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从文:从不被学生待见到广受欢迎
1931年,29岁的沈从文开始在国立山东大学担任文学院讲师。让他没料到的是,上课第一天,学生们便给他来个“下马威”。
那天,当沈从文踏进教室的那一刻,全班40多名学生,竟然没有一个学生站起来欢迎他们的新老师。很显然,学生们之前一定打听过,教他们国文课的老师是没有上过大学的沈从文。试想,一个自己都没有大学文凭的人,凭什么在大学里授课?不仅如此,在沈从文第一次上课时,许多学生都是各做各的事情,好像在上一堂与自己毫不相干的课程。
面对这种尴尬的情景,沈从文好像一点也不觉得难堪。在课堂上,他依旧认认真真地给大家讲授着知识。待到下课时,沈从文面向学生深深一鞠躬,然后从容不迫地走出了教室。让他没想到的是,待走出教室的那一刹那,背后竟然传来了稀稀拉拉的掌声,也不知是大家终于捱到了下课的欢呼,还是对于他精彩讲课的答谢。
不过,当沈从文第二次给学生们上课时,情况发生了一丝丝的变化:认真听讲的学生多了起来,和他互动的学生也多了起来,有的人甚至在沈从文讲到精彩处,带头喝起了彩。那天晚上,沈从文在日记中这样写道:“学生们对自己水平的质疑不无道理,他们都是思想成熟之人。当然,我也要虚心接受大家的质疑。我能够做到的,就是认真讲好每一堂课。”
然而,正当同学们开始慢慢接受沈从文的时候,他无意中的一次“改革创新”,又在学生中间掀起了不小的波澜,甚至惊动了当时的校长杨振声。
当时,为了提高学生们的写作能力,沈从文要求班上的学生,“尽可能多地读一些‘闲书’,而且越多越好”。然而,沈从文的提议一开始并没有得到学生们的支持,他们认为,学习本就用去不少时间,加之课外读物大多粗制滥造,所以,没有几个人赞同沈从文的提议。
不过,这次的沈从文好似铁了心要和学生们“过不去”,他不但让每个学生每周必读两本课外书,还要求他们写出心得体会。这个要求让一些不爱看书的学生气愤不已,他们将这个情况立即反馈到校长杨振声那里,抱怨“沈先生管得太宽”。
不过,当杨振声和沈从文沟通后,才明白沈从文的用心良苦。那天,沈从文当着校长的面,对班上的学生说:“我发现,凡是喜欢语文、同时养成了阅读习惯的学生,都是课外阅读量大、知识面广、读过很多‘闲书’的,这部分学生的思想比较活跃,整体素质也高;而那些只熟悉教材和教辅,课外阅读‘闲书’少,没有阅读习惯的学生,总显得视野窄,思路也不够开阔。如果大家找不到‘闲书’,欢迎来我这里借阅。对于大家的文学课,我一定要想尽一切办法提高。”沈从文一番真挚且发自肺腑的话,令现场的所有学生禁不住鼓起掌来。从此,学生们便对沈从文非常地尊敬和喜爱了。