《刘敬》三篇。《董仲舒》百二十三篇。《公孙弘》十篇。《终军》八篇……《儒家言》十八篇,不知作者。”

这其中的《董仲舒》,应该就是西汉著名学者董仲舒的著作,他提出了“罢黜百家,表章六经”和大一统思想,儒家思想被纳入正统思想,被统治者格外重视,就有他的功劳。董仲舒的学问很大,可惜没留下多少文字,只有《汉书·董仲舒传》里记录了他关于“天人感应”的一些学说,是为“天人三策”。另外,后世有一本《春秋繁露》托名董仲舒所著,但大概率是伪书。真正收录董仲舒思想的,应该就是《董仲舒》,可惜这部多达123篇的宝贵书籍,已经消失在历史长河中。

还有《终军》八篇,从书名来看,应该是西汉著名政治家终军的著作。终军博学多才,在汉武帝时期曾出使南越国,在历史上留下了请缨报国的典故,但他不幸被南越杀害,被害时才20岁。如此年轻而蓬勃的生命,会留下何种思考?想必很多人都希望从终军传奇的生命中,了解他的思想与学问。可惜,这部《终军》也亡佚了。另外,后世有《白麟奇木对》《奉诏诘徐偃矫制状》等文章,署名为终军,但其真实性存疑,不知是否是《终军》里的篇目。

再来看看道家的著作。《汉书·艺文志》提到的一些上古典籍,其中有不少都堪称“圣贤之道”。但这些书是否是托名之作,也不得而知,因为它们也都消失了,只留下书名和只言片语:“《伊尹》五十一篇,汤相。《太公》二百三十七篇,吕望为周师尚父,本有道者,或有近世又以为太公术者所增加也,《谋》八十一篇,《言》七十一篇,《兵》八十五篇。”起码在班固掌握的资料里,商周时期的伊尹、姜太公也有不少著作,可惜在后世没有流传下来。

还有一些后世很少听到的名字,在当时也被堪称经典的著作:“《辛甲》二十九篇,纣臣,七十五谏而去,周封之。《鬻子》二十二篇,名熊,为周师,自文王以下问焉,周封为楚祖。”辛甲原本是商纣王的大臣,他忠心耿耿,多次给纣王提意见,但纣王不听,后来他离开商朝,归顺周朝,其他事迹不详。但班固却看到了他的29篇文章,具体内容是什么,我们也不得而知。还有楚国的始祖鬻熊的著作,后世流传有只言片语,但大概率也是托名之作,鬻熊的思想,后世也所知甚少。

再就是阴阳家。阴阳家的代表作品有《宋司星子韦》三篇,《公孙发》二十二篇,《乘丘子》五篇,《杜文公》五篇,《南公》三十一篇,《容成子》十四篇,《闾丘子》十三篇,《将巨子》五篇,《周伯》十一篇,《卫侯官》十二篇,等等。以上书籍基本都已失传,但从书名中,我们可以看出,秦汉时的阴阳家的作品,其实也十分丰富,只是绝大多数书籍都已亡佚,后世甚至连那些哲人的名字都不熟悉,只有在故纸堆里,才记录下了他们的名字。

关于法家的著作,班固记录了《李子》三十二篇,《商君》二十九篇,《申子》六篇,《韩子》五十五篇,等等。这其中提到的李悝、商鞅、申不害、韩非都是著名的变法者,是春秋战国时期的改革家。《汉书·艺文志》上说:“法家者流,盖出于理官,信赏必罚,以辅礼制”,这说明在汉朝学者看来,法家对于维护统治秩序、形成奖惩机制有很大作用,法家思想的实用价值也不言而喻。值得注意的是,班固还记录了“《晁错》三十一篇”,可惜这部记录晁错的政治和哲学思想的大作,也早就亡佚了。

伪书、占星与医药

除了儒家、道家、阴阳家、法家等“知名度”较高的学说著作,《汉书·艺文志》中还记录了名家、墨家、纵横家、杂家、农家、小说家、兵家以及医学、数术、方技乃至房中术的一些著作篇目。囿于篇幅所限,只能选取其中一二来分析。

首先是小说家。班固说:“小说家者流,盖出于稗官。街谈巷语,道听途说者之所造也”,并记录了许多小说家著作。虽然班固所谓的“小说家”,与今天文学概念里的“小说家”,还不是一回事,但中国古代文化语境里“小说”概念的来源,确实在此。可惜的是,班固列出的小说家著作,基本上都已亡佚,我们并不知道这些古人到底讲了什么故事。

有趣的是,即便在班固那个时代,看到的一些托名古人的著作,也会被看成伪书。

比如,小说家作品《伊尹说》二十七篇,班固就直接说:“其语浅薄,似依托也”,因为语言太浅显粗陋,连班固都不相信这会是伊尹的手笔。更何况,伊尹距离班固也是上千年的古人了,有托名之作也不令人奇怪。与之类似的还有《黄帝说》四十篇,《天乙》三篇,基本不可能是黄帝、商汤写的书,班固也认为它们是后世托名之作。不过,还有汉武帝时的小说家著作,比如《封禅方说》十八篇,《待诏臣饶心术》二十五篇,“真实度”就高很多了。可惜,这些书也都已亡佚。

《汉书·艺文志》还记录了大量古代天文学的书目,可惜这些包含古人智慧的著作,都已经失传了。这其中有观察的气候和星体的《泰壹杂子星》二十八卷,《五残杂变星》二十一卷,《黄帝杂子气》三十三篇,《常从日月星气》二十一卷,等等。还有《泰壹杂子云雨》三十四卷,《国章观霓云雨》三十四卷,从书名来看,可能是通过云雨变化来观察气候的书。更令人叹息的是,班固还记录了一些汉朝占星之书的名字和篇数:《汉五星彗客行事占验》八卷,《汉流星行事占验》八卷,《汉日旁气行占验》十三卷,等等。这些著作和背后的学问,都已失传。

班固还记录了很多占卜的书目,如今皆已亡佚:《龟书》五十二卷,《夏龟》二十六卷,《巨龟》三十六卷,《杂龟》十六卷,等等。还有占梦的书,包括《黄帝长柳占梦》十一卷,《甘德长柳占梦》二十卷,甚至还有《人鬼精物六畜变怪》二十一卷,具体内容如何,皆已不知,只能从书名来推测这背后有十分庞杂的知识体系,相关“技术”都已失传。

关于医学著作,班固分类为“医经”和“经方”,前者可能是偏理论化的一些医学思想,比如《黄帝内经》,后者可能是一些具体的药方。从记载药方的书籍可以看出,在汉朝时,古代医学技术并不差,古人对身体奥妙的探索,恐怕远远超过今人的想象。然而,《五藏六府痹十二病方》三十卷,《风寒热十六病方》二十六卷,《泰始黄帝扁鹊俞拊方》二十三卷,《妇人婴儿方》十九卷,等等,都已亡佚。另有《金创疭(zòng)瘛(chì)方》三十卷,据学者李零考证,“金创疭瘛”可能是破伤风的意思。这部失传医书记录的知识,大概与刀剑创伤且引起破伤风问题的疗法有关。

图书亡佚是文明的重大损失,中国古典文献史上有“十厄”的说法,至少有过十次重大的图书被毁灭的惨痛历史。在班固之后,还有很多次图书的毁灭。探幽《汉书·艺文志》,也让人看到一部辉煌却又充满遗憾的古代文化传承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