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投稿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顶流才华,他为何成为劣迹文人
来源:北京青年报 | 霜见十九  2022年09月26日08:11

想做顶流,先要人品过关

中国历代都不乏文坛顶流。先秦有爱国主义文人鼻祖屈原,魏晋是男爱豆团体竹林七贤;唐朝更多,从初唐到晚唐一年也没闲过,直把身后想要出名的宋朝文人气个半死;于是大宋开始文坛革新,折腾那么些年终于出了个苏轼;元代文坛的门槛低了,梨园里头,写些风花雪月的,竟然也写出了一代大家;这么比较下来,明清的文坛着实消沉了不少,文人士子把头埋在四书五经里,可喝了酒,还不是要吟诗作曲,喊着不切实际的口号:“要是能重来,我要当李白。”

顶流归顶流,要知道,在文坛,想做顶流不仅仅要满腹才华,首先就得要人品过关。那嵇康为什么火了这些年?还不是人家不跟当时的统治者同流合污,我宁可打铁,不当你司马家的看门犬;陶渊明为什么受人追捧?让他阿谀奉承自己的上司,人家干脆官服一脱,回家种田去了。临走还来一句:“老子不为五斗米折腰!”回乡以后致力研究乡村振兴,结果种田种田不行,最后靠文化产业留了名。且不提投江的屈原、掉头发的杜甫,就说那天天喝完酒捞月亮的李白,人家都知道散尽千金,致力于三次分配。可明末清初偏偏就出了那么一号人物,他才华也算出众,当时还被冠以了“江南第一才子”的美名。可在交朋友方面着实天赋异禀,总能敏锐结交到有名的社会毒瘤。他啊,就是阮大铖。

关于阮大铖的籍贯,众口不一,有怀宁与桐城两地之说。而导致他故里成谜的原因,还要归咎于他的人品。韩愈、苏轼都提过,作者人品应如文品,可这两位大家都没能想象到,明代末年,竟会出这样一位两相极端的文坛名人。

曾列籍东林,却依附阉党

阮大铖出身于书香门第,其父是当时有名的文学家。小时的耳濡目染为他积攒了满腹诗书文士气,十七岁中举,三十岁中进士。从此他的文名盛行于江南。

初入文坛时,阮大铖曾经列籍东林,为高攀龙的弟子。东林学派,标榜气节,崇尚实学,在政治、文化日益黑暗的时代,对于扭转士风起到过积极的作用。谁也不是天生要做奸臣,要是能够“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谁又想“空嗟高庙自藏弓”?只不过时代的大潮容不得其明哲保身,阉党的步步逼近,使得东林学派的高地也日趋被浪头打散。阮大铖这位东林骨干,在面对了现实与政坛的黑暗后,最终选择与之决裂。

当时政坛上,两方交锋甚是激烈。阉党和东林党的党争没有真正的幸存者,只是加速了这个千疮百孔的国家灭亡。而阮大铖似乎很有远见,眼看着东林学派日渐消沉,脚步远比脑子更快,一个转身,投靠了魏忠贤。

东林旧友无不谩骂憎恶,可他不过轻笑一声,继续奉承于阉党脚下。兼济天下在阮大铖心里排第几位咱们尚且不知,但论明哲保身,没人能比他更有天赋。

《皖鬓纪略》曾记载:“其人器量浅,几微得失,见于颜面,急权势,善矜伐,悻悻然小丈夫也。”每个人的故事都有征兆,或许大体可以归咎于朝堂国家,可结局总是自己创造。阮大铖便是如此,天启三年,朝中吏科都给事中员缺,论资历排序,阮大铖当数第二。首屈一指的周士朴被魏忠贤打压不就,可东林党权衡利弊后,竟选择了从前跟在阮大铖后头混的魏大中来接任,阮大铖则被调至了工部。

他本就是急功近利之人,加之党争的愈演愈烈,使他最终明白,乱世之下,人人皆是俎中鱼肉。自己之命运,只得自己来争。

皇帝忙着复国,阮大铖忙着屠杀文人

依附阉党后,阮大铖也曾想过回归。他借助阉党得职,却辞职不就,希望以此来示好东林党的旧友。但此时东林党内部矛盾迭起,在一片口诛笔伐声中,阮大铖没能归来,只得归乡。

金陵城桨声灯影,给予了阮大铖无限的创作热情。他一边与政坛人士斡旋,随时准备回归;一边养起戏班,咂一口小酒,那飘飘欲仙的歌姬就在船头开了嗓。他的名作“石巢四种”,不能不说没有秦淮水土养护的原因。如其名作《春灯谜》一剧,便写宇文彦与影娘元宵灯会相遇,离合悲欢,及第重聚,背靠船舶与掩映的灯火,金陵旧事在他笔下缓缓开演。

阮大铖所在的时代,毕竟日薄西山。他亲眼看着昔日朋党陆续退场,崇祯帝的白绫还留有末日余温,他便兴冲冲地跑到了南明面试官的面前:“老板,我加班不要加班费!”统治者瞥了一眼他的简历,“三个月试用期。”文人则冷眼看着他的谄媚,怒写一曲《桃花扇》。

南明朝中重新上任的阮大铖,对于自己的曾经更加痛恨,大肆捕杀东林党人和复社人员,他似乎想通过这样的方式,来掩盖自己不识愁滋味的过去。乱世之中,索性做个恣意人,左右都是留名千古,只不过他人之贤名,于他是骂名。

是以在南明小朝廷里,人人都在内卷着工作。皇帝忙着复国,阮大铖忙着屠杀文人。“幸遇国家多故,正我辈得意之秋。”他一边残害复社成员,一边又去拆散侯李CP,最终血溅桃花扇,二人沦落个双双入道的结局。

叛国这种事,有一就有二

他也没有料到,叛国这种事情,有一就有二。南明短命得让人来不及讶异,清军的铁骑就踏入了钱塘。前有吴三桂“冲冠一怒为红颜”,后有阮大铖的软膝盖扑通一声跪在了铁骑面前。顺治三年,阮大铖跪在清军的战马前,哆哆嗦嗦递上自己的简历,换来了一个内院的职衔。

随后清兵入闽,立功心切的阮大铖不顾病痛缠身,硬要在新老板面前刷存在感。眼看他头面肿胀,视线模糊,连纵横战场的贝勒都忍不住劝他留下养病,可阮大铖一见老板如此关心员工,大饼画得又好,立刻拍胸脯保证道:“我何病?我年虽六十,能骑生马,挽强弓,铁铮铮汉子也!”老板嘴角抽搐了一下,眼看着他从马上一头栽了下来。

属于阮大铖的一生结束了,可属于“石巢四种”的故事才刚刚开始。后世对阮大铖其人,几乎全是讽刺,可每个看过他作品的人都不得不承认,这小子,才华斐然。先辈的文品如人品,阮大铖一个字也没学会,可论起本色当行、梨园圣手,他算得上是难得的人才。“眉峰双蹙,画中有个人如玉。小立檐前,待燕归来始下帘。”想来如果有来生,他就算不学李白,至少也会学个王维、孟浩然当当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