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投稿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张贤亮种植《绿化树》的来龙去脉
来源:《陕北文学》 | 姜红伟  2022年10月09日06:39

在中国当代文学这片茂盛苍莽的大森林中,生长着一棵葱郁茁壮的参天大树。这棵参天大树植根于1984年,虽历经36年的时光沐浴和风雨洗礼,却依然高昂挺拔、巍峨屹立,堪称中国当代文学的栋梁之材。

这棵树,是一棵名贵的植物,名叫《绿化树》。而它的种植者,则是一位杰出的作家,名叫张贤亮。

那么,张贤亮是如何种植《绿化树》的呢?

一、《绿化树》的写作发表

1983年,凭借短篇小说《邢老汉和狗的故事》《灵与肉》《肖尔布拉克》,中篇小说《土牢情话》《河的子孙》,长篇小说《男人的风格》和电影《牧马人》等一系列优秀作品的影响,张贤亮已经在中国文坛成为有名气、有实力的著名作家。

这一年的9月,正处于创作黄金时期的张贤亮开始动笔写作一部名叫《绿化树》的中篇小说。在这部小说中,作者以第一人称“我”为主线,叙写了“我”两次“劳动改造”之间在一个陌生的农场短短两三个月间的经历。作品通过人物的一系列忏悔、内疚、自责、自省等内心活动的描写,对饥饿、性饥渴和精神世界的困顿等问题进行了深入思考与解读,展现了特定年代知识分子的苦难遭遇,表现了艰辛生活中的美好闪光。这部小说通过精彩的描写、生动的情节塑造了马缨花、谢队长、海喜喜等人物形象。他们以人性的温情、健康的体魄和面对艰辛时强悍的乐观,给“我”信心和温暖。其中,马缨花是作者重点刻画得主要人物。她漂亮、壮实、热情、爽朗,本能地拥有在艰难环境中生存的能力,而且生存得很好。她对“我”的一切疼爱、怜悯、帮助,并非出于男女情欲的性吸引,更多的是一位善良女子对一个无依无靠、穷困潦倒、遭人欺凌的落魄男子的本能同情和怜悯。她像母亲养儿子似的用白馍、杂合饭和爱抚抚慰着“我”,使“我”成为正常的人。小说采用现实主义的手法,兼具浪漫主义诗情,真实、艺术地再现了生活,体现了人性之美、思想之美、苦难之美、劳动之美。

经过两个月的写作,1983年11月,张贤亮完成了这部他最满意的作品,并交给了《十月》编辑部编辑张守仁。

对于这篇张贤亮的力作,张守仁在时隔多年之后依然清晰地记得当初阅稿的情景:

他最先交给《十月》发表的中篇小说《土牢情话》,是由章仲锷经手的。仲锷调到《当代》之后,他交给我一篇《绿化树》。我认为《绿化树》是他一生所写的最好的小说,令我欣喜若狂。在《绿化树》里,贤亮用他富有才气的手笔,描绘了落难知识分子章永璘(其实是他自己的身影)的饥饿心理。而马缨花这个妇女形象,尤其令人难忘。她的内心美,她那可悲的处境,以及苦难生活造就成的麻利能干、练达善良,一一跃然纸上。我个人认为:1984年第2期《十月》发表的《绿化树》,是他一生所写得最好的小说之一。贤亮在《绿化树》中,动用了他特殊的生活体验,描绘了落难知识分子章永璘的饥饿心理。而马缨花这个年轻农村妇女的心灵美,她那清秀、纯朴的脸,她对念书人的敬重,以及苦难生活磨炼出来的坚韧耐劳、麻利能干、乐观开朗,一一跃然纸上。在以稗子、野草、树皮充饥的年代,主人公章永璘饥肠辘辘地来到马缨花家里。她竟送给他一个白面馍馍。他慢慢地咀嚼,忽然在馒头上发现了一个非常清晰的指纹印。马缨花对章永璘的怜爱之情凝结成鲜明的指纹,雕塑般出现在他眼前。他的眼睛潮湿了,骤然陷入温暖的湖泊,耳边轰然响起爱之交响乐。

马缨花在她那陋屋里多次让章永璘吃到她舍不得吃的食物,喝到土豆白菜汤。一个多月之后,他的身体渐渐恢复过来。当他穿上了她为他缝制的御寒棉裤之后,更是心怀感恩。他捧住了她的右手。她的手刚在碱水里浸过,手掌通红。他仔细观察曾在白面馍馍上留下指纹的手,并把她的手贴在他嘴唇上轻吻着。他轻吻着她的拇指、食指、中指、无名指和小指尖,柔情地说:“亲爱的,我爱你。”马缨花的手始终顺从地让章永璘把握着。另一只手不停地、深情地抚摸着他的肩膀。她的手指怯生生地、迟迟疑疑地、微微地颤抖、迎合,既惊愕又娇羞。马缨花问章永璘:“你叫我啥?”“叫你‘亲爱的’。”“不,不好听。”“那叫你什么呢?”“你要叫我‘肉肉’!”“那你叫我什么呢?”“我叫你‘狗狗’!”章永璘情不自禁展开双臂把马缨花搂进怀里。她轻轻呻吟了一声,红着脸说:“你别干这个……干这个伤身子骨,你还是好好地念你的书吧!”

啊,无与伦比的细节,至深至情至亲的对话,怎能不令我这个编稿者击节赞赏、感动莫名?!

二、《绿化树》的文坛评价

1984年3月,《十月》编辑部将张贤亮的《绿化树》作为重点稿件安排在第2期头条位置,向全国读者予以隆重推介。

《绿化树》的发表,顿时犹如在中国文坛投下了一颗重磅炸弹,在全国引起了极大反响,一时间产生了广泛争议,形成了一方面好评如云、一方面恶评如潮的争鸣现象。

这部中篇小说是张贤亮同志规划的九部“系列中篇”《唯物主义者的启示录》的其中一部。在这部作品中,作者以临空鸟瞰的气度,记录了中国知识分子改造自身的特殊道路,这就是,真正地和工农兵大众结合在一起,让马克思主义的理论融进自己的灵魂之中。这部作品,在艺术上也达到幽妙隽永的高度,不仅气势宏旷而又婉转,而且人物描写深刻练达,整部作品充满了诗情画意。尤其令人注目的是,作品博大精深的思想和故事情节环环紧扣的线索相融契合,教人在回肠荡气的艺术境界中受到了深刻启示。

为了扩大《绿化树》的影响,3月28日,《十月》编辑部专门在北京召开了有作者张贤亮和众多评论家参加的《绿化树》讨论会。会上,众多评论家踊跃发言,热烈讨论《绿化树》的得失。

4月15日至16日,宁夏作协、《朔方》编辑部、《文艺通讯》编辑室联合在银川举行了中篇小说《绿化树》讨论会。与会同志以兴奋的心情和认真的态度,从不同的角度畅谈了对《绿化树》的审美感和从中受到的启示,并且对这部作品的某些环节和某些人物形象提出了一些不同看法。同年7月至8月,《朔方》第7期、第8期专门开辟了“《绿化树》笔谈会”专栏,先后刊登了高嵩的《章永璘灵魂的裂变——〈绿化树》札记》、王勃威的《野性美与崇高美》、陈学兰的《可喜的突破——读〈绿化树〉》、阎承尧的《赤子情深——读张贤亮近作〈绿化树〉》、张涧的《读完〈绿化树〉致张贤亮》、远铃的《浅淡马缨花的形象塑造》、弘石的《读〈绿化树〉》、曾文渊的《坦诚的自我解剖精神——读张贤亮的〈绿化树〉》、钟虎的《作为起点的〈绿化树〉》等一系列讨论《绿化树》的文章。

9月26日,中国文坛最权威的报纸——中国作家协会主办的《文艺报》编辑部在北京召开中篇小说《绿化树》讨论会。唐因主持讨论。会上,于浩成、严家炎、蒋和森、王春元、张炯、缪俊杰、毛承志、唐达成、张兴春、黄子平、罗强烈、高潮、谢永旺、吴泰昌、曾镇南、雷达等评论家、编辑、高校研究生参加讨论。与会多数人认为,《绿化树》是一部成功的革命现实主义的作品。

据不完全统计,1983年这一年,共有《人民日报》《文艺报》《光明日报》《作品与争鸣》《新华文摘》《中国青年报》《文汇报》《北京日报》《解放日报》《文学报》《宁夏日报》《黑龙江日报》《北京晚报》《小说选刊》《作品与争鸣》《当代作家评论》《朔方》《上海文学》《百花洲》《青年作家》《新月》《文科月刊》《文艺评论》《齐齐哈尔师院学报》《宁夏教育学院学刊》《贺兰山》《殷都学刊》《宁夏社会科学》等全国近百家报刊,先后发表了朱寨的《〈绿化树〉预示着什么?》、张炯的《关于〈绿化树〉评价的思考》、曾镇南的《生活的辩证法与心灵的辩证法——评〈绿化树〉》、邵燕祥的《幸存者,但不是苟活——张贤亮〈绿化树〉读后》、从维熙的《唯物论者的辩白——读〈绿化树〉致张贤亮同志》、洁泯的《艰辛的和美丽的——读中篇小说〈绿化树〉散记》、严家炎的《读〈绿化树〉随笔》等评论文章二百余篇,在全国掀起了声势浩大、影响深远的“《绿化树》争鸣热潮”,从而使张贤亮名声大噪、《绿化树》在全国读者中不胫而走。

三、《绿化树》的传播影响

自1980年开始,张贤亮的优秀短篇小说和优秀中篇小说历来是“选刊必转之篇”。而《绿化树》的发表,更是引发了各大选刊之间的“争相转发之战”。

1984年4月至5月,《小说选刊》第4期、第5期分两期率先转载中篇小说《绿化树》。随后,《小说月报》第5期在头条位置予以转载。紧接着,《新华文摘》第6期、《作品与争鸣》第6期、《中篇小说选刊》第4期、《文学大选》创刊号纷纷转载,并配发名家的评论文章给予隆重推荐。

除了各种文学选刊之外,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台湾新地出版社、作家出版社、花城出版社、浙江文艺出版社、贵州人民出版社、人民文学出版社等多家出版社出版了《绿化树》的单行本。另外,《绿化树》还先后被海峡文艺出版社1985年9月出版的《1984中篇小说选刊获奖作品集》、百花文艺出版社1985年2月出版的《小说月报百花奖作品集》、人民文学出版社1985年2月出版的《1984中篇小说选》、作家出版社1985年10月出版的《感情的历程》、作家出版社1986年1月出版的《1983——1984全国优秀中篇小说评选获奖作品集》、时代文艺出版社1986年3月出版的《鲁班的子孙》、宁夏人民出版社1986年3月出版的《张贤亮自选集》、海峡文艺出版社1986年9月出版的《新时期中篇小说名作丛书·张贤亮集》、作家出版社1993年4月出版的《张贤亮自选集之一·感情的历程》、漓江出版社1995年8月出版的《张贤亮小说自选集》、内蒙古人民出版社2002年8月出版的《绿化树》等文学作品选集收入。

鉴于张贤亮的《绿化树》在国内文坛产生了巨大反响,国外的出版机构纷纷给予翻译出版。其中,出版的版本有荷兰文版、英文版、法文版、俄文版、日文版、韩文版、泰文版、西班牙文版等十多种外文版本,在国外产生了更大影响。

四、《绿化树》的文学荣誉

张贤亮的《绿化树》在思想性与艺术性上取得的创作成就、体现的文学价值,在经历了巨大的争议之后,最终凭借自身“含金量”极高的文本价值得到了中国文坛的承认和广大读者的认可,并先后赢得了一系列文学荣誉:1985年1月,《绿化树》在《中篇小说选刊》编辑部举办的“首届优秀中篇小说创作奖编辑奖”评选活动中荣获“首届优秀中篇小说创作奖”殊荣。为此,宁夏文联、宁夏作协专门为《绿化树》荣获“《中篇小说选刊》首届优秀中篇小说创作奖”举行庆功会,祝贺张贤亮为宁夏文学争了光。1985年3月,中篇小说《绿化树》再获殊荣,荣获了“《小说月报》1984年优秀中短篇小说百花奖”。尤其值得一提,更值得宁夏文学界骄傲的是,1985年4月,在第三届全国中篇小说授奖大会上,中篇小说《绿化树》在竞争十分激烈的情况下荣获“第三届全国优秀中篇小说奖”,取得了中国文坛的最高荣誉。同时,在首发《绿化树》的《十月》编辑部举办的“第二届文学奖”评选活动中,中篇小说《绿化树》荣获“《十月》第二届文学奖”。

经典的魅力是永存的。2013年12月,在“《十月》创刊35年最具影响力作品奖”颁奖典礼上,中篇小说《绿化树》在时隔发表三十年之后,光荣斩获“《十月》创刊35年最具影响力作品奖”。

这是张贤亮生前最后一次接受颁奖,也是他生前最后一次获得的文学荣誉。一年之后的2014年9月27日,张贤亮因病逝世,享年78岁。

尽管,张贤亮永远告别了热爱他的读者,但是,中国文坛依然铭记他为中国当代文学创造的不朽功勋。

2018年9月,为庆祝改革开放四十周年,展现小说反映改革开放伟大征程的成果,在《小说选刊》杂志社、中国小说协会、人民日报海外网联合主办的“中国改革开放四十周年小说论坛暨最有影响力小说发布会”上,张贤亮的《绿化树》凭借它的文学魅力众望所归地入选“改革开放四十周年最具影响力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